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389  
标签:人教版 高三 必修五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89]
2014届高三零诊模拟试题
2014届高三零诊模拟试题
语 文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7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横亘(gèng) 接榫(sǔn) 戕害(qiāng) 揠苗助长(yà)
B.埋怨(mái) 付梓(zǐ) 肄业(yì) 锱铢必较(zī )
C.伺候(cì) 睥睨(pì ) 迤逦(yǐ) 怙恶不悛(hù)
D.玷辱(diàn) 给予(gěi) 拮据(jié) 浑身解数(xiè)
1.C(A项gèng—gèn;B项mái—mán;D项gěi—j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提炼 哀声叹气 繁文缛节 礼尚往来
B.赋与 短小精悍 冠冕堂皇 天理昭彰
C.枯燥 得鱼忘筌 声色俱厉 暗然销魂
D.战栗 筋疲力尽 五彩斑斓 稍纵即逝
2.D(A. 哀声叹气—唉声叹气;B. 赋与—赋予;C. 暗然销魂—黯然销魂)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一个有 的人,不论面对什么样身份的人,始终都彬彬有礼;不论碰到什么不愉快、不顺心的事情,都能够不急不躁。
②虽然我们自己的经济状况也不好,但我们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所以你们有困难,我们一定 。
③走向成熟是人生的方向, ,恬淡的、平和幸福的人生也离不开成熟。
④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一般的并列关系, 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A.涵养 全力相助 况且 不是/而是
B.修养 鼎力相助 何况 既是/也是
C.修养 鼎力相肋 况且 既是/也是
D.涵养 全力相助 何况 不是/而是
3.A【解析】(“涵养”侧重于控制情绪的功夫;“修养”;科学文化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所达到的一定水平。“鼎力相助”是敬辞,一般用于别人帮助了自己表示感谢时。“何况”一般用于反问语气。“不是……而是”否定前者,肯定后者;“既是……也是”肯定前后二者。“语言”和“文化”有领属关系,故“不是一般的并列关系”。)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教育专家指出,父母不应轻易让还未成年的孩子过早离开自己,否则,过早的离开会使他们的心理、性格受到不良影响。
B.中国电影之所以在国内难挡好莱坞大片的冲击,在海外仍是非主流,是因为中国电影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和过于“自闭”。
C.几个参会的省的代表认为,应在《粮食法》中加入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条款,以法律手段约束、整顿浪费粮食的行为。
D.虽然海水淡化具有洁净、环保、供给稳定等特点,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是目前还没有被广大沿海地区所利用。
4.B[A项语意重复,“否则”与“过早的离开”保留其一。C “几个参会的省的代表” 表意不明;“整顿”与“行为”搭配不当。D项句式杂糅,应为“被广大沿海地区利用”或“为广大沿海地区所利用”;语序不当,“虽然”应置于“海水淡化水”之后]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高度重视、新闻传媒日益瞩目的国家。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中国国际地位的迅速提高,中国文化在国家整体外交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彰显,在世界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逐步提高。
未来中国在国际文化交流和世界文明格局中的影响力、话语权,正取决于中国今天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的角色和地位。印度学者谭中教授说:”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文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华文明是一盏从未熄灭并永远照亮人类的明灯。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中华文化巧妙地融合了中外文化。


