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中考模拟卷

阅读:1059  
标签:苏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59]
2012—2013学年度初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2012—2013学年度初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卷面总分:150分。考试形式:闭卷)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及文化常识填空。(10分)
(1) ,金石为开(《庄子》)
(2)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羌笛何须怨杨柳, 。(王之涣《凉州词》)
(4)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5)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6)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以景写离情,含不尽之意与言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 , ”亦有此妙。
(7)《桃花源记》中“桃源人”再三告诫渔人的一句话是“ ”。
(8)李白“蓬莱文章建安骨, ”诗句中的“建安骨”是指以 为首的作家“刚健清新”的文风。
2.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5分)
如花的春季,阅读辉煌的黎明;如水的心境,阅读幽静的夕月;如雪的灵魂,阅读奇妙的童话;如梦的岁月,阅读壮丽的人生。
阅读,是一种沟通,历史的残缺与完美,现实的动荡与平静,世界的无耐与精彩,生活的苦sè与醉人,无不在阅读中相互融合又相互分离。
阅读,是一种明悟,无论是家存诗书还是窖藏老酒,无论是古韵京腔还是真草隶篆,无论是轩辕古藤还是华夏新枝,无论是百家经典还是大众俗语,没有阅读便没有睿智,没有深邃的目光,没有长袖阔带的文气,没有风流倜傥的洒脱。
珍惜阅读,便是珍惜文学,珍惜楚韵风骚唐诗宋词,乃至摄魂夺迫的西游,剑戈惊天的三国,情诗千载的红楼。
珍惜阅读,阅读便如一首歌,歌到情处泪自流;珍惜阅读,阅读便如一杯酒,酒将醉时笑语稠;珍惜阅读,阅读便像一首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
苦sè 倜傥
(2)画横线处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订正。(2分)
改 改
(3)解词:“风骚”的意思是 (1分)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广州办亚运,既展示古老的传统文化又展现时代的精神风貌,可谓两全齐美。
B.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增加而相应改善。
C.珍惜、保护和利用好水资源成了当下的当务之急。
D.各地各部门都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重视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4.根据语境,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这些书,或鸿篇巨制,或 ;或下里巴人,或阳春白雪;或像 ,气势磅礴;或像 ,曲径通幽……正是从这些书中,我读懂了生活辨出了是非曲直,悟出了做人的哲理。
A.名山大川 雕虫小技 古园深院
B.名山大川 古园深院 雕虫小技
C.雕虫小技 名山大川 古园深院
D古园深院 雕虫小技 名山大川
5.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中华华民族的生命、力量和希望所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在少数民族地区落实相关政策,保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为达到这个目的,各级政府 。


浏览完整试题① 要让民族地区各族群众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② 要加快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治理土地沙漠化的进程
③ 要贯彻由“救助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的工作方针
④ 要在公共服务和就业等方面满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切实需要
A.③④②① B. ①②④③ C. ①④②③ D.③②④①
6.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两个词语来给傩文化定义。(2分)
2010年7月23日,南昌傩文化主题公园——中国傩园开园迎客,这座公园经过了四年建设,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傩文化主题公园。主要以江西傩文化为主,具有浓厚的民俗特色,处处都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这些元素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傩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傩文化至今仍然活跃于我国的江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十多个省区。江西省傩文化更古老、更具原生态文化价值,是中国傩文化的重点省区。傩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历了从巫术走向艺术,从仪式走向戏剧,从娱神到娱人的发展轨迹。这个遗迹在江西比较典型。
傩文化,是具有民俗特色、 、 的中国传统文化。
7.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 (12分)
班级将组织一个“秀出我的风采”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希望你积极参与。
【档案制作显个性】请你用一句名言来反映你的人生追求,你选的名言是:(2分)

【对联撰写呈智慧】请你从《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桃花源记》三篇佳作中,任选两篇拟写一副对联参与本班的活动,请写出下联。(2分)
上联:醉翁亭中,欧阳修觥筹交错,与民同乐。
下联:
【名著读写比才气】根据古诗,回答问题(5分)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1)这首诗出自名著 作者是 (2分)
(2)这首诗与小说中哪个故事有关?请写出相关故事情节。(80字以内)(3分)

【口头表达展风采】老师让同学们就《最后一课》联系实际,以“由小弗郎士所想到的”为话题作即席发言。(3分)
(1)甲同学说:“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想到自己以往浪费时间,没有好好学习法语;想到侵略者多么可恨;想到韩麦尔先生四十年来一直在那里教学。他醒悟了,恨不得跟韩麦尔先生多学一些。”其他同学听了,忍不住说:“不对,不对。”甲同学说的为什么不对呢?(1分)

