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397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97]
人教版必修二每一课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1课《荷塘月色》作业 1.下面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踱(慢步行走)着 朗(稀朗)照 蓊(草木茂盛)郁
B. 乘(利用)凉 眠(睡眠)歌 苍(青色)茫 C. 亭亭(直立的样子) 风致(美的姿态) 空隙(缝隙) D. 丰姿(姿态) 点缀(组合) 惦(挂念)着
阅读课文第5段,按要求答题。 2.下面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段描写的是月下的荷叶、荷花、荷香和流水。
B.本段描写的是月下的荷塘。 C.本段描写的是荷塘上的月色。 D.本段描写了月下荷塘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3、下面是从不同的角度对这段文字写景顺序的概述,错误的一项是( )A.从天上到水里 B.从上到下C.由静到动 D.荷叶、荷花、荷香、流水
4、作者将荷花比作“明珠”和“星星”,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A.荷塘上的荷花呈圆形而且闪闪发光;B.塘上的荷花是名贵的品种,而且朵儿不大;C.这种荷花能像“明珠”和“星星”那样光芒四射; D.在月光的照射下,白色的荷花给人一种如“明珠”般润泽的感觉,在绿叶的映衬下,又像碧天里的星星了。5、作者将荷花的清香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请指出二者的相似点。答: 6、从全文看,本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参考答案
1.B(A.“朗照”的“朗”应为“光线充足” C.“亭亭”应为“形容高耸” D.“点缀”的“缀”应为装饰) 2.C 3.A 4D
5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和微风中荷香的断断续续、若有若无,捉摸不定相似。6这段文字流露作者淡淡的喜悦心情,反映了作者不满现实而又幻想超脱现实的心态。
第2课《故都的秋》作业: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散文钞(chào) 一椽(chuán) 嘶(sī)叫 耗(hào)子
B.潭柘(zhè)寺 落蕊(ruǐ) 橄榄(lǎn) 落寞(mò)C.普陀(tuó)山 房檩(lǐn) 陪衬(chèn) 夹袄(ǎo) D.廿(niàn)四桥 着(zhuó)衣 混沌(dùn) 椭(tuǒ)圆
阅读课文3、4、5段,回答问题。2.对这三节描写的景物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院落秋花 北国槐树 秋蝉残声 B.院落秋色 槐树落蕊 秋蝉残声 C.院落秋花 北国槐树 北国秋蝉 D.院落秋色 槐树落蕊 北国秋蝉
3.联想一般分为四种:相似联想,相关联想,相反联想,因果联想。下列各句联想类型和其他不同类的一项是( )
A.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B.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字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C.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D.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4.作者认为牵牛花的色彩“以蓝色或白色者为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对之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充分说明作者对色彩的研究也颇有造诣,也反映了作者对颜色的看法。B.这与文眼一致,从视觉效果上突出了北国秋的“清、静、悲凉”,恰当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C.四种颜色里,确确实实是蓝、白色最好,不浓不淡,不妖不艳,恰倒好处。
浏览完整试题
D.作者仅仅是为了表达一家之言,未必可信,实际上,淡红色的牵牛花还是蛮不错的。
5.对三节文字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三节文字里,作者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北国的秋景,表达了作者对北国秋天的热爱之情。B.三节文字,一一对应地表现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虽然各自互有渗透,但还是各有侧重的。C.在写北国之秋的时候,作者时不时地提及南方的秋天,每一节都将故都之秋和南国之秋进行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故都秋的喜爱D.三节文字,每一节都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使得行文活泼不呆板。
参答: 1.为A“钞”应该读作chāo。2.B。3.为D。D项运用了相关联想,A、B、C三项都属于相似联想。4为B。5为A。
第3课.《囚绿记》作业: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释义。(1)揠苗助长:( ) (2)淅沥( )(3)涸辙:( )(4)猗郁( )
2.写出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1)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2)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 )(3)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4)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
阅读课文最后三段,回答问题:3.第2段“不能再流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与第一段的哪一句相照应?4.联系文中交待的历史背景,说一说课文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5.联系上下文,说说第2段“珍重”一词的深刻含义。答:
6.最后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答:
参考答案:1.(1)揠(yà),拔。 (2)淅沥(xī lì),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3)涸(hé),水干,枯竭。 (4)猗郁(yī yù)充满生机的样子2.(1)排比 (2)比喻 (3)反复 (4)反复
3.和“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相照应。由于卢沟桥事件的发生,原打算七月尾回南去,而才到七月中旬,就“不能再流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部”了。4.当时正处于抗战爆发的前期,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全国人民需要紧密地团结起来,反抗日本的侵略。本文通过对“绿囚”的赞美,表现了中华民族向往自由与光明,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的抗争精神。
5.“珍重”一词隐含了对顽强抗争精神的敬重和对光明与自由的珍惜与向往。6.拟人。作用: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使作者的情感更为真切感人。
第4课《氓》作业:1.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C.“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用了兴的手法,直接抒发对男子感情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