浏览完整试题中国以文化立于世界,通过文化展现了其独特性。没有文化的中国是不可想象的,中国文化是中国的身份认同和本质特征的体现。中国文化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过程中十分独特。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强国,以其历史的积淀、优秀的文化传统已经并将继续对世界发挥惊人的文化影响力。
人类文明从两大文明开始,一是包括法老文明和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在内的地中海文明,另一个则是包括佛教、孔子哲学、道教在内的亚洲文明。尽管人们知道中华文明的存在,但由于语言、地理位置和文化的差异,中国文化并没有被世界广泛认知,人们对其内涵的了解仍不深刻。
古代中国文明在工程、医药、军事、交通和音乐等方面的伟大贡献,中国造纸术、印刷术、水转翻车、浑天仪与地震仪、独轮车等中国古代发明为欧洲农业、工业革命提供了灵感。中国文化具有独特的人文价值,这些特点在当今世界仍散发着独特的人文光辉。中国人从古代就会依据文化而不是战争准则生活并治理自己的国家,这是他们的智慧之处。
中国文化影响整个亚洲,惠及欧美,在东亚形成以汉字和儒家思想为主要特征的中华文化圈,成为东方文明的核心体系。日本学者认为,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尤为巨大,中国文字、文学、思想、宗教,以及造纸术、印刷术等的传入,为日本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以何为代表?一项关于中国文化符号的调查显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外国公民有着比较统一的认识,认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是长城和龙。而对于中国当代文化符号,外国公众的认知普遍比较分散,比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令人震惊的新式建筑、高度物质化的生活方式等。从积极的意义上讲,文化符号有助于中国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自己的文化,使文化能够以直观的形象体现出来,但是从消极的意义上讲,文化符号也限制了国外民众对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中国文化的全面认识。应该让外国民众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的不同侧面,以便全面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同时,中国文化符号不能一成不变,要注入一些必要的现代性要素,如龙的图腾“需淡化其‘威严’的一面,而呈现其和善的一面。”
5.下列对“中国文化是中国的身份认同和本质特征的体现”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文化在国家整体外交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彰显,在世界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逐步提高。
B. 中国凭借自己的文化立于世界,通过中国的文化展现了自己的独特性。
C. 中国文化的形成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过程中十分独特。
D. 中国文化蕴含着独特的人文价值,影响整个亚洲,惠及欧美。
6.下列各句中,不能证明“中华文明是一盏从未熄灭并永远照亮人类的明灯”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 人类文明从两大文明开始,其中一个就是包括佛教、孔子哲学、道教在内的亚洲文明。
B. 在东亚形成的以汉字和儒家思想为主要特征的中华文化圈是东方文明的核心体系。
C. 中国文字、文学、思想、宗教,以及造纸术、印刷术等的传入,为日本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D. 古代中国文明的伟大贡献和中国古代发明为欧洲农业、工业革命提供了灵感。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中国国际地位的迅速提高,中国文化在国家整体外交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彰显。
