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日常综合训练

阅读:1309  
标签:苏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日常综合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09]
高一语文自主练习六
高一语文自主练习(六)
一、语言文字运用(11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正确且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D )(2分)
A.桀骜不驯/一愁莫展 曲径通幽/曲尽其妙 考中解元/浑身解数
B.裨官野史/ 出奇制胜 中流砥柱/扺掌而谈 不稂不莠/书声琅琅
C. 一张一弛/不加思索 落落大方/丢三落四 攒蹙累积/人头攒动
D.针砭时弊/陈词滥调 臭味相投/无色无臭 亟待改革/亟来问讯
答案选D。
解析:A.一筹莫展 qū jiè/xiè;B. 稗官野史 dǐ/zhǐ láng;C.一张一弛/不假思索 luò/là cuán;D.chòu/xiù jí/qì。
2.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D )(2分)
A.朱先生年幼时,经常蹲在教室窗下听父亲讲课,父亲无意间发现,便让他登堂入室,成为最年幼的学生。
B.清明时节,我们相伴去郊外踏青。一路上,四野风光宜人,大地一派生机。途中在田埂上休息,真有如坐春风的感觉。
C.为应付新的经济形势带来的挑战,服务行业面向市场,不断改革,在服务的多样化上下工夫吸引着消费者如过江之鲫纷至沓来,从而使效益大增。
D.“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面对这些禁酒宣传标语,一些司机不以为意,等到出了交通事故才后悔不已。
答案选D。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
解析:A.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艺由浅入深,达到更高的水平。B.如坐春风:指就像置身于和煦的春风之中,比喻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感化。C.过江之鲫:本义喻名士很多,后来喻赶时髦的人很多,色彩偏贬义。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D )(2分)
A.金字塔式的建筑物,其内部温度的分布,空气的流动有独特的特点,所以在金字塔内,物品脱水迅速,水蒸发的速度快,使得动物尸体成为木乃伊而不腐烂。
B.近日,就如何帮助微型企业走出困境的问题,国务院制定了新的文件,这个文件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做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C.个别学校为了抢生源,竟把老师编成小分队,派到各个小学组织学生考试,考得好的学生就通知家长去登记报名。
D.巴以新冲突将成为奥巴马上任后遭遇的首个重大国际危机,这个危机将直接考验奥巴马的外交智慧和危机处理能力。
答案选D。
解析:A项“独特的特点”重复。B项语序、搭配不当。“从理论上作出深刻的说明,从政策上作出了详细的规定。”C项表意不明,有歧义。“考得好的学生就通知家长去登记报名”学生通知家长还是老师通知考得好的学生的家长。
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5分)
苏州某中学学生会即将举办以“姑苏书香节,阅读嘉年华”为主题的校园读书活动,目的是交流读书方法,培养正确的读书观和良好的读书习惯,营造更浓郁的校园读书氛围。
如果你是学生会中这一活动的主持人,如何将同学引入这一话题?请你涉及一段70字左右的开场白,要求主题鲜明,语言生动,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
(1)书,宛如神圣的殿堂,令人心驰神往;书,好似一叶小舟,载着我们驶向浩瀚的知识海洋;书,就是一位导师,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读书吧,朋友们!
(2)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吧,同学们!让生命在读书中充实,在思考中精彩,在创新中升华!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浏览完整试题5.下列括号中对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与(结交,亲附)嬴而不助五国也 因遗(遗留)策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改变,除去) 意有所极(至)
B.韩、魏塞秦之冲(交通要道) 暴秦之欲无厌(厌烦)
章邯因以三军之众要市(交易)于外 遂麾(指挥)兵使却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断) 兵甲无阙(缺少)
师(像对待军师一样)事之 燕军由此益(渐渐)懈
D.秦人开关延(延请)敌 秦无亡(损失)矢遗镞之费
始速(加速)祸焉 焚百家之言(著作)
答案解析:A(B.厌:同“餍”,满足。C.判:决定。益:更加。D.延:迎击,速:招致)
6.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D )(3分)
A.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
B. 至丹以荆卿为计 与大国结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C.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D.苟以天下之大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答案解析:D(D.之:均为定语后置的标志,A.而:连词,表因果;连词,表顺承B.以:介词,用;连词,表结果“因而”C.其:代词,代赵国;代词,代自己)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跟现代汉语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C )(3分)
①思厥先祖父 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③而后王斟酌焉 ④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⑤群臣之不信,可见于此矣 ⑥诸侯起于匹夫
⑦秦乃延入战而为之开关 ⑧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⑨其与能几何 ⑩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A.①②④⑤ B. ②⑤⑦⑩ C.④⑦⑧⑨ D. ①③⑥⑧
答案解析:(3分)C.(古今异义:①祖父:祖辈父辈。④故事:旧的事例。⑤不信:不忠实。⑦开关:打开函谷关。⑧将帅:将要率领。⑨几何:多少。⑩其实:那实际情况。古今同义:②③⑥)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⑴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3分)

⑵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3分)

⑶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3分)

答案解析:
⑴ 想想他们的先人祖辈,冒着霜露,披荆斩棘,然后才有小小的一点土地。
⑵等到李牧因为奸人进谗言被杀,邯郸成为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却没能坚持到底。
⑶如果凭借这样大的国家,自取下策,而追随六国灭亡的旧事,这就又处在六国之下了。

三、古代诗词鉴赏。(9分)
9.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试分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在景物描写上有何妙处?
