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中考模拟卷
阅读:1143
标签:
苏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3]
苏州市景范中学2013年初三二模试卷
苏州市景范中学2013年初三二模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2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住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 ▲ tián淡 ②驾 ▲ yù ③若jí ▲ 若离 ④浮想联piān ▲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生命如一泓清水,需要流动。也许有时会变得混浊,但生命之水将穿流不息,在浩荡之中再次变得清澈,变得博大,变得浩缈无垠。在阳光的照耀下,可以升腾为天上的云彩,也可以化做雨露,给干涸的土地以振愤的希望。
错别字 ▲ ▲ ▲ ▲
改 正 ▲ ▲ ▲ ▲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马作的卢飞快, ▲ 。了却君王天下事, ▲ 。
(辛弃疾《破阵子》)
②子曰:“ ▲ , ▲ ,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八则》)
③苟全性命于乱世, ▲ 。 ( ▲ 《出师表》)
④白非亭午夜分, ▲ 。 (郦道元《三峡》)
⑤ ▲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 》)
⑥ ▲ , ▲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⑦大漠孤烟直, ▲ 。 (王维《使至塞上》)
⑧ ▲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名著阅读。(5分)
①下面的诗句出自《水浒传》第三十九回,这首诗是何人于何处所作?这首诗带给他的人生怎样的影响?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
②《格列佛游记》中,教授们计划简化言辞,他们的具体措施是怎样的?
▲
5.根据下面材料,概括提炼苏州话的特点。(3分)
苏州方言属吴方言。苏州话以软糯著称,所谓吴侬软语(侬作人解)就是由此而来。吴语与湘语(指老湘语)是汉语七大方言语系中形成最早的方言,因此吴语至今保留了相当多的古音。吴语的一大特点在于保留了全部的浊音声母,具有七种声调,保留了入声。在发音上较靠前靠上,这种发音方式有些低吟浅唱的感觉,较少铿锵,不易高声。在方言的词汇方面,苏州话体现了浓浓的古意和一种书卷气。苏州人说“不”为“弗”,句子结尾的语气词不用“了”而用“哉”,喜读古文的人听见苏州话一定会有一种亲切感的。
▲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捕蛇者说》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19题。
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浏览完整试题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2分) ( ▲ )
A.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B. 退而甘食其十之有
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C. 竭其庐之入
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D. 与吾居十二年者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7.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哪一项相同? (2分) ( ▲ )
A.而乡邻之生日蹙
B.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陋室铭》)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D.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8.文段主要写蒋氏遭遇,为什么还要写乡邻们的生活?说说这样写的作用。(3分)
▲
9.“说”这种文体比较重视文采,请以本段画线句为例,说说其语言特点。(2分)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题。
吴起为魏将而攻中山,军人有病疽者,吴起跪而自吮其脓,伤者之母泣。人问曰:“将军于若子如是,尚何为而泣?”对曰:“吴起吮其父之创而父死,今是予又将死也,吾是以泣。”
10.翻泽文中加横线的两句话。(4分)
①将军于若子如是,尚何为而泣?
