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200  
标签:语文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00]
鹤壁高中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一)
鹤壁高中2013年高三年级语文测试题(一)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中,言意关系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对诗歌创作与诗歌欣赏影响至深。注重言外之意,这不仅是中国诗歌的特点,也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共同的特点。诗歌求言外之意,音乐求弦外之音,绘画求象外之趣,其中的美学观念是相通的,都要求虚中见实。《列子•汤问》载:韩娥鬻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那余音似乎更能撩动人的情思,引起人的回味。白居易的《琵琶行》描写琵琶曲暂停时的情景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是深得中国艺术妙趣的。古代的绘画要求在有限的形象之外寄托不尽的意趣,往往在画面上留出大片空白,启发观者自己去想象、补充,正如包世臣《安吴论书•述书上》引邓石如的话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奇趣乃出。”在戏曲舞台上,不设道具或仅设极少的一点道具,也主要是靠演员的动作暗示种种生活场景,给观众留下许多想象的余地。
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趣,都是以有尽寓无尽。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不可能没有局限性,不一定能够完全表达人们所想的东西。语言实质上只表达普遍的东西;但人们所想的却是特殊的东西、个别的东西。在一首诗里,言总是有尽的,写得再长也有终结。但是这有尽的言所包涵的意味,它们所给予读者的启发却应当是无尽的。任何一首诗都有它的主题,可是不同时代的读者,或同一时代的不同读者,联系各自的生活经验,对它就会有不同的体会。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读同一首诗,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中国古代的诗论特别重视诗歌语言的这种启发性,作诗最忌太直、太露,读诗最忌太滞、太凿。一览无余的作品算不上真正的艺术,拘守章句的读者也不是真正的鉴赏家。一个懂得艺术的鉴赏者,可以从吟诵的诗句中看到图画,也可以从画在纸上的图景中听到真意。李白听蜀僧弹琴,联想到万壑古松;杜甫看了刘少府画的山水障,仿佛听到山上的猿声。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虽然只有十四个字,却能抽出读者不尽的思绪和想象。
含蓄不等于隐晦,注重言外之意,追求含蓄不尽,并不是有话不说,而是引而不发。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诗人浮想联翩、思想感情的飞跃接近极顶时,自然达到的艺术境界。最后的一跃已经开始,无限的风光即将展现。诗歌语言保持在最饱满、最富有启发性的状态之中,给读者留下了最广阔的想象余地。
强调含蓄并不排斥痛快。直抒胸臆,淋漓痛快也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全看诗人的造诣如何。
1.下列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言意关系”的具体表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写作的独特在于以“虚中见实”的手法实现诗歌意境的再创造。
B.音乐创作擅长用“余音”来引人回味,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C.书画创作讲究疏中有密和留白,让欣赏者于有尽中想象无尽。
D.戏曲表演依靠演员的动作暗示生活场景,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代绘画具有不尽的意趣,因此它具有“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的特点。
B.语言具有相当的局限性,并不能完全表达人们的思想,这就是所谓的“言有尽”。


