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026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6]
欧阳海中学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欧阳海中学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亲爱的同学们,通过一个月的学习,你应该有了新的收获。现在到了检测自己的时候了,请沉着、认真、仔细地对试卷做出回答,相信你是最棒的。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分为问卷和答卷,考试结束后将答卷交上来。
(问 卷)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0分)
1.请将下面语句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标点符号除外。(4分)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 )
A.悠闲(yōu) 奇迹(jì) 溃退(kuì) 星宿(xiù )
B.舀水(yǎo) 肃穆(mù) 竹篙(ɡāo) 赤裸(luó)
C.阻遏(è) 瑰宝(ɡuī) 疟疾(nuè) 要塞(sài)
D.鞠躬(jū) 寒噤(jīn) 仄歪(zè) 烧灼(zhuó)
3.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意想天开 晨曦 血腥 闪烁 B.名副其实 荒谬 憧憬 珐琅
C.响彻云宵 杀戮 箱箧 揣摩 D.月明风青 纳粹 惊骇 铁锈
4.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B.王东张皇失措地跑到学校,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C.她已经精疲力竭,坐在那里休息了好长时间。
D.这是一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作品。
5、结合语境,选出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 )
A、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业已:已经的意思)
B、发高烧和打寒噤的时间,孩子们也没停下来。(寒噤:因寒冷而哆嗦,这里指疟疾发作时的症状)
C、我们希望看到的一个落英缤纷、屋舍俨然、民风淳朴的都市桃花源。(俨然:形容庄严。)
D、“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总理的话像和煦的春风温暖了人们的心。(和煦:温暖。)
6. 下面表述的课文相关内容,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B.《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他所叙述的干瘦的老头子勇敢作战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白洋淀。
C.《蜡烛》写的是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上的故事。展现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D.雨果是英国作家,他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
7.教师节期间,某同学给老师送了这样的祝福语,表达对老师的赞美和敬意。请你仿照该同学的写法,写一句话,送给某门学科的老师。(2分)
例句:你像滔滔不绝的历史长河,引导我们博古通今。(历史老师)

8.默写古诗文或按要求填空。(4分)
① ,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②气蒸云梦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③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④描写战争的名句你应该积累了很多,如:天时不如地利, 。
二、理解性阅读(40分)
(一)、读新闻,拟标题


浏览完整试题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19日说,中日经贸合作符合双方利益,日本非法“购岛”闹剧,势必影响、损害中日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对此日方必须承担完全责任。
  他是在商务部举行的月度例行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有关提问时作出上述表示的。
沈丹阳说,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本上演非法“购岛”闹剧,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对中国人民感情的严重伤害,已经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和坚决抵制。
9、请你为这则新闻拟个标题填写在横线上(3分)
(二)阅读《芦花荡》文段,完成10~13题。(12分)
“她挂花了!”
老头子没听见,拼命地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她挂了花!”
“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可是他到底用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
一钻进苇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子的头。
大女孩子微微睁了一下眼,吃力地说:
“我不要紧。快把我们送进苇塘里去吧!”
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小女孩子睁大眼睛问:“为什么呀?”
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
“我没脸见人。”
小女孩子有些发急。在路上也遇见过这样的带路人,带到半路上就不愿带了,叫人为难。她像央告那老头子:
“老同志,你快把我们送进去吧,你看她流了这么多血,我们要找医生给她裹伤呀!”
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
10.“她挂花了”,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挂花”是什么意思。(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老头子觉得“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这一句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分析下面一句话中加点词语的作用。(3分)
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生死攸关的烛光》,完成14-17题(13分)
这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在法国第厄普市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的丈夫在马奇诺防线被德军攻陷后,当了德国人的俘虏,身边只留下两个幼小的儿女:12岁的杰克和10岁的杰奎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这母子三人都参加了当时的秘密情报工作,投身到为祖国解放的光荣斗争行列。
每星期四晚,一位法国农民装扮的人便送来一个小小的金属管,内装着特工人员搜集到的绝密情报。伯诺德夫人的任务就是保证把它安全藏好,直至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把情报藏好,伯诺德夫人想了许多办法,她先是把金属管藏在一把椅子的横档中,以后又把它放在盛着剩汤的铁锅内,尽管他们安全地躲过了好几次德军的突然搜查,但伯诺德夫人始终感到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装着情报的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外面小心地用蜡封好,然后把蜡烛插在一个金属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当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几次严密的搜查。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其中一个是本地区情报部的官员。他们坐下后,一个少校军官从口袋中掏出一张揉皱的纸就着黯淡的灯光吃力地阅读起来。这时,那位情报部的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长官面前,情况是危急的。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铁管处后就会自动熄灭,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但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为这房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这时候,小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房子顿时暗下来了。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着:“你不用灯就不行吗?”一伸手把烛台夺回。
孩子是懂事的,她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自己必须在场。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最后的时刻。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一把拉她到身边,用亲切的声音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来,我给你讲讲我的路易莎好吗?”杰奎琳仰起小脸,高兴地说:“那太好了……不过,司令官先生,今晚我的头很痛,我想睡觉了,下次您再给我讲好吗?……”“当然可以,小姑娘。”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阶梯时,蜡烛熄灭了。
14、“她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厄运”在文中具体是指:(4分)


