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1244
标签:
苏教版
七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44]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别 姓名 得分
一、积累运用(2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裨(bì)益 载(zǎi)运 锃(zènɡ)亮 七皱八褶(zhé)
B.博(bó)士 折 叠(dié) 嘈(cáo)杂 诠(quán)释
C.纳(nà)凉 翕(xī)动 宁(nínɡ)可 憧(chónɡ)憬
D.霎(shà)时 找茬(chá) 浣(huàn)纱 死乞(qiè)白赖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A.晶萤剔透 激动人心 危言耸听 壮阔雄伟
B.无拘无束 精微细致 深沉肃穆 刨根问底
C.追名逐利 精益求精 小心异异 瘦骨嶙峋
D.熙来攘往 旁若无人 心甘情愿 踌躇不绝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小明的父母都是音乐工作者,他平时潜移默化,从小就很喜爱唱歌,将来定能有所建树。
B.李敏同学经常利用节假日到敬老院做义工,院长王阿姨无端地为她送来了表扬信。
C.她们俩只有一年没见,就好像阔别数十年似的,刚见面就说长道短,跟亲姐妹一样。
D.有道是“君子坦荡荡”,做人从小就应该培养开阔的胸襟,不能如同做买卖似的“锱铢必较”。
4.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课文《繁星》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巴金,原名李尧棠,其代表作品有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
B.冰心,原名谢婉莹,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她创作的大量表现自己“零碎的思想”的短小清新小诗,后来被收集在《寄小读者》和《再寄小读者》中。
C.《安恩和奶牛》的作者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诗人约翰尼斯•延森,他194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有《漫长的旅途》等。
D.泰戈尔是印度诗人、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曾于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诗集《飞鸟集》《罗摩衍那》等。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2分)
(1)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 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2)打开书,走进 的思想丛林,我们便会顿觉书香弥漫,令人陶然自乐。
(3)你把时间凝聚在薄薄的书页之中,让读者 地漫游岁月的长河,尽情地观赏两岸变化无穷的风光。
A.悬 五颜六色 无拘无束 B.挂 五颜六色 无忧无虑
C.悬 五彩缤纷 无拘无束 D.挂 五彩缤纷 无忧无虑
6.下列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文学确是一扇神奇的大门,只要你走进这扇大门,就不会空手而归。
B.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D.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
7.默写。(8分)
(1)成功的花,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2)海上的夜是 , , 。
(3)东风不与周郎便, 。
(4)劝他人要老当益壮,珍惜时间,可引用苏轼《浣溪沙》中的诗句:“ , 。”
(5)《刻舟求剑》中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揭示文章寓意的句子是:
浏览完整试题
8.请阅读“我爱文学”语文实践活动材料,按要求答题。(6分)
材料一:我爱文学,在我眼中,文学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事物。它像一首小诗,清新、隽永;又像一股清泉,流淌着纯真和甜美。刚懂事时,就开始爱上了文学,直到现在,还痴迷着它。
材料二:我爱文学,她是我生命的动脉,她的美丽给我以无穷的精神享受。如果把文学比作海,那我就是她怀抱中的一滴小水滴,是大海给了我生命;如果把文学比作阳光,那我就是一棵沐浴着阳光,是阳光给了我茁壮成长希望。
(1)上面两则材料是“我心目中的文学”演讲摘录,请分辨二者内容侧重点的不同?(2分)
(2)你心目中的文学是什么?请仿造材料二画线句子的句式续写。(2分)
(3)老师让你编辑一份手抄报,并且要求完成以下任务.(2分)
①请你给小报起一个有文学色彩的名字:
②给小报选一个你认为最合适的形象代言人并说明理由。
二、古诗文阅读(14)
(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9—10题。(共4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9.下列对古诗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通过这首诗所描绘的景物可以看出当前时节在旧年,但江南已有春意。
B.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乘舟来到北固山下,看到眼前的山青水绿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C.诗中通过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的流逝。
D.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远在异乡,所产生的浓浓的思乡情。
10.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2分)
答: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1—25题。(共10分)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而忘操之( ) 遂不得履( ) 遽契其舟( )( )
12.下列加点字用法及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先自度其足 宁信度
B.至之市 何不试之以足
C.而置之其坐 而忘操之
D.先自度其足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共2分)
(1)宁信度,无自信也。
(2)是吾剑之所从坠。
14.《郑人买履》这个故事现已成为一个成语,请你再写出两个有关寓言典故的成语:
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2分)
15.这个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1分)
16.乙文中那个楚国人能找到他的剑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1分)
三、现代文阅读(20分)
(一)父亲的眼神
星期天,我到商场买鞋。鞋柜台前挤满了人,我好不容易才挑选了一双满意的旅游鞋,正爱不释手,耳边响起一个沙哑的声音:
“同志,你手上这双鞋蛮好看的,得多少钱一双啊?”