(2)你又会怎么说呢?不少于60字。(2分)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5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 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 和 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2分)
9.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请你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0~14题。(17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丁亥,(魏元帝)封刘禅为安乐公,子孙及群臣封侯者五十余人。晋王①与禅②宴,为之作故蜀技③,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况姜维邪?”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郤正④闻之,谓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岷、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禅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选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注释】 ①晋王:指司马昭。②禅:指蜀王刘禅,刘备之子。③蜀技:四川的歌舞。④郤正:刘禅旧臣,与刘禅一起被迁送到洛阳。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 )(2)而禅嬉笑自若( )
(3)人恒过( ) (4)会王复问 ( )
11.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舜/发于/畎亩之中 B. 曾益/其所不能
C. 旁人∕皆为之感怆 D.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2分)

(2)人之无情,乃至于是!(2分)

13.完成下面填空。(4分)
刘禅做了阶下囚,却“喜笑自若”、“□□□□”(从上文概括出一个成语填空),为天下人所不齿。作为国君,应该做到范仲淹所说的 “□□□□□□□,□□□□□□□”,但是刘禅不听诸葛亮的“□□□,□□□”的劝告,一味信任奸佞,沉迷享乐,加快了蜀国的灭亡,这恰好印证了孟子“□□□□,□□□□”的观点。
14.根据要求回答问题。(3分)
(1)请概括【甲】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人”指的是哪一类人?(1分)

(2)【乙】文中写到了两次“笑”(见画线句子),请分析这两次笑有何不同。(2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15分)
忘记玄奘是可耻的
周国平


展开余下试题①在中国历史上,世界级的精神伟人屈指可数,玄奘是其中之一。玄奘不但是一位伟大的行者,信仰者,更是一位伟大的学者。在他身上,有着在一般中国学者身上少见的执着求真的精神。去印度之前,他已遍访国内高僧,详细研究了汉传佛教各派学说,发现它们各执一词,互相抵牾。用已有的汉译佛经来检验,又发现它们译文多模糊之处,不同译本意思大相径庭。因此,他才“誓游西方,以问所惑”,到佛教的发源地寻求原典。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求取和翻译佛教经典。其中,取经用了17年,翻译用了19年。他是一个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的人,有极其明确的目标,因而能够不为任何诱惑所动。取经途中,常有国君挽留他定居,担任宗教领袖,均被他坚辞。回国以后,唐太宗欣赏其才学,力劝他归俗,“共谋朝政”,也遭他婉谢。
②超常的悟性加极端的认真,使玄奘在佛学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他所翻译的佛经,在量和质上皆空前绝后,直到1300多年后的今天,仍无人能够超越。他的佛学造诣由一件事可以看出,在印度时,戒日王举行著名的曲女城大会,请他讲大乘有宽宗学说,到会的数千人包括印度的高僧大德全都叹服,无一人敢提出异议。经访问学者身份成为外国本土文化首屈一指的大师,这在中国历史上找不出第二个例子。
③世界知道玄奘,则多半是因为《大唐西域记》,这本书其实是玄奘西行取经的副产品,仅用了一年时间写成,记述了所到各地的概况和见闻。西方考古学根据此书在新疆,印度等地发掘遗址,皆得到了证实,可见玄奘治学和严谨。这本书为印度保存了古代和七世纪前的历史,如果没有它,印度的历史会是一片漆黑,人们甚至不知道佛陀是印度人。正因为如此,玄奘之名在印度家喻户晓,而《大唐西域记》则成了学者们研究印度历史必读的经典。其实,不但在印度,而且在日本和亚洲其他一些国家,玄奘都是人们最熟悉和崇敬的极少数中国人之一。
④我由此想到,这样一位受到许多国家崇敬的中国人,今天在自己的国家还有多少人真正知道他?今天许多中国人只知道电视剧上那个娱乐化的唐僧,不知道历史上真实的玄奘,懂得他的伟大的人就更少了。一个民族倘若不懂得尊敬自己历史上的精神伟人,就不可能对世界文化做出新的贡献,应该说,忘记玄奘是可耻的。
15.文中作者所论证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请分别加以概括。(4分)

16.文章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7.如果把“到会的数千人包括印度的大德高僧全都叹服,无一人敢提出异议”中加点的“敢”字去掉,好不好?为什么?(3分)

18.作者为什么说玄奘“是一个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的人,有极其明确的目标,因而能够不为任何诱惑所动”? (4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3题。(18分)
遥远的炊烟