答:写山石用“穿”、写惊涛用“惊”、“拍”都是比拟的手法。“雪”借喻浪花,“千堆”是数量上的夸张。几种物象作用于视觉、听觉,引发想象,呈现出一个有声有色富有动感的画面。
(2)作者是如何塑造周瑜这个英雄形象的,结合诗句分析。
答:“小乔初嫁了”,写尽俊伟风姿;“羽扇纶巾”可见周瑜风流倜傥的儒将风范,表现了他智慧的一面。“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曹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周瑜指挥若定、蔑视强敌的气概。一个少年得志、刚柔相济、能文能武的青年才俊呼之欲出。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这几句写周瑜为什么又提及小乔?
答:这几句写周瑜当年风流俊雅,奋发有为,用美女小乔来映衬英雄周瑜,英雄更出色。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1) ,而不知其所止。
(2) ,渺沧海之一粟。
(3)目遇之而成色, ,用之不竭。
(4)淇则有岸, 。
(5) ,不思其反。
(6) ,心念旧恩。
(7) ,依依墟里烟。
(8)只应守寂寞, 。
五、名著阅读(8分)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E )(3分)
A.贾珍之父贾敬放弃世职,离家求仙学道。他生日之日,贾珍在家设宴相庆。贾母带领邢夫人、王夫人、凤姐儿、宝玉前来庆贺。
B.秦可卿病死,贾珍恣意奢华,不仅东西都选上等,还花千两银子为儿子捐龙禁尉,以便丧礼风光。
C.在给秦可卿送丧途中,凤姐贪图三千两银子,拆散情人,使一对青年男女含恨而自杀。
D.元宵之夜,元春回娘家呆了一会儿,要宝玉和众姐妹献诗。黛玉本想大展奇才,但受命只作一首,深感遗憾。
E.元妃下谕叫宝玉等去园中住。宝钗住了蘅芜苑,黛玉住了潇湘馆,贾迎春住了缀锦楼,探春住了稻香村,惜春住了蓼风轩,李氏住了秋爽斋,宝玉住了怡红院。
答案AE(A、贾母没来E、探春住了秋爽斋,李氏住了稻香村)
12.简述“抄检大观园”的情节。(5分)
【答案】
迎春的丫头司棋与宁国府家奴潘又安在园中偷会,丢失潘送她的秀春囊。秀春囊被傻丫头拾走,又被送到王夫人手里。王夫人决定抄检大观园。/ 园中各房担惊受怕。抄到探春时,探春挺身护丫头,怒打王妈妈,流着泪痛斥了“抄家”。抄到晴雯时,晴雯倒箧反抗。抄到司棋,发现潘又安的情书。/ 于是晴雯、司棋都被逐出贾府。
六、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的结尾部分,完成下列题目。
①抬担架的终于又进来了,这回他们要把我抬到木板后面去。现在又被摇晃着抬过门口了,在这一刹那间,我看到了肯定会看到的东西:当这所学校还叫托马斯中学的时候,门上曾经挂过一个十字架,后来他们把十字架拿走了,墙上却留下了清新的棕色痕迹,十字形,印痕深而清晰,比原来那个旧的、浅色的小十字更为醒目;这个十字印痕干净而美丽地留在褪了色的粉墙上。当时,他们在盛怒之下重新把墙刷了一遍,但无济于事,粉刷匠没有把颜色选对,整面墙刷成了玫瑰色的,而十字呈棕色,依旧清晰可见。他们咒骂了一阵,但也无济于事,棕色的十字仍清晰地留在玫瑰色的墙上。我想,他们准是把涂料的经费都用完了,因此再无计可施。十字还留在这里,假如再仔细地看看,还可以在右边的横梁上看到一道明显的斜痕,这是多年来挂黄杨树枝的地方。那是门房比尔格勒夹上去的,那时还允许在学校里挂十字架……


展开余下试题②当我被抬过这扇门,来到灯光耀眼的木板后面时,就在这短短的一秒钟内,我突然回忆起了这一切。
③我躺在手术台上,看见自己的身影清晰地映照在上面那只灯泡的透明玻璃上,但是变得很小,缩成一丁点儿的白团团,就像一个土色纱布襁褓,好似一个格外嫩弱的早产儿。这就是我在玻璃灯泡上的模样。
