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133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33]
初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初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19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2分)
A.并蒂(tí ) 侍弄(shì) 脸颊(xiá) 攲斜(qī)
B.感慨(kǎi) 威慑(shè) 屏息(bǐng) 截然(jié)
C.偌大(nuò) 蜷曲(juǎn) 贮蓄(chǔ) 黄晕(yùn)
D.狩猎(shǒu) 嶙峋(líng) 目眩(xuàn) 迂回(yū)
2.下列书写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2分)
A.分岐 决别 行影不离 菡萏 尴尬
B.褪色 背颂 翻来复去 骸骨 圆狐
C.判逆 郎润 宽洪大量 嘻戏 训戒
D.倏忽 宽敞 鸦鹊无声 宽恕 零仃
3.下列各组词依次填入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他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 。
②.我终于爬上去, 在小山道上,心惊肉跳。
③.我进入哈罗公学的考试是极其 。
④.秋天 在牧羊女的眼里。
A.动向 伏 严格 梦寐
B.动静 坐 严肃 梦想
C.动静 蹲 严格 梦寐
D.动向 站 严肃 梦幻
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她绣的山水图画栩栩如生,真是巧夺天工啊。
B.母亲只好绝处求生,默默地承受一切痛苦,不停的去庙里烧香拜佛,希望改变命运。
C.研讨会上,与会者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D.小沈阳的表演幽默诙谐,常常使观众忍俊不禁的笑起来。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升旗仪式上,主持人宣布了上周纪律、卫生红旗。
B.在本届亚运会上,中国体操队的健儿们经过奋力拼搏,再次赢得了男子团体冠军。
C.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D.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6.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B.漫山遍野破土而出的春笋,争先恐后的冒出了尖儿。
C.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私语。
D.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7.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河鲫鱼在更深更远处,
②.在幽幽的泥底里起身,准备悄悄地爬上来。
③.靠近岸边的水草中间,有时能看见栖止的虾,
④.那里水草茂密,它们轻易不现身,但忍不住要玩吐泡泡。
⑤.也有可能是只老甲鱼,拖着厚重的裙边,
⑥.伸着纤长的触须,依着水草轻轻摇曳,似乎已入梦乡。
A.①④③⑥⑤② B. ③②①④⑤⑥ C.③⑥①④⑤② D.①⑥⑤②③④
8.判断下列文学常识表达的正误(5分)
①.《在山的那边》表达了作者童年时对全新的外部世界的憧憬和向往。
②.《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花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③.曹操是三国时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字梦得。
④.《伊索寓言》大部分是动物寓言,少部分以植物为主人公,往往以简短的故事,揭示深刻的寓意。
⑤.《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9.默写(14分)
①. ,匹夫不可夺志也。
②. ,小桥流水人家, 。
③.莫言下岭便无难, 。
④. ,是非木杮, ?


浏览完整试题⑤.《论语》中论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⑥.《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时序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 。
⑦.《观书有感》中表达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并暗含哲理的诗句是 ,
⑧.《过故人庄》中表达诗人对农村生活热爱向往的诗句是 , 。
二、阅读理解(21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1分)
妈妈会派人来看我
有个6岁的小男孩,爸爸打工,每天早出晚归,家里只剩下他和妈妈。妈妈已是肝硬化晚期,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男孩很懂事,看妈妈的病情稍微轻些时,他就用小手拉着妈妈在院子里散散步;当妈妈难受需要喝水时,他就吃力地去倒水,然后一匙一匙地喂妈妈喝;他从不出去玩,总是寸步不离地陪伴着妈妈。
妈妈心里很难受,她多想亲眼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一想到日后,别人的孩子都有妈妈疼,唯独自己的孩子没有,她的眼泪就像断线的珠子,簌簌地滚落。她试探着问儿子:“假如有一天妈妈走了,永远不再回来,你会不会想妈妈?”看儿子咬着嘴唇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妈妈忍住满腔悲痛,镇静地说:“儿子别怕,好好看着妈妈的眼睛。你记住,即使妈妈有一天真的走了,也会派个人经常来看你的。”
妈妈病情突然恶化的那天早晨,儿子被好心的邻居哄着带出去了。晚上,当儿子再被带回来的时候,家里已经没了妈妈的身影。儿子小小的心灵里隐约预感到了什么,他不哭也不闹,有关妈妈的字眼儿一句也不提,情绪反常得令所有的大人惊诧不已。
爸爸每天仍要外出打工,无暇照顾儿子,只好把他一个人丢在家里,叮嘱他千万不要跑出去。有一天,爸爸收工回家,却没有看见儿子,爸爸的脑子嗡的一声就蒙了,赶紧四处去寻找。最后,爸爸在一个十字路口发现了儿子:一个瘦弱的小身影正独自蹲在那儿,眼巴巴地朝路人张望着。爸爸嫌儿子不懂事,自己干一天活累得够戗,还得出来找他,所以不问青红皂白上去就打了儿子两巴掌,并厉声呵斥:“