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148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总复习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8]
大方二中2013年春季学期高二级期终考试试卷语文试卷
大方二中2013年春季学期高二级期终考试试卷
语 文
注: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词为必答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词卡上;
    2. 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词卡上,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3. 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本试卷自己保留。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种文学史论点认为:宋明“理学”主张以“理”灭“情”,走到极端,等于灭绝了人性感情,于是引起文学的反抗声音,致力于宣扬“情”的美好及其所受的压抑遏制,如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牡丹亭》,演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故事,是“冲破封建礼教”的典型作品。
   由此,遂又进而引起评论,说《红楼梦》是继承发展了《牡丹亭》,是更强烈彻底的以“情”反“理”,云云。
   是这样的吗?说是说非,不由个人爱憎,应从曹雪芹书中的客观内涵来审断,即《红楼梦》一书虽曰“大旨谈情”,究其本意,是否即可从此一句话引申出一个“唯情主义”的认识结论来?
   事实并不十分难晓,稍加梳理,便可分明。
   先说“理”到底是什么。汉字的“理”,本是从“玉”而作,本义即玉石的纹理之美。由此而生的引申义,即层次、条理、秩序以至规矩、规律,皆属于“理”。
   那么,人类社会一旦形成而且发展,其为“众人的关系”的组织法则、管理规定、道德观念,自然要随时代条件而产生变动。这种“理”是可以沿、可以革、可以制、可以废的,但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基本关系的必要性,却是不能一概消除的——否则结果是混乱、争夺、欺凌、吞噬……。儒者多讲“理”,少讲“情”,用意是顾虑“情”会泛滥,“情”需要“社会、伦理、道德化”。其实,仁、义、礼、信,哪个又不是“情”在内主呢?比如,“无情的仁爱之心”,实际上会有这么一种“纯理性”的“仁德”(观念行为)吗?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深究此义。他重情,但不废理。他的小说中内证分明,不难列举。
   书到第58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是全书的一大关目,作者在回目中第一次把“情”和“理”摆在了平列的地位而大书特表,非同等闲字样。这回书说的是,宝玉病起,园中散步,见藕官因悼念死去的同伴菂官在清明节这日为之烧纸受到不睦婆子的挟制。宝玉设词救之,但又嘱他不可在园中烧纸(“以后断不可烧纸钱,这纸钱原是后人异端,不是孔子的遗训”)——这是非理的做法。
   事后,宝玉从芳官探知:藕、菂小旦小生因做戏而相爱恋,菂官一死,藕官痛不欲生,故旧情不绝,为之焚祭。然他又与现在的蕊官相爱,一如昔时之于菂官——此又何解?盖藕官自有一番“痴理”,以为夫妻死别,不应从此独身自守,而应续娶,方合理,只要不忘了亡者的旧好就是真情了。宝玉听了这一席话,合了己意,大为赞叹欣喜。
   雪芹原文的这段文字无论从故事情节还是从作者思想上讲,都是异常重要的关节所在。一面是“情真意重”一句要言,同时一面则是不可妨“大节”与不能“不是理”。
   其次,再说与“理”密不可分的那个“礼”。
