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140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0]
银川一中2014届高三年级第三月考语文试卷
银川一中2014届高三年级第三月考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要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与所选题目对
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
中国龙文化源起
在原始社会的史前阶段,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是原始人朴素宗教意识的反映。其文化史价值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其功能意识来源于人们认为氏族的精神偶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的信念。在考古文物和丧葬习俗中,则反映在希望来世幸福的追求之中,如西水坡墓葬中的“骑龙升天”摆塑,就是很好的例证。
龙文化伴随着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有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原龙、礼龙、神龙和文化龙四个阶段。原龙即图腾龙,主要作为氏族的感生神而存在。主要作用是氏族的保护神和崇拜图腾,既是氏族之根,同时具有超常的能力。
在西安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壶龙纹,揭示了龙的一源。陶壶龙纹为人面、长鱼身、有鳍、曲身、似龙似蛇,应为原龙形象的一种。在仰韶文化彩陶纹饰中,鱼的形象占了绝大多数,联想到商周铜器上习见的族徽动物,可以初步认定这些鱼纹具有族徽的性质。
大凡图腾崇拜,起初都是现实中实在的动物和植物,此后便不断地被加以神化,最后就可能演变为完全脱离实际的神物了。所以说鱼纹可能是六千多年前半坡人的图腾物,而加长的鱼龙纹则是一种变形纹,有趋向神化的痕迹。
那么,鱼这种水中精灵怎么会成为半坡人的图腾物呢?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一万年以前的第四纪冰川洪水期。当时洪水滔天,世界一片汪洋,长达数千年,人类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所以,半坡人在回答“人从哪里来”的时候,很自然地把鱼作为自己的感生神,即祖先,来加以崇拜。只有作为鱼的子孙,才可能具有鱼类在水中遨游的本领,氏族才能在洪水世界里得到延续。而半坡氏族大量的长身鱼纹或龙鱼纹则有明显的向龙转化的趋向,处于龙文化的萌芽状态。
这种起源在后世的典籍中也可得到印证。在我国夏代,还常常面临着洪水灾害,所以夏人仍把龙鱼作为感生图腾①,仍希望人类像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战国时代,人们把龙当做“鳞虫之长”,还保留了把龙作为鱼类的传统观念。在商周铜器和汉代画像石中的龙,口中是常常衔鱼的。所以说,原始龙是水物的观念是始终不变的。
在东北红山文化中出土的“玉猪龙”,头部似猪首,身体呈“C”形。所以,有学者认为:猪是龙的起源,因为在人类最早驯化的六畜之中,只有猪的繁殖能力最强,而强大的繁殖能力,可以使氏族生生不息,在任何灾害面前代代延续下去。这和半坡人以鱼龙为图腾出于同一理想:希望氏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只不过半坡人希望拥有超自然力,而红山人希望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而已。
浏览完整试题
以上两种原始的龙之起源中,随着炎黄二帝及华夏族形成的文化大融合,玉猪龙文化被融入了龙鱼文化之中。这从中原地区分布广大的仰韶文化遗址和与仰韶文化有直接传承关系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可以得到佐证。之后的夏商周文化一直延续至今。
据研究,龙崇拜起源于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而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中国历史即使从甲骨文算起,也只有三千多年。因此,古代文献资料所记载的龙,只能反映当时人们的崇龙习俗和认识水平,不能当作龙崇拜起源的直接材料加以引用,清楚龙的本来面目,只能根据考古材料。
[注]①感生图腾即感生神话中的图腾。指母系氏族时期人们把氏族繁衍的“功劳”归于图腾的意志和行为。
1.下列关于我国龙文化起源和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原始社会,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反映了史前阶段原始人朴素的宗教意识。人们对于氏族的精神偶像存在于生活中的信念,成为其功能意识来源。
B.伴随着中华民族漫长的演化过程,龙文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原龙、礼龙、神龙和文化龙四个阶段。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壶龙纹,揭示了龙的一源。
