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007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7]
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共27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殷红(yān) 干劲(jìng) 骁勇(xiāo) 未雨绸缪(móu)
B.择席(zhái) 龋齿(yǔ) 肄业 (yì) 流水浅浅(jiān)
C.木讷(nè) 愤慨(kǎi) 污渍(zì) 拾级而上(shè)
D.谙练(ān) 付梓(zǐ) 倾圮(pǐ) 稂莠不齐(liáng) 
1. C【A.jìng ¬—jìn; B.yǔ¬—qǔ;D.liáng ¬—lá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篡改 声名鹊起 生死攸关 委屈求全
B.缀学 谈笑风生 秘而不宣 心浮气躁
C.赝品 走投无路 墨守陈规 徇私舞弊
D.作祟 世外桃源 绿草如茵 原形毕露
2. D【A屈—曲;B缀—辍;C.陈—成】
3.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近日,龙泉驿区皇冠国际社区二期业主向记者反应,小区内一些一楼业主把临近的公共绿地圈起来,欲建成私人庭院。
B.爬山时,刘磊一天都得摔几次跤,摔倒了又爬起来,爬起来再摔,以致于护林员笑称他是鹦哥岭“最会摔”的人。
C.《代表作和被代表作》用一种介于狡黠和谈心之间的口吻,讲述创作大师们那些不曾被时间检验出的真理,那些披肝沥胆的创作过程。
D.争鸣的锋芒不应该随思想一起萎顿。如果我们还缺乏富有思想性的真知灼见,起码可以如赵本山与曾教授一样当面锣对面鼓地展开争论。
3.【D】当面锣对面鼓:比喻面对面地讲明、对证或争论。用作状语。A.“反应”是指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引申为事情的发生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是被动的。此处应该用“反映”B.“以致”有“因此造成”、“引起某种结果”的意思,一般指不好的结果。“以致”后面不能接介词“于”。应换为“以至”C.“披肝沥胆”不合语境。披:披露;沥:滴下。露出肝脏,滴出胆汁。 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此处应该用“呕心沥血”。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手机平均连接速度每秒只有50Kbps(相当于6.25KB/s),名列全球倒数第二,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无论是运营商还是监管部门,都需深入反思。C
B.由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尽管近几年广州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逐年增长,但从发展趋势看,这一增速却逐年减缓。
C.具有世界一流学校的教育背景,再加上篮球场上的传奇表现,林书豪太特别了,几乎具备了一切可以引起舆论热议的要素。
D. 谈及江苏古民居的现状,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所长周琦教授表示,江苏部分地区古民居保护实在令人堪忧。
4. C (A.“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杂糅,可改为“原因是多方面的”,或改为“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B.成分残缺,句子无主语,应去掉“由”; D. “实在令人”与“堪忧”有重复。)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5—7题。
科技考古热凸现人才瓶颈
据第三次文物普查统计,我国现有不可移动文物766722处,文物藏品量3018.54万件,未知的遗迹和文物数量不可预计。而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目前我国科技考古专业人员只有300人左右,其中硕士生占三分之一,博士生占十分之一,仅以每年约30人的数量增长。