   礼,居孔门“六艺”之首,与“乐”同为华夏古文化的冠冕。礼是“仪式”——“理”的体现或形式化。礼者何?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层次秩序交互关系是也。所以宝玉明确指定:礼须合乎孔子之训,而祭亡者烧纸钱是“异端”。孔子一句概括“礼”的话:“祭如在”。宝玉则以“诚”“信”“敬”三字为之疏解阐发。


浏览完整试题   诚、信,是什么?就是一个“真”,虚伪的对立面。所以,宝玉憎厌世俗的“峨冠礼服”的祭吊之假礼,只求一炉一水,一茶一果,便召来受者之享——佛、神、鬼三者也只享真情诚意。
   以上说明,宝玉并非俗论所说的以情反理,这只是人为的“强词”和浅见,夸张了宝玉的“叛逆性”和“反封建”。实际是什么?是反世俗,叛虚伪,但也未拒绝未轻薄孔子的古训。
   宝玉再次讲情与理,是在晴雯屈死之际。此处宝玉又有一段奇论:“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有灵验。”
   在此,乃又见明文正笔将“情”和“理”两者并列。可知理与情偕,万物无外。这种思致,绝非“以情反理”的任何意念在。
(周汝昌《红楼梦和中国文化》节选 有删改)
1. 从文意看,对“理”字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字的“理”,本是从“玉”而作,本义即玉石的纹理之美。
  B引申义为层次、条理、秩序以至规矩、规律等。
  C宋明理学中的“理”是指与“情”相对的、压抑遏制人性美的仁义理智信等内容。
  D人类社会中的“理”是指协调众人的关系的组织法则、管理规定、道德观念等。
2. 下列有关“情”与“理”内容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面对“理”与“情”,儒者少讲“情”,原因在于他们认为“情”需要“理”的节制,“情”需要社会化、伦理化和道德化。
  B.“无情的仁爱之心”说法不能成立,因为仁以“情”为内主,实际上也不会有“纯理性”的“仁德”这种观念行为。
  C.宝玉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含有情与理和谐一体,万物皆然的思想。
  D.《红楼梦》第58回回目“茜纱窗真情揆痴理”,将“情”和“理”平列,但情是“真情”,理是“痴理”,可知本回内容重情废理。
3.下列选项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造成人类社会混乱、争夺、欺凌、吞噬等结果的原因,是作为一种维系人类社会基本关系的纽带——“理”被一概消除。
  B.清明节这日,藕官为悼念同伴菂官在园中烧纸为之焚祭,受到不睦婆子的挟制,宝玉因藕官的一席话“合了己意”而设词救之。
  C.礼,居孔门“六艺”之首,与“乐”同为华夏古文化的冠冕。礼与“理”密不可分,礼是“仪式”,是“理”的具体体现或形式化。
  D.宝玉以“诚”“信”“敬”三字疏解阐发祭礼的精神,他憎厌祭吊之礼,只求以一炉一水,一茶一果,便召来受者之享。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共19分)
   叶颙,字子昂,兴化军仙游人。登绍兴元年进士第,为广州南海县主簿,摄尉。盗发,州檄巡、尉同捕,巡检获盗十余人,归其劳于颙,颙曰:“掠美、欺君、幸赏,三者皆罪,不忍为也。”帅曾开大善之。
   贺允中荐颙静退,遂召见。颙论国仇未复,中原之民日企銮舆之返,其语剀切,高宗嘉纳。除将作监簿。后移颙知常州。颙初至郡,无旬月储。未一年,余缗钱二十万。或劝献羡,颙曰:“名羡余,非重征则横敛。是民之膏血也,以利易赏,心实耻之。”召为尚书郎,除右司。诏求直言,颙上疏谓:“陛下以手足之至亲,付州郡之重寄,是利一人害一方也。”人称其直。除吏部侍郎,复权尚书。
   时七司弊事未去,上疏言选部所以为弊,乃与郎官编七司条例为一书,上嘉之,令刻板颁示。御史林安宅请两淮行铁钱,颙力言不可,安宅不能平,既入枢府,乃上章攻颙云:“颙之子受宣州富人周良臣钱百万,得监镇江大军仓。”御史王伯庠亦论之。颙乞下吏辩明,乃以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上下其事临安府,时王炎知临安,上令炎亲鞫置对,无秋毫迹。狱奏,上以安宅、伯庠风闻失实,并免所居官,仍贬安宅筠州。召颙赴阙,入见,上劳之曰:“卿之清德自是愈光矣。”