2.选出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句(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D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3.从《氓》中找出两个现在还常用的成语,并作解释。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表现了女主人公婚前______________的性格。
5.“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从痛苦的生活经验中女主人公认识到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的不平等,流露出来的感情A悔恨( );B哀伤( )。6.“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答案1B(这一句用了“比”的手法,不是“赋”的手法。)2.C(A、B两项是“比”的手法,D项是顶真的手法。)3.(1)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2)信誓旦旦:誓言真挚诚恳可信。4.答案:纯真热情5.答案:A 6.答案:清醒、刚烈
第4课《采薇》作业:文学常识填空:1、《采薇》选自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共 首,故又称 。其中收入 至 五百多年的诗歌。2、按用途和音乐分,《诗经》包括 、 、 三部分,其中 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 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神祗的舞乐;其中的 大部分是贵族作的宫廷正乐。
3、《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铺陈其事叫 ;譬喻叫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叫 。
4、“六义”指 。5.下列各组句中,每句都包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A.岁亦莫止/我戍未定 B.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C.彼尔维何/彼路斯何 D.象弭鱼服/小人所腓
6、《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被称为《诗经》中最佳诗句。请就其艺术特色作简要鉴赏。
《采 薇》答案
1.《诗经•小雅》诗歌总集,305,《诗三百》,西周初年,春秋中叶 2、风雅颂,风,雅,颂 3、赋比兴,赋,比,兴4、风雅颂赋比兴5.C6、例:这四句运用了情景反衬的手法。杨柳依依是昔日离乡之景象,雨雪霏霏是今日还乡之景象,久戍还乡应该高兴,却写哀景,还与昔日的乐景对比,于是客体之景与主体之情相反相成,衬托出一幅离家远戍的悲苦画面。
这四句运用对比手法,同一个我,但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但有杨柳依依,雨雪霏霏之分,这一切都在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其中的青春与苍老,美好与哀痛,蕴含强大的情感力量,令人读后,不禁黯然神伤。
第5课《离骚》作业:1.下面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朕(zhèn) 险隘(yì) 惮(dān)殃
B. 败绩(jí) 菌(jǖn)桂 朝搴(jiǎn)C. 荃(quán) 窘(jiǒng)步 踵(zhǒng)武D. 皇舆(Yú)申椒(shū) 桀(jié)纣
2.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謇謇:忠贞的样子 苗裔:后代 孟陬:正月 揆:揣度
B.踵武:脚后跟 肇:开始 扈:披 弃秽:指弊政C.纫:编 骐骥:骏马 名余曰:名字 荃:香草名
D.汩:水急流貌 惮:害怕 灵修:神明 宿莽:经冬不凋的草
3.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羌中道而改路 B.扈江离与辟芷兮C.来吾道夫先路 .何桀、纣之昌被兮
展开余下试题
4.下面对课文的语言特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手法。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戴香草喻保持修洁等。 B.运用大量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的表现政治、思想意识方面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C.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上下句组成,使全诗具有循环往复之美。D.运用了对偶、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全诗具有异彩纷呈之美。
5、填空题(1)《离骚》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最长的 诗 。《 》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他们写的这种诗体后世称为“ ”“ ”。(2)按要求默写诗句。 A.表现诗人非凡外貌的句子: , 。B表现诗人坚守节操,不同流合污的句子: , C.表现痛斥奸佞误国的句子: , 。
(4)按理解填空:《沁园春 雪》中有“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的句子。“风”本指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开创我国 主义诗歌的先河;“骚”本指以 的《离骚》为代表的 ,它开创我国 诗歌的先河。现在一般以“风骚”泛指 。
答案:1.C 2.C(名余曰:名字——名词的为动用法,为……取名)3.A(B项中的“辟”通“僻”,C项中的“道”通“导”,D项中的“被”通“披”) 4.D 5(1)抒情 楚辞 楚辞体 骚体(2)A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 B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 忍而不能舍也 C惟夫党人之偷乐兮 路幽昧以险隘 (4)诗经 现实 屈原 楚辞 浪漫主义 文采才华
第6课《孔雀东南飞》作业:1.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槌(chu0用拳头敲)床便大怒②葳蕤(w5i ru0繁盛的样子)自生光③否泰(f%u t4i坏运气和好运气)如天地④踯躅(zh0 zh*缓慢不进)青骢马⑤晻晻(y3n y3n日色昏暗无光的样子)日欲暝⑥赍(l4i赠送)钱三百万⑦君当作磐(p2n厚而大)石⑧伶俜(l0ng b9ng孤单的样子)萦苦辛⑨耳著明月珰(d1n耳坠)A.①④⑤⑦ B.①②⑧⑨C.③⑥⑦⑧ D.②④⑤⑨ 2.将下列句中的通假字用横线划出来,并在括号内写出相通的字:(1)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2)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3)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4)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5)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 ) 3.填空:(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______诗,也是我国古乐府________的代表作之一,它与北朝的《________》,并称为“________”。