科技考古,在西方始于20世纪60年代,至今已有三代学者专注于此,学术体系相对完整。我国科技考古的研究与教学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在考古勘探、年代测定、动植物及人骨分析、陶瓷与金属器物研究等方面有所尝试,现在正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


浏览完整试题作为科技考古的代表性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汇聚了众多学科的专家学者。前者集中了考古、历史、天文、物理等学科专家,利用碳14测年等科技手段为远古的王朝编写大事记;后者则吸引了更广泛领域内的研究者,共同探究中华文明在礼制、历法、技术等各个层面上文化的来源。
近年来,科技考古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对地观测等学科的帮助下,取得了诸多成果。例如在近日召开的“文物保护与科技融合战略研讨会”上,来自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的杨焕明教授介绍了DNA在考古研究中的新应用——为一位4000年前的格陵兰人找到了故乡。通过保存于永久冰层中的头发,专家们提取出DNA序列,并将其与现代人类各人种的DNA序列相比较,最终推测出这位早期格陵兰人来自西伯利亚。
科技考古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要求从业者具有文理兼修的知识背景,不但了解文化遗存的发掘整理工作及相关历史文献,还要能够熟练运用科技手段分析考古现象。但我国现阶段从学科划分到教育体制都很难满足这一点,对综合能力的要求与文理分科的现实之间的矛盾造成了科技考古人才产量低的现状。
另一方面,学科设置还造成了人才来源单一的问题。现阶段考古本科生均来自文科,自然科学基础薄弱,在学习科技研究方法时存在很多困难。比如科技考古中的植物研究,在分析植物遗存的种属、年代、生长条件等因素时,就可能涉及到生物、化学、气候等多重自然科学,非文科生所擅长。研究生阶段虽不做生源限制,但理科院系毕业生进入考古领域深造的人数仍不多,直接进入考古院所工作的情况更为少见。除观念问题外,研究机构的用人机制也存在弊端,以“考古学或历史学出身”作为录取条件,往往会将有志于考古研究的理科人才拒之门外。
(选自2012年11月29日《 光明日报 》,有删改)
5.对“科技考古”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在西方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至今已有三代学者专注于此,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学术体系。
B.在我国起步较晚,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已在多个方面有所尝试,现在正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
C.利用现代科技分析古代遗存,取得丰富的“潜”信息,再结合考古学方法,探索人类的历史。
D.熟练运用科技手段分析考古现象,了解文化遗存的发掘整理工作及相关历史文献。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国未知的遗迹和文物数量不可预计,但科技考古专业人员数量少,高学历者更少,且增长速度缓慢。
B.夏商周断代工程集中了考古、历史、天文、物理等学科的专家学者,利用碳14测年等科技手段为远古的王朝编写大事记。
C.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吸引了更广泛领域内的研究者,共同探究中华文明在礼制、历法、技术等各个层面上文化的来源。
D.通过一位4000年前的格陵兰人保存于永久冰层中的头发,杨焕明教授提取出DNA序列,并将其与现代人类各人种的DNA序列相比较,终于为它找到了故乡。
7.根据原文,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我国目前从学科划分到教育体制都很难满足培养文化遗产研究综合型人才的需要。
B.现阶段的考古本科生均来自文科,科学素养薄弱,学习科技研究方法时存在很多困难。
C.进入考古领域,理科生也面临着不了解文化遗存的发掘整理工作及相关历史文献的困扰。
D.理科生进入考古领域深造和直接进入考古院所工作的人数少与研究机构的用人机制有关。