   乾道三年冬至,不疾而薨,年六十八。以观文殿学士致仕,赠特进,谥正简。颙为人简易清介,与物若无忤,至处大事毅然不可夺。友人高登尝上书讥切时相,名捕甚急。颙与同邸,擿令逸去。登曰:“不为君累乎?”颙曰:“以获罪,固所愿也。”即为具舟,舟移乃去。自初仕至宰相,服食、僮妾、田宅不改其旧。
(选自《宋史·叶颙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除吏部侍郎,复权尚书    权衡 B.帅曾开大善之           善良
   C. 以观文殿学士致仕        交还 D.颙与同邸,擿令逸去    安逸
5.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叶颙个人优秀品质的一组是(3分)
  ①掠美、欺君、幸赏,三者皆罪,不忍为也。
  ②除吏部侍郎,复权尚书。③上嘉之,令刻板颁示。
  ④御史王伯庠亦论之。
  ⑤以获罪,固所愿也。
  ⑥自初仕至宰相,服食、僮妾、田宅不改其旧。
  A.①⑤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叶颙在绍兴元年考中进士,在担任广州南海县主薄时,曾拒绝把抓获十几个强盗的功劳算在自己头上,并说那样做是犯罪,自己绝不会去做。
  B.御史林安宅上奏皇帝的建议被叶颙否定后,马上进入宰相府,诬告叶颙收受他人贿赂,后来经临安知府王炎查明,这些都是子乌虚有之事。
  C.皇上下诏征求直言,叶颙上疏认为皇帝任用自己的至亲为州郡的行政长官的做法是不恰当的,人们都称赞叶颙很正直。
  D.叶颙为人小事不计较,大事不动摇。为帮助受到朝廷指名追捕的好友脱身,他明知会受到牵连但仍心甘情愿地出手相助。
7.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①是民之膏血也,以利易赏,心实耻之。(3分)
  ②贺允中荐颙静退,遂召见。(3分)
  ③上下其事临安府,时王炎知临安,上令炎亲鞫置对,无秋毫迹。(4分)


展开余下试题(二)古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11分)
题鹤林寺僧舍
李涉①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注:①李涉,中唐诗人,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
8.从抑扬的角度简要分析本诗的表达技巧。(5分)
9.诗的末句“偷得浮生半日闲”有的版本作“又得浮生半日闲”,你认为用“偷”字好还是用“又”字好,为什么?(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6分)
(1)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 。(苏轼《赤壁赋》)
(3)桑之未落, 。 ,无食桑葚!(《卫风·氓》)
乙 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在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继 父
邵宝健
   不怕你笑话,巷口那个驼背鞋匠是我的父亲。他是背上先有座“小山”才不得已弄了个鞋匠的行当,还是因为长期弓着背补鞋钉掌才弄了个“小山”在背上,未可知。他还喜欢喝酒,他那难看的始终绯红的洒糟鼻,就是因为酒喝得过多的缘故。在他两年前和我母亲结婚时,我正对司画女神爱得疯狂。
   20岁的男子汉嘛,是很要面子的。继父刚来我们家时,我连出门都不好意思。我没有理由恨母亲。她嫁给那个驼背,完全是为了不务正业的我和尚在初中读书的小妹。我有了个继父后,画画就有了物质保障。尽管这样,我一点也不喜欢他。我从来没有叫过他一声“爸”。
   他对我的游手好闲,并不反感;而对我钟情于画画,却有点不以为然。这自然是我的花销要威胁他的酒钱。我还从他的眼神里,感觉到他对我的警告。
   我自小爱好画画,也许是天赋不足,抑或是未遇到机遇,学画多年,至今仍一事无成。但我不气馁。高考落榜后,我索性关起门来潜心作画。那些画友,自从知道我有了个驼背继父,似乎也不大愿意和我切磋画技了。哼!
