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089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89]
安家中学2013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考试卷
安家中学2013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考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下列各组成语中,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 )
A. 酩酊大醉(dǐng) 宁缺毋(wú)滥 针贬时弊(biān) 大笔如椽 (chuán)
B. 混(hún)水摸鱼 殒(yǔn)身不恤 斐然成章(fěi) 汗流夹背(jiā)
C. 徇(xùn)私舞弊 物阜民安(fù) 瑕瑜互见jiàn 佶屈聱牙(jí)
D. 既往不究(jiū) 韬光养晦(huì) 以儆效尤(jǐng) 裨官野史(bài)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 根据海关总署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看,今年前两个月,我国稀土实际出口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仅较上年同期增长0.3%。
B. 奥地利“新闻委员会”制定的“贞操法典”明文规定,不能通过误导、施压、威胁、利用别人情绪波动、秘密窃听等方式来获取新闻。
C. 航母作为大型现代化综合作战平台,是一个大国在国际社会中所处地位的象征,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D. 在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社会大背景下,中国的高考制度仍然值得人们信赖,它毕竟是时下中国最具公平竞争的一个大舞台。
3.根据下面这段文字,概括出一个成功的“孵化器”应该具备的四个要素。不要超过20个字。(4分)
孵化器,英文为incubator,本义指人工孵化禽蛋的专门设备。后来被引入经济领域,指一个集中的空间,能够在企业创办初期举步维艰时,提供研究、生产、经营的场地,提供通讯、网络与办公等方面的共享设施,提供系统的培训和咨询,提供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旨在对高新技术成果、科技型企业和创业企业进行孵化,以推动合作和交流,使创业者将发明和成果尽快形成商品进入市场,降低创业企业的风险和成本,提高企业成活率和成功率,最终使企业“做大”,为社会培养成功的企业家。
4.“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副对联写的是诗人 ,王国维曾引用他的词句来形容治学的第三重境界,词句为 。请你就这个诗人写一段评价文字,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50字。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在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沆少好学,器度宏远。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真宗即位,迁参知政事,咸平初,改中书侍郎。
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真宗还,沆迎于郊,命坐置酒,慰劳久之。累加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真宗问治道所宜先,沆曰:“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此最为先。”
时李继迁久叛,兵众日盛,有图取朔方之意。朝廷困于飞挽,中外咸以为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则缘边诸郡皆不可保。帝颇惑之,因访于沆。沆曰:“继迁不死,灵州非朝廷有也。莫若遣使密召州将,使部分军民空垒而归,如此,则关右之民息肩矣。”方众议各异,未即从沆言,未几而灵州陷,帝由是益重之。
寇准与丁谓善,屡以谓才荐于沆,不用。准问之,沆曰:“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沆笑曰:“他日后悔,当思吾言也。”准后为谓所倾,始伏沆言。
景德元年七月,沆待漏将朝,疾作而归,诏太医诊视,抚问之使相望于道。明日,驾往临问,赐白金五千两。方还宫而沆薨,年五十八。上闻之惊叹,趣驾再往,临哭之恸,谓左右曰:“沆为大臣,忠良纯厚,始终如一,岂意不享遐寿!”言终又泣下。废朝五日,赠太尉、中书令,谥文靖。
浏览完整试题
沆性直谅,内行修谨,言无枝叶,识大体。居位慎密,不求声誉,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公退,终日危坐,未尝跛倚。治第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沆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至于垣颓壁损,不以屑虑。
沆与诸弟友爱,尤器重维,暇日相对宴饮清言,未尝及朝政,亦未尝问家事。沆没后,或荐梅询可用,真宗曰:“李沆尝言其非君子。”其为信倚如此。
(选自《宋史•李沆传》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真宗北幸 幸:驾临。
B.累加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 累:多次
C.帝颇惑之,因访于沆 访:拜访。
