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1034  
标签:语文版 高一 必修四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4]
2013学年高中语文知能优化演练单元综合检测(一)语文版必修4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你说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这也只是一种看法。换一种看法,你说它是真的或是假的;再换一种看法,你说它是善的或是恶的。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
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在实用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对于人的利害,心理活动偏重意志;在科学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的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象,心理活动偏重直觉。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离开人的观点而言,事物都混然无别,善恶、真伪、美丑就漫无意义。
就“用”字的狭义说,美是最没有用处的。科学家的目的虽只在辨别真伪,他所得的结果却可效用于人类社会。美的事物如诗文、图画、雕刻、音乐等等都是寒不可以为衣,饥不可以为食的。从实用的观点看,许多艺术家都是太不切实用的人物。然则我们又何必来讲美呢?人性本来是多方的,需要也是多方的。真善美三者俱备才可以算是完全的人。人性中本有饮食欲,渴而无所饮,饥而无所食,固然是一种缺乏。人性中本有求知欲而没有科学的活动,本有美的嗜好而没有美感的活动,也未始不是一种缺乏。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精神上的饥渴。疾病衰老的身体才没有口腹的饥渴。同理,你遇到一个没有精神上的饥渴的人或民族,你可以断定他的心灵已到了疾病衰老的状态。
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是壶就可以贮茶,何必又求它形式、花样、颜色都要好看呢?吃饱了饭就可以睡觉,何必又呕心血去做诗、画画、奏乐呢?“生命”是与“活动”同义的,活动愈自由生命也就愈有意义。人的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动的。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这是单就人说,就物说呢,在实用的和科学的世界中,事物都借着和其他事物发生关系而得到意义,到了孤立绝缘时就都没有意义,但是在美感世界中它却能孤立绝缘,却能在本身现出价值。照这样看,我们可以说,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许多轰轰烈烈的英雄和美人都过去了,许多轰轰烈烈的成功和失败也都过去了,只有艺术作品真正是不朽的。数千年前的《采采卷耳》和《孔雀东南飞》的作者还能在我们心里点燃很强烈的火焰,虽然在当时他们不过是大皇帝脚下的不知名的小百姓。秦始皇并吞六国,统一车书,曹孟德带八十万人马下江东,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这些惊心动魄的成败对于你有什么意义?对于我有什么意义?但是长城和《短歌行》对于我们还是很亲切的,还可以使我们心领神会这些骸骨不存的精神气魄。这几段墙在,这几句诗在,他们永远对于人是亲切的。由此类推,在几千年或是几万年以后看现在纷纷扰扰的“帝国主义”、“反帝国主义”、“主席”、“代表”、“电影明星”之类对于人有什么意义?我们这个时代是否也有类似长城和《短歌行》的纪念坊留给后人,让他们觉得我们也还是亲切的么?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天空者,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朋友,让我们珍重这几点星光!让我们也努力散布几点星光去照耀那和过去一般漆黑的未来!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谈美书简》)
1.下列关于“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对同一件事情,是美的或是丑的,是人们同时拥有的许多种看法中的一种。
B.美并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因为离开人的感知,所有事物都会混然无别。
C.美的事物对人类社会是无用的,许多艺术家是太不切实用的人物。
D.在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美是人的各种欲求中更高尚的企求。
解析:选C。“美的事物对人类社会是无用的,许多艺术家都是太不切实用的人物”,这只是从实用的观点看。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实用的态度、科学的态度、美感的态度其最高目的分别是“善”“真”“美”。
B.人的美感的活动有些是无所为而为,美感的活动有时受到环境需要限制。
C.美的需要是人的精神上的饥渴,没有这样饥渴的人或民族是不正常的。
D.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是因为在美感世界中事物能孤立靠本身现出价值。
解析:选B。B项,人的美感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的,是不受环境需要限制的。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人的许多方面的需要和其他动物是相同的,但美是异于其他动物的人所特有的企求。
B.人的生命的意义,与人的活动的自由程度密切相关。“生命”是与“活动”同义的。
C.历史上成功和失败虽会过去,但它们会与同时代优秀的艺术作品不朽,永远是亲切的。
D.《短歌行》《孔雀东南飞》这样的艺术作品是真正不朽的,它们完全可以靠本身现出美的价值。
解析:选C。历史上成功和失败都会过去,但真正不朽的,对于人来说永远是美的艺术作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予少以进士游京师,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欲从而求之不可得。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
曼卿为人,廓然有大志。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予疑所谓伏而不见者,庶几狎而得之,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
浮屠秘演者,与曼卿交最久,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二人欢然无所间。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为歌诗以自娱。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予亦时至其室。十年之间,秘演北渡河,东之济、郓,无所合,困而归。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嗟夫!二人者,予乃见其盛衰,则予亦将老矣!