   这天,我恐怕是向母亲要钱多了一点。继父也似乎多喝了一点酒,说了许多含糊不清的话。经过母亲的翻译,才知道——他说我已经是条汉子了,不能老呆在家里吃闲饭,将来他们两口子总会死的,到时再想成家立业便来不及了,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可和他学习补鞋,以后就可以继承他的鞋铺。
   这是什么话?我一气之下,三天不回家,后来还是我的母亲和小妹把我从我的同学家找回去。
   我了解到县城那家裘一品画斋,代人出售画作。我跃跃欲试,手舞之,足蹈之。
   经过七天七夜的苦战,我终于完成一幅油画。题为《傍晚》。我决定用这幅油画去裘一品画斋碰碰运气。一个戴金丝边眼镜的白须长者细细览定后,问我想定怎么个价。我踟蹰了。我老做寄生虫,脸上无光啊。我渴望钱。我伸出右手,五个手指撑开:“500元。”那位长者以为定价过高了点,用体恤的口吻要我掉价。
   我不想掉价,咽了一口唾液:“就这样定了!”
   几天过去了,没有买主。一个月过去了,画面上蒙上了些灰尘。
   我终于病了。高烧,昏睡,说胡话。我被告送进医院,继父的鞋铺停业了半个月,他在我的病榻前守护了许多个夜晚。这是事后听母亲说的。我在昏睡中还尽说些“傍晚——500,500——傍晚”的胡话,谁也不悟其义。
   病愈后,我回家养息。我变得终日无力,不思茶饭,人瘦脸黄,判若两人。
   这天,我接受母亲的劝告,外出散步,不知不觉又踱到裘一品画斋。再也没有勇气进去了。那位白须长者发现了我,走出店堂喊住我。我运气像太阳一样升起来——《傍晚》已在三天前被人买去。
   母亲不敢相信,眼眶也湿润了:“原来你的画这么值钱啊。”
   继父闻悉此事,特意买了些酒菜,以示祝贺。
   自此,我的身体恢复了元气,我画画的热情高涨。
   继父继续拼命地做鞋活,还把鞋铺的门面开大了些。为了省钱,他自己动手搭了个绿色的玻璃钢雨棚。记得那天,继父特别高兴,哼着小调,把竹梯靠在墙上。他背了座“小山”往上爬的样子,叫人看了直想发笑。突然,只听见他轻轻地“唔”了一声,人便从竹梯上滑落下来。
   脑溢血。当夜,继父再也说不了出话,心脏停止了搏动。他含着笑睡去,带走属于那个已经消逝的岁月里的沉沉的叹息。
   我在整理继父的遗物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幅油画藏品——我的《傍晚》!
   我捧着画,衰伤和苍凉的情绪急剧地袭来,我号啕大哭。大哭一场后,看着继父的遗像,我决定做鞋匠。至于将来我有没有希望当上画家,那要看我的运气了。
取材于2012年第三期《微小说》
(1)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我”的继父是因为驼背才不得已做鞋匠的。
   B.“我”的母亲嫁给那个驼背,是为了让我继续画画和小妹能继续读书。
   C.“我”的继父对“我”钟情于画画有点不以为然,“我”开始误以为是因为画画的花销要威胁他的酒钱。
   D.“我”的继父含着笑死去,因为他用无言的行动助“我”的身体恢复了元气,更让“我”精神振作起来。
   E本文对继父的描写运用动作、语言、细节和对比等艺术手法,生动凸显人物个性。
(2)小说第一自然段对继父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
(3)“我”为什么会改变注意“决定做鞋匠”? 主要有哪些原因?(6分)
(4)法国人拉·封登说:“千万不能以外貌来判断人。”请以作品中的“我”为例,对作品中所体现的这一观点作简要分析。(8分)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雾都孤儿狄更斯
黄 薇
   这位公任的维多得亚时代伟大作家。将在2月7日迎来200周年诞辰,在英国人心目中,他的地位仅次于莎士比亚。狄更斯作为在当时就极受大众喜爱的畅销书作家,身后又享受着文学史上的崇高荣誉,在俗在雅都斐然出众,可谓时代的宠儿。作家茨威格曾为狄更斯写过传记,他认为莎士比亚代表了伊丽莎白时代的强音——“英雄的英国的化身”,而狄更斯则是维多得亚时代“资产阶级的英国的象征”,“是他那个世纪里内心意图与时代的精神需要完全相符的、惟一的伟大作家。”
