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日常阶段测试
阅读:1154
标签:
苏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日常阶段测试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54]
九年级上册测试卷
九年级上册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实践(32分)
1、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①中军置酒饮归客,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②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曹操《龟虽寿》)
③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④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⑤求之不得, 。悠哉悠哉, 。(《关雎》)
⑥晏殊的《浣溪沙》中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充满情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 ,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其二)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8分)
在喧xiāo( )的城市里,高明的园艺师们都懂得,一块草坪要比一丛花林更能给人恬( )静的享受。如果你疲劳了,烦燥了,你就在绿荫上躺下来吧。一旦和小草们一样紧贴着大地母亲的心,你会突然发觉,这里是多么的温xīn( )、恬静,你会嗅到那带有泥土味的青草的芳香,获得心灵上的慰藉( )。
(1)给加点字注音。 恬( )静 慰藉( )
(2)根据汉语拼音写汉字。 喧xiāo( ) 温xīn( )
(3)上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_____改为____ _____改为____
⑷仿照划线的句子,另写一句话。(2分)
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三个句子都有语病,请把它们找出来加以改正。(3分)
记者日前从连云港文物管理部门获悉,①该市将对果城里民国建筑群等三处民国建筑进行维护,以再现这一东方大港建港初期。②这三处民国建筑分别是果城里民国建筑群、上海大旅社、海峡巷朱氏别墅,其中还把果城里民国建筑群入选为“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③三处民国建筑是研究连云港建港历史的实物第一手资料,也是连云港建港的最初见证。
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2011年世界范围自然灾害频发。我国西部地区旱情严重,导致土壤表层墒情不足,农业受灾严重,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持续偏高。干旱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干旱程度重是本次干旱发生发展的主要特点。泰国长时间的水患,百年难遇。水灾导致首都曼谷成为一片泽国,国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材料二】新一轮联合国气候峰会已于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在南非德班举行。一些世界最大的公司联合起来“紧急呼吁”各国政府行动起来,针对气候变化达成“稳健、公平和有效的协议”。
(1)请结合材料一及材材料二,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
(2)在学校环境保护宣传月中,团委收到下面几则公益广告语,你会选择哪一则?(3分)
①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 ②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③愿君莫伸折枝手,鲜花亦自有泪滴。④小草正在休息,请勿打扰。
选择: 理由:
浏览完整试题
5、名著阅读。(5分)
①《格列佛游记》中,三位教授计划取消语言中的所有词汇,他们认为这种改革除了对身体健康有益外,还有哪两个好处?
②格列佛到达大人国后经历了哪些危险?请举出三例。
二、阅读(5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10题。(20分)
苦 瓜 肖复兴
①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这些活儿,都是母亲特别喜欢做的。把那些花草蔬菜侍弄得姹紫嫣红,像是给自己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招人眼目,母亲的心里很舒坦。
②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苦瓜。刚开始,是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籽,给母亲种,并对她说:“这玩艺儿特别好玩,皮是绿的,里面的瓤和籽是红的!”我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的原因就是它里面的瓤和籽格外吸引我。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越老,它们里面的瓤和籽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当我掰开苦瓜,兴奋地注视着这两片像船一样盛满了鲜红欲滴的瓤和籽瓜时,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仿佛那是她老人家的杰作,是她才能给予我的欧•亨利式的意外结尾,让我看到苦瓜最终这一落日般的血红和辉煌。
③以后,我发现苦瓜做菜其实很好吃。无论做汤,还是炒肉,都有一种清苦味。那苦味,格外别致,既不会传染上肉或别的菜,又有一种苦中蕴含的清香和苦味淡去的清新。
④像喜欢院里母亲种的苦瓜一样,我喜欢上了苦瓜这一道菜。每年夏天,母亲都会经常从小院里摘下沾着露水珠的鲜嫩的苦瓜,给我炒一盘苦瓜青椒肉丝。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⑤自从这之后,再见不到苦瓜瓤和籽鲜红欲滴的时候了,是因为再等不到那时候了。
⑥这样的菜,一直吃到我离开了小院,搬进了楼房。住进楼房,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再吃不到母亲亲手种、亲手摘的苦瓜了,只能吃母亲亲手炒的苦瓜了。
⑦一直吃到母亲六年前去世。
⑧如今,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母亲再也不能为我亲手到厨房去将青嫩的苦瓜切成丝,再掂起炒锅亲手将它炒熟,端上自家的餐桌了。
⑨因为常吃苦瓜,便常想起母亲。其实,母亲并不爱吃苦瓜。除了头几次,在我一再的怂恿下,勉强动了几筷子,皱起眉头,便不再问津。母亲实在忍受不了那股子异样的苦味。她说过,苦瓜还是留着看红瓤红籽好。可是,她依然每年夏天当苦瓜爬满架时,为我清炒一盘我特别喜欢吃的苦瓜肉丝。