二、5.C(A、B属于解释发展,不是对概念的理解。D是对科技考古人员的素质要求,也不是对概念的理解) 6.D(范围缩小,误将“专家们”理解为“杨焕明教授”一人) 7.B(以偏概去,“科学素养”包括“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此处应是“自然科学素养”)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王氏其先太原人,世久迁徙,而今家抚州之临川。公讳益,字舜良。祥符八年举进士及第,初为建安主簿。时尚少,县人颇易之,及观公所为,乃皆大畏服。其督赋税,未尝急贫民。或有所笞罚,唯豪剧吏耳。以故建安人尤爱之。尝病,阖县为祠祷。
改临江军判官。军多诸豪大姓之家,以财力自肆,而二千石亦有所挟为不法,吏乘其然,干没①无所忌。公至,以义折正二千石,使不能有所纵,以明惮吏,使不敢动摇。居顷之,部中肃然。诸豪大吏见公皆侧目而视,至以鄙言目公曰:“是不可欺也。”卒不得已,以他计出公。去,知新繁县。县有宿奸数人,公既绳以法,其余一以恩信遇之,尝逾月不笞一人。
还知韶州,改太常博士、尚书屯田员外郎。属县翁源多虎,公教捕之。令欲媚公,言虎自死者五,舆之致州,为颂以献。公使归之曰:“政在德不在异。”州有屯兵五百人,代者久不至,欲谋为变。事觉,一郡皆骇。公不为动,独取其首五人,即日断流之。或请以付狱,公不听。既而闻其徒曰:“若五人者系狱,当夜劫之。”然后众乃服。韶居南方,虽小州,然狱讼最多,号难治。公既以才能治之有余,遂以无事。又因民之暇时,为之理营驿,表坊市道巷,使皆可以久远为后利。归丁父卫尉府君忧,服除○2,通判江宁府,改都官员外郎。
宝元元年二月二十三日以疾卒于官,享年四十六。
吾尝闻乡里长老言,公为人倜傥有大志。在外当事辄可否,矫矫不可挠。及退归其家,敛色下气,致孝于父母,致爱于族人之间,委曲顺承,一以恩自克。位不满其志,故在外之所施用者,见于小而已,今吾所书是也,其大可知。则家行最笃已,先人尝从公游,其言亦然。而吾又与其子安石友,故得知公事最详。其将葬也,遂为之铭。
(取材于 曾巩《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
注:①干没:侵吞他人财物。 ○2服除:守孝期满,除去丧服。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县人颇易之 易:轻视
B.以财力自肆 肆:放纵
C.若五人者系狱 狱:案件
D.表坊市道巷 表:做上标记
8. C (入狱)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9. A(才。 B对./在 C. 那么 /却; D.…的(东西)/被)
第Ⅱ卷(123分)
四、(31分)


展开余下试题10.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诸豪大吏见公皆侧目而视,至以鄙言目公曰:“是不可欺也。”卒不得已,以他计出公。(5分)
豪强大官们见到王公都不敢正视他,以至于用轻蔑的言词评价他:“这个人是不能欺侮的。”最终无可奈何,采用其他办法将他排挤出临江军。(“侧目而视”“鄙言”各1分,大意3分)
(2)公不为动,独取其首五人,即日断流之。(3分)
王公镇定自若,只逮捕了那五个首领,当天就判决流放了他们。(“断” “流”各1分,大意1分)
11.上文最后一段中作者说王益“在外当事辄可否,矫矫不可挠”,意思是王益为官果敢决断,英武不屈。文中哪些内容能表现王益这一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要点:(1)做建安主簿时笞罚强横凶狠的官吏。(2)在任临江军判官时,使军中那些出身豪强大族之家的人不敢为非作歹。(3)在韶州闻兵变在即,当机立断处置欲发动兵变的首领。
(本题4分。答对三点4分;答对两点3分;答对1点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王氏的祖先是太原人,家族很早就迁往外地,如今在抚州的临川安家。公名益,字舜良。祥符八年王益参加科举考中进士,起初担任建安主簿一职。王公当时还年轻,当地人很轻视他,等到看了他做的事,才都十分敬畏佩服。他督查赋税,不曾逼迫贫苦百姓。有时也有拷打责罚,只是针对强横凶狠的官吏罢了。因此建安人特别喜爱王公。有一次他生病了,全县人为他祭神祈福。
(后来王公)改任临江军判官一职。军中有很多豪强大族,他们依仗财力肆意放纵,为非作歹。而知州也(因为)有所依仗而行不法之事,下面的官吏趁这样的情势,无所顾忌地侵吞他人财物。王公到任后,用道义纠正了知州的做法,使得他不能有所放纵,以此让官吏们有所明晓有所畏惧,使他们不敢有所动作。没多久,临江军上下秩序井然。豪强大官们见到王公都不敢正视他,以至于用轻蔑的言词评价他:“这个人是不能欺侮的。”最终无可奈何,采用其他办法将他排挤出临江军。
