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428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28]
遂宁市高中2015级第二学期教学水平监测
遂宁市高中2015级第二学期教学水平监测
语文试题
第1卷(单项选择题,满分27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驯(xùn)鸽 侈(chǐ)谈 溘(kè)死 蓊(wěng)蓊郁郁
B.着(zháo)装 会(kuài)稽 扁(piān)舟 渐(jiàn)车帷裳
C.伶俜(pīng) 踯(zhí躅 蕈(xùn)菌 不可估量(liàng)
D. 嫉(jì)恨 愆(qiān)期 敛裾(jū) 矫(jiāo)揉造作
(B项:“着(zháo)装”应为“着(zhuó)装”“ 渐(jiàn)车帷裳”“渐(jiān)车帷裳”;C项“不可估量(liàng)”应为“不可估量(liang)”;D项“嫉(jì)恨”应为“嫉(jí)恨”“ 矫(jiāo)揉造作”应为“ 矫(jiǎo)揉造作”,“矫”字仅见两个读音:(1)jiáo矫情jiáoqing,口语,形容强词夺理,无理取闹(2)jiǎo:矫正,假托,强壮、勇武等义。矫揉造作:把弯的弄直,把直的弄弯,来制造器物。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A.弥望 蛾眉 樊笼 长春藤(常:固定的、不变的) 义愤填赝(膺)
B.袅娜 磐石 屠戮 拌脚石(绊) 哀声叹气(唉)
C. 鸷鸟 攘诟 枕籍(藉) 金刚钻 各行其事(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对的去做。
D.赧然 肄业 孔疚 挖墙角 游目骋怀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部分学者希望把西方理论用来解释中国问题,但总是方枘圆凿,给人一种别扭的感觉。(枘:榫头;凿:榫眼;卯眼。方形的榫头;圆形的卯眼。比喻格格不入、不相容、不适宜。)
B.由于金泳三已是80高龄的退休政客,加之中韩关系发展一直比较顺利,这些话多被当做不刊之论,一笑了之。
(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望文生义)
C.他早睡晚起,夙兴夜寐,取得了高考全市第一名的成绩,终于实现了多年以来的愿望!(语意重复)
(夙:早;兴:起来;寐:睡。早起晚睡。形容非常勤奋。)
D.青年学子要抱定学问宗旨,孜孜以求;能砥砺德行,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把匡正流俗当做自己责无旁贷的责任。
(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贷,推卸。)(语意重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携带出境的奶粉不得超过1.8公斤的限制令自2013年3月1日起在香港实施,违令者最高将被罚款50万港元及监禁两年的处罚。(可改为“违令者将遭受最高罚款50万港元及监禁两年的处罚。”)
B.作为义乌的中小企业主之一,蔡勤亮也有自己的“中国梦”。他觉得,那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每个人都有一种希望,只要自己努力,就能让生活变得美好。”
C.据了解,我市移动电话部门针对春节期间手机短信密集发送,对今年发送量进行了预测,并事先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针对”这个谓语动词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密集发送”后加上“的情况”)
D.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改善所致。杂糅,可表述为“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改善”或“中国人不爱喝牛奶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改善所致”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诗 中华文化的灵魂
周笃文
  世界上没有哪种艺术像我国古诗一样如此久远辉煌地影响着国家的政治文化。/(下文皆为举例说明)早在4000年前的《尚书晓典》,就提出了“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的诗乐结合的理论。虞舜的《南风歌》、《卿云歌》也正是同一时期的产物。“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只十六字却昭示出一个伟大民族诗意的觉醒,从太古洪荒迎着朝阳高歌猛进。此后的《诗经》、《乐记》也都被尊为经典。隋唐以后朝廷以诗赋取士,影响更大。正如《乐记》所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可见地位之显赫。(呼应首句)


浏览完整试题  从艺术上讲,集汉语言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的古典诗词,它精炼、美听、微妙、易让(此处疑为“记”或“诵”),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此为)。/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直至近世,真如群星丽(附着,今有“附丽”一词)天,森罗万象,美不胜收。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无不喜闻乐诵,成了人们文化生活的首选。流传之广,辐射之大。积淀之深都是绝无仅有的。古诗所构建的美学理念,也随之深入人心,渗透到中华文化各个方面,成为其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诗,成了构建民族气派、传统风格的重要“基因”。比如音乐,刘勰就提出了“诗为乐心,声为乐体”的命题。