⑩最近,看了一则介绍苦瓜的短文,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苦瓜味苦,但它从不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用苦瓜炒肉、焖肉、炖肉,其肉丝毫不沾苦味,故而人们美其名曰‘君子菜’。”
⑾不知怎么搞的,看完这段话,让我想起母亲。
6、文章开头写母亲种花草和蔬菜,似乎与写“苦瓜”无关,可否删掉?为什么?(4分)
7、文章第⑨段用了什么记叙方式?有什么作用?(4分)
8、品味下面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①它们里面的瓤和籽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
②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9、简要赏析文章结尾的妙处。(4分)
10、文章以 “苦瓜”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第11—16题。(22分)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①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
②学习也是实践,不断的学习实践是人们获得才能的基础和源泉。没有学不会的东西,问题在于你肯不肯学,敢不敢学。自幼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就会比一般人早一些表现出有才能,人们却误认为是什么“天才”,捧之为“神童”。其实,“天才”和“神童”的才能主要也是后天获得的。当所谓“天才”和“神童”一旦被人们发现后,捧场、社交等等因素阻止了他们继续勤奋学习,渐渐落后了,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反之,本来不是“神童”,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③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都不是“神童”。牛顿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三点以前睡觉,常常通宵达旦工作。爱因斯坦读中学的成绩并不好,考了两次大学才被录取,学习也不出众,毕业后相当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后来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当了七年职员。就是在这七年里,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学习、工作着,利用业命时间勾画出了相对论的理论基础。发明家爱迪生家境贫苦,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在班上成绩很差。但是他努力自学,对于许多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总是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钻研。为了研制灯泡和灯丝,他摘写了四万页资料,试验过一千六百多种矿物和六千多种植物。由于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比一般人的工作时间长得多,相当于延长了生命,所以当他七十九岁时,他宣称自己已经是一百二十五岁的人了。任何人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苦的努力,都能有这样、那样的贡献,都会获得一定的才能。
④其实不仅是科学,在文学艺术上也是一样。狄更斯曾说:“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巴尔扎克说:“不息的劳动之为艺术法则,正如它之为生存法则一样。”
⑤总之,人们的才能主要是由勤奋努力学习得来的。马克思终身好学不倦,为了写《资本论》,花了四十年的功夫阅读资料和摘写笔记。他在伦敦,每天到大英博物院图书馆阅读,竟在座位前的地板上踩出一双脚印。马克思是我们的光辉榜样,这双脚印深刻地说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选文有改动)
展开余下试题
11、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本文的论证方式是: (1分)
12、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试举其中一例并分析其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文章第②段论述了所谓“天才”、“神童”的可悲后果后,紧接着在第③段列举了牛顿等人勤学成才的事例。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安排材料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简要分析第⑤段在文章中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文章第②段中说,所谓“天才”和“神童”由于不注重后天的勤奋学习,“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请你举出一个典型事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言文阅读(16分)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②云归而岩穴暝
③乐其乐 ④觥筹交错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体现了太守的什么思想?(2分)
20、“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2分)
21、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4分)
三、表达•交流(60分)
22、十五六岁,豆蔻年华,告别过去,走向未来;褪去几分青涩,迎来些许成熟……面对更丰富的生活,更广阔的世界,我们需要清理一下生命的背囊。
请以《走出____________》(困境、依赖、痛苦、困惑、青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不得抄袭;④字数控制在600—800字之间;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125.39.239.1)
上一篇:
八年级语文(上)期考测试题二及答案
下一篇:
浙江温州2014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标签:
苏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日常阶段测试
相关:
关于“九年级上册”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5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