王公后来回去管理韶州,改任太常博士、尚书屯田员外郎。属县翁源一带虎多为患,王公让当地属员捕捉。县令想要献媚于王公,说老虎自己死了五只,用车将它们运到州府,献给王公以此歌颂他。王公让他们把老虎抬回去,说:“为政之道在于德行而不在于歪门邪道。”韶州有驻兵五百人,接替的士卒久久不到,他们想谋划发动兵变。事情暴露,全郡人都很惊恐。王公镇定自若,只逮捕了那五个首领,当天就判决流放了他们。有人主张将他们关入监狱,王公没有听。不久就听他们的同伙说:“如果这五个人被捕入狱,当夜我们就要去劫狱。”这之后众人方才钦服。韶州位于南方,虽说是个小地方,但案件诉讼最多,号称难以治理。王公凭自己的才能治理得从从容容,于是地方无事。他又趁百姓空闲的时候,让他们整理营驿,给街巷集市作好标记,让它们都能够长久地为后人带来便利。(后来)他返回家乡为父守丧,守丧期满后,改任江宁府通判,又改任都官员外郎。
宝元元年二月二十三日因病死于任上,享年四十六岁。
我曾经听乡里年纪大的人说,王公为人洒脱,胸怀大志。在外面遇到事情总是果敢决断,英武不屈。等回到家里,敛容谦恭,对父母恪尽孝道,对族人奉行友爱,曲意迁就,顺从遵奉,一概用感恩之心来约束自己。他目前的职位不能让他的抱负完全施展出来,所以在家外所表现的,只是小部分(才能)罢了,现在我写的这些内容,可了解他的主要品行。那么家内的行为最可信了,我的父亲曾经跟随王公外出求学,他说的也是这样。而我又与他的儿子王安石是朋友,因此得知王公的事情最详实。他将要下葬,于是为他写下了这篇墓志铭。
1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10处)。(5分)
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白马解围”四字,即作《西厢记》之主脑也。余剧皆然,不能悉指后人作传奇但知为一人而作不知为一事而作尽此一人所行之事逐节铺陈有如散金碎玉以作零出则可谓之全本则为断线之珠无梁之屋。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
12.(5分)不能悉指/后人作传奇/但知为一人而作/不知为一事而作/尽此一人所行之事/逐节铺陈/有如散金碎玉/以作零出则可/谓之全本/则为断线之珠/无梁之屋(每处1分,多画不得分)
参考译文:古人写作一篇作品,一定有关键剧情。“白马解围”是《西厢记》的关键剧情。其他的剧作都是这样,不能全部指出。后来的人写作传奇剧,但是只知道写一个人,不知道写有关这个人的主要事件。把这个人所做的事情,按章节逐一叙述,犹如散落的金子、破碎的玉石,用此可以作为折子戏,但是对于全剧而言,就犹如断线的珍珠、没有梁柱的房屋。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后庭花
许棐
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雨窗和泪摇湘管①,意长笺短。
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东风不管琵琶怨②,落花吹遍。
注:①湘管:毛笔。②琵琶怨:汉代乌孙公主远嫁,很不情愿,却也无可奈何,只得一路弹琵琶,幽怨之声不断。
(1)该词表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1)无尽相思之情。(1分)“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短”句是说女主人公思念心上人,本想执笔写信,可短短的信笺却写不下自己对心上人无尽的思念之情,以致泪如雨下。(1分,大意对即可)孤独寂寞之情。(1分)“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句是说女主人公独身一人,无人陪伴,以致燕子都可怜她,飞来和她相伴。此句极写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之情。(1分,大意对即可)
(2) “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4分)
拟人。此句把东风写得像人一样,不理解女主人公的怨愁。表现了女主人公难以忍受的孤独相思之情。比喻。 “落花”喻指女主人公。指女主人公备受摧残的情状。用典。琵琶怨,指汉代乌孙公主用琵琶表怨情之事。这是借汉代乌孙公主表女主人公的幽怨之情。(答两种即可,一种2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1)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 ,心念旧恩。(曹操《短歌行》)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 ,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寡人之于国也》)