D.上闻之惊叹,趣驾再往: 趣:急速。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沆为皇上“信倚”的一组是(3分)( )
①真宗北幸,命沆留守
②帝颇惑之,因访于沆
③抚问之使相望于道
④屡以谓才荐于沆,不用
⑤未尝及朝政,亦未尝问家事
⑥李沆尝言其非君子
A.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②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契丹倾犯边境,李沆留守,把京师管理得井井有条;宋真宗回来后,李沆到郊外迎接,设置酒席,慰劳回师的皇上。
B. 针对李继迁的叛乱,李沆提出派遣使者秘密地召集州将,让李继迁辖区的军民都回到内地的建议,但未被采纳。
C. 寇准向李沆推荐丁谓,李沆坚持不用丁谓。事实证明李沆对丁谓为人的判断是正确的。
D.有人认为李沆住宅议事大厅的门前太窄,但是李沆认为宅子是传给子孙的,已经算宽敞的了。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方众议各异,未即从沆言,未几而灵州陷,帝由是益重之。(3分)
。
(2)准后为谓所倾,始伏沆言。(3分)
(3)居位慎密,不求声誉,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严士元①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②, 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 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 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注:①严士元,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员外郎。②阖闾城,苏州城。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1)首联概括了“水国”春天的什么特点?颔联和颈联又是如何体现这个特点的?(3分)
(2)中间两联写景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4分)
(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
10.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8分)
山 行 即 事
宋 王 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蘋①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
注:①蘋: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1)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 (3分)
(2)请赏析“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这句话。(5分)
四、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根 雨 叔
孙犁
根雨叔和我们,算是近枝。他家住在村西北角一条小胡同里,这条胡同的一头,可以通到村外。他们住在几间土甓北房里,院子用黄土墙围着,院里有几棵枣树,几棵榆树。根雨叔的父亲,村里人都说他脾气不好,我们也很少和他接近。听说他心狠,因为穷,在根雨还很小的时候,就把他的妻子,弄到河北边,卖掉了。
民国六年,我们那一带,遭了大水灾,附近的天主教堂,开办了粥厂,还想出一种以工代赈的家庭副业,叫人们维持生活。清朝灭亡以后,男人们都把辫子剪掉了,把这种头发接结起来,织成网子,卖给外国妇女作发罩,很能赚钱。教会把持了这个买卖,一时附近的农村,几乎家家都织起网罩来。所用工具很简单,操作也很方便,用一块小竹片作“制板”,再削一枝竹梭,上好头发,街头巷尾,年青妇女们,都在从事这一特殊的生产。
男人们管头发和交货。根雨叔有十几岁了,却和姑娘们坐在一起织网罩,给人一种男不男女不女的感觉。
人家都把辫子剪下来卖钱了,他却逆潮流而动,留起辫子来。他的头发又黑又密,很快就长长了。他每天精心梳理,顾影自怜,真的可以和那些大辫子姑娘们媲美了。
每天清早,他担着两只水筲,到村北很远的地方去挑水。
一路上,他“咦——咦”地唱着,那是昆曲《藏舟》里的女角唱段。
不知为什么,织网罩很快又不时兴了。热热闹闹的场面,忽然收了场,人们又得寻找新的生活出路了。
村里开了一家面坊,根雨叔就又去给人家磨面了。磨坊里安着一座脚打罗,在那时,比起手打罗,这算是先进的工具。根雨叔从早到晚在磨坊里工作,非常勤奋和欢快。他是对劳动充满热情的人,他在这充满秽气,挂满蛛网,几乎经不起风吹雨打,摇摇欲坠的破棚子里,一会儿给拉磨的小毛驴扫屎填尿,一会儿拨磨扫磨,然后身靠南墙,站在罗床踏板上:
踢踢跶,踢踢跶,踢跶踢跶踢踢跶……筛起面来。
展开余下试题
他的大辫子摇动着,他的整个身子摇动着,他的浑身上下都落满了面粉。他踏出的这种节奏,有时变化着,有时重复着,伴着飞扬洒落的面粉,伴着拉磨小毛驴的打嚏喷、撒尿声,伴着根雨叔自得其乐的歌唱,飘到街上来,飘到野外去。
面坊不久又停业了,他又给本村人家去打短工,当长工。
三十岁的时候,他娶了一房媳妇,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他的父亲嫌儿子不孝顺,忽然上吊死了。媳妇不久也因为吃不饱,得了疯病,整天蜷缩在炕角落里。根雨叔把大孩子送给了亲戚,媳妇也忽然不见了。人们传说,根雨叔把她领到远地方扔掉了。
从此,就再也看不见他笑,更听不到他唱了。土地改革时,他得到五亩田地,精神好了一阵子,二儿子也长大成人,娶了媳妇。但他不久就又沉默了。常和儿子吵架。冬天下雪的早晨,他也会和衣睡倒在村北禾场里。终于有一天夜里,也学了他父亲的样子,死去了,薄棺浅葬。一年发大水,他的棺木冲到下水八里外一个村庄,有人来报信,他的儿子好像也没有去收拾。
村民们说:一辈跟一辈,辈辈不错制儿。延续了两代人的悲剧,现在可以结束了吧?