B. 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的角色和地位,决定了未来中国在国际文化交流和世界文明格局中的影响力、话语权。
C. 中国文化没有被世界广泛认知,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内涵了解得不深刻。
D. 龙作为中国文化符号,要注入一些必要的现代性要素,这样才能更有助于中国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自己的文化。
5.B( A 项,谈的是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C项,谈的是中国文化的形成十分独特;D项,“影响整个亚洲,惠及欧美”说的是中国文化的影响)
6.A (说的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并没有谈及中华文明在世界的影响力)
7.C(依据文意,中国文化没有被世界广泛认知,是由语言、地理位置和文化的差异造成的)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9题。
虞翻传
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孙策征会稽,翻时遭父丧,衰①诣府门,朗欲就之,翻乃脱衰入见,劝朗避策。朗不能用。拒战败绩,亡走浮海。翻追随营护,到东部候官,候官长闭城不受,翻往说之,然后见纳。朗谓翻曰:“卿有老母,可以还矣。”翻既归,策复命为功曹,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第。
翻出为富春长。策薨,诸长吏并欲出赴丧,翻曰:“恐邻县山民或有奸变,远委城郭,必致不虞。”因留制服行丧。诸县皆效之,咸以安宁。后翻州举茂才②,汉召为侍御史,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
孙权以为骑都尉。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吕蒙图取关羽,称疾还建业,以翻兼知医术,请以自随,亦欲因此令翻得释也。后蒙举军西上,南郡太守麋芳开城出降,蒙未据郡城而作乐沙上,翻谓蒙曰:“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龠乎?”蒙即从之。时城中有伏计,赖翻谋不行。
权既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不持;权去,翻起坐。权于是大怒,手剑欲击之,侍坐者莫不惶遽,惟大司农刘基起抱权谏曰:“大王以三爵之后手杀善士,虽翻有罪,天下孰知之?且大王以能容贤畜众,故海内望风,今一朝弃之,可乎?”权曰:“曹孟德尚杀孔文举,孤于虞翻何有哉!”基曰:“孟德轻害士人,天下非之。大王躬行德义,欲与尧、舜比隆,何得自喻于彼乎?”翻由是得免。权因敕左右:“自今酒后言杀,皆不得杀。”
翻尝乘船行,与麋芳相逢,芳船上人多欲令翻自避,先驱曰:“避将军船!”翻厉声曰:“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芳阖户不应而遽避之。
翻性疏直,数有酒失。权与张昭论及神仙翻指昭曰彼皆死人而语神仙世岂有仙人邪权积怒非一遂徙翻交州。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皆传于世。
在南十余年,年七十卒。归葬旧墓,妻子得还。
(选自《三国志•虞翻传》有删改)


展开余下试题【注】①衰:cuī,(穿着)丧服。②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第 诣:到……去、拜访
B.远委城郭,必致不虞。 虞:预料
C.何不急入城持其管龠乎 持:捉拿
D.翻伏地阳醉,不持 阳:假装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朗欲就之,翻乃脱衰入见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B.亦欲因此令翻得释也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大王以三爵之后手杀善士 去以六月息者也
D.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8.C(持:把持,掌控)
9.B(A.连词,于是;副词,才。B.介词,通过。C.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为“在”/介词,凭借。D.连词,表转折关系,却/连词,表递进关系,并且)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123分)
四、(31分)