①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那温暖的烟霞里,有母亲的呼唤,有奶奶的目光,也有父亲洪钟般的声音。
②有多久没有看到过炊烟了?城市里没有炊烟,城市里用的是煤气液化气,即使有了些许的炊烟,也是有害的气体,是不会让人留恋的。况且,城市里的人们,也没有时间留意炊烟,大家都匆匆忙忙,谁会有时间在意稍纵即逝的炊烟?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
③只有当停下匆匆步履的时候,只有当心灵归于一份淡雅和安静的时候,那袅袅的炊烟才会从久远的记忆中升起来,瞬间就弥漫了你整个的心灵,它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让人有不尽的遐想。
④童年的时候,炊烟是娘做好的可口的饭菜。伙伴们成群结队去村外的田野里玩耍,去村头的小河里嬉戏。兴致起来,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回家。这个时候不知道谁说一声,我家房顶上没有烟了,娘做好饭了。大家立刻都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村里,纷纷寻找自己家的房顶。不久前还袅袅升起着的炊烟,都已经渐渐散尽了,娘把饭都做好了。大家自然都收了心,赶快追逐着跑向村里,跑回自己的家里,那里有娘可口的饭菜等着啊。再不回家,娘就要到村口呼唤儿子了。
⑤炊烟是汉子们心底的温暖。太阳升起来了,汉子们赶着牲口,拉着牛车,说说笑笑地到村外的田地里劳作。到了中午了,汉子们累了的时候,村里的炊烟也升起来了。这个时候,大家纷纷卸下牲口,在地头坐下,点燃上一支烟,大家的目光都会朝向通往村里的小路。那条小路上,渐渐地,成群结队的妇女,提着饭菜从村里的炊烟里走来了。汉子们的疲劳消失了,那不尽的温暖扑面而来了。
⑥炊烟还是 。不论到了天南海北还是在都市庙堂;不论你名满天下还是腰缠万贯,最让你动心的,一定是故乡茅屋上升起的那袅袅炊烟啊。不论你遭受了多么深重的创伤,那随风飘浮的缕缕炊烟,顷刻之间就把你隐藏在了无边的温暖里。
⑦ 当我们忆起年迈的母亲,母亲的身影多半是在炊烟里。有多少回啊?当我们远行回到家里,当我们喊娘的时候,母亲的身影正在炊烟里忙碌。
⑧我突然问想起“人烟”这个词。人烟,就一定是J,-N烟火,也就是指炊烟了。在千里荒漠的孤独中旅行的人,在浩瀚无边的大海中航行的人,突然看到地平线上升起的袅袅炊烟,会激动得热泪盈眶,那是看到了人间的信号。所有漫漫孤旅的寂寞和苍凉,所有长途跋涉的疲惫和恐惧,瞬间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⑨没有风的时候,炊烟就像一棵树,从家里的灶房里生长起来,然后与全村的树聚合成一棵参天大树。有风的时候就不同了,家家的炊烟刚刚冒上房顶,就迅速汇集,变成一片片灰色的云,飘浮到村庄的上空,最后都消失到无边的旷野里。其实,不论是有风的时候还是无风的时候,乡村上空的炊烟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像飞流直下的瀑布,像艳丽多彩的锦缎,像婀娜多姿的少女,像飘忽散淡的烟霞。可是炊烟与画卷又不同,因为炊烟里还有麦子的香味,更有母亲殷殷的目光。
⑩记不清我从什么时候起不见炊烟了,炊烟只是一种心中的记忆了。这记忆仿佛一种情结,越是遥远,越让人刻骨铭心。(选自《视野》,有删改)

19.为什么作者说“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4分)
20.文章第三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3分)
21.阅读第⑥段,在横线上将句子补充完整。(3分)
22. 作者把乡村的炊烟描写得形象可感,请从修辞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加以赏析。(4分)
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中的“炊烟”这个物象是与母亲的身影交织在一起的。生活中,亲情常常融注于某些特定的物象中,请你捕捉记忆中的一个美丽物象,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一个画面。(不少于80字)(4分)

三、写作。(60分,含书写分3分)