(5)锲而不舍, ▲ 。(《劝学》)
(6) ▲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7)无丝竹之乱耳 , ▲ 。(《陋室铭》)
(8)采菊东篱下, ▲ 。(陶渊明《饮酒》)
14. (1)契阔谈宴(2)其孰能讥之乎(3) 江间波浪兼天涌(4)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5) 金石可镂(6) 不宜妄自菲薄(7) 无案牍之劳形(8) 悠然见南山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病榻观叶
韩静霆
①时常隔着窗子望那些杨树,每棵树的躯干上都不免有许多瘢痕,每块瘢痕都画出纺锤形轮廓线,中间一个黑色的圆,太像人的眼睛了,而且是文了眼线的那种。我越琢磨越觉得奇怪,大杨树怎么不要鼻子、喉咙和嘴,五官弃了四官,只长了浑身的眼睛呢?而且那眼睛只知道木木地瞪人,傻傻的,从来不闭上。
②白杨树身上的木眼徒有其形,真正可以展示杨树蓬勃生命力的,还是得看那些绿叶。把一片白杨叶子放在手里,感觉又光滑,又湿润,又柔软,又有弹性。叶面还有点毛茸茸的,是长了会呼吸的汗毛吧?还有纵纵横横的叶脉,不就是血管吗?凡是青春肌肤所有的优点,它都有。我这么说,会有人反对:叶子和肌肤从根儿上说就不一样,谁的脸是绿的呢?当然,我这里的是感觉,感受,是神似。设想再过上多少多少年,没准儿人的生活习性全变,人经了光合作用,太阳一照就不饿了。那会儿,人人的脸都绿,人要攀比谁的脸绿得狠些呢。哦,满世界,太阳底下,都晃着绿脸……绿叶那种勃勃生机所洋溢的神采、神话和诗篇,简直是不可抵挡的。散文家朱自清写过一篇《梅雨潭》,只因一个“绿”字,惹得手中的笔骚动不已,也要长出绿叶了。什么时候读这篇东西都是绿意盈眼。我还看过印象派画家画的绿池塘,画布铺满了绿,醉醺醺的浓酽的绿,涉世未深的绿,嫩嫩的绿,天真明媚的浅绿,成熟性感的深绿,在光与影中颤抖着,张扬着,层层叠叠的绿色,又有着蓝的橙的黄的紫的暗部或反光。画家心中这说不尽的“绿”,也都在白杨树上。白杨举着繁茂的绿叶,就是举起了丰富峥嵘的生命,举起了蓬勃的春天和夏天。


展开余下试题③绿叶们在风中的私语另有一番生机。每天早起,在那起于山谷和大地,带着棱棱角角的晨风掠过的时候,白杨树叶哗啦啦哗啦啦地说着,叫着,唱着,犹如金属的风铃在摇,特别提神。到了晚上,随着湿漉漉的晚雾,倦意的风行到了白杨的枝条之间,这时候可以听到叶子们喁喁私语,沙沙,沙沙,沙沙沙,轻轻的,柔柔的,如琴弦上的颤指,说的都是卿卿我我的情爱。绿叶这样放肆地,坦诚地,没有掩饰、做作和忌讳地说着一切生命的童话与现实,说着生命的向往、欢愉、调侃、爱恋和闲适。那些飞来的鸟儿呀,那些藏在叶隙间的蝉呀,也有了神聊海哨的空间和抒情吟唱的兴致,它们巴结着白杨的叶子们,也感激着这些叶子。它们和绿叶一起组合成了春夏两季的交响诗。
④绿叶是春夏两季的旗帜。绿叶们一同缔造了春天和夏天。我常隔着窗子凝视它们,心里一片绿茸茸的。它们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没有谁超然,各色,说不上谁出类拔萃,作为群体才可以说是蔚为大观。仰看硕大树冠上的一片又一片渺小而又平常的叶子,与站在摩天大楼上看街上如蚂蚁般蠕动的人群,感觉是一样的。世界的存在全在于渺小的个体的组合,分裂,再组合;时间呢,也许就是不断重复创造、毁灭和再创造。是啊是啊,听那肃杀的秋风,不打招呼就径直闯入了天地之间,绿叶在严厉的秋天的无情围困之中,耗尽了最后的汁液,枯了,黄了,挣扎在它们所在的树梢,就要落了。要不了几天,隔窗看树,就难于找到枝头的青春色,难于找到那些绿衣灵物了。树枝光秃秃的,满眼的残臂断指。叶子们,全躺在了地上,显得萧瑟而凄凉。
⑤这时候,我忽然想起欧•亨利的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常眷藤上的绿叶永不凋落,到底是浪漫的艺术想像。当然,叶子们在秋日,也有一段最后的华采,甚至在夕阳配合之下,枫叶们,黄栌叶子们,银杏叶子们呈示出一生中最繁复、最绚丽、最成熟、最深沉的色泽,可这毕竟是最后的辉煌了。白杨树叶也加入了这辉煌的合唱。“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古人在这两句诗中所透露出的真理,因为带着一点惆怅与哀婉,才传世的。当然,绿叶黄了,在离开大树的刹那,发出的绝响,在风中所作的最后的美丽的舞蹈,也许可以称之为大自然最精彩的杰作之一,但是,这到底也只是“天鹅的绝唱”了。