浏览完整试题C.诗歌语言越饱满,越富有启发性,就越能给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感受。
D.诗歌中的含蓄不等于隐晦,含蓄是有话不说,隐晦是引而不发。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求言外之意,音乐求弦外之音,绘画求象外之趣,它们的艺术表现形态虽不同,但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追求却一致。
B.作诗切忌太直太露,读诗避免太滞太凿,因此,要真正实现诗歌的艺术鉴赏,作者与读者必须相互激发,诗歌鉴赏才能完成。
C.李白听琴联想到万壑古松,杜甫看画仿佛听到山上的猿声,由此可见,艺术鉴赏者不仅要从吟诵的诗句看到图画,还要从画在纸上的图像中听到声音。
D.注重言外之意,追求含蓄不尽,是诗人及一切艺术创作者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艺术鉴赏者必须具备的艺术修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田畴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人也。好读书,善击剑。率举宗族他附从数百人入徐无山中,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百姓归之,数年间至五千余家。袁绍数遣使招命,又即授将军印绶,皆距不受。绍死,其子尚又辟焉,畴终不行。
畴常忿乌丸昔多贼杀其郡冠盖,有欲讨之意而力未能。建安十二年,太祖北征乌丸,未至,先遣使辟畴,又命田豫喻指。畴戒其门下趣治严。门人谓曰:“昔袁公慕君,礼命五至,君义不屈;今曹公使一来而君若恐弗及者,何也?”畴笑而应之曰:“此非君所识也。”遂随使者到军,署司空户曹掾,引见谘议。明日出令曰:“田子泰非吾所宜吏者。”即举茂才,拜为蓨令,不之官,随军次无终。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虏亦遮守蹊要,军不得进。太祖患之,以问畴。
畴曰:“此道秋夏每常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为难久矣。旧北平郡治在平冈,道出卢龙,达于柳城;自建武以来,陷坏断绝,垂二百载,而尚有微径可从。今虏将以大军当由无终,不得进而退,懈弛无备。若默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备,蹋顿①之首可不战而禽也。”太祖曰:“善。”乃引军还,虏候骑见之,诚以为大军去也。太祖令畴将其众为乡导,上徐无山,出卢龙,历平冈,登白狼堆,去柳城二百余里,虏乃惊觉。单于身自临阵,太祖与交战,遂大斩获,追奔逐北,至柳城。军还入塞,论功行封,封畴亭侯,邑五百户。畴固让。太祖知其至心,许而不夺。
辽东斩送袁尚首,令“三军敢有哭之者斩”。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太祖亦不问。畴尽将其家属及宗人三百余家居邺。太祖赐畴车马谷帛,皆散之宗族知旧。从征荆州还,太祖追念畴功殊美,恨前听畴之让,曰:“是成一人之志,而亏王法大制也。”于是乃复以前爵封畴。畴上疏陈诚,以死自誓。太祖知不可屈,乃拜为议郎。年四十六卒。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A.营深险平敞地而居 营:选择
B.畴常忿乌丸昔多贼杀其郡冠盖 贼:敌人
C.不战而禽 禽:捉住
D.太祖知其至心,许而不夺 夺:使改变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不能表明田畴“有政治远见”的一组是( )
①袁绍数遣使招命,又即授将军印绶,皆距不受 ②其子尚又辟焉,畴终不行
③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 ④畴戒其门下趣治严
⑤太祖赐畴车马谷帛,皆散之宗族知旧 ⑥畴上疏陈诚,以死自誓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畴率领整个家族以及归附他的人员共几百人进入徐无山,亲自耕种来养活自己的父母。因为百姓归附他,所以几年间就达到了五千多户。
B.太祖北征乌丸的时候,自己还未到,就先派遣使者征召田畴,又命令田豫委婉说明意图。田畴告诉他的门客要严守。
C.田畴欲借曹军之力消灭乌丸,当时盛夏霪雨不停,道路泥泞,敌扼守险要。他于是献妙策,出其不意战胜单于。
D.为报答袁尚征召赏识之恩,田畴冒着生命危险,吊祭袁尚,太祖并未责难。太祖所赐之物,田畴都分发给宗族知旧。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乃引军还,虏候骑见之,诚以为大军去也。太祖令畴将其众为乡导,上徐无山,

(2)太祖追念畴功殊美,恨前听畴之让,曰:“是成一人之志,而亏王法大制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陇头吟 王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①。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②,节旄落尽海西头。
【注】“太白”指太白星,在古人眼中太白为主征战杀伐之星。‚“典属国”指掌管归附的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品阶不高。
8.简要概括此诗典型人物的三个典型生活场景,并简要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5分)

9.这首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云归而岩穴暝, ,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 ,集芙蓉以为裳, ,苟余情其信芳。(屈原《离骚》)
(3)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 。(李白《蜀道难》)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狼奶 姜春荣
那年冬天,大雪封山。嘎古的老婆怀孕三个月,长了满脸的脓疙瘩。不仅脸上长,嘴里也长,只能吃流食,吃了还差不多全都吐出来。请了郎中来看,说是火气,不碍事,多半怀的是男娃。