夫曼卿诗辞清绝,尤称秘演之作,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秘演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既习于佛,无所用,独其诗可行于世,而懒不自惜。已老,胠其橐①,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
曼卿死,秘演漠然无所向。闻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峍②,江涛汹涌,甚可壮也,遂欲往游焉。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于其将行,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
(欧阳修《释秘演诗集》序)
【注】 ①胠:打开;橐:袋子。②崛峍:高峻陡峭。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  一:统一
B.往往伏而不出 伏:埋伏
C.庶几狎而得之 狎:亲近而且态度随便
D.无所合,困而归 困:困顿
解析:选B。伏:蛰伏。
5.下列各组语句中,直接表现秘演“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的一组是(3分)(  )
①秘演隐于浮屠 ②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峍,江涛汹涌,甚可壮也,遂欲往游焉 ③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 ④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 ⑤独其诗可行于世 ⑥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
A.①④⑥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⑥
解析:选A。②写他要到东南游玩;③是贤士喜欢和他交往;⑤写他的诗作流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认为隐居山林的人,从事屠宰贩运的人,必定有老死其间而不被世人发现的人才。
B.曼卿在酒中隐身,秘演在佛教中隐身,都是奇男子。
C.秘演自己虽然懒散且不爱惜诗作,到老的时候仍有三四百首值得玩味的好作品。
D.曼卿的诗清妙绝伦,秘演的诗典雅劲健,有诗人的意趣,在曼卿的诗作之上。
解析:选D。D项中“在曼卿诗作之上”无根据。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其将行,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所以我曾经喜欢跟曼卿交往,想通过他来暗暗地寻求天下杰出的人才。
(2)当他们尽情饮酒而大醉之时,唱歌吟诗欢笑狂呼,来求得天下最大的快乐,那种情景多么豪壮啊!
(3)在他将要远行时,我给他的诗集写了这篇序,借此说到他盛年时的情景来悲叹他的衰老。
参考译文:
我年轻时以进士的身份游历京城,因而能够广泛结识当代的贤人豪杰。然而,我还是认为国家统一天下,停止战争,天下休养生息太平无事的时间已有四十年了,但智谋出众、志向雄伟的不平凡的人,往往没有地方施展他们的才能,便隐居着不出来做官,在山林中、在屠夫商贩里面,必定有直到老死还没有被世人发现的人才,我想去追随他们、寻找他们,却无法办到。后来,我终于找到那已死去的朋友石曼卿。
曼卿为人,开朗豪放有远大的志向。当时掌权的人不能用他的才能,曼卿也不肯委屈自己去求得苟合。他没有地方抒发意愿,就常常和平民百姓、乡村老人,痛快地尽兴喝酒游玩,到了颠狂的地步也毫不厌倦。我疑心那些隐居而没有被发现的人才,也许只有亲近他们才能找到他们,所以我曾经喜欢跟曼卿交往,想通过他来暗暗地寻求天下杰出的人才。


展开余下试题和尚秘演,和曼卿交往时间最久,也能超脱世俗,以讲求气节来自守清高。他们两人相处欢娱,没有一点隔阂。曼卿在饮酒中隐蔽自己,秘演隐居在寺庙中,他们都是有奇才的男子,然而他们都喜欢做诗来自己取乐。当他们尽情饮酒而大醉时,唱歌吟诗欢笑狂呼,来求得天下最大的快乐,那种情景是多么豪壮啊!当时的贤人,都愿意跟他们交往,我也时常到他们的住处去。在十年中,秘演向北渡过黄河,向东到了济州、郓州一带,没有遇上合意的事情,不得志地回来了。曼卿已经去世了,秘演也年老多病。唉!这两个人,我竟然亲眼看见他们的盛年和衰老,而我也快衰老了。