⑥到了白杨树叶凋落的这些日子,我好像一下子就明白了,白杨树怎么生了那么多只眼睛,那些大大的眼睛又怎么终日终年地木然地瞪着。
⑦今年落下的黄叶,落了就落了,没有哪一片叶子感慨万千,因为,它们,每一片叶子,到底都绿过。法国著名作家、哲学家萨特,在写作他的《辩证理性批判》的过程中搞垮了自己。当采访者米雪尔问到他对这种垮掉的感想时,坐在轮椅上的萨特笑眯眯地说:“健康是为了什么?写《辩证理性批判》——我说这些并非骄傲,写一部长篇的、优美的和重要的著作,比好的身体更为重要。”这番生命价值的阐释,的确应当使世上一切庸人震惊,让一切精英叹服。
⑧说不尽世上有多少辉煌过的生命,在中国历史上,荆轲踏易水的咏叹,嵇康临终的琴歌,岳飞在风波亭的狂草,还有,林觉民的绝笔《与妻书》,这些人的生命过程再短,也可以说是一日长于百年。还有种树的郭橐驼,青楼的李香君,等等,等等,甚或是那些不知名的小人物呢,他们都活出了自己的模样儿。
⑨也许,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不同于他人的浓绿与圣节。树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生命之树也不可能常绿。该绿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地绿,绿个淋漓酣畅,绿个浓情如酒,绿上一个春,一个夏,甚至还包括半轮秋,绿个够。
(摘自《文心与画胆》,有删改)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第1段对白杨树躯干的描写不仅是为了引出对绿叶的描写和议论,更是为后文的“明白”作伏笔。
B.阳光与微风里的绿叶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它们不仅美了自己,也美了白杨树,更为鸟儿们带来了阳光。
C.庸人“震惊”的原因是世上竟有把创造看得比健康更重要的人,精英“叹服”是因为萨特能够把写作看得高于生命。
D.文章告诉人们健康其实并不重要,自己躺在病榻上也不是什么坏事,甚至还可产生更多的思考,写出更多的文章。
E.文章写绿叶也就是在写人,绿叶美过之后便凋零,人辉煌之后要死去,像荆轲、像嵇康等等,其实都是昙花一现。
15.D E
16.本文围绕“病榻观叶”选取材料,请概括文中与“病榻观叶”联系最明显的材料有哪些。(4分)

16.①有关欧•亨利的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联想的材料;②有关作家、哲学家萨特,在写作《辩证理性批判》过程中搞垮了自己的材料
17.第⑦段中作者提到了荆轲、嵇康、岳飞、林觉民这些著名的人物后,为什么还要提到郭橐驼和李香君?(6分)

17.作者在提到著名人物后又提到小人物,是为了表达这样的思想感情:无论是英雄还是平凡者,在短暂的生命旅程中,都能够创造自己生命的价值,即使在最后的时光,也能散发出生命的绚丽与辉煌,这样的生命个体才有价值有意义。
18.在写作《辩证理性批判》累坏了自己身体的法国著名作家、哲学家萨特说:“写一部长篇的、优美的和重要的著作,比好的身体更为重要。”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思考与认识。(不少于200字)(8分)
18.含义: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即使累坏了身体,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2分)。联系现实,2分;思考与认识: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持之有据,言之成理即可(4分);语言:4分。
六、(10分)
19.仿照下面画线句子的形式,另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6分)
站在天苍苍野茫茫的敕勒川阴山下,文化就是风吹草低中忽隐忽现的牛羊; , ;徜徉莱茵河畔,文化就是肃立的古城堡、沉默的老火炮和满地斑斓的落叶; , 。
19.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观察例句的结构和修辞。答案:伫立玉树临风的滕王阁前,文化就是唱晚的渔舟和惊寒的雁阵;漫步英格兰的剑桥小镇,文化就是古老校园里古铜色的雕像印章、西边的云彩和康河岸边的金柳。
20.请将下面这个长句改为四个短句。(4分)
藏身市井半个多世纪的由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高三9月月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