展开余下试题嘎古快有儿子了,心里高兴。有人给出了个偏方,套头母狼来,喝狼奶,研碎拉拉草根蘸着狼奶擦脸擦身子,没多久疙瘩就能消了去。
嘎古是远近闻名的猎手,打狼可是他的长项啊。当晚,他就擦起了猎枪。
一连下了四天的大雪。雪一停,嘎古装着狼套子、狼夹子,带了双筒猎枪出门了。近几年狼越打越少,有时候在山里行走一天,也碰不上一只狼。这不,嘎古背了三天的干粮,快吃完了却仍没看到狼的踪迹。
嘎古并不灰心。他打了好几只兔子,回家剥了皮可以给老婆炖着吃。他留下一只没弄死,兔子的伤口不断滴着血。血腥味儿被风吹着,吸引了狼。嘎古突然就感觉到了狼的气息。
令嘎古怎么都没想到的是,他竟然看到了三只狼。确切地说,应该是狼崽。三只刚出生没多久的狼崽,凭着本能开始爬出洞,朝洞外张望。
嘎古大喜过望。有了狼崽,还愁没有母狼?他挥动猎枪,三只狼崽怯怯地爬回洞中。解开背袋,嘎古一股脑将所有的机关都摆了出来。狼生性狡猾,可也比其他动物护犊子。
将狼套子、狼夹子小心地埋进雪里,嘎古又拿过遍布倒钩的锋利狼牙棒,裹了几层兔血一层层冻成冰,扔在距洞不远的地方。
为自己掏了个雪窝子,嘎古蹲在里面,等着母狼的归来。不知不觉中,嘎古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他突然被一声刺耳的狼嚎声惊醒。嘎古拎着猎枪跳出雪窝子,眼前赫然倒着一头母狼,绿幽幽的目光正瞪着他。无疑,这是母狼回来喂奶了,却误入了嘎古的圈套。看看母狼鼓胀的乳房和淌到地上的奶迹,嘎古心花怒放。
狼跳过了套子、狼牙棒,却踩中了狼夹子。这是嘎古的连环计。
为绝了母狼的念想,嘎古端起猎枪伸进了狼洞,抬手几枪,射死了三只小狼崽。等儿子出生,这狼皮子正可以为他缝小裤小袄。母狼发出几声惨烈的呼号。嘎古十分得意,还拎起死的狼崽子朝它晃了晃。
将母狼捆好扛回家,嘎古又特制了一只笼子。狼的前腿被绑住,后腿一条已经断了,只剩一条腿的狼再也不能逞威风。狼肚子朝外,鼓胀的乳房贴近了笼子,想取奶,伸手拿碗即可,狼已经没有任何威胁性。
每天撸狼奶给老婆喝,又研了草根蘸奶给老婆擦脸。 喝了半个月,老婆却喝出了毛病。突然脸就肿胀起来,肚子也胀得难受。深更半夜,嘎古被老婆的号叫惊醒,赶紧打开灯看。褥子上一片嫣红,老婆要小产。嘎古吓坏了,匆匆穿好衣服出门套起大车,将老婆抱到车上,又捂上厚厚几层被子。 天亮才到达乡卫生院。孩子已经保不住了。
嘎古痛不欲生。老大夫叹气,问他最近给孕妇喝什么了?刚刚给孕妇验了血,她的血液中有一股致命的热毒,这是孩子保不住的根本原因。
嘎古从头到尾,将捕住母狼取奶的经过说了一遍。老大夫听罢,顿足叹息,指着嘎古说:“你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射杀了狼崽子,尤其是当着母狼的面!那母狼对你满腔仇恨,恨不能一口吃了你,你居然还取它的奶?要知道,这种情绪能渗进血里啊,奶能好得了?那奶里有毒啊!”
嘎古惊呆了。原来,是那头母狼夺走了他的儿子!嘎古紧紧咬着牙,拳头攥得嘎巴直响。他准备回家后,马上就射杀那头母狼,将它做成皮褥子,天天压在身子下。
几天后,老婆出院了。嘎古拉着她回家,安顿好老婆,他伸手拿起挂在墙上的猎枪。可是,当他怒气冲冲地走到笼子前,只见那只母狼垂着头,身子都僵硬了。母狼咬断了一根铁条,半个身子探了出去,可它终究没有成功逃脱,铁条直直地插进了它的腹部。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近几年狼越打越少,嘎古在山里走一天也碰不上一只狼,充分说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之大。
B.找到狼崽,就相信母狼一定会来,作为一个猎狼高手,嘎古很了解母狼的习性,知道母狼爱自己的孩子。
C.为了即将出生的儿子嘎古在大雪中耐心等待,失掉孩子后一定要射杀母狼,这都表明他重男轻女的思想。
D.老大夫的话发人深思,让人想到词语“舐犊情深”;不仅人类,狼也一样爱自己的孩子,爱是一种本能。
E.小说将狼的慈爱与人类的残忍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了人性中丑恶的一面,突出了主旨,发人深省。
(2)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嘎古的人物形象。(6分)

(3)嘎古打兔子这一情节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6分)