“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________。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称它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2)首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一种________的手法。旨在渲染一种笼罩全诗的缠绵悱恻的氛围;结尾部分(“两家求合葬……”)采用________手法,表达了人们的理想与愿望。(3)诗的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十六……”这在表现手法上属________,相当于《诗经》中的________。4.对《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焦仲卿“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的正确理解是哪一项?[ ]A.二人不能忍受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迫害,以死来解脱夫妻被拆散的痛苦。B.由于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二人相信人死后灵魂可以见面,因此以死来求得团聚。C.在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统治下,他们不敢以斗争去争取幸福,却以死来逃避现实。D.二人的殉情,既表现了他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也是对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控诉和反抗。
参考答案1.A2.(1)藏—脏(2)纫—韧(3)帘—奁(4)取—娶(5)傍—旁
3、(1)叙事 民歌 木兰诗 乐府双璧 官署(2)托物起兴 浪漫主义(3)铺陈 赋4.D
第7课《诗三首》作业:1.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1)《涉江采芙蓉》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雅洁,情感纯洁美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2)《短歌行》中以_____ _,______ __喻自己胸怀宽广,招揽人才越多越好。(3)《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的诗句有_____ _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 __。
阅读下列两首诗,回答问题:归园田居(其一)(节选)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2.解释诗中加粗的字。荫:______ 罗:_______ 兴:______带:________荷:________荒秽:________3.对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回归之后的愉快心情。B.诗中用白描手法,简练地勾画景物,从而使诗人感情得到充分抒发,使诗富有画意,生机盎然。C.诗中描绘的画面质朴、幽静,表现出一种平和、淡远的意境。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的意境,与汉乐府《鸡鸣》中“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有相似之处。4.“但使愿无违”中“愿”是什么愿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2)山不厌高,水不厌深。(3)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2.荫,遮蔽。罗,排列。兴,起床。带,通“戴”。荷,扛着。荒秽,荒地杂草。
3.D(两句诗意境不同)4.远离尘世,回归自然的愿望。
第8课《兰亭集序》作业: 1、见课本练习二 2.对下列句式判断正确的是( )①岂不痛哉②死生亦大矣③当其欣于所遇④则与斗卮酒A.①感叹句②感叹句③宾语前置句④陈述句B.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C.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陈述句④宾语前置句D.①感叹句②反问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本语段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是一篇书序。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本语段内容突出了书序的特点。B.本语段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但这并不显得突然:“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个普遍性命题,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俯”“仰”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合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D.“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4.翻译下列句子:(1).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3).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答案:1、见书2.B 3.A.4、见“大课堂”
第9课《赤壁赋》作业:阅读课文2、3段,回答问题。1、下列句中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槊:长矛。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下面。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藏:宝藏。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通“缭”,缭绕。2、下列句中画线的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侣鱼虾而友麋鹿 D、哀吾生之须臾3、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 )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C、慨叹人生无常。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4、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B、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C、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 D、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5.最能体现苏东坡旷达心怀的两句是( BE )A.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B.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C.天地之间,物各有主D.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E.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6.对文章理解有误的几项是( CE )A.作者在江风秋月中与客对饮,显出一种乐观的情怀。B.作者对客人箫声悲凉而感到不解,因而发问。C.客人箫声婉转,主要是内心怀慕前贤。D.客人转悲为喜,最后主客畅饮而酣睡舟中。E.本文是散文,因而重在写景抒情,而不用议论的表达方式。