曼卿的诗极为清新,可是他特别称道秘演的作品,认为它高雅雄健,有诗人的意趣。秘演相貌雄伟,他的胸怀宽阔刚直,他既然学习佛教,就没有地方施展才能了,只有他的诗可以在世上流传,可是他懒散,不会珍惜自己的作品。他已经老了,打开他的诗囊,还找到了三四百篇,都是令人喜爱的作品。
曼卿死后,秘演寂寞茫然,没有了去向。他听说东南多奇山丽水,山顶悬崖高峻陡绝,江水波涛汹涌澎湃,非常的壮观,就想到那里去游历。这可以知道他年纪虽然老了,而志向还依旧存在。在他将要远行时,我给他的诗集写了这篇序,借此说到他盛年时的情景来悲叹他的衰老。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夏日登易氏万卷楼①
[明]王阳明②
高楼六月自生寒,沓嶂峰回拥碧阑。
久客已忘非故土,此身兼喜是闲官。
幽花傍晚烟初暝,深树新晴雨未干。
极目海天家万里,风尘关塞欲归难。
【注】 ①易氏万卷楼:明代贵阳人易贵建的藏书楼,现已不存。②王阳明,明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1506年),一度被权宦刘瑾排挤,谪贵州龙场驿(今修文县境内)驿丞。
8.首句“寒”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谈谈你的理解。(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寒”写出了六月高楼透出的凉意,②更是心寒之意,诗人远离家乡,政治失意,被贬蛮荒,登高远望,不禁心生寒意,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意思对即可)
9.全诗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从全诗来看,诗人写景是虚,写心才是实,把写景物与写心情交织在一起,感慨深遥。②连绵的山峰、傍晚的烟霭、骤雨初晴后的树林,以乐景状哀情。(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但未必有一个私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2)中国古代许多诗人,以月亮为描写对象写景抒情。杜甫描绘了“星垂平野阔,____________”的月夜之景,王维吟诵了“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的优美诗句,李白发出了“____________,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感叹,苏轼寄托了“挟飞仙以遨游,____________”的情怀。
答案:(1)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 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
(2)月涌大江流 明月松间照 人生得意须尽欢 抱明月而长终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血的故事
林海音
南腔北调的夏夜乘凉会上,一直聊到月上中天,还没有散去的意思。
大家被彭先生的故事迷住了。
彭先生是张医师的朋友。张医师最近常鼓励大家去验血型。大家都没有动过大手术,对于血的一切不够亲切。
今晚又谈到了血型。这位彭先生说,作为现代的国民,血型不可不验,而且它或许还有意想不到的妙用呢!
这时,钱太太开腔了:“干脆说罢,我就怕验出是AB型的!”
钱太太所以这么说,实在也怪张医师,他曾说AB型是不祥之兆。
“我丈母娘就是AB型的。”这时,彭先生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钱太太“咯”地笑了:“还管丈母娘的血型呢!”
张医师紧接着说:“提到彭先生的丈母娘,你们别笑,这里还有段恋爱悲喜剧呢!倒是可以请彭先生讲给你们听。”
“谈起来,是五年前的事了,”彭先生躺在藤椅上,仰着头,喷着烟,微笑着,他倒真是在做甜蜜的回忆呢!“那时秀鸾在秘书室做打字员,天天从我办公桌的窗前经过。”
“你就拿眼盯着看!”有人插嘴。
“不错,我盯着她那会说话的眼睛,淘气的鼻子,甜蜜的小嘴儿……”
“结果认识了没有?”
“我们当然有机会认识啦!日子一久,我们就坠入情网了,互订终身。热带的小姐,实在另有她们可爱之处。”
“台湾小姐?”到这时大家才知道是位台湾小姐。
“糟糕的就在秀鸾是台湾小姐。”彭先生接着说。
“我知道,一定是聘金的问题。”有人说。
彭先生悠然地吸着烟,摇摇头:“是我那位老丈人的问题!”