再如绘画,董其昌认为“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诗经》云:“诗者天地之心……万物之户。”画家为山水写生,本身就是宇宙诗化的再创造。建筑艺术也不例外:东坡《涵虚亭》诗:“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真是天人合一的化境。我国的戏剧,本质是诗剧。唱腔、对白多为韵语。场景布置讲究空灵,象征,处处诗意洋溢。乃至如《本草纲目》这样的医药典籍,也博引诗文,极富文采。被王世贞称为“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津津然谈议,真比斗以南一人。”甚至连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也说过杜甫的“细推物理须寻乐”之诗句激励着他钻研物理。这就是中国人的“诗歌情结”,这几乎无处不在了。
  诗主性灵,重高节,它对于人格的形成,智性的开发影响巨大。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谭嗣同的《狱中题壁》都集中体现了先烈们在困厄面前的浩然正气。它将亿万斯年鼓舞着人们奋发前行。
  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名片,早已蜚声世界。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读到康熙皇帝1693年为宣武门教堂作的对联:“无始无终,先作心身真主宰;宣仁宣义,聿昭开济大权衡。”极为钦佩,认为是对上帝与人生最好的觉解。上世纪美国大诗人庞德最佩服中国古诗。他认为“中国诗人把诗质呈现便很满足”,他欣赏汉诗的“意象叠加”与“错乱语法”并用来突出意象的视觉性,与空间的对位关系,从而开创了“意象诗派”。/“斧藻((1).指梁楹上刻画的文饰图案。 (2).修饰。根据语境,似应取义项(2))江山,追逐风月”是古诗的一大亮点。东坡的“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之句便使西湖大添娇妩。1920年罗素来到杭州,对西湖之美赞不绝口。他说:“西湖的古文明,其绝顶之美赛过意大利。”我相信“中国人才是世界最文明的人。与欧洲相比,我觉得中国充溢着哲理平和的气氛。”(《罗素回忆录》)正是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才使这位睿智的老人如此动情。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杜甫就是这样在尊重前贤的基础上创造出一方崭新的诗歌天地。作为身处时代壮潮的我们,应当谦恭地学习古人,接通文脉。并立足当代美学思潮,勇于探索,继雅开新,为中华诗词的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选自《东坡赤壁诗》,2010年第4期)
1.下列对中华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诗对中国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尚书晓典》中的诗乐结合的理论,到后来的《诗经》、《乐记》都被尊为经典。
  B.隋唐以来朝廷以诗赋取士,因此古诗的地位更加显赫,也对中国人文化心理的影响极大。
  C.古典诗词集汉语言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精练、美听、微妙,美不胜收,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D.古诗构建的美学理念,渗透到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诗成了构建民族气派、传统风格的重要基因。
 2.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代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吟咏古诗成了中国人文化生活的首选,因此可以说是中国人的“诗歌情结”。
  B.?文章举例翔实,分析透彻,巧妙引用,含蓄典雅,说明古诗是中华文化的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 (古诗所所构建的美学理念,渗透到中华文化各个方面,成为其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
  C.美国诗人庞德非常欣赏汉诗的“意象叠加”与“错乱语法”,并用来突出意象的视觉性与空间的对位关系,认为是对上帝与人生最好的觉解。(“认为是对上帝与人生最好的觉解”是指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的体会)
  D.古诗中丰富的营养,可以增长知识,启迪智慧,丰富思想,陶冶情操,鼓舞斗志,培育浓厚的文化气质,给读者带来良好的审美享受。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用杜甫的诗句,高度赞扬了杜甫在诗歌创作中尊重前贤、勇于创新的可贵做法,及其因此而取得的骄人成绩。
  B.如音乐、绘画、戏剧等其他艺术,甚至医药典籍等都深受诗歌影响。如戏剧本质就是诗剧,唱腔、对白多为韵语,处处诗意洋溢。
  C.作者充分肯定古诗的作用,号召人们虚心学习古诗,勇于探索,锐意创新,为中华诗词的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D.自古至今,很多名人高度评价中国古诗,如1920年罗素对西湖之美赞不绝口,认为西湖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其绝顶之美赛过意大利。(列举罗素的例子不是赞美中国古诗,而是赞美西湖的山水风光)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9题。