10.把第一部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后翻州举茂才,汉召为侍御史,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5分)
(1)后来虞翻被所在州府推举为秀才,汉朝廷召他为侍御史,曹操当了司空,征召他(做官),他都不去任职。(第一个分句,翻译出被动句式1分;辟,征召1分;就,就任,赴任1分,句子大意准确给 1分)
(2)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5分)
(2)虞翻多次冒犯孙权的威严,进谏规劝,孙权不高兴,加之他的秉性又不合世俗,常常被人毁谤,因而获罪被流放丹杨泾县。(数,多次;见,被;坐,因……获罪或获罪;每翻译对一处得1分,句子大意准确给1分)
11.请用斜线(/)给下面这段话中加横线部分断句。(限划6处)(3分)
翻性疏直,数有酒失。权 与 张 昭 论 及 神 仙 翻 指 昭 曰 彼 皆 死 人 而 语 神 仙 世 岂 有 仙 人 邪 权 积 怒 非 一 遂 徙 翻 交 州。
11.权 与 张 昭 论 及 神 仙 / 翻 指 昭 曰 / 彼 皆 死 人 / 而 语 神 仙 / 世 岂 有 仙 人 邪 / 权 积 怒 非 一 / 遂 徙 翻 交州。(对一处得0.5分,错一处扣0.5分,扣完为止。共3分)
12.虞翻性情有“粗疏耿介”的一面,也有“心思缜密,深谋远虑”的一面,请对文中体现了虞翻“心思缜密,深谋远虑”的事件分别加以概述。(4分)
答: ▲
12.①虞翻劝告王朗避开孙策,王朗没有听取虞翻的建议迎战孙策,遭到惨败。②吕蒙伐蜀夺取南郡后,虞翻告诫吕蒙必须迅速控制南郡城,从而粉碎了城内部分降军意图伏击吕蒙的阴谋。③孙策去世时,县内各官员想前去奔丧,虞翻担心临县山民或许会作乱,故而穿着孝服留守城中,其他各县也跟着效仿,确保了地方平安。(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4分)
参考译文:虞翻字仲翔,会稽郡余姚人,会稽太守王朗任命他为功曹。孙策征讨会稽时,虞翻正逢父亲的丧期,穿着丧服来到郡府门前,王朗想出来迎接他,(虞翻)于是脱下丧服进去拜见,劝王朗避开孙策。王朗没有采用他的建议,迎战孙策而遭到失败,漂海逃跑。虞翻追随保护王朗,逃到东部候官县,候官县县长关闭城门不让他们进去,虞翻前去劝说,才被接纳。王朗对虞翻说:“您家里有老母,可以回去了。”虞翻回到会稽以后,孙策又任命他为功曹,用朋友的礼节来对待他,亲自到虞翻家中去拜访。
虞翻出任富春县县令。孙策去世时,县中诸多地位较高官员都想去奔丧。虞翻说:“我担心邻县山民或许会有奸贼作乱,我们远远地放弃城郭,必然会招致不测。”于是他留在城中,穿上丧服守丧。其他各县都仿效这种做法,因此都平安无事。后来虞翻被所在州府推举为秀才,汉朝廷召他为侍御史,曹操当了司空,征召他去做官,他都不去任职。
孙权任命虞翻为骑都尉。虞翻多次冒犯孙权的威(尊)严,进谏规劝,孙权不高兴,加之他的性格不合群,常被人毁谤,获罪被流放丹杨泾县。吕蒙计划攻取关羽,佯称有病而回到了建业,因为虞翻兼通医术,请求让虞翻跟随自己,也是想通过这个机会使虞翻得以解脱。后来吕蒙率领大军西上代蜀,南郡太守麋芳打开城门出来投降。吕蒙没有进占郡治城邑据守,却在城外沙地上娱乐庆贺,虞翻对吕蒙说:“如今真诚投降的只有麋将军一人,城里的人怎能都相信,为什么不迅速进去掌控这座城池(管龠古有“锁匙”“钥匙”之义)呢?”吕蒙当即采纳了他的建议。当时城里有埋伏袭击的阴谋,依靠虞翻的建议,阴谋才没有得逞。
孙权做了吴王后,在一次欢宴将要结束时,他亲自起身劝饮斟酒,虞翻趴在地上假装醉酒,不端起酒杯。孙权离开后,他又起身坐好。孙权因此非常愤怒,手握剑就要杀死他,陪坐的人无不惊慌恐惧,只有大司农刘基起身抱住孙权劝解道:“大王在喝醉之后要杀有名望的人,即使虞翻有罪,但天下人又有谁知道他的罪过呢?况且大王因为能容纳贤士蓄养普通的人,所以四海之内都仰望大王的风采,如今一下子丢掉这些,值得吗?”孙权说:“曹操尚且杀了孔融,我对虞翻又有什么顾虑的?”刘基说:“曹操随意杀害了才德之士,天下人都非议他。大王亲自实行道德仁义,想和尧、舜相媲美,怎么能去类比曹操呢?”虞翻因此免于被杀。孙权于是告诫左右侍从,从今以后,凡是他酒后说杀的,都不得杀。
虞翻曾经乘船出行,与麋芳相遇。麋芳船上人大多想让虞翻自己回避,走在前面开道的人喊道:“回避将军的船!”虞翻厉声说道:“失去忠贞与诚信,凭什么事奉君主?倾覆了人家两座城池,还要口称将军,有道理吗?”麋芳关上门不应声,并且匆忙避开虞翻。
虞翻天性疏朗耿直,多次因酒醉而犯下过错。孙权与张昭谈到神仙,虞翻手指张昭说:“那些都是死人,你却说是神仙,世上难道有仙人吗?”孙权积压的怒气已不是一时,于是就把虞翻流放到交州。虽然处在获罪流放的境地,但虞翻依然讲学不倦,学生常常多达几百人。他还为《老子》《论语》《国语》作注释,都流传于世。
虞翻在南方十几年,七十岁时去世。尸骨运回余姚祖坟安葬,妻子儿女也得以返回故里。
1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
