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439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选修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39]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同步训练
第1单元 第5课
一、夯实双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疏(shū)食 曲肱(ɡōnɡ) 枕(zhěn)之
B.所恶(wù) 恶(wù)乎 颠沛(pèi)
C.臧(zānɡ)武仲 公绰(chuò) 卞(biàn)庄子
D.貌思恭(ɡònɡ) 无適(dí) 谄(chǎn)也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富而(如果)可求 从(顺从,依从)吾所好 时(在适当的时候)然后言
B.不处(接受) 所恶(厌恶) 终(完)食
C.无適(专主) 无莫(不要) 义与之比(并列)
D.尚(尊崇)勇 不能徙(迁移) 是(判断动词,和现代汉语的“是”同义)吾忧也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不厌其言学而不厌 B.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暴秦之欲无厌
C.文之以礼乐小人之过也必文D.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4.下列成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危授命:面临危难挺身而出,付出性命。
B.任重道远:担当的东西重,而且路程遥远。
C.欲速则不达:想要快速地赶到目的地,反而到达不了目的地。
D.割鸡焉用牛刀:杀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值得用大的力量。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和现代汉语意义差别最大的一项是( )
A.造次必于是 B.颠沛必于是
C.子路问成人 D.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6.下列句子中的“信”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C.低眉信手续续弹。 D.一人得道,仙及鸡犬,信夫!
7.下列句子中的“然”字和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其然?岂其然乎?
A.曰:“是鲁孔丘与?”对曰:“然”。B.夫子怃然曰。
C.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D.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8.下列句子中的“恶”字读音和意义都相同的两项是( )
A.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B.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C.廉君宣恶言。 D.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论语•宪问》)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真实、不虚)
B.夫子时然后言 (按时)
C.岂其然乎 (正确)
D.人不厌其言 (满足)
10.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君子之于天下也②于我如浮云 ③人不厌其取④乐亦在其中矣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11.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以告者过也 B.曲肱而枕之
C.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 D.公明贾对曰
12.下列各项关于选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通过评价公叔文子,进一步阐释了“义然后取”的思想。
B.凡事要守道,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因此,孔子反对追求荣华富贵,只要能坚守道义,就是人生的最大快乐。
浏览完整试题
C.孔子对公叔文子的态度是肯定的。
D.孔子强调对富贵财利的追求必须合乎道义,这种思想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3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你认为孔子在这里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高尚情怀?(2分)
(2).浮云可以使人联想起许多比喻义,有人说,浮云虚无缥缈,不可捉摸,孔子以此比喻不义得来的富贵也具有虚无、难以捉摸的特点。对此,你是怎样理解“浮云”这一比喻义的?(4分)
14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1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课外选文)
(1)、孔子认为君子的“义利观”是怎样的?请加以概括。(2分)
(2)、 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我们不能回避利益问题。你认为君子的“义利观”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指导意义?(3分)
第1单元 第5课
1【答案】 C(A枕:zhèn,B恶乎:wū,D恭:ɡōnɡ)
2【答案】 D(“是”是代词“这”,此句为“这(是)我的忧虑啊”)
3【答案】 D(A厌:①讨厌,②满足;B欲:①想要,②欲望;C文:①修饰,②掩饰;D虽:即使)
4【答案】 C(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5【答案】 C
6【答案】 AD(AD都是“真实”的意思,B信用,C随意)
7【答案】 D(例句和D都是“这样”的意思)
8【答案】 BD(BD是疑问代词,哪里,怎么,都读wū;A读wù,厌恶;C读è,坏)
9【答案】 A(B项,时,在适当的时候;C项,然,这样;D项,厌,讨厌、厌恶。)
10【答案】 A(①②中的“于”,介词,对于。③中的“其”,代词,他。④中的“其”,代词,这。)
11【答案】 A(A项省略句,省略“之”,这事。B、C、D三项为一般句式。)
12【答案】 B(孔子并不反对追求荣华富贵,只是要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要坚守道义。)
13( 1).安贫乐道
(2).聚散无常,喻不义得来的富贵,瞬间即逝,极为短暂;云在天上,高不可及,比喻不义得来的富贵与己无关,用不着汲汲而求之;浮云轻飘淡然,喻不义得来的富贵无足轻重。孔子在这里用比喻表明了自己坚持道义的信念。
14(1).重义轻利;见利思义;追求财富符合道义,不符合道义的财富不去追求。
(2).在商品经济社会,会出现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的思想及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但面对金钱、财富,我们要“义”字当头。合于“义”的“利”可取,不义之财,虽贫不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行义以达其利,通过做“义”之事,获得利益。 (120.34.175.128)
上一篇:
第4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下一篇:
广东省汕头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四)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选修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人教版高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3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