不用回头,一听我就知道是个乡下人。我转过身来,仔细地打量着他:个子不算高,有些单薄,身上的中山装早已褪色,带洞的解放鞋上沾着泥土,头发乱蓬蓬的,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正牵着他的手,好奇地望着周围的一切。
我指着“254元”的标价给他看。
那乡下人看了,嘴角轻微撇了一下,不禁面带愧色地对那男孩说:“孩子,爹买不起,太贵了。”那孩子低下了头,咬着嘴唇,把爹的手握得更紧了。过了半天,才抬起头来,用乞求的眼神望着爹,怯生生地说:“……就是……就是……他们都有。”
我虽不知道“他们”所指何人,但我想一定是他的小伙伴们。从小孩子的声音中分明觉出一种委屈,一种渴望。这小孩也太不懂事了,这么小就会跟人家攀……
父亲见孩子那委屈的样子,也只有硬着头皮,来到柜台前挑了起来,柜台里有各色各样的新潮旅游鞋,可我见他似乎没有在意鞋的式样和质量,而只在意那一张张价格表。他咂了咂嘴,似乎很难找到使他满意的价格——在这家商场里,最便宜的鞋也得一百多块。总算挑了一双最便宜的鞋,父亲问孩子:“要买就买这双吧。”孩子懂事地点了点头。
那父亲只好从内衣里摸出一张皱巴巴的百元票子和两张大团结,手略有些颤抖地递给营业员。就在那一霎那,我注意到这位父亲望着这血汗钱的眼神,那眼神流露出的是对这一百多元钱的“依依不舍”,那眼神是对孩子可以“风光”地穿上新鞋的满足……那眼神打动了我,我感觉眼前这位父亲的形象突然高大起来。
噢,记起来了,在我十几岁的时候,也经常和人家攀吃攀喝,经常向父亲要钱买这买那,父亲将钱递给我时,有何尝不是这样的眼神?而我那时太粗心了,没有把它当回事,我经常买这买那,却从未见过父亲给自己买什么新鞋,买什么新衣服。
我放下挑好的旅游鞋,来到柜台前,精心为父亲挑选了一双既轻便又舒服的棉夹鞋……
17.本文描写的主要人物是谁?“我”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2分)
展开余下试题
18.文章通过典型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父亲”这个人物形象,请各举一例。(3分)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神态描写:
19. 看到“254元”的标价,那乡下人为什么“面带愧色”地面对“男孩”?当他选好鞋子,从内衣中摸出钱递给营业员时,为什么“手略有些颤抖”?请揣摩并写出父亲当时的心理活动。(3分)
20. 那“父亲”的眼神传递出了哪些情感?为什么那眼神“打动了我”?(2分)
(二)抬起头来做人
梁文福
①那一年,那个小男孩,不过八九岁。一天,他拿着一张筹款卡回家,很认真地对妈妈说:“学校要筹款,每个学生都要叫人捐钱。”
②对小孩子来说,直接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家长。
③小男孩的妈妈取出5块钱,交给他,然后在筹款卡上签名。小男孩静静地看着妈妈签名,想说什么,却没开口。妈妈注意到了,问他:“怎么啦?”