▲
②今是予又将死也,吾是以泣。
▲
阅读《孔乙己》一文的片段.完成11—13题。
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
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账;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多乎哉?不多也。”
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11.孔乙己的出场总是伴随着各种笑声,然而这些笑声往往是与轻松、欢乐无关的。请仔细品味选文中的“笑”,说出你的理解和感悟。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的性格中包含着柔情和顽强这两个看似对立的方面。而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的个性也是不止一面的。请联系上面文字,说出你对此的理解。(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3.下面的句子都用到了“总是”这个词,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它们在语境中不同的表达作用。(2分)
①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
②我担心父亲有一天会垮下来。然而,父亲的精力却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在屋场上从这头走到那头,给这个递一支烟,又为那个送一杯茶。(《台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人人皆可为国王
梁衡
①说到权力和享受,国王可算是一国之最。因此王位就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但我们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我们人 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国王。
展开余下试题
②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它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同是长度单位,以“尺”去量房屋大小可以,去量一本书甚至一张纸的厚薄则难为它了。以人而论,权大位显,如王如皇亦有他的局限,比如他就不能享受村夫之乐、平民之趣。《红楼梦》里凤姐说得好:“大有大的难处。”
③在现代社会里,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下,人们的利益取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都大大多元化了。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享受山呼万岁式的崇敬,享受鲜花和红地毯。社会有许许多多的“国王”在各自不同的王国里尽享着自己臣民的膜拜。你看歌星、球星是追星族的国王;作家、画家是他的读者的国王;学者、教授是他学术领域内的国王。幼儿园的阿姨、小学校的教师整天享受着孩子们的拥戴,也俨然如王——孩子王。就是牧羊人,在蓝天白云下长鞭一甩,引吭高歌,也有天地间维我独尊的王感。
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 可以为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北宋时的柳永,宋仁宗不喜欢他,几次考试不第连个做臣子的资格也拿不到,他只好去当“民”。“凡有井水处都有柳词”,因而他在词坛成为了自己的国王——词王。林则徐被清政府贬到新疆伊犁,沿途官民却争相拜迎,泪洒长亭,赠衣赠食争睹尊容。到住地后人们又去慰问,去求字 ,以至于待写的宣纸堆积如山,在人格王国里林则徐被推举为王。
⑤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我看过一场演唱会,那歌手也没有什么名,但当时着实有王者风范,台下的女孩子毫不羞涩地高喊“我爱你”,演唱结束,要跟他拥抱。
⑥国王的精神 享受有三: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随者。只要做到这三点,不管你是白金汉宫里的英国女王,还是拉着小提琴的街头艺术家,在精神上都能得到同样的满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诚实、勤奋就行——因为你虽没有王业之成,大小总有事业之成;虽没有权的自由,但有身心的自由;虽没有臣民追随,但一定有朋友、有人缘,也可能还有崇拜者。所以人人皆可为国王,谁也不用自卑,谁也不要骄傲。
14.文章第二段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
15.文章第③段到第⑤段分别是从哪些角度来证明中心论点的?(3分)
▲
16. 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国王的精神 享受有三: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随者”这句话的理解。(3分)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
姥姥的端午
王瀛
①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
②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③物质极度贫瘠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等待中长大的日子,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
④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童谣,我们在姥姥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时,姥姥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
⑤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更多地呆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阴下,几位老邻絮絮陈年旧话,农谚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
⑥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她不能。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只记得姥姥唠叨了许多,关于谁该谈朋友了,谁该快点结婚了,别让姥姥这么等着。大家听着,都没有在意。
⑦端午后几日,姥姥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