庐 山 草 堂 记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木斲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磩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纻帏,率称是焉。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两三卷。


展开余下试题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至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自问其故, 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下铺白石,为出入道。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块,杂木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燀,好事者见,可以销永日。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筑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脉分线悬,自檐注砌,累累如贯珠,霏微如雨露,滴沥飘洒,随风远去。其四傍耳目杖屦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覶缕而言,故云甲庐山者。
噫!凡人丰一屋,华一箦,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矜之态;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
矧予自思:从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蹇剥,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尚以冗员所羁,余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宁处。待予异日弟妹婚嫁毕,司马岁秩满,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於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实闻此言!时三月二十七日始居新堂;四月九日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东西二林寺长老凑公、朗满、晦、坚等凡二十二人,具斋施茶果以落之,因为《草堂记》。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称:相称,符合
B. 纳阳日,虞祁寒也 虞:忧虑
C. 一旦蹇剥,来佐江郡 蹇:不顺利
D. 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 去:距离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 ②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B. ①因为《草堂记》 ②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C.①我知其心以是哉 ②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D.①则必左手引妻子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第2卷(非选择题,满分123分)
四、(30分)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4分)
(2)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至酉,应接不暇。(3分)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3分)
11.白居易对庐山的喜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原文,围绕 “草堂”简要概括。(3分)
12.请用“/”线给下列文言文语段中的划线句子断句(3分)。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8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⑴
贾岛
曾宰西畿县⑵,三年马不肥⑶。
债多平剑与⑷,官满载书归⑸。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⑹,客馆未开扉。
(1)根据诗中描述,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为官或为人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3分)
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2)贾岛注重用字的推敲,请就颈联中的“藏”“透”二字,任选一字作简要赏析。(5分)
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
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作品注释
⑴明府:唐人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⑵宰:主管。西畿县:唐长安西边的一个县。
⑶“三年”句:这句说,邹明府为官清廉,在任三年连骑的马都没有吃肥。
⑷“债多”句:这句说,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了。“债多平剑与”,《嘉靖宁夏新志》等宁夏地方志作“债多凭剑与”, 此从《全唐诗》本。
⑸“官满”句:这句说,官满卸任后,只有书籍了。
⑹晓角:古代军中报晓的号角。
作品译文