C.西水坡墓葬中的“骑龙升天”摆塑,有力地证明了氏族部落把龙作为崇祀的图腾物,意为希望追求来世的幸福,所以说原龙主要作用是氏族的保护神和崇拜图腾。
D.长身鱼纹或龙鱼纹则有明显的向龙转化的趋向,处于龙文化的萌芽状态,鱼纹可能是六千多年前半坡人的图腾物,而加长的鱼龙纹则有趋向神化的痕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人类生存曾遇到洪水肆虐的严重挑战,因而后来的半坡人很自然地把鱼作为自己的祖先来崇拜。他们认为只有作为鱼的子孙,氏族才可能在洪水世界里生存延续。
B.大凡图腾崇拜,起初都是现实中实在的动物和植物,此后便不断地被加以神化,最后就可能演变为完全脱离实际的神物了。
C.有学者认为,猪是龙的起源,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和半坡人以鱼龙为图腾的理想都是同样的:希望氏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
D.起源于原始人类的玉猪龙和鱼龙,随着文化大融合而相互渗透,这从诸多仰韶文化遗址和龙山文化遗址中可以得到佐证。再由夏商周文化一直延续到现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原始龙是水中物,这个观念一直伴随着中原一带华夏文化的发展。有学者认为,因为猪的繁殖力可佑护氏族在灾害中延续下去,所以它自然就成为红山文化中龙的起源。
B.我国的龙文化在文化史价值上,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例如:仰韶文化中的“鱼龙”和红山文化中的“玉猪龙”,只是象征着氏族的生存、繁衍。
C.夏人为感激龙鱼对本氏族的繁衍、避灾之功,依然把其作为图腾,希望自己的族人还能像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因为在那时,我国的人民还常常面临着洪水灾害。
D.研究表明,龙的崇拜起源于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用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也不过三千多年。因此,研究龙文化的起源,只能依据考古材料而不能依赖古代文献资料。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及善,洺州邯郸人。父君愕,有沉谋。高祖入关,率军与君廓偕来,拜君愕大将军,封新兴县公,累迁左武卫将军。从太宗征辽,领左屯营兵,与高丽战驻跸山,死于阵,赠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
及善以父死事,授朝散大夫,袭邢国公爵。皇太子弘立,擢及善左奉裕率。太子宴于宫,命宫臣掷倒,及善辞曰;“殿下自有优人,臣苟奉令,非羽翼之美。”太子谢之。高宗闻,赐绢百匹。除右千牛卫将军,帝曰:“以尔忠谨,故擢三品要职。群臣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尔佩大横刀在朕侧,亦知此官贵乎?”病免。召为卫尉卿。垂拱中,历司属卿。山东饥,诏为巡抚赈给使。拜春官尚书。出为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加光禄大夫,以老病致仕。
神功元年,契丹扰山东,擢魏州刺史,武后劳曰:“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使为屏蔽也。”因延问朝政得失,及善陈治乱所宜,后悦曰:“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留拜内史。来俊臣系狱当死,后欲释不诛,及善曰:“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后纳之。卢陵王之还,密赞其谋。既为皇太子,又请出外朝,以安群臣。
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时二张怙宠,每侍宴,无人臣礼,及善数裁抑之,后不悦曰:“卿年高,不宜侍游燕,但检校阁中。”遂乞骸骨,犹不许,改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二,赠益州大都督,谥曰贞,陪葬乾陵。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子谢之 谢:道歉,谢罪
B.密赞其谋 赞:辅助
C.时二张怙宠 怙:依仗
D.及善以父死事 死:使…死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及善有大臣节的一组(3分)( )
①与高丽战驻跸山,死于阵 ②臣苟奉令,非羽翼之美
③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 ④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
⑤卢陵王之还,密赞其谋 ⑥及善数裁抑之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③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及善因为父亲为国捐躯的军功被授予朝散大夫,并袭邢国公爵。