   对狄更斯斯来说,少年时代不堪回首,如同他在《雾都孤儿》等小说中所描写的那些底层孩子,充满苦难与屈辱。这也是他一遍遍书写这一题材、并能刻画得入木三分的原因。查尔斯·狄更斯出生于英国朴茨茅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约翰·狄更斯是海军部军需处的职员,待遇优厚,但他的挥霍和糊涂的头脑常便这个家庭陷于拮据。约翰·狄更斯也是他后来小说中那些不称职的父亲和不中用的绅士的原型。
   童年时,家里还有一间父亲的图书室,收藏了不少好书,狄更斯在这里饱尝读书之乐。但无忧无虑的童年仿佛稍纵即逝。为逃避债务,狄更斯一家开始不停地搬家,5岁时全家搬到占丹,尔后10岁时又搬到伦敦。这样的情形发展到1824年,父亲终因欠债锒铛入狱。那时的英国有一种“债务人监狱”的制度,一个人如无力还债就有可能被监禁于此,直至还清债务,期间全家都得作陪入住监狱,父亲带着家里最小的孩子住进伦敦马萨尔席监狱,而12岁的狄更斯则被送到伦敦华莱士鞋油厂当学徒,和满地板跑的老鼠、小混混般的孩子挤在一起,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与成年人实则无异,且食宿奇差无比,薪酬极低。


展开余下试题   许多年后狄更斯回忆:“我整个人都充满了悲伤和屈辱。”“我真想牺牲一切——如果我还有什么可以牺牲的话——只要我能进入任何一所学校……”即使成年后,狄更斯只要经过那家工厂的原址,仍会忍不住泪水四溢,他成名之后,对这段经历缄口不谈,就连最亲近的妻儿都一无所知,他一直保密到去逝的前一年。
   两年后,狄更斯的父亲才从监狱里放出来,当他得知儿子在鞋油厂的悲惨遭遇时震惊了。家境稍稍改善,狄更斯理应重返学校,母亲却希望他继续做工,“我永远不能忘记,母亲当年要急着把我重新送到那个地方去”,这使狄更斯此后一生都不原谅她。最终父亲的意见占了上风,他得以告别这段暗无天日的时光。
   狄更斯无疑是维多得亚时代一位冷峻的观察者,文学屡屡成为他向黑暗现实开炮的有力武器。维护多利亚时代并不是儿童的天堂,有数据显示,1839年伦敦一半的葬礼都是为十岁以下的儿童举行的。狄更斯试图将底层儿童种种不人道的遭遇诉诸笔端,写于1837年的《雾都孤儿》是第一部以一个孩子为主人公的英文小说,在头几章便将矛头直接指向1834年的《平民法》的冷酷无情:它将所有健全的贫民排除在国家救济之外,九岁以下的孩子更是被随地给上几口饭,被饿死的悲剧时常可见。这种社会批判在《老古玩店》里得到进一步的发挥,狄更斯将天性中的悲悯全都倾注到小女孩“小内尔”之死上——它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甚至变成了“维护多利亚时代的伤感”的别称。
   1838年的一天,狄更斯途经约克镇一个小小的教堂墓地,被无意间发现的墓碑碑文所触动——记录了一个名叫泰勒的少年,暴毙于当地的私立学校。狄更斯突发奇想,决意去拜访附近的这所学校,他扮成一个要寄送孩子的监护人,接着“经历了一生之中从未有过的震惊”:在这里,几近被遗弃的孩子们受到残酷的对待,校长甚至给他们服用硫磺,只因“硫磺坏了他们的胃口,这可比早餐和晚餐便宜得多”。狄更斯回来后便创作了一部小说《尼古拉斯·尼克比》,用辛辣的笔调揭露了当时私立学校的苛刻与无望。这部书出版后,就像一个季刊评论所说的那样——“狄更斯先生使很多儿童监狱关门大吉”。
   而狄更斯在晚期创作的小说《荒凉山庄》,对大法官法院和衡平法程序的批判,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当时有人拿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与之作比,评价《荒凉山庄》直接导致了英国议会对大法官法院的改革,如同《汤姆叔叔的小屋》几乎引发了美国南北战争。虽有过分夸大的溢美之嫌,但狄更斯无疑让自己的笔,发挥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
   时至今日,狄更斯仍会受到评论家的质疑,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就是曾讽刺他是“肤浅小说家中最伟大的一个”。他的创作的确难以被界定为深邃,但不得不承认狄更斯“比他那个时代的任何小说家都了解并且创造了民族性”。狄更斯一生大约创造了2000个之多的各色人物,只要英语还存在,这些注定不会消失。也许最动人的一句话来自当时记录下的一个大哭的孩子:“唔,狄更斯先生死了,那么,那么圣诞老人也要死了吗?”