你曾经就任西畿县县令,三年下来,马不生膘。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了,任满还乡时,也仅仅是满载车书而归。现在冒着边关风雪远游朔方,衣衫单薄,难御寒风。此去就住在灵州的一个角落,每日早上可以听到报晓的号角,平时也没有什么客人来往。
作品鉴赏
此诗前两联刻画作者友人邹明府的形象。首联说,邹明府曾经在西畿县就任三年,勤于政务,衣食节俭,以至于马都没有长出来肥膘,更说明人没有贪污腐败,非常清廉。颔联是说,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了。这句目的是为了说明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所以任满以后,没有搜刮民脂民膏,满载而归的仅有一车诗书。这说明了他的志向。后两联是作者的推测与想象。颈联说,如今他冒着边关风雪雪远游朔方,这一路狂风暴雪,路上都看不到他的踪迹,说明了其前程的艰险。大风吹来就掀起了他身上的睡衣,说明他衣衫简朴,没有什么锦衣华冠,更显得他大方,简朴,不拘小节。尾联是说,他到了灵州,每天早上能听得到报晓的号角声,家里的人客房根本没有开过,说明基本也没有什么人来往。这也是为了说明他深居简出,向往宁静,清远脱俗。
此诗所刻画的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贾岛注重用字推敲,此诗也体现了这个特点。颈联的“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作者简介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阆仙,自称碣石山人,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初为浮屠,名无本。来东都时,洛阳令禁僧午后不得出,岛为诗自伤,韩愈怜之,因教其为文。遂去浮屠,举进士,累举不中第。文宗时,坐飞谤贬长江主簿,人称“贾长江”。其诗思入僻,多荒凉枯寂之境、寒苦之辞,对后世影响较大。与孟郊齐名,人言“郊寒岛瘦”。有《长江集》十卷,《小集》三卷,今编诗四卷。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一组作答)(1空1分,共6分)
第一组
(1)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白马篇》)


展开余下试题(2)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
(《诗经•采薇》)
(3) 《赤壁赋》中,作者以夸张手法描写客人倚洞箫而歌的感染力非凡的句子是: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4)在《蜀相》中,诗人杜甫以 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 说出了古往今来壮志难酬者的心声。
第二组
(1)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
(2)在《书愤》中,诗人用以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及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的两句是: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王羲之《兰亭集序》)
(4) , ,可以误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五、(23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5--18题
偷父
文/ 刘心武
那晚我到家已临近午夜,进门后按亮厅里的灯,立刻感觉到不对劲儿,难道……我快步走到各处,一一按亮灯盏,各屋的窗户都好好地关闭着啊。但是,当我到卫生间再仔细检查时,一仰头,心就猛地往下一沉———浴盆上面那扇透气窗被撬开了!再一低头,浴盆里有明显的鞋印。有贼!我忙从衣兜掏出手机,准备拨110报警,这时又忽然听见声响,循声过去,便发现卧室床下有异常,我把手机倒换到左手,右手操起窗帘叉子,朝床下喊:“出来!放下手里的东西,只要你不伤人,咱们好商量!”
一个人从床底下爬出来了,那是一个瘦小的少年,剃着光头,身上穿一件黑底子的圆领T恤,我看他手里空着,就允许他站立起来,用那窗帘叉指向他,作为防备,问他:“你偷了些什么?把藏在身上的掏出来!”
但他那副“久经沙场”、处变不惊的模样,倒弄得我哭笑不得。我用眼角余光检查了一下我放置钱财的地方,似乎还没有受到侵犯。我保持伸出窗帘叉的姿势,倒退着,命令他跟着我指挥来到门厅里,开始讯问。“您为什么还不报警?”他问我。我把手指挪到手机按键上,问他:“警察来了,你会是怎么个处境吗?”他叹了口气:“嗨,惯了,训一顿,管吃管住,完了,把我遣返回老家,再到那破土屋子里熬一阵呗。“他那无所谓,甚至还带些演完戏卸完装可以大松一口气的表情,令我惊奇。
他今年14岁。家乡在离我们这个城市很远的地方。他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一年前开始流浪。现在就靠结伙偷窃为生。
我望着被灯光照得瘦骨嶙峋、满脸大汗的少年,问他:“饿吗?”他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物。我为他泡了一碗方便面,端到他面前。
我决心放他回去,对他说:“我的话你未必肯听,但是我还要跟你说,不要再干这种违法的事,你应该走正路。”他点头。
我给他开门时,他居然说:“我还不想走。”
我大吃一惊,问他:“为什么?”
他回答的声音很小,我听来却像一声惊雷:“我爸在床底下呢……”
天哪!原来还有个大活人在我床底下!我慌忙将窗帘叉拿到手里,准备拨110。这工夫那少年已经转身进了卧室,而且麻利地爬进床底下,我惊魂未定,他却又从床底下爬了出来,回到门厅。我这才看清,他手里捧着一幅油画。我正想嚷,他对我说:“我要……我要我爸……求您了!”
那幅油画,是我临摹的凡高的自画像,这幅自画像里,人物显得特别憔悴,眼神饱含忧郁,胡子拉碴的,看去不像个西方人倒像个东方农民。
我细问他:“你爸现在在哪儿呢?你妈妈呢?”
