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317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17]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课时训练
《小石潭记》课时训练
(一)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   )竹  清洌(   ) 佁(    )然  翕(   )忽
为坻(   ) 幽邃(   )   俶( )尔 参差( )( )
二、语言积累运用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环 如鸣佩环______________ (2)清 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
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
(3)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 (4)可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
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 不可久居____________
三.翻译下列句子
(1) 皆若空游无所依。

(2)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3)斗折蛇行,犬牙差互

四、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五、整体感悟
1、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2) 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3)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4)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六、课内阅读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佁然不动 _______ (2) 俶尔远逝 ________ (3) 悄怆幽邃_________ _
2、 翻译句子: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第2、3、4段文字依次写出了__________ _、____ ______和潭中气氛。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二)
1.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 (人名)。(1分)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① 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② 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①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②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4.作者通过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岳阳楼记》课时训练
(一)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崖;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及潇湘,迁客骚人,多汇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浏览完整试题1.选文的作者范仲淹是 时期的政治家、 。我们还学过他的一首词      。
2.找出选文第二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改 改
3.在选文中的空白处填写出原句。
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含义。
增其旧制( )( ) 前人之述备矣 ( )
属予作文以记之( )( ) 去国怀乡( )
5.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在洞庭一湖 而或长烟一空 B.政通人和 春和景明
C.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横无际涯 外与天际
6、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浩浩汤汤( ) 霪雨霏霏( )
2.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朝晖夕阴 佳木秀而繁阴 B.而或长烟一空 不能指其一端
C,前人之述备矣 水陆草木之花 D.感极而悲者矣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②、③段写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两种情感。第①段中体现由景入情而领出第②、③两段的语句是:     
4.将②、③段中概括说明“迁客骚人”“悲”、“喜”情感。作者这样写,你认为,好处在哪里?
(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用/线画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之处。
处 江 湖 之 远 则 忧 其 君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或异二者之为( )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中,进是指\____________ ____,退是指\_______ 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句话是否代表作者的思想?简单说说你对这种思想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自主学习:一、略 二、1、(1)玉环、环绕 (2)清凉、凄清 (3)大约、可能、可以、能够 2、略 3、D 三、1、(1)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2)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3)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4)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游览的先后顺序 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美
答案
一、(16分)
5.(1分)柳宗元
6.(2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7.(4分)
①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谁特别清澈。
②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
8.(2分)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36.248.96.216)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小石潭记》”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1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