(选自《孙犁文集》有删节)
11.第一段对小说情节的展开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2.分析第四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13. 根据小说内容,具体分析根雨叔娶媳妇之前的性格特征。(6分)
14. 根据小说内容,探究延续了两代人的悲剧产生的原因。(6分)
五、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道德主流说”受质疑并非是坏事
梁江涛
9月27日,中央文明办副主任王世明称“尽管有老人倒地无人敢扶的现象,但这绝不是中国人的道德观”。王世明认为,道德判断要分主流和支流。这一观点一出,受到了不少质疑(9月28日《京华时报》)。
赞同王世明对主流道德的肯定。中国人扶老携幼、扶危济困的价值判断,讲文明、讲礼仪的公共道德是有目共睹的,从来都没有完全丢失。最典型的事例莫过于杭州徒手去接坠楼婴儿的“最美妈妈”,她的义举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人性大爱,不仅受到同胞的热捧,而且在海内外引发集体感动,有美国网民甚至建议授予她诺奖。的确,只要是人就会被“最美妈妈”所表现的人性的美丽和高贵而感动和震撼,正是这一“黄金定律”引发国人乃至世界的关注与感佩,人们期待这样的善举多多益善,乃社会之幸,民族之幸,国家之幸,民生之幸。
然而,正如温总理所说,当下诚信缺失、道德滑坡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商品经济大潮中拜金主义的大行其道,又有公民意识觉醒的滞后,更有激励制度的缺位。在一个功利浮躁的社会里,人们遇到公益之事往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当别人身处困境危险之时,往往选择退避三舍,明哲保身,“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成为罕见的风景;“见义巧为”,“见义慎为”,似乎成了逃避公民责任与义务的借口。更要看到,“彭宇案”、“许云鹤案”之后,见义勇为的利益考量与社会信任危机越发成为群体性焦虑。此时此刻,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爱心稀缺、人人自危,以质疑的目光打量王世明的“道德主流说”,这不是什么偏见,而恰恰反映了社会公众对正义与道德回归的渴求,向政府与全社会提出了重新构建道德主流的现实考题。
人们期盼像“最美妈妈”这样的道德榜样被大张旗鼓地宣传报道;希望更多地看到见义勇为者受到制度的护佑,让他们不再流血又流泪;期待道德样本能N次被复制,更多的人能以他们为参照系,对社会多一些责任,多一些体恤,多一些奉献,多一些担当;希望不文明、不道德的人和事受到谴责与惩处,让他们处处受阻,事事难办;更希望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的弘扬不是昙花一现,而转化为所有公民的行为规范。
要真正看到这一切,必须理性地认识到榜样的力量并不是无穷的,道德回归需要全社会的集体意识;需要意识形态乃至更多领域的开放,让多元观念公开博弈与真善美的公开辨识;需要所有官员和社会精英以谦卑之心从我做起,引导开路;需要借鉴人类道德文明的经验成果,建立新的规则机制;需要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成见不可怕,可怕的是抱着成见打酱油。 (摘自《扬子晚报》2011-09-29)
15. 从全文看,作者多处提到“最美妈妈”这一典型的事例,有何作用?(6分)
答:
16. 阅读第三节,请分别概述“道德主流说”受质疑的理由和表现。(6分)
答:
17. 作者认为,“道德主流说”受质疑恰恰反映了社会公众对正义与道德回归的渴求。那么,如何“重新构建道德主流”呢?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想法。(6分)
答:
六、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
据说,终年云雾缭绕的丽江玉龙雪山,即使在晴朗的日子,阳光也无法穿透云层。只有在特别偶然的时间,才能看到有一米长的阳光照在玉龙雪山顶上,那场面非常宁静,非常壮美。其实,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一辈子无法成就的永恒,或许在某一点便凝成;一辈子无法拥有的灿烂,或许只在那一米之内。可是,错过了便是错过了,短暂的一米阳光,只会偶然地照射在人们的身边,而不会必然地覆盖在大家的周围。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会有类似的经历或启迪。