B.皇太子李弘提拔王及善做了左奉裕率。后来高宗又提升他任三品要员,特许他佩带大横刀在身边侍卫。
C.王及善认为来俊臣胡作非为,滥杀无辜,是祸乱的元凶,必须予以严惩。武后采纳了他的建议。
D.二张由于受武后厚宠,在侍宴时全然没有做臣子的礼节,王及善多次指责他们,武后很生气,便罢了他的职。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使为屏蔽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展开余下试题
陇头吟 王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注]“太白”指太白星,在古人眼中太白为主征战杀伐之星。“典属国”指掌管归附的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品阶不高。
8.简要概括此诗三个人物的典型生活场景,并简要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5分)
9.这首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2) ,谣诼谓余以善淫。(屈原《离骚》)
(3)荡胸生曾云, 。(杜甫《望岳》)
(4)无丝竹之乱耳, 。 (刘禹锡《陋室铭》)
(5)青树翠蔓, ,参差披拂。 (柳宗元《小石潭记》)
(6)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行路难》)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康熙字典 梁晓声
集市,即便在小镇,也还是热闹的。
少年面前的地上铺一张白纸,特白,闪着好纸的光芒。那是旧挂历的一页,是在集市上花一角钱买的——他自然舍不得花一角钱买,但馄饨铺的老板娘无论如何不肯白给他。
“都是去年的挂历了,你就扯一张给我,也不是什么损失。”
“不是什么损失?损失大了!你看那明星,结婚了,息影了。息影,知道怎么回事吗?就是再也看不到她演的影视剧了!一册挂历上全是她一个人,有收藏价值的。扯一张给你,不完整了,不完整了还有屁价值!”老板娘从挂历上扯下那一页时,表现得十分不情愿,仿佛真吃了极大的亏。
午后三点多,集市的热闹像戏剧的高潮过去一般退去了。少年仍蹲在那页白纸旁。白纸正中,摆着一部纸页破损、颜色像陈年谷子似的字典。1949年以后,全中国再没有任何一家出版社出版过那种字典。它已没了原先的封皮,后贴上去的封皮上写着“康熙字典”。笔迹工整又拘束,是少年写上去的。
他的左边,是卖肉的摊位,从上午到此刻,买肉的人络绎不绝,卖肉的汉子忙得不亦乐乎。右边,是卖油条的,生意也不错,农村人一年四季自家是炸不了几次的。跟着大人们赶集的小孩子,十之八九要央求大人给买了吃。城乡差别,至今仍明明白白地体现在细微处。而且,越是体现在细微处,越使农村的少男少女们做梦都想成为城里人。
这少年也有那样的梦。
真的梦是无逻辑的,人生的梦却须循着某种规律。
少年凭着刻苦学习的一股韧劲考上县重点高中,那是他实现人生之梦的关键一步。拮据的家庭负担不起住校费用,为了圆梦,他想买辆旧自行车骑车上学,尽管每天要走几十里的路有些辛苦。可他靠卖废品才存下二十元,要拥有旧货店中那辆状况还算好的自行车,得先卖掉这部《康熙字典》。父亲病故了,母亲在南方打工。他清楚妈妈挣钱的辛苦,不忍向妈妈要;并且他也清楚,妈妈正省吃俭用地攒钱,以备他将来考上大学的花费。
集市渐渐冷清,卖肉的和炸油条的,在他的巴望之下先后离去。他和那页旧挂历纸的存在,总算是比较显眼了。炸油条的摊位那儿,留下了几块烧过的炭,他捡起一块,在纸上写出一个大大的“卖”字,那是他上学以来写的最大的字。
天已傍晚。
终于有四个人围住了少年。其中一人三十六七岁,隔街走过来的,左腿一瘸一拐,看上去较有文化,他对字典的兴趣挺大,拿在手中翻看良久,少年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不料他说:“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是1949年以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学生字典而已,至今民间仍多的是。而且,显然做了手脚,把最后一页撕掉了,最后一页肯定印着出版年份什么的……”
“没做手脚!”
少年愤怒了,他确实撕掉了最后一页,但不是为了骗人,而是最后一页太破了……
少年的辩解已无济于事,他用半页挂历纸包起字典离开小镇时,天已黑下来。
“那孩子,过来,帮帮我!”
他听出是那个坏了他事的男人的声音。原来那人的左腿有半截是假肢。他因为躲一辆卡车而摔倒,假肢的关节处摔坏了,站都站不起来,他的处境无疑很危险,路那么窄,不被压到才怪呢!
少年尽管恨他,但还是站住了。
他是县重点高中的数学老师。开学后,任班主任的他手持名册点名时,意外地看到那卖《康熙字典》的少年应声站在他面前,他愕然了……
下课后,老师将他引到无人处,表示感谢,问:“字典卖掉了吗?”
学生摇头。
“我收回我的话,因为老师说的不对,那字典其实很有收藏价值……”
学生将目光望向别处,不言语。
“卖给我吧,我出两百元。”
“我不能和老师做交易!”学生说罢,转身跑了。
过了几天,老师旧话重提,学生还是说不能和老师做交易。
“老师都和你说过几次了,你就不给老师一点面子嘛?你本来就是想卖的,不是吗?有收藏价值的东西应该由知道它价值的人来收藏,对不对?”