⑧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谈话间,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大弟站到阳台,低头点起一支烟,妈妈肩头抽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姥姥赐我农家巧手,包粽的“工艺”代代相传,粽香飘进以后的日子。
⑨端午,翠绿与寂静,蒹葭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气,简淡、玄远。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常久的凝睇里埋藏,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
⑩娴静的汨罗江,从远古走来,走近几千年光阴。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17.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第②节在文中的作用。(2分)
▲
18.品味第④节画线的内容,说说这句话的表达效果。(3分)
▲
19.文章的第⑨小节用了整整一段的篇幅写“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这对刻画姥姥的形象有什么作用?(3分)
▲
20.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是也。”这里的意境也就是环境描写。下面两段文字均为环境描写,请比较两者的内容和作用。(4分)
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莫怀戚《散步》)
▲
21、试分析以“姥姥的端午”为题的意味。(4分)
▲
第三部分(60分)
22.作文。(60分)
请以“怦然心动的一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③不要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参考答案
1、恬 驭 即 翩
2、混——浑 穿——川 缈——渺 愤——奋
3、弓如霹雳弦惊 赢得生前身后名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
不见曦月
山重水复疑无路 游山西村
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长河落日圆
乱花渐欲迷人眼
4、①宋江 浔阳楼
被黄文炳告发说他有造反之意,被打入死牢择日问斩,当天晁盖、李逵等几拨人马劫了法场,救下宋江。至此,宋江逼上梁山。(3分)
展开余下试题
②把多音节词缩为单音节词;把动词和分词省掉。(2分)
5、保留古音,发音靠前,舒缓软糯(每一点1分)。
6、D
7、B
8、写乡邻的生活是为了将捕蛇的不幸和赋税的不幸作对比(1分),体现捕蛇的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1分),表现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同情(1分)
9、划线句有骈句,有对偶,应举例说明(1分,答出一点即可),语言精练,句式工整,具有节奏感,表现出乡邻在赋税的压迫下痛苦的生活(1分,句式或内容答一点即可)
10、①将军像这样对你的儿子,你哭什么呢?(若1分,如是1分)
②如今将军这样对待我的儿子,他也会奋战而死的,所以我才哭的。(是1分,是以1分)
11.孔乙己到店后,酒店的掌柜、酒客们一起拿他取笑,小伙计也跟着笑,孩子们也来赶热闹。(明确哪几类人在笑,1分)然而这些笑多是对孔乙己的嘲弄和侮辱,是从空虚、冷酷、麻木的灵魂里发出的。相对来说,孩子们的笑自然一些,从中也让孔乙己得到些许柔情和慰安。(感悟,1分)通过贯穿全文的众人的笑,揭示了孔乙己无人关心,更被人当作笑料的悲惨命运,增加了悲剧色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漠。
(分析“笑”的表达作用,1分)
12.孔乙己性格复杂,一方面他好喝懒做、死要面子、说话举止迂腐不堪,同时他又教小伙计写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表现出热情、善良的另一面。他的品行也很复杂,在酒店不拖欠酒钱的良好信誉有时是靠偷窃来维持的。所以他的为人既是可笑的,而同时,他的命运也是可悲的。(回答分析出性格中的两面性即可得分)
13.①“总是”说一些让人半懂不懂的话,表现了孔乙己因深受科举毒害而无法与人正常对话的迂腐可悲的状况。(1分)
②脸上“总是”挂着的笑容表现了新屋即将落成时父亲由衷的兴奋和喜悦。同样一直写在脸上的还有父亲建造高台阶新屋的朴素而强烈的愿望,这是他的精神支柱。(1分)
14、举例论证(1分)作用是为了证明“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是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这一观点。(1分)
15、第③段: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1分)
第④段: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1分)
第⑤段: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1分)
16、这句话的意思是任何一个人即使没有王业之成,大小总有事业之成;即使没有权的自由,但有身心的自由;即使没有臣民追随,但一定有朋友、有人缘,也可能还有崇拜者。(2分)这句话表明任何一人都有可能获得国王的精神享受,从而更好地论证了中心论点“人人皆可为国王”。(1分)
17、以粽香为触发点,引发下文对姥姥一生种种深情美好的回忆;(1分)写姥姥的絮语,轻轻的动作,高度凝练、传神地概括了姥姥对儿孙辈呵护有加的高贵品质。(1分)
18、通过对姥姥动作、神态的描写(1分),写出了姥姥的日益年迈、衰老(1分)表现了姥姥的慈爱、善良,对自己耗费毕生心血呵护儿孙辈健康成长的满足(1分)。
19、①用美好的想象,再现姥姥年青时的美丽形象。②从外形上衬托了姥姥的美丽,使姥姥的形象更加完整丰满。③形象地表明了姥姥的美好品质代代相传。(每点1分)
20、第一句写了炉火、大锅、粽香,使用排比的修辞表现出经过姥姥的辛苦劳作粽香满院的美妙之感,第二句写了初春的田野、春草、树木、融化的冬水,刻画出一幅富有生机的初春乡野之景;(2分)第一句通过这一环境体现出姥姥的辛勤和对儿孙的慈爱,塑造了一位善良勤劳的老人形象,第二句写出这幅具有生命力的画面暗示了儿子的朝气和母亲的坚韧,表现作者对这份生命之美的赞叹。
21、①“姥姥的端午”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1分)②本文刻画的对象就是姥姥,所以用“姥姥的端午”为题。(1分)③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使文章笔力更加集中,通过这个这一生活细节来刻画人物。(1分)④“姥姥的端午”凝聚着我们对姥姥的感激和怀念之情。(1分)
22、参考中考作文批改要求。 (58.209.176.105)
上一篇:
2013年苏州市立达中学、苏州中学园区校、苏州景范中学初三调研卷
下一篇:
苏州高新区2013届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模拟试卷
标签:
苏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苏州市景范”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