登快阁①
[宋]黄庭坚
痴儿②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③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④。
[注] ①此诗作于元丰五年作者任泰和令时。②痴儿:作者自称。③朱弦:这里指琴。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④白鸥盟:出自《列子•黄帝篇》,鸥鸟只与没有心机的人做伴。
(1)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①本联写了登高所见秋景:千山重叠,无边落木,江水澄明,夜月清明(或:远望群山,落木萧萧。天空开阔明朗,眺望江水,澄净江面上的月色皎洁明净);②写出了秋景高远壮阔的特点(或:营造了一种空明阔大的意境);③表现了诗人轻松明快的心情(或: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投身自然的喜悦)。
(2)请简要分析尾联的思想内涵。(4分)
 ①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归隐江湖的志趣,②暗示了诗人愿告别尔虞我诈现实社会、追求逍遥自在理想生活的心灵世界。(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
(2) ,齐彭殇为妄作。 (王羲之《兰亭集序》)
(3)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苏轼《定风波》)


展开余下试题(4) ,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5) ,风飘飘而吹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 月明星稀, 。 (曹操《短歌行》)
14.(1) 群山万壑赴荆门(2)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3) 一蓑烟雨任平生(4) 梧桐更兼细雨(5) 舟遥遥以轻飏(6) 乌鹊南飞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钓鱼与鱼钓
谢云
钓鱼是古老的事业,其悠久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渭水边的姜太公。虽然他老先生是直钩垂钓,且钩上无饵,很有些并非为鱼而只欲“独钓寒江雪”的高标独卓的澹泊意味。自此以降,千百年来,难以数计的烟波钓徒,总结出了不少口耳相传的实战经验,诸如“春钓滩,夏钓沱”“钓鱼不喂窝,不如下河摸”,等等。倘有人愿意辑录出来,定是一部厚厚煌煌,不亚于《诗经》的《钓鱼经》。
一度时期,我也曾痴迷于此。或到河边,或去鱼塘。或为消遣散心,或为休闲厮混。和风煦煦之日,或微雨飘飘之时,最宜此项营生。去的次数多了,除上钩的或大或小的鱼儿外,竟也钓得了许多“非钓之乐”的感慨。表面上看,钓鱼的过程中,是饵料诱惑了鱼儿。钓者常说,愿者上钩。换言之,鱼总是要上钩的,不是在此时,就是在彼时——鱼怎么能抗拒那香喷喷饵料的诱惑呢——自然,你很快就如愿以偿了。浮漂微动,鱼儿咬钩时,你一定会异常兴奋。兴奋中的你,肯定不会想到,那上钩的鱼,其实就是一种诱饵:在你钓到它之前,它就已成功地将你钓到了河塘边!
想到此,再看那被钓在钩上的鱼儿,纵是苦苦挣扎,翻转弹动,也再难脱身。说实话,那孤立无助,万般痛楚的情形,总让人不由得心悸。一种被圣人叫做“恻隐”的感情,不禁慨然而生。而那些烟波钓徒,那万般得意的笑容,更让我不由得想到“阴险、毒辣、狡猾”之类语词——我们,不是也有过被“利欲之钩”钓着,百计营谋而不得挣脱的时候吗?本该同病相怜、惺惺相惜的人和鱼啊,何苦要这样“同室操戈,相煎太急”呢?——如此这般地思来想去,只感到心中如噎,口不能指,脊背禁不住一阵阵发凉。手中的鱼竿也无比沉重。最后,自然钓意全无,抛竿而去。
当然,也有些曾经上当而又死里逃生的鱼儿,在诱饵面前,便会显得格外的谨小慎微。先是察言观色,然后摇头摆尾地试探撩拨一番,再用嘴唇轻轻碰咬,进行火力侦察,小心翼翼,诚惶诚恐——但最终,还是挡不住那诱惑,将香饵一口吞去了。白居易《放鱼》诗中曾云,“香饵见来须闭口,大江归去好藏身”。想来,居易先生是太天真了。要让鱼在香饵面前闭目不视,缄口不食,谈何容易。就像我们在“利欲”面前,往往情难自禁,浑然不顾一样。俗语云,鱼儿见食不见钩。盲目的鱼,自然看不到那“食”后面裹藏着的“钩”。
鱼的悲剧在于贪嘴。钓鱼者便是针对这弱点,投其所好,诱其上钩的。安下钓饵,垂下钓丝,不用恐吓,不用威逼,鱼自会前来“送菜”的。其实,人也大抵如此——鱼,不正是一种欲望的诱饵,在人生之水中从容悠游么。而我们,往往也只是因着鱼的存在,才被钓着,被诱惑着,来到人生的河岸,挤挤拥拥地喜怒哀乐着。虽然那河中,还不一定有鱼。