最后一次,老师有点生气了。
于是,老师得到了“康熙字典”,学生得到了一辆自行车,新的。
三年弹指一挥间,少年考上了上海交大。临行,送给老师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老师,我明白你为什么非要买我那本《康熙字典》,也明白了某些东西的真正价值是什么。”每每看到它,老师心里就漾起一股暖意。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买肉和油条的人络绎不绝,而少年的康熙字典却无人问津,这种鲜明的对比说明,当地人的物质生活虽已富足,但精神追求严重缺失。
B.少年撕去字典最后一页的行为被“老师”误会后,他很愤怒,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他极力地向围观的人解释,想澄清事实。
C.小说强调少年用碳写下的“卖”字“是他上学以来写的最大的字”,意蕴丰富,表明少年要立志成为城里人,缩小城乡差距的决心巨大。
D.小说中关于赶集孩子和农村少男少女城市梦的描写,使少年的生活境遇和人生梦想超越了个例而成为一种典型,成为农村少年生活的一个缩影。
E.这篇小说以“康熙字典”为线索,运用插叙和倒叙的手法,描写了留守少年卖《康熙字典》的曲折经历,避免了平铺直叙,使行文曲折有致。
(2)小说中的少年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多处写到“白纸”“旧挂历纸”,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中的“老师”先说“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后来又高价收藏了《康熙字典》。小说这样写,有人认为很巧妙,有人认为不太好。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我叫马三立
20世纪90年代,已经步入耄耋之年的马三立依然保持着健旺的活力。一向低调的马三立,被尊为相声艺术的一面旗帜。
1992年,后期为马三立捧场的合作者王凤山也去世了。风格独特、技艺炉火纯青的大师级演员,能够找到一位功力相当、与之配合默契的搭档是非常不容易的,痛失臂膀,马三立的痛心、惋惜可想而知。但那时的马三立没有多少闲余伤感,相声、观众都需要他。王凤山逝后,他就只说单口的小段节目了。他以老者的神态、语气讲笑话,往往从大家熟悉的生活琐事说起,乍听起来絮叨细碎,茫无头绪,可就在你不知不觉间流水无痕地转入正题了,他仍旧不慌不忙,直至“包袱”设就,从容“抖”开,让你先一怔,才幡然醒悟,忘情失笑,而且越笑越有味道,有时还会依稀咀嚼出一丝哲理来,这就是大师的功力和境界。
展开余下试题
大师的幽默又是不受舞台限制的。去劳教所,刚下汽车就有两位女警察从两边搀扶,记者一路追随照相,马三立忽然温和地对女警察说:“能不能由一位扶着我?”女警察不解。可你们看这么多记者照相,明天一准见报,群众看见我让俩警察架着往里走,会说马三立这么大年纪还犯案,这不,被警察押着进监狱了!”此话一出,据说扶着他的两位女警察弯下腰,半天没直起腰来!
马三立在台上说相声时经常自称“马大学问”,生活中的他确实爱读书,到老仍手不释卷,并且兴趣广泛,博闻强记。他读书涉猎的面很广,从古诗文到演义、评话、野史、传奇、志异、“笑林”以至科普读物都读。他认为相声演员“肚子是杂货铺”,为此他一直忙中偷闲见缝插针勤读不已。
除了读书,他还喜欢看戏。戏曲和曲艺历来不分家,看戏是他的老爱好,他因此结交了许多梨园行的朋友,还能粉墨登场,晚年偶尔在庆典或联欢性的戏中“客串”角色。他还爱好国画、书法,爱看足球。
马三立的记忆力堪称训练有素,而且到老不衰。他说的段子经常有大段的“贯口活”,文字很长,还要背诵如流、朗朗上口,都是靠早年的苦读强记。到晚年一直没有放松对记忆力的锻炼。
他曾在纸上写下了:“风前之烛瓦上的霜,珍惜声望,莫追时尚”。晚年的马三立始终律己甚严,曾经自拟“养心安神十一条不该”和为人处世的“三别、三不、三对、三要”。盛名之下的相声大师,老来给自己立下这么多严格的规矩!