15、“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用反问句而不用陈述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仿照示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当天晚上儿女们为保护秘密情报所采取的行动(每条横线限填4个字的短语)。(4分)
示例:伯诺德夫人: 取出油灯, 吹熄蜡烛 ;
小儿子杰克: , ;
女儿杰奎琳: , 。
17、母子三人保护秘密情报所采取的行动表现出她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的优秀品质。(每条横线各填两个字)(3分)


展开余下试题(四)、文言文阅读(共12分)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8、在括号中填写省略的内容。(2分)
( 桃花源人)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19、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阡陌交通(    )      便要还家(     )
无论魏晋(    )      处处志之(     )
20、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本文中的          一句。(2分)
21、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说你的理解?(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翻译句子。(2分)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三、作文(40分)
23、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择一个作文,写在作文稿纸上。
(1)认真审题,写出你的真情实感。(2)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题一、请以“我心中的那 (一轮太阳、一抹绿色、一份真情、一丝牵挂)”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 世上谁没有追求?谁没有向往?谁没有渴望得到的事物?也许有人渴望得到理解、爱护、肯定、温暖……也许有人渴望得到一本好书、一部手机、一个足球……也许渴望得到……把它写出来吧。 请以“渴望得到 ”为题写一篇文章。
欧阳海中学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卷)
得分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0分)
1、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4分)




2、( )(2分) 3、( )(2分) 4、 ( )(2分)
5、( )(2分) 6、( )(2分)
7、例句:你像滔滔不绝的历史长河,引导我们博古通今。(历史老师)(2分)

8、(4分)① ,老大徒伤悲。
②气蒸云梦泽, 。
③树树皆秋色, 。
④天时不如地利, 。
二、理解性阅读(40分)
(一)、读新闻,拟标题 9、拟新闻标题(3分)
(二)阅读《芦花荡》文段,完成10~13题。(12分)
10. (3分):“挂花”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老头子觉得“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这一句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答: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转弯抹角 钻 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生死攸关的烛光》,完成14-17题(13分)
14、(4分) “厄运”在文中具体是指: ①

15、“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用反问句而不用陈述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4分) 示例:伯诺德夫人:取出油灯,吹熄蜡烛 ;
小儿子杰克: , ;女儿杰奎琳: , 。
17、表现出她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的优秀品质。(每条横线各填两个字)(3分)
(四)、文言文阅读(共12分)
18、(2分) ( 桃花源人)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19、(4分)阡陌交通(     )    便要还家(     )
无论魏晋(     )    处处志之(     )
20、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本文中的          一句。(2分)
21、理解:(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翻译:(2分)                    
三、作文(40分)






























6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1、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解析】选A。B项中“裸”应读luǒ;C项中“疟”应读nüè;D项中“噤”应读jìn。
3、【解析】选B。A项中“意”应为“异”;C项中“宵”应为“霄”;D项中“青”应为“清”。
4、【解析】选B。“张皇失措”指慌慌张张,不知所措,不符合语境。此句中应为“急急忙忙”。
5、C (学法大视野第一课练习题)
6、C【解析】A背景必须独立成段的说法错误;B应该是抗日战争时期D雨果法国作家
7、 你上天下地,像源源不断的汩汩小溪,引领我们飞向浩瀚的宇宙.(地理老师)
你灵活多变,像奇妙活泼的英文字母,带领我们走进无限国度.(英语老师)
8、少壮不努力 波撼岳阳城 山山唯落晖 地利不如人和
9、日本非法“购岛”闹剧损害中日经贸关系。
10.答案:负伤,流血。
11、【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题干语句所在的段落,联系上下文,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小船的仄歪,二是听到“挂花”二字后的心理。
答案:一方面是因为“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另一方面是听到大菱挂花后心里紧张。
12、【解析】本题考查对景物描写作用的理解能力。结合上文所发生的事情,联系此时此刻老头子的心理就能解答。
答案:烘托了老头子因过于自信而让别人受伤觉得丢脸的心理。
13、【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中重点词语的赏析。紧扣“转弯抹角”“钻”两个词语,从芦苇丛的茂密和老头子的撑船技术两个方面回答。
答案:写出了芦苇的浓密,同时表现了老头子撑船技术的高超。
14、①蜡烛的秘密被暴露,秘密情报站将告结束 ②她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
15、因为用反问句能表现出德军的粗暴(凶狠、凶恶)
16、借口搬柴 端走烛台 推说睡觉 拿走蜡烛
17、机智 勇敢(英勇) 镇定(沉着)
18、渔人 渔人 桃花源中人(村人) 渔人
19、交错相通 邀请 更不用说 做标记
20、后遂无问津者
21、(桃花源人)不希望外界扰乱他们宁静的生活
22、老人和小孩都自由自在,逍遥快乐。(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而快乐) (61.187.244.123)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欧阳海中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