从鱼的悲剧,联想到万象纷纭的大千世界,感触良多。人世间的诱饵,比起钓者的香料来,更是多姿多彩,扑朔迷离。金钱的,权力的,物质的,名誉的,地位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当一个人为“私欲”迷惑,失去理智,只剩下没有灵魂的躯壳时,便与那盲目而贪嘴的鱼儿,没啥两样了。在诱饵面前易于上当、上钩,也便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头 ,作者以姜太公钓鱼的故事来赞美“独钓寒江雪”的高标独卓的澹泊精神,为下文写钓鱼和鱼钓埋下伏笔。
B.文章开头,作者以姜太公钓鱼的故事来赞美“独钓寒江雪”的高标独卓的澹泊精神,和盘托出文章中心,启发读者深思。
C.一度时期,“我”曾痴迷于钓鱼,是因为“我”收获颇丰,除上钓的或大或小的鱼儿外,还钓得了许多“非钓之乐”的感慨。
D.作者由钓鱼联想到人的悲剧:当一个人为“私欲”迷惑,失去理智,只剩下没有灵魂的躯壳时,便与那盲目而贪嘴的鱼没啥两样了。
E.作者引用白居易的诗,说明鱼儿在香饵面前本应闭目不视,缄口不食,保全自身。但香饵的诱惑太大,鱼儿贪嘴,情难自禁,往往上钩。可见,抗拒诱惑太难了。
15.D E(A、B误解开头的作用,应为增添文趣,引出话题。C.误解原因)
16.文章题目中“鱼钓”有哪些含义?(4分)
本义:在人去河边钓到鱼之前,鱼就已经成功地将人钓到了河边。比喻义:鱼钓比喻人生中一种希望的诱饵,诱惑着人来到人生的河岸。(一点2分,共4分)
17.作者在文中说:“除上钩的或大或小的鱼儿外,竟也钓得了许多‘非钓之乐’的感慨。”作者有哪些感慨?请简要概括。(6分)
(1)人把鱼钓上钩,鱼把人钓到河塘边。(2)鱼得到了香饵却痛苦不已,脱身不得;人也有过被“利欲之钩”钓着,百计营谋而不得挣脱的时候,人、鱼本该同病相怜,惺惺相惜,却“同室操戈”,自然钓意全无,抛竿而去。(3)鱼的悲剧在于贪嘴,人的悲剧在于盲目,无法看清,也无法潇洒地面对人世间扑朔迷离的诱饵。(每点2分,共6分)
18.鱼的悲剧象征什么?联系现实谈谈你由此产生的某种人生感悟。(8分)
象征:象征着人经不起形形色色的诱惑,失去理智,只剩下没有灵魂的躯壳。(2分)
联系现实谈感悟(6分):
示例一: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观点)我们可能面临着对吃、穿、住、行、用的过分追求,我们可能面临着贪图玩耍娱乐的诱惑,我们常常不能正确地处理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着各种问题,比如,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强烈的好奇心和盲目的从众心理常常会促使我们跟着“群体”参加毫无意义甚至对身心健康有害的各种活动,如吸烟,吸毒,赌博,浏览不健康的书刊和网页或者玩电子游戏等等。不良诱惑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阻碍我们的成长进步,干扰我们的事业成功,影响我们的幸福生活,容易使我们偏离正常的人生轨道。(分析)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良诱惑,才会有健康幸福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结论)
示例二:面对诱惑,我们应做的不是如何抵制,而是如何选择。(观点)这个“选择”所遵循的标准是个人的价值观。面对那些不良诱惑,困惑的不仅是学生,也包括成年人,甚至是身居高位,家财万贯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正确地对待奉献和索取,勇敢地承担起个人的社会责任,正确地对待困难,善待人生,积极进取,才能真正赋予生命以积极的意义。我们应该坚信:“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来”,“有一份耕耘才会有一份收获”。应该在勤劳的自身努力中,在辛勤的汗水中,问心无愧,坦然地接受那份社会的馈赠。对中学生而言,网吧、恋爱、暴力是诱惑,但是书籍、各种体育活动、各种文艺活动,包括学习的知识等等一样是诱惑。(分析)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人生观,选择正确的道路,将来在面对更多的诱惑时,才不致迷失自我,误入歧途。(结论)
(紧扣“诱惑”谈感悟,明观点,2分;根据观点作分析,有理有据,结合实际,3分;有明确的结论或号召,1分)
六、(10分)
19.请指出与下列情节有关的人
标签:人教版 高三 必修五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14届高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8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