他执拗地告诉我,他没有妈。他妈在他还不记事的时候,就嫌他爸穷,跟别人跑了。他记得他爸,那扎人的胡子碴儿,那熏鼻子的汗味加烟味加酒味……
他们那个村子,不记得在哪一天,忽然说村外地底下有黑金子,大家就挖了起来。他爸爸也去挖。去年的一天,半夜里村子忽然闹嚷起来,跟着有呜哇呜哇的汽车警笛声,他揉着眼睛出了屋……简单地说,村外的小煤窑出事故了,他爸,还有别的许多孩子的爸,给埋井底下了……
少年说,他负责踩点的时候,从我家窗外看见了这幅画,一看就觉得是他爸。他说他爸坐在床上想心事的时候,就那么个模样。今天,他好不容易钻了进来,取下这幅画,
偏巧我回来了……
少年说这些事情的时候,眼里没有一点泪光。我听这孩子讲他爸的遇难,也就是鼻子酸了酸,但是,当我听清这孩子今天钻进我的屋子,为的只是偷这幅他自以为是他父亲的画像时,我的眼泪忍不住就溢出了眼角。
我把画送给了他。他不懂得道谢,我把门打开,他闪了出去。
关上门以后,我若有所失。不到半分钟,我一溜烟儿跑下楼梯,气喘吁吁地踏出楼门,朝前方和左右望,那少年竟已经像从人间蒸发了一样,只有树影在月光下朦胧地闪动。 我让自己平静下来。当一派寂静笼罩着我时,我问自己:“你追出来,是想跟他说什么?”
是的,我冲出来,是想追上他补充一句叮嘱:“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
1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前文写“我”发现放置钱财的地方没有收到侵犯,为下文写少年偷“父”埋下了伏笔。
B.少年在叙述他父母的事情的时候,眼里没有泪光,说明他在不断的偷窃行为中心灵逐渐变得冷漠了。(从他偷像的行为来看,他对父亲有深厚的感情,)
C.“眼泪忍不住溢出了眼角。”是因为少年辍学流浪却仍深念其父,竟为此而冒险入室偷盗的行为使“我”深深地感动。
D.文中“我”三次想报警但最终都没这样做,是因为我被这个孩子的爱父之心打动,想给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第一次想报警而没报是因为起初想报警是为形势所迫,后来没报警是由于发现“放置钱财的地方,似乎还没有受到侵犯”)
E、少年走后,“我”若有所失,不到半分钟,又冲下楼梯去寻他,表明我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孩子。(我若有所失,是因为我内心油然而生的对社会的责任感,想对少年多尽点人文的关怀,用温暖去感染、教育和救治他)
16.小说中的少年是个怎样的人,请分条概括。(6分)
【“偷父”少年辍学流浪,靠结伙偷窃为生,但仍深深地怀念因矿难而死的父亲,以为看到的那张油画是他父亲的画像,竟因此冒险入室偷盗。(2分)可见他是一个虽误入歧途,但良知未泯,孝爱之心犹存,令人痛惜而又同情的少年。(2分)】
①他对父亲有着难以割舍的爱。
②他家庭贫穷,缺少温暧,是社会的弱势群体。
③他混在窃贼之中,不以偷盗为耻。
④他对社会冷漠,需要人们用人性的温暖去感染
17.请分析下列句子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6分)
(1)他把两手伸进裤兜,麻利地将兜翻掏出来,又把手摊开说:“啥也没拿啊!”
【此句生动地描写少年熟练、迅速地翻掏裤兜,狡黠地表白自己没拿东西的情态,(2分)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被捉后处变不惊的小惯偷形象。(2分)】
(2)“我要……我要我爸……求您了。”
【此句形象地描绘出少年结结巴巴、吞吞吐吐的情态,(2分)传神地表现出他要求主人送画又难以启齿、渴望得到画像又担心主人不肯给的矛盾心理。(2分)】
18.小说结尾说,“我“想追上并叮嘱他:„孩子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遂宁市高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2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