2001年,他接受第一次手术。他在住院期间仍然乐观、豁达,笑口常开。术后伤口疼痛,医生说实在太疼就打止疼针,他知道杜冷丁类麻醉药容易上瘾,忍着疼痛不让多打,还告诉医生:“少打这样的针,回头病好了出院没回家,从医院直奔戒毒所就麻烦了!”在场医护人员都忍不住笑了。
2001年12月8日晚,今晚报等单位联合举办“相声艺术大师马三立从艺80周年暨告别舞台晚会”。马三立仍是那身可体的灰色中山装,那副镀金框架的秀郎架眼镜,身材修长,还夹有灰色的银发梳理得一丝不苟,面含微笑,一派儒雅的长者风范。
他依然照例向观众作揖示意。待如潮掌声止息下来,大厅里鸦雀无声,人们都静静地等着大师开口,却谁也没想到,那沙哑、温和的嗓音说出的第一句话是:“我叫马三立……”
他用这种小学生报到式的自报家门,轻轻消除了与几千名观众的距离,也缓和了现场绷得过紧的气氛。人们很难察觉他的表演是何时开始的。他还在不慌不忙地和观众聊天,似乎有意冲淡晚会的隆重、严肃气氛。他娴熟自然地即兴抓哏,妙语连珠。相声就是让人们笑的,他要把笑进行到底。他原为让人笑的,他坚持到了最后。
(选自《文汇报》,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风格独特、技术炉火纯青的王凤山去世后,马三立十分痛心,他决定不再说对品相声,而改为只说单口的小段。
B.马三立的单口小段常常以生活琐事为引子,逐渐才转入正题,让观众在忘情的笑声中咀嚼出其中发人深省的哲理。
C.马三立到老都手不释卷,涉猎广泛,因为他认为相声演员“肚子是杂货铺”。他还爱好看戏,这对他的表演也有帮助。
D.“风前之蚀,瓦上的霜”,形象地表达了马三立已步入老境:“珍惜声望,莫追时尚”是他的严以律己,也是保守的表现。
E.本文选取耄耋之年的马三立生活中、舞台上的几个片段,点面结合,夹叙夹议,表现了这位相声大师的为人和表演风格。
(2)马三立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马三立舞台表演的功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6分)
(4)马三立一向低调,却被尊为相声艺术的一面旗帜,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低调”的理解。(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该犯罪分子罪大恶极但罪不容诛,如果留下他,让人们听一听他的忏悔之言,将会起到更大的警示作用。
B.有些大学毕业生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和追求,不能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因此有人指责他们百无一能。
C.“闯黄灯扣6分”的新规定,引起车友一片非议。但有网友指出,近乎苛刻的规定不是为了扣分,是为了规范交通文明,所以在十字路口司机朋友还是要审时度势。
D.进入高三以来,张强同学晚上总是连续学习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左右,节假日也从不休息娱乐,其精神可嘉,其做法则不足为训。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中央电视台2013年春晚导演组,把多家地方电视台选送的歌手和节目加以重新组合润色,再进行选拔,这是开门办春晚的又一次创新。
B.在一些市场垄断的领域里,消费者强弱不一的维权意识,将会使他们应有的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受到严重限制,甚至于完全不能享受。
C. 长江中的江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华盛顿公约》确定的全球濒危物种之一,再不加以保护,l5年后将会灭绝。
D.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突出规范驾驶行为、增强安全意识为原则,对闯黄灯、故意遮挡号牌等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道德是历史范畴,道德功能又在于现实地规范行为,在行为的具体的道德规范作用中历史现实化。 , , , , 。
①即是说,这个社会与这个个人必须具有一个共同体关系,否则,道德的行为规范性就无法形成与发挥作用。
②这就是为什么政治道德对非政治群体中人不具有行为规范性,基督教道德对于非基督教群体中人不具有行为规范性的原因。
③这个社会也不是任意社会,而是使个人得以存在的各种群体性生活构成的社会。
④个人在社会中生存,这种说法基于两个前提,即这个个人不是任意个人,而是在特定社会群体生活中存在的个人;
⑤道德之于个体行为,其规范性获得于社会对个人的规定性与构成性。
A.①⑤④③② B.⑤④③①②
C.①④⑤③② D.⑤①②④③
16.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分)
近日,网上一则题为《我无颜面对的事情:怎么大学生不如农民工呢?》的帖子引发众多网友的激烈讨论。发帖者称,自己是国家重点院校的一名大四学生,从大三暑假开始就不停地找工作,而她找到的最好的一份工作,月薪不到2000元。可是她过年回老家时发现,很多在外地当农民工的亲戚都能拿到3000元以上的月薪,而且包吃包住……于是她感慨:“没想到我竟是混得最差的一个。”
你是怎样看待“大学生月薪不如农民工”这一现象的?请就此事发表个人的见解,要求:观点鲜明,见解独到,有理有据。
上一篇:
平顶山新乡许昌三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篇:
郑州市第47中学2013---2014学年上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银川一中20”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