④小男孩低着头说:“昨天,同学们把筹款卡交给老师时,捐的都是100块、50块。”
⑤小男孩就读的是当地著名的“贵族学校”,校门外,每天都有小轿车等候放学的学生。小男孩的班级是排在全年级最前面的。班上的同学,不是家里捐献较多,就是成绩较好。当然,小男孩不属于前者。
⑥那一天,小男孩说,不是想和同学比多,也不是自卑。他一向都认真对待老师交代的功课,这一次,也想把自己的“功课”做好。况且,学校还举行班级筹款比赛,他的班已领先了,他不想拖累整班。
⑦妈妈把小男孩的头托起来说:“不要低头,要知道,你同学的家庭背景,非富则贵。我们必须量力而为,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你是学生,只要以自己的品学,尽力为校争光,就是对学校最好的贡献了。”
⑧第二天,小男孩抬起头,从座位走出去,把筹款卡交给老师。当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位同学的筹款成绩时,小男孩还是抬起头来。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
⑨妈妈说的那—番话,深深地刻在小男孩心里。那是生平第一次,他面临由金钱来估量人的“成绩”的无言教育。非常幸运,就在这第一次,他学习到“捐”的意义,以及别人所不能“捐”到的、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21.5肯定比500小,在第⑦段里,小男孩的妈妈为什么说“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呢?(2分)
答:
22.阅读第⑧段回答。
(1)简要说说画线句“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的深刻含义。(2分)
答:
(2)简要说说加点的两处“抬起头来”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处?(2分)
答:
23.文章说,小男孩学习到了“捐”的意义,这“捐”的意义是什么?(2分)
答:
24.文题“抬起头来做人”有何深刻含义? 试结合文章内容阐述这一文题中所蕴含的哲理。(2分)
答:
四、作文(40分)
在成长的过程中,你也许会有一段难忘的经历,也许受人帮助却未曾道谢,也许遭人误会却未澄清……或许,你正有某种困惑,需要向师长表达,有了新奇的发现而急于告诉朋友……或许有许多对自然、人生的感悟想要倾诉。
请以“ ,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上相关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
③不少于600字。
, 我 想 对 你 说
600
800
参考答案:
1.B 2.B 3.D 4.A 5.C 6. D
7.(1)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2)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3)铜雀春深锁二乔(4)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5)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8.(1)材料一突出文学的美丽,材料二突出文学美丽给人以无穷的精神享受。
(2)如果把文学比作一列火车,那我就是其中的一小节车厢,是火车头给了我正确的前进方向。
(3)①“火花”“文学少年”“萌芽”“文学之星”“新视窗”等②示例:韩寒,其对文学执着堪称楷模,其作品在青少年中影响深远。
9.B
10.答: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现出春天的消息。写景逼真,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11.拿,携带 终于 立即,匆忙 雕刻
12.C
13.①宁可相信尺寸,而不相信自己②这是我的剑掉下的地方。或 我的剑从这里掉下去了。14. 讽刺了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蠢人。
15.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
16.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17.选文重点描写的人物是孩子的父亲,“我”在文中起到线索作用。
18.略
19.价格太高,买不起这“蛮好看”的鞋,满足不了孩子的要求,愧对孩子,这一百元钱是用劳动和汗水换来的,实际上是一点一点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辛苦钱。
20. 那眼神里流露出的是对这一百多元钱的“依依不舍”,是对孩子可以“风光”地穿上新鞋的满足。那“眼神”,使“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使“我”理解了自己父亲当时的眼神,使“我”感到父亲当时形象的高大。
21.从“我们必须量力而为”来看,这个家庭并不富裕;而对拥有百万家产的家庭来说,即使捐出500块钱,对他们的生活也丝毫没有影响。所以男孩的母亲这样说。(意近即可)
22.(1)在经历了这次教育和考验之后,小男孩一直充满自信地做人,以自己的奋斗和成绩骄傲地面对那些拥有金钱的人们。(2)相同之处是:这两处“抬起头来”都包含了充分的自信。不同之处是:前一处“抬起头来”是指小男孩在同学们的纷纷议论中坚守自己的一份自信;后一处“抬起头来”指男孩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一直充满自信地为人处世,并努力奋斗。
23.这“捐”的意义首先是量力而为,捐出自己的一份真心;其次,你的品学,你的成绩,是你对社会最好的捐献。
24.一个人即使身处贫困的境地,亦不要自卑,要相信自己的价值,相信通过自己的奋斗,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昂首生活于这个世界上。 (180.142.191.139)
上一篇:
九年级语文阶段性检测题(一)
下一篇:
七年级下学期文言文复习题语文试卷
标签:
苏教版
七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苏教版七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4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