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1313
标签:
苏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13]
周练:《陈涉世家》中考题集锦
周练习:《陈涉世家》中考题集锦
一、基础练习:
1.《陈涉世家》节选自 ,作者 , 朝夏阳人,我国古代著名的 家和 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
2.熟读课文,并用课文原话回答问题
(1)《陈涉世家》中表示陈胜从小就有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胜为起义制定的策略是: 。
(3)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的一句话是: 。
3.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⑴辍耕之垄上( ) ⑵度已失期( ) ⑶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 )
⑷尉果笞广( ) ⑸忿恚尉( ) ⑹将军身被坚执锐( )
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苟富贵,无相忘( ) ⑵法皆斩( ) ⑶或以为亡( )
⑷置人所罾鱼中( ) ⑸为天下唱( ) ⑹楚人怜之( )
⑺天下苦秦久矣( ) ⑻吴广素爱人( ) ⑼尉果笞广( ) ⑽并杀两尉( )
5. 当动词讲的“之”是哪两项? ( ) ( )
A.辍耕之垄上。 B.怅恨久之。 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二世杀之。 E.楚人怜之。 F、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G、令辱之 H.杀之以应陈涉。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是( )。
A.上使外将兵 B.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C.置人所罾鱼腹中 D.尉果笞广
7. 下列不含通假字的是( )。
A、固以怪之矣 B.卜者知其指意
C、发闾左通戍渔阳 D.将军身被坚执锐
8. 对下列古今异义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将军身被坚执锐(身:句中作“身体”讲。)
B.卒中往往语(往往:处处。)
C.今亡亦死(亡:逃跑,与“亡羊补牢”中的“亡”意义一致。)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间:暗地里。)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一)二世元年七月,……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9.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3分)
(1)度 (2)亡 (3)往往 (4)会
(5)应 (5)旦日 (7)指目 (8)怪
10. 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4分)
⑴天下苦秦久矣。
⑵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⑶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1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
C.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孟子》)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宜多应者 诚宜开张圣听 B.扶苏以数谏故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C.卒买鱼烹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3. 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 )
A、怅恨久之 B、二世杀之 C、楚人怜之 D、固以怪之矣
14.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浏览完整试题
偶然性:
必然性:
15. 陈胜是怎样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
16. 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
17. 你从本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二)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18.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三处)。
乃 令 符 离 人 葛 婴 将兵 徇 蕲 以 东
19.翻译下面的句子: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士卒多为用者 / 吴广为都尉
B、广起,夺而杀尉 / 为坛而盟
C、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D、且壮士不死即已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2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句子: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文:
22.文段记述陈胜发动起义的过程,他向士卒发出号召“ ”,
并提出了“ ”这一表现了人人平等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名言。
23.这段文字中最能凸显陈胜、吴广智谋的两个字是 、 。
24.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可以看出陈胜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决心。
25. 这段文字首先叙述了发动起义的情形,下列能正确概括其步骤的三个关键词是( )
A、并杀两尉 失期当斩 攻大泽乡 B、激怒其众 召令徒属 攻大泽乡
C、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 为坛而盟 D、激怒其众 皆已失期 为坛而盟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受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诺。”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
1. 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2分)
①吴广素爱人 素:
②比至陈 比:
③使公即恒楚将 将:
④恒楚亡在泽中 亡: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①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译:
②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译:
3.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4分)
答:
4. 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答:
(四)【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巳,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乙】及陈涉起,沛(沛县)令欲以沛应之。掾、主吏(官名)萧何、曹参曰:“君为秦吏,今欲崐背(背叛)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借此胁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邦)。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刘季。刘季乃书帛射城上,遗(给)沛父老,为陈(陈说)利害。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门迎刘季,立以为沛公。萧、曹等为收沛子弟,得三千人,以应诸侯。
7、上文中加点的“为”字读音不同于其他3个的是( )(2分)
A、士卒多为用者 B、吴广为都尉 C、君为秦吏 D、为陈(陈说)利害
8、下列4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乃令樊哙召刘季 沛令后悔 B、 以激怒其众 沛令欲以沛应之
C、今欲崐背之 欲诛萧、曹 D、陈胜自立为将军 立以为沛公
9、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且/壮士不死/即巳 B、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
C、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D、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
10、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刘季乃书帛射城上
展开余下试题
11、陈涉、吴广发动起义,沛令响应起义,他们的基本策略共同的一点是什么?陈、吴发动起义取得成功、沛令响应起义却遭杀身之祸,原因何在?请分别作简要的分析。(5分)
周练习:《陈涉世家》中考题集锦答案
一、1.《史记.陈涉世家》 司马迁汉历史学文学纪传
2.(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1.chuò 2.duó 3.jiàn 4.chī 5.huì 6.pī
4、1.失望 2.推测 3.同样 4.认为……苦 5.屡次 6.书写 7.使眼色8.恼怒
9.唱,通“倡”,倡导。10.已经
5、A、F
6、A 解析:B中的“书”、 “王”,C、中的“罾”,D、中的“笞”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7.B 解析:A. “以”通“已”。C、 “逋”通“谪”。D.“被”通“披”。
8.A 解析:“身”应为“亲自”。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9(1)估计、考虑 (2)逃亡 (3)到处 (4)会:适逢(恰巧遇到、正好、正赶上)
(5)应:响应(呼应)(6)旦日:明天(第二天)(7)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8) 怪:以……为怪
10、(1)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的压迫,痛苦不堪。(或老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1)扶苏因为多次谏劝皇帝的缘故,皇上派他到边疆去带兵
(2)现在果真把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来响应。
11、C 12. A(应该 13.A
14. 偶然性:(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必然性:天下苦秦久矣。
15、(1)丹书帛“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2)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16.陈胜是一个能洞察时局,敢于斗争,具有卓越的组织才干和领导才能的人。
17、官逼民反 或 领导者要“从 民欲”,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
18.(3分)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19.何况(再说)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20.B(2分)21.即使仅能免于斩首,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3分。答作“就算侥幸不杀头,但守边而死的人本来就会有十分之六七”也正确。采分点:“籍第令”1分,“十六七”1分,整句意思1分)22、死即举大名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3.故 诈 (24、(1分)反抗命运(与命运抗争、不甘心受奴役) 25.C
(三)、1. ①素:向来 ②比:等到 ③将:统帅,率领 ④亡:逃亡(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2. ①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军官恼怒,让他们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卒。 ②我听说先动手可以制服对方,后动手就被对方所制。(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3. 甲文中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过程。乙文写项梁夺取郡守之位的兵变过程。(4分,各2分) 4. 陈胜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敢,并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人。项梁是一个沉着老练(或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等)做事迅速果断,善于随机应变的人。
(四)1.D 2.A 3. A
4.(1)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2)刘邦就在绸绢上写了一封信,用箭射到城楼上
5.共同点:都在竭力争取群众的支持。陈、吴先用计赢得众人的同情,杀两尉又断了动摇者的退路,再加上陈说利害且极具号召力的宣传发动,最终得到众人的拥护。沛令身为秦吏,难以得到民众的支持;召得刘季之众却又不信任他们,甚至要杀害全力支持他的萧、曹二臣,最终他成了孤家寡人。 (222.192.184.43)
上一篇:
七年级上册诗词鉴赏习题语文试卷
下一篇:
《古代寓言二则》练习拓展案
标签:
苏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周练:《陈”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1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课程名称:
高中议论文快速构思(40分钟写满800字)
课程形式:12节课,14个word文档打包下载
是否收费:收费
有需要的,请添加尹老师微信13958889955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