(取材于《文史参考》2012第3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狄更斯出生于1812年2月7日,被公认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最伟大作家。
   B狄更斯出生于一个家境贫寒的家庭,少年时代充满苦难和屈辱。
   C狄更斯曾在伦敦华莱士鞋油厂当学徙,对于这段经历,他对他妻儿都一直保密。
   D狄更斯的小说写得很肤浅,但他创作的小说很有民族性。
   E狄更斯天性悲悯,他的小说充满了对黑暗现实的批判。
(2)文章从哪些方面来写狄更斯的?请简要概述。(6分)
(3)文中提及莎士比亚的文学成就以及斯托夫人的作品,用意何在?(6分)
(4)本文题为“都孤儿狄更斯”,有什么妙处?(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方式需要各地政府改头换面,保持增长,提升内需、缩小贫富差别,需要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收入体制改革。
   B. 超量作业正在拖垮下一代,一些地方行政干预的措施,其目的虽好,但也无关痛痒,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C周克华被毙,这个八年间流窜于重庆、湖南、江苏等地杀害十余条生命的悍匪终于被击毙了,人们心中的忧虑总算水落石出。
   D. 以39分负于巴西,32分负于英国——没有了姚明的中国男篮在伦敦奥运会上五战皆墨,铩羽而归。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日本国内一些政治势力非但不深刻地反省对邻国和亚太国家造成的战争创伤。而且变本加厉,一错再错,演出“购岛”闹剧。
   B.王立军是一个丑闻,它7个多月以来的披露过程,证明了中国社会的透明化正在呈现不可阻挡之势。
   C.公安部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的基础上,将会增加驾考难度,增加了实习期驾车限制等。
   D对此,刘艳峰显得很平静,表示这一结果早在意料之中,但认为陕西省财政厅所给出的理由有些牵强。
15.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古诗中常常将“树叶”写作“木叶”,这是为什么时候呢? 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①至于“木叶”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②“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属性。
   ③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是这个样子。
   ④“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仍然左右着这个形象。
   ⑤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裼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
   ⑥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
   A.②⑤③⑥①④ B. ②⑤①③⑥④ C.. ⑤②①④③⑥ D.⑤②①③④⑥
16.根据下面表格显示的内容,将表后文段的空缺处补充完整。要求语言连贯、简洁,不得出现数字。(5分)
  近年部分国家经济增长及社会发展变化比例统计表
国家
分项 发达国家 新兴经济体
美国 英国 巴西 印度 中国
经济增长率 3% 2.3% 6% 6.8% 9.8%
教育、卫生、社保等公共事业支出占GDP的比例 16% 21% 14% 13% 10%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增长率不但远高于美、英等发达国家,①
。然而,我国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支出方面还存在欠
缺。例如教育、卫生、社保等公共事业支出占GDP的比例,就与经济的高速增长不相胁调,② ,甚至低于经济落后于我们的印度,我国将③ ,加快建设和谐社会,缔造“幸福中国”。
17仿照下面的示例,从“微笑”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总复习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大方二中2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