(4) 对于小说的题目“狼奶”,有认认为改成“爱”比较合适。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华莱士:撬开世界的嘴
2012年4月7日,迈克•华莱士,这位可能是美国电视新闻史上最具盛名和符号意义,同时在其晚年职业生涯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电视记者、主持人,在其94岁高龄的时候终于停止了对这个世界的审问。
终其一生,华莱士都是一位伟大的质疑者,他从来没有放弃对这个世界的审视,也从未放弃甄别和查证每一个可能虚假的细节。
华莱士本来可能会成为一名律师或者英语教师。但在大二时,当他第一次走进学校广播站后,他的人生从此转换了轨道。
在一家洗衣房及家具公司旗下默默无名的小电台里,华莱士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他兴奋地告诉自己的母亲,播音员比议员还棒,可以让整个美国都聆听他的声音,议员却做不到。
这种“让整个美国聆听自己声音”的兴奋,后来持续了华莱士的一生,可以说,华莱士有着天生的电视才华。
  真正让华莱士享誉全美乃至全球的,是1968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推出的经典电视栏目、新闻杂志“60分钟”。作为“60分钟”的创始人之一,当时已经在广播、戏剧、电视领域小有名气的华莱士,出任了该栏目最初的出镜记者及主持人之一。
华莱士之所以后来转向纯粹的严肃新闻,并以尖锐的质疑为底色,很大程度源自其丧子之痛。
  1962年,华莱士19岁的长子彼得在希腊旅行时失踪,华莱士随后远赴希腊,在当地雇了一位向导和一头驴登上了事发的山头,他从山顶向下眺望,发现儿子的尸体躺在山崖下。此后,他决心只做严肃新闻。
  或许彼得并未想到,自己这个充满理想主义的遗愿,最终为美国带来了一位真正的伟大的理想主义新闻斗士。
  自从担任“60分钟”这个新闻节目的出镜记者兼主持人之后,华莱士迎来了自己的事业巅峰。
  “60分钟”的成功,除了内容深度及形式创新上的优势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节目云集了像迈克•华莱士、丹•拉瑟、莫利•塞弗,包括后来加盟的著名专栏作家安迪•鲁尼等这样一批极具个人魅力同时坚守传统新闻理想的职业精英,他们都是当时美国电视新闻业的顶尖人才。很难说,究竟是一档成功的节目打造了其招牌主持人,还是充满个性的主持人造就了节目的辉煌。
  作为“60分钟”的另一个金字招牌,如果说丹•拉瑟的标志是深刻,是真诚、可掬的笑容和他那套羊毛衫,那么华莱士的标志就是那永不停歇而又令人窒息的提问风格,迷人甚至性感却又充满力量的微笑,还有就是那一长串重量级的采访名单。
  接受过华莱士采访的名人可以编成一本《20世纪名人录》,仅仅在政要方面,就包括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卡特、里根、老布什等历任美国总统,当然也有像卡斯特罗、阿萨德、阿拉法特、霍梅尼、卡扎菲、内贾德、普京等这样的全球风云人物。
  与当下中国流行的各种或严肃或娱乐但总体庸俗不堪的名人访谈不同,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受访者,华莱士的提问和注视,永远是那么犀利,不近人情,其中没有任何迎合或谄媚。


展开余下试题  在自传《你我之间》里,他记述这样一段轶事:
  上世纪70年代,时任美国总统的约翰逊,在准备接受华莱士的采访前,曾咆哮着警告他:“我不想谈越南,如果敢提越南,我就让你们这帮小子立马滚蛋。”
  华莱士深吸一口气,以“一个男人对男人的架势”走了过去,“越战强暴了你,总统先生,然后,你强暴了整个美国。你该谈谈这个事情!”
  而他在镜头前问芭芭拉•史翠姗的那句“你什么时候到55岁”?也成了史上最经典的提问之一。
  这种毫不留情的提问风格,甚至让他的小儿子克里斯都觉得有点难堪。在其大学每个学期开始前,华莱士总会很直接地问他:“你到底需要多少钱?”
  “那种感觉就像被迈克•华莱士采访一样。”克里斯说。克里斯后来也成为一代名记,供职于福克斯新闻网。
毫无疑问,正是这种独一无二的沟通风格,成就了华莱士辉煌的职业生涯,那串长长的采访名单,及每一个精彩的采访瞬间,也成了华莱士本人乃至整个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荣耀。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华莱士天生的电视才华,让他最终成为一位真正的伟大的理想主义新闻斗士。
B.本来可能会成为一名律师或者英语教师的华莱士,由于大二时的一次播音,从此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
C.华莱士那标志性的永不停歇而又令人窒息的提问风格,迷人甚至性感却又充满力量的微笑,以及一长串重量级的采访名单,使他成为作为“60分钟”的另一个金字招牌之一。
D.华莱士没有任何迎合或谄媚,永远是那么犀利,不近人情的沟通风格,成就了他辉煌的职业生涯。
E.那串长长的政要人物采访名单,及每一个精彩的采访瞬间,也成了华莱士本人乃至整个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荣耀。
(2)本文主要记叙了华莱士的哪些事情?表现了他哪些可贵品质?(6分)