④医生转过身去,背朝着我站在桌旁,在手术器械中翻来翻去。身材高大而苍老的消防队员站在木板前,他向我微笑着,疲倦而忧伤地微笑着,那张长满胡子茬的肮脏的脸,像是睡着了似的。我的目光扫过他的肩膀投向木板上了油漆的背面。就在这上面我看见了什么,自我来到这个停尸间之后,它第一次触动了我的心灵,震撼了我内心某个隐秘的角落,使我惊骇万状,我的心开始剧烈地跳动:黑板上有我的笔迹。在上端第一行。我认出了我的笔迹,这比照镜子还要清晰,还要令人不安,我不用再怀疑了,这是我自己的手迹!其余的一切全都不足为凭,不论是美狄亚还是尼采,也不论是迪那里山地人的侧面照片,或是多哥的香蕉,连门上的十字印痕也不能算数。这些在别的学校里也都是一模一样的,但是我决不相信在别的学校有谁能用我的笔迹在黑板上写字。仅仅在三个月以前,就在那绝望的日子里,我们都必须写下这段铭文。现在这段铭文还依旧赫然在目:“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哦,我现在想起来了,那时因为黑板太短,美术教师还骂过我,说我没有安排好,字体写得太大了。他摇着头,自己却也用同样大的字在下面写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⑤这里留着我用六种字体写的笔迹:拉丁印刷体、德意志印刷体、斜体、罗马体、意大利体和圆体。清楚而工整地写了六遍:“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⑥医生小声把消防队员叫到他身边去,这样我才看见了整个铭文,它只差一点就完整无缺了,因为我的字写得太大,占的地方也太多了。
⑦我感到左大腿上挨了一针,全身猛地震颤了一下,我想抬起身子,可是坐不起来;我向自己的身子望去,现在我看到了,因为他们已经把我的包扎解开了,我失去了双臂,右腿也没有了!我猛地仰面躺了下来,因为我不能支撑自己。我失声呼叫,医生和消防队员愕然地望着我。可是医生只耸了耸肩膀,继续推他的注射器,筒心缓缓地、平稳地推到了底。我又想看看黑板,可是现在消防队员就站在我跟前,把黑板挡住了。他紧紧地按住我的肩膀,我闻到的是一股烟熏火燎的糊味和脏味,这是从他油腻的制服上发散出来的。我看到的只是他那张疲惫忧伤的面孔,现在我终于认出他来了——原来是比尔格勒!
⑧“牛奶,”我喃喃地说……
⒔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比喻。(1分)形象地写出了透明玻璃灯泡上“我”渺小、脆弱、无助的身影;(1分)这是当时参加战争的一代年青人的缩影,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2分)
⒕小说结尾第⑧段为什么要以“牛奶”结束全文?(4分)
牛奶与上文回忆门房里的牛奶味相呼应,(2分)表明了“我”认出了消防队员就是昔日门房比尔格勒,也表现了“我”对昔日生活的无限怀念。(2分)
⒖从整篇小说的角度来看,“我”是怎样一个人物?(6分)
我是个有点浑浑噩噩的人,一个可怜的小人物;懵懂甚至有点玩世不恭,不满学校单调的学习生活,对侵略战争缺乏认识;糊里糊涂上前线,糊里糊涂地受重伤回来,不知道为什么打仗,也不知道生命的价值。(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⒗请探究小说标题“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的作用。(6分)
答:①解开了小说的一个悬念;
②是对我的处境的讽刺;
③是当时军国主义教育的见证;
④从而表达了反战的主题。
(每点2分,写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七、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7—19题。
登月第一人
周有恒
1、1930年阿姆斯特朗出生在美国东部。六岁时第一次乘坐飞机,开始迷恋航空,期盼自己能早日插上飞行的翅膀。有一次下大雨,穿着新衣的小阿姆斯特朗突然跑到外面疯玩起来,在雨地里打滚、嬉闹,新衣转眼间就沾满了泥巴。他边跳边开心地对妈妈说:“妈妈,我要跳到月球上去!”妈妈没有责怪他,只说了一句:“好啊,只是你别忘了从月球上跳回来,回家吃晚饭!”