请以“一米阳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 角度自选;② 立意自定;③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1. 答案:C
解析:A 针砭时弊 B汗流浃背 D 既往不咎(jiù) 稗官野史
2. 答案:B
解析:A “根据……数据显示看”杂糅,去掉“看”;C语序不当,改为“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一个大国在国际社会中所处地位的象征”;D“最具公平竞争”搭配不当,改为“最具公平竞争性”。
3. 答案:集中的空间 提供服务 孵化企业 培养企业家
解析:每点1分。
4. 答案:辛弃疾(1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1分)。
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像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的。(3分)
5. 答案:C
解析:访,询问。
6. 答案: D
解析:④说明李沆善于辨识人才的优劣;⑤李沆和弟弟李维的谈话内容。
7. 答案:A
解析:宋真宗赏赐酒席,慰劳李沆。
8. 译文:(1)当时众人的议论都不一样,宋真宗没有立即听从李沆的话,不久灵州沦陷,宋真宗因此更加器重他。
解析:“方、即、由是”各1分。
(2)译文:寇准后来被丁谓陷害,才佩服了李沆的话。
解析:“为┅┅所┅┅、倾、伏”各1分。
展开余下试题
(3)译文:在官上行为谨慎严密,不追求声誉,行动遵守制度,别人都不能因为私事求他。
解析:“动、干、介宾短语后置、句意通顺”各1分。
参考译文: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今河北邯郸肥乡县)。李沆年少时爱好学习,器度博大。太平兴国(宋太宗年号)五年,李沆考中甲科进士。宋真宗即位,升任参知政事。咸平(宋真宗年号)初年,改任为中书侍郎。
适逢契丹人侵犯边境,宋真宗到北部巡幸,命李沆留守京城,京城被他治理的井井有条。宋真宗回来后,李沆到郊外迎接,宋真宗命他坐下,赏赐酒席,慰劳了很长时间。多次升迁到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宋真宗询问治理国家应该先注意什么,李沆说:“不选用浅薄好大喜功的人,这是最应该注意的。”
当时李继迁叛乱了很久,他的兵马日益强盛,有谋取朔方郡的意图。朝廷困于和边境的战争,内外都认为灵州是必争之地,如果失去,则周边的几个郡都保不住了。皇帝很困惑,因此询问李沆。李沆说:“李继迁不死,灵州就不是朝廷的。不如派遣使者秘密地召集州将,让他们辖区的军民都回到内地,这样,关内的百姓就可以安心了。”当时众人的议论都不一样,宋真宗没有立即听从李沆的话,不久灵州沦陷,宋真宗因此更加器重他。
寇准和丁谓的关系很好,多次向李沆推荐丁谓的才能,但是李沆不任用他。寇准问他,李沆说:“观丁谓的为人,怎么能让他居在高位呢?”寇准说:“像丁谓这种人,您能始终都压制他在低位吗?”李沆笑着说:“如果你以后后悔了,就会想起我的话。”寇准后来被丁谓陷害,才佩服了李沆的话。
景德(宋真宗年号)元年七月,李沆正等待着上朝,突然疾病发作就回去了,皇帝派太医去诊断,派去询问病情的使者在路上接连不断。第二天,皇帝亲自前去探视,赏赐给他白金五千两。刚回到宫中李沆就去世了,终年五十八岁。皇上听到后非常震惊,赶紧又回驾前去,对着遗体痛哭,对身边的人说:“李沆身为大臣,忠良纯厚,始终如一,谁知道竟不能长寿!”说完又落泪。停朝五天,追赠李沆为太尉、中书令,谥号“文靖”。
李沆生性正直宽容,行为谨慎,不多说话,识大体。在官上行为谨慎严密,不追求声誉,行动遵守制度,别人都不能因为私事求他。他每次退朝后回到家里,整天正襟危坐,从不躺着。他的宅第封丘门里边,议事大厅的门前只能容下一辆马车掉头。有人说这里太窄,李沆笑着说:“这座宅子是传给子孙的,作为宰相议事厅确实窄了,作为祭祀、行礼的大厅也算宽敞的了。”至于墙壁损坏倒塌,他都没有关心过。
李沆和他的几个弟弟都很友爱,尤其器重李维,有空的时候两人对饮谈话,从不提及朝政,也从不询问家事。李沆死后,有人推荐梅询,宋真宗说:“李沆曾告诉我说他不是真君子。”他被宋真宗信赖达到这种地步。