“我那老丈人真是铁打的心肠,任凭秀鸾怎么哀求,就是不许她嫁给我。”
“他认准了‘外省郎’没好的。秀鸾跟她爸说,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老头子也说,你要嫁给那小子,我只当你死了。结果,秀鸾还是投进了我的怀抱。”
“但是关于你丈母娘的AB型呢?”这时钱太太又想起了这件事。
大家笑起来了,彭先生接着讲:
“我是很乐观的,我总以为我们结婚以后,一定会把我们翁婿之间的关系慢慢调整过来。可是一年下来,我的愿望始终就没实现,有时看着秀鸾挺着大肚子进去,就让我风里雨里站在门口,我真想冲进去。可是我心疼秀鸾,到底还是忍住了。”
“真惨!”林太太不胜唏嘘。
“倒是我那丈母娘会偷偷出来塞给我点心什么的。”
“有一天我独个儿上了老丈人家的门儿喽!”
“好大胆子!”有位先生插嘴。
“你以为我上门找打架哪,我是报告秀鸾入院待产的消息去了。大胖儿子生下了,算是又见了一代,可是我们的情形并未见好转,老丈人在他女儿面前连半个字都没问过我。”
“迭格[注]老泰山凶得来!”
“硬是要不得!”
“有一天,”这段回忆大概很有趣,彭先生自己也未语先笑了,“秀鸾匆匆忙忙回来了,慌慌张张地说:‘爸爸病了!’‘什么病呀?’‘肠子!肠子要剪断!快走。’唉!我那铁石心肠的老丈人呀!也有一天要柔肠寸断了!”
大家听到这里哄然大笑。林太太说:“彭先生,你解恨了,是不是?”
“不敢!”彭先生虽然这么说,可是仍然可以看出他的轻松。“秀鸾说爸爸需要输血,但秀鸾是A型,小舅子是B型,丈母娘是AB型……”
“他们都不能给病人输血,买血要五百块钱100毫升,共需300毫升一千五,秀鸾母女在着急。我对秀鸾说:‘这样说来,爸爸是O血型的喽?’秀鸾点点头。我说:‘你何必着急呢!现成的大血人在这儿哪!我也是O型的呀!’”
“第二天,我那干巴巴的老丈人,一把拉住我的手,‘你金家伙!你金家伙!’……”
“你金家伙?是日本话,还是骂人的话?”
“‘你金家伙’,台湾话‘你真正好’也!我们爷儿俩的手紧紧地握着,两股热流交会,一切嫌隙都被血般的事实给溶化了!”彭先生说到这里,向张医师挤了一下眼,微笑着,“所以,我要奉劝诸位,血型不可不验,它实在有意想不到的妙用!”


展开余下试题故事讲完了,大家觉得非常有趣,林先生首先说:“血型不可不验,明天就去验。张医师,先给我挂个号。”
“对!对!血型不可不验。”大家同声地说。
(有删改)
【注】 迭格:吴方言,意为“这个”。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张医师紧接过彭先生的话,让彭先生讲述自己的恋爱悲喜剧,因为他事先知道彭先生的爱情故事很是生动曲折。
B.台湾姑娘秀鸾与彭先生相爱,却遭到了她父亲的反对。为了捍卫爱情,她不惜牺牲亲情,以至于以死抗争。
C.“铁石心肠”的老丈人有一天“柔肠寸断”,这是他改变对女婿态度的起因,而这一情节设计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D.这篇小说借助人物之间的对话,讲述了一个与血型有些关系的婚恋故事,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E.这篇小说的内容是关于南腔北调的外省人在台湾的爱情故事。小说带有浓郁的台湾风情,文笔诙谐而又细腻。
解析:选CD。A.“因为他事先知道彭先生的爱情故事很是生动曲折”不准确。B.“不惜牺牲亲情,以至于以死抗争”与文章内容有出入。E.“小说带有浓郁的台湾风情”不正确。
(2)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乘凉会上的“南腔北调”既点明人物的身份,又为下文写方言和表明文章主旨服务。
答案:①表明乘凉会上的人们的外省人身份;②提示小说主题的解读路径;③照应下文出现的各种方言。
(3)“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他如何面对老丈人排斥、为老丈人输血和风趣的语言等几方面来概括回答。
答案:①有担当,明大义: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得信任;②执著隐忍: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不莽撞行事,捍卫了自己的爱情;③幽默乐观: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事能有良好心态。
(4)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一个探究题,要注意题干中的“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观点一: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不合适。①“血”这个词可让人联想到“血脉”“血缘”“血性”等多种含义,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题意就显得单一了;②外省人和台湾人血脉同源,这是“血般的事实”;③彭先生的恋爱故事,实质上折射了外省人与台湾人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小说表达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观点二: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合适。