2、学生时代,与飞行相关的内容都成为阿姆斯特朗的最爱。小学期间,他开始学习制作飞机模型。上中学时,又尝试自制风洞试验设备。他十五岁参加飞行课程培训,十六岁生日当天,还没有达到法定许可驾车年龄的阿姆斯特朗,就已经拿到了飞行员执照。十七岁的阿姆斯特朗高中毕业后本已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但他选择了普度大学,学习航空工程专业。后来还在南加州大学获得了航空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3、在完成本科学业的当年,阿姆斯特朗即加入美国太空总署,成为一名非军职的高速试飞员。在七年的试飞员生涯中,他曾参与测试二百多种机型,完成了超过九百架次的飞行任务。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提出“阿波罗计划”,美国航空航天局开始选择第二批宇航员。经过层层选拔,阿姆斯特朗最终脱颖而出。他不仅技术高超,而且敬业精神极强,对工作的痴迷程度在同事中素来闻名。某次试飞事故中险些丧命,但逃生后他立即返回办公室填写报告,“因为那里有没完成的事等着我做”。
4、命运之神似乎很青睐阿姆斯特朗。在他登月之前,已有美国宇航员环月球飞行,但他们均没有登陆月球。1969年5月“阿波罗10号”飞船首次将登月舱带入月球轨道测试,这是人类登月最后的“彩排”。此时,阿姆斯特朗已被任命为“阿波罗11号”飞船指令长。
5、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冲向太空。7月21日凌晨2点56分,身穿白色宇航服的阿姆斯特朗率先跨出登月舱,走下舷梯,左脚踏上月球那荒凉而沉寂的土地,在月球表面上留下了那著名的脚印,成为人类历史上登陆月球第一人。当时他说出了此后在无数场合常被引用的名言:“这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据说,美国政府要他说的原话是:我每前进一步,都是美利坚共和国的领土延伸。当阿姆斯特朗从月球返回地球与媒体见面时,有位记者采访他:“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阿姆斯特朗似乎想起了当年那个调皮的小男孩,回答说:“我想对妈妈说,我从月球上回来了,我想回家吃晚饭!”
6、在整个阿波罗计划中,美国共诞生了十二位登月英雄。阿姆斯特朗不愿意站在聚光灯下,他拒绝所有电视台的采访邀请,也没有像其他航天英雄一样撰写自传。有人问,对他的脚印可能在月球表面存留数千年有什么想法,阿姆斯特朗回答:“我希望某个人上去把它们擦掉。”
7、2012年8月25日,阿姆斯特朗因心脏手术并发症去世,享年八十二岁。美国总统奥巴马给予他的评价是:“美国最伟大的英雄之一——不单是他的时代,而是所有时代的英雄。”
17.从文中看,哪些因素使阿姆斯特朗成为登月第一人?(5分)
答:   ▲  
答案:童年的兴趣,母亲的激励,学生时代对航空的热爱,高超技术,敬业精神,历史机遇。(5分,答对一点得1分)
18.文中画线句有哪两层含义?(5分)
答:   ▲  
答.希望别人忘记自己的登月壮举;希望航天事业有新的突破。(答全得5分,只答出一点得2分)
19.阿姆斯特朗的“伟大”表现在哪里?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6分)
答:   ▲  
答.登月第一人,将人类梦想变为现实;
盛名之下,谦逊低调;
超越国界,从人类进步的角度来看待航空事业。
(6分,答对一点得2分) (61.177.202.102)
标签:苏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日常综合训练
相关:关于“高一语文自”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0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