9. 答案:(1)特点是“春寒阴复晴”(寒冷,阴晴不定)(1分)。颔联写细雨湿衣(1分),颈联写傍晚时分夕阳西下(1分),写出了寒冷和阴晴不定的特点。
(2)视听结合(1分)和想象(1分)的表现手法。情感:依依惜别之情(1分)和对朋友的牵挂(1分)。
(3)尾联体现了诗人仕途不顺、官场失意的情怀(1分)。诗人借临别时对朋友的嘱托语“青袍今已误儒生”,意在表达自己仅仅做一员小官,耽误了自己的前程的,言语中包含有不满与伤感,尤其是“误”字,明显地传达了失意的读书人的愤激之情(2分)。
10. 答案:答案 (1)运用了拟人手法。(“想像”也对(1分))由首联浮云不定议“阴晴”领起,(1分)颔联写“荷雨”、“湿”,下起雨来;(1分)颈联写“日出”,太阳又出来了。(1分)
(2)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言语“尚且能”“唤醒三日酲”,那“言语”,更会怎样呢?(1分)这里运用拟人(1分)和夸张(1分)的手法,描写出了“山色”的可爱,可使人神清气爽,困意全消。(1分)语言新颖含蓄,耐人寻味。(1分)
11. 答案:第一段介绍了根雨叔贫穷的家境,为下文表现根雨叔的命运作铺垫(2分);叙述了根雨叔父亲心狠卖妻的事,为下文人们传说根雨叔扔掉妻子的情节作铺垫(2分)。
12. 答案:根雨叔和姑娘们一起织网罩的时候留起辫子,顾影自怜,一方面表现了了他爱美的天性(2分),另一方面表现他从事女性劳动所带来的性格扭曲(2分)。
13. 答案:爱美:留辫子,唱昆曲。(2分)。勤劳:每天清早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从早到晚在磨坊里劳动(2分)。热爱生活:唱昆曲,磨面的时候自得其乐地唱歌(2分)。
14. 答案:社会原因:根雨叔一次次地失业,无力养活家人,因为贫弱的社会不能给根叔这样的底层人提供劳动的机会,底层的人没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3分)
人性原因:根雨叔和他的父亲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中,性格扭曲,抛弃家庭亲情,导致自身被下一代抛弃。(3分)
15. 答案: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人性大爱;②感动和震撼着国内外同胞,引发国人乃至世界的关注与感佩;③论证中国人扶老携幼、扶危济困的价值判断,讲文明、讲礼仪的公共道德从来都没有完全丢失,肯定了主流道德的存在。(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共6分)
16. 答案:理由:当下诚信缺失、道德滑坡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原因在于拜金主义大行其道,公民意识觉醒滞后,道德激励制度缺位等。(3分)
表现:遇到公益之事往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当别人身处困境时,往往选择退避三舍,明哲保身;“见义巧为”,“见义慎为”,逃避公民责任与义务;见义勇为的利益考量与社会信任危机越发成为群体性焦虑等。(3分)
17. 答案:①大张旗鼓地宣传报道道德榜样,让更多的人能以榜样为参照系,形成全社会的集体意识;②用制度护佑见义勇为者,使他们不至于受到伤害,谴责与惩处不文明、不道德的人和事,让多元观念公开博弈与真善美的公开辨识;③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借鉴人类道德文明成果,建立新的规则机制,规范公民的行为等。(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共6分)
18.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70分)。 (114.226.198.30)
上一篇: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福建卷)及答案(word版)
下一篇:
201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逐题详解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安家中学20”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8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