①“血”有类型之别,而语言有“南腔北调”之分,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彰显作者的巧思;②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与内容更吻合;③可显示“验血型”在文中的重要性,也与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不相冲突。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2011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数学奇才华罗庚
无论研究数学中的哪一个分支,华罗庚总能抓住中心问题,并力求在方法上有所创新。他反对将数学割裂开来,永远只搞一个小分支或其中的一个小题目,而对别的东西不闻不问。他将这种做法形容为“画地为牢”。他曾多次告诫学生:“我们不是玩弄整数,数论跟其他分支是有密切关系的。”在《数论导引》中,华罗庚首先强调的就是数学的整体性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1945年,尽管华罗庚已经是世界数论界的领袖学者之一,但他并不满足,决心中断他的数论研究,另起炉灶。关于他改变自己研究方向的主要原因,正如他以后多次说的,“假如我当时不改行,大概只写几篇数论文章,我的数学生命也就结束了,但改行了就不一样了。”“在研究数学时,选准方向拼命进攻固然重要,但退却有时也很重要。善于退却,把握住退却的时机,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他的改行,实际上是其治学之道“宽、专、漫”中的“漫”,即他在搞熟弄通的分支附近,扩大眼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转移到另一个分支,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漫”到其他领域。这样,原来的知识在新的领域还有用,选择的范围就越来越大。他一直认为,从解析数论中“漫”出来是他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
对于我国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华罗庚认为,主要出在太注意方法而忽略了原则。一个数学问题往往要教十几种方法,其实只要一种就够了。学会一种方法,别的自然可以想到。在教学方法上,一种毛病是不少老师不愿意改作业,许多题目自己在黑板上演算一遍,让学生照抄了事;另一种毛病是不愿当堂答复学生的问题,这一种态度最坏。华罗庚上课时,对学生提的任何问题总要在课堂上答复,认为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如何去“想”。有时实在解决不了,他也很坦白地告诉学生,他要回去继续想,而不是只顾面子,使问题解决得模模糊糊。他还讲到“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读书方法:“譬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加上自己的注解,就会愈读愈厚,我们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到厚’了。但这还只是接受和记忆的过程,读书并不是到此为止。‘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问题来。”
1979年3月底,华罗庚应英国伯明翰大学邀请,去英国讲学,历时八个月,其间还应邀到荷兰、法国与西德访问了一个多月。7月下旬,“解析数论会议”在英国达勒姆召开,华罗庚应邀参加,他的学生王元与潘承洞也参加了。王元代表华罗庚和他自己做了“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的大会报告,潘承洞做了“新中值公式及其应用”的大会报告。一些白发苍苍的数学家用“突出的成就”、“很高的水平”等评语,赞扬中国数学家在研究解析数论方面所作的努力,并向华罗庚表示祝贺。
通过对欧洲的访问,华罗庚深刻领悟到“班门弄斧”这个成语是要人隐讳缺点,不要暴露,不如改成“弄斧必到班门”。他每到一个地方去演讲,必讲对方最拿手的东西,其目的就是希望得到帮助与指教。他形象地说:“你要耍斧头就要敢于到鲁班那儿去耍,如果他说你有缺点,一指点,我下回就好一点了;他如果点点头,就说明我们的工作有相当成绩。”在《数论导引》的序言里,华罗庚曾把搞数学比作下棋,号召大家找高手下,即与大数学家去较量。 l
标签:语文版 高一 必修四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2013学年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