展开余下试题24.题目:幸福原来很“简单”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初三语文参考答案
一、(35分)
⒈(10分)(1)精诚所至(2)东风不与周郎便(3)春风不度玉门关(4)恨别鸟惊心(5)不求闻达于诸侯(6)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7)不足为外人道也(8)中间小谢又清发 曹操父子(每空1分,计10分)
⒉(5分)(1)苦涩 傥tǎng(2分) (2)耐 改 奈 迫 改 魄(2分)(3)指文学才华(1分)
⒊(2分)A
4.(2分)C
⒌(2分)D
6.(2分)古老、原生态。
7.(12分)
【档案制作显个性】(2分)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对联撰写呈智慧】(2分)岳阳楼上,范仲淹触景生情,为国心忧。或 桃花源里,隔世人和睦相处,怡然自得。
【名著读写比才气】(5分)(1)《水浒传》施耐庵(2分)(2)智取生辰纲(1分)杨志受梁中书的派遣,押送生辰纲前往东京。途中酷热难当,虽然他一路小心谨慎,但还是因老虞侯等人的不听劝告,在黄泥冈被吴用等人用蒙汗药毒倒而致使生辰纲被劫。(2分)
【口头表达展风采】(3分)(1)(1分)甲同学答非所问。老师要求以“小弗郎士所想到的”为话题即席发言 ,他将话题变成“小弗郎士所想到的”。(2)(2分)可以是发散式的联想,也可以是由一点展开;要连贯得体。示例:我由小弗郎士从逃学到努力学习法语想到,我们应当记住一点:学好祖国的语言。只要记住祖国的语言,那我们的民族在精神上就永远不会沦陷。(意对即可)
二、(55分)
(一)(5分)
8. (2分)国家命运 个人遭遇
9. (3分)此联采用的是直抒胸臆的方法。(1分)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2分)
(二)(17分)
10.(4分)(1)国内(2)可是,却(表转折) (3)犯过错(4)适逢(恰逢)(意对即可,各1分)
11.(2分)D
12.(4分)(1)(2分)(1)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劳、饿、空乏”为评分点)
(2)(2分)人没有感情(或:廉耻),竟然到了这个地步!(“乃、是”为评分点)
13.(4分)(1)乐不思蜀(1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分) 亲贤臣,远小人(1分)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1分)(有错字、漏字不得分)
14.(3分)(1)“是人”指的是受艰苦磨练之后,能够成就不平凡事业的人。(1分)
(2)第一次笑是刘禅没心没肺的傻笑。第二次笑,是别人对刘禅滑稽行为的讥笑。(2分)
[译文]二十七日,魏元帝曹奂封亡国之君刘禅为安乐公,魏元帝曹奂的子孙及大臣被封侯的有五十多人。晋王司马昭与刘禅宴饮,让人给刘禅表演原蜀地的乐舞,随从的人都为他感慨悲伤,可是刘禅喜笑还像原来的样子。晋王对贾充说:“人没有廉耻,竟然到了这个地步!即使让诸葛亮在世,也不能辅佐他长久地安全无事,何况是姜维呢!”有一天,晋王问刘禅说:“你特别想念蜀地吗?”刘禅说:“这个地方快乐,我不想念蜀地。”郤正听说后,对刘禅说:“假如晋王以后再问,你应该掉着眼泪回答说:‘祖先的坟墓,远在蜀地,而我的心怀念家园,没有一天不在思念。’接着就闭上眼睛。”正巧(适逢)晋王又问,刘禅按以前郤正教给他的话来答对,晋王说:“怎么竟然像郤正的话呀!”刘禅惊恐地盯着晋王说:“确实像您说的那样。”左右的人都笑了。
(三)(15分)
15.(4分)忘记玄奘是可耻的。三个方面:精神伟大(或“品行崇高,,精神执著”);成就巨大;影响深远(或“在印度、日本和其他一些亚洲国家,是人们最熟悉、崇敬的极少数中国人之一”)(每点1分,计4分)
16.(4分) 对比论证(2分),突出玄奘的巨大成就和在世界上产生的影响。(2分)
17.(3分)不好(1分)。“敢”字强调印度大德高僧们对玄奘叹服的程度(1分),去掉就不足以凸现他在佛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之大(1分)。
18.(4分)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求取和翻译佛教经典。(1分)其中,取经用了17年,翻译用了19年。(1分)取经途中,常有国君挽留他定居,担任宗教领袖,均被他坚辞。(1分)回国以后,唐太宗欣赏其才学,力劝他归俗,“共谋朝政”,也遭他婉谢。(1分)
(四)(18分)
19.(4分)①城市没有炊烟,城市的人们无暇留意炊烟,(2分)而炊烟是乡村生活的一部分.(2分)
20.(3分) 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从上文对城市人忽略炊烟的论述过渡到下文对乡村炊烟的深情回忆中。(2分)
21.(3分)炊烟还是远行的游子心中的家园.(意对即可)
22.(4分)①“踱步”一词将炊烟拟人化,形象地写出了炊烟袅袅上升的情态。②运用排比的句式,节奏感强,强调了炊烟各异的形态,突出对炊烟记忆之深。(拟人、排比各1分,具体分析各1分。)
23. (4分)开放性试题,画面描绘符合生活实际,语言得体优美即可。示例:那盏灯仿佛不知疲倦,每每晚自习归来,于一片沉默的夜色中,看到家里亮着的窗户,总是心头一暖。。那一抹黄晕的光,不论风霜雨雪,总是无一例外地等候在我眺望的视线里。蓦地,我觉得它是如此熟悉,像极了母亲泛着暖暖橘色的柔和的脸。
三、24.(60分,含书写分3分)
建议切入分46分。切入分要求:内容基本符合题意,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数不少于550字。其它具体参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222.188.119.171)
标签:苏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12—2013”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5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