展开余下试题
7、填出下列各句的作者。(1分)甲:月明星稀,乌鹊南飞____。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_____。
〖参考答案〗1、B 2、C 3、C(此时,苏轼被贬谪居于黄州,心情压抑,但又能豁然释怀,希望朝廷能重新起用自己,这种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反映在作品中,作者只能慨叹人生之无常。)4、A(作者主要感情是慨叹人生无常,因而他的眼中景胸中情都是感情的客体,由变与不变来比喻自己的身世。)5、BE;6、CE;7:甲:曹操 乙:孔子
第10课《游褒禅山记》作业:一、见课文练习题第二题。二、阅读课文第三段,回答:1、第一句话中“于是”应解释成 ,全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喻指 。 3、“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喻指 。 4、作者认为成功的条件有 、 、 三点。5、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段提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件的相互辩证唯物主义思想。B、“其孰能讥之乎”是一个反问句,与前面内容联系看,还是说明“尽吾志”的重要性。C、用对比和层层深入的方法说理,所阐述的道理具有普遍意义。D、作者用了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对人生和事业的追求,也是需要有坚定的志向。
答案:1:对这件事。承上启下。2:高深的学术造诣或宏伟的事业。3:困难重重常人难以达到的境界。4:志、物、力。 5、B
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作业:一、选择题:1.对下列各组词语中画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会晤wù 数载zài 指摘zhāi 孜孜求学zīB.商榷què 殷勤yīn 聘请pìnɡ 砥砺德行dǐC.訾詈zǐ lì 弭谤mǐ 造诣yì 道义相勖xù D.切磋cūo 肄业yì 敷衍yǎn 能裨实用pí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怡误 自趋正轨 根基深固 以诚相待B.详悉 道德沦丧 无动于衷 旁稽博采C.提携 细微末节 光阴虚渡 力矫颓俗D.卓绝 大相背弛 精旨奥义 潦草塞责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4日在伊朗的纳扎巴拉德城发表演讲,伊朗不会在核问题上后退一步,制裁也不能迫使伊朗中止铀浓缩活动。B.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国会参众两院回答各党代表质询时再次表示,要改变处于冷淡状态的日中、日韩关系,为构筑日本与这两个国家面向未来的关系而努力。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公民的旅游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不断提高。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与公民的文明素质还不相适应。D.针对频繁发生的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对高污染企业所存在的环境问题要进行彻底整顿。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入法科者尽可肄业(肄业:就学)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B.二曰砥砺(砥砺:培养)德行。C.今日所与诸君陈说者只此,以后会晤日长,随时再为商榷(商榷:商讨)可也。D.余到校视事仅数日,校事多未详悉(详悉:详细知道)。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错误有哪些( )A.有些人把入党看作做官的终南捷径,这种思想和共产主义是毫不相干的。B.我为这事花了很多精力,虽然没办好,却问E.⑤老同学之间,可得开诚布公,不许隐瞒实情啊。二、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和特点。见课本练习第三题
答案:1.C.(A,载:zǎi; B,聘:pìn:D,裨:bì)2.B.(A,怡-贻;C,渡-度;D,弛-驰)
3. D.(A句成分残缺,应在“演讲”后加上“说”。B句搭配不当,“改变……关系”应为“改善……关系”。C句语序不当,“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与公民的文明素质”应为“公民的文明素质与快速发展的旅游业”)4.B(应为“磨炼”)】5.(D、E)
第12课《我有一个梦想》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奢谈(shē) 白雪覆盖(fù) 信守诺言(nuò) 汹涌澎湃(bài)B.真谛(dì) 剥夺权利(bō) 野蛮行径(mán) 蜕变变质(tuì)C.储备(chǔ)披露真情(luò)坚如磐石(pán)立功赎罪(shú)D.疲乏(pí) 履行义务(lì)拯救灵魂(zhěng)瞭望哨所(liào)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 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②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 疾病。③见到这一情景,她那满腔怨恨,似乎一下子都 了。A.窜改 驱除 融解 B.篡改 祛除 融解C.窜改 祛除 溶解 D.篡改 驱除 溶解 二.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第六段的内容。三、按照下面例句的特点,仿写两个句子。
例: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
(1) , 。(2) , 。
参考答案 一、选择: 1.B(A湃pài C露lù D履lǚ) 2.B(“篡改”是指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窜改”是指改动成语、文件或古书。一般疾病用“祛除”;对人或物用“驱除”(赶走)。“融解”与“溶解”“融解”有融化的意思,而“溶解”是化学用语。) 二.美国应该重视时间迫切性和正确估计黑人的决心。三、仿写(参考例子: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其中一朵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天际一朵漂浮的白云。) 四、课本练习第三题
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作业:1.指出下面几句话采用了何种表达方式。(1)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2)他曾经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发展情况( )(3)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本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本身解放的条件。( )(4)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2.与“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
上一篇:
第三单元知识能力检测题语文试卷
下一篇:
必修一选择题测试卷(100分)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人教版必修”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9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