(3)作者在文中多次引用华莱士的经典提问,有何作用?请举例说明。(6分)

(4)本文是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评价华莱士的?请谈谈本文对你写作的启示。(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其中13—15题每题3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自写了《狂人日记》后,一发而不可收拾,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
B.我们虽然缺乏经验,但可以向国内外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最终一定会走出自己的路子来的。
C.师生座谈会上,张老师说:“刚才姜波同学说得比较全面,但难免挂一漏万,请大家补充。”
D.回到家乡,在田间漫步,恰好碰上李大爷,寒暄之后,他高兴地对我说:“今年五风十雨,一定能大丰收啊!”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今年春节,南开大学在留校研究生中开展了“亲情春节感恩父母”主题活动,在新春佳节给父母寄一张“感恩贺卡”、打一通“亲情电话”,送上新春祝福,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B.在南海主权问题上,南亚某些国家把中国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若罔闻,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C.中国传统文化是最爱惜生命的,哲人的“未知死,焉知生”和普通百姓的“妤死不如赖活着”,都体现出一种极强的生命意识。
D.志大略疏的袁绍,文武兼资的曹操,弘毅宽厚的刘备,任才尚计的孙权,都有统一天下之志,而后袁绍因为败亡,演成了三分之局。
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种感受一直在心里,如此温暖,又如此自然。
②台北的天空,刚下过小雨,跑道边有些许积水,天空中弥漫着一层薄薄的诗意。
③没有意外,没有文化上的冲击,没有任何特别的异样。
④低头,猛然发现机翼下的风景已从港岛的摩天大厦变成了鱼池与田野。
⑤有的,只是一种从未离开的熟悉。
⑥飞机一落地,我的耳边便传来空姐清脆的笑声。
A.④①③⑤⑥② B.①③⑤④⑥② C.④②⑥③⑤① D.①④⑥⑤②③
16.阅读下面三句话,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①柏拉图说:“征服自己需要更大的勇气,其胜利也是所有胜利中最光荣的胜利。”
②卢梭则谈道:“人要是惧怕痛苦,惧怕种种疾病,惧怕不测的事件,惧怕生命的危险死亡,他就会什么也不能忍受的。”
③鲁迅说过:“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上面三句话,既有共同点,又各有差异。请分别回答。
(1)三句话谈论的共同点是: 。
(2)柏拉图侧重的是: 。
(3)卢梭侧重的是: 。
(4)鲁迅侧重的是: 。
17.请补写出空缺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6分)
懒惰是本性,勤奋是理性;享受是本性,吃苦是理性;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要用理性来约束本性,做一个理智的人。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壁上挂着寒暑计。天冷了,里面的水银下降;暖了,它就上升。从来没有差错,人说它是一个好的寒暑计。
一天,它怀疑了它的生活:“我为什么要随着气候行动呢。我愿意向上,就向上;我愿意向下,就向下。甚至我愿意休息,休息就得了。我似乎应当尊重自己的趣味。”
它在壁上自由行动。于是人说它是一个废物,把它摔在地上了。
这则寓言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9分)
1.A(A项以偏概全,“虚中见实”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共同的特点”而非诗歌写作的独特之处。)
2.C(A项,因果颠倒;B项混淆“或然”和“必然”,“语言不一定能完全表达人们的思想;D项张冠李戴,含蓄是引而不发,隐晦是有话不说。)
3.A(B项强加因果,结论是强加的,原文中没有依据;C项篡改文意,原文说艺术欣赏“可以从吟诵的诗句中看到图画,也可以从画在纸上的图景中听到真意。”,是并列关系,而“不仅……还”是递进关系;D项无中生有,“注重言外之意,追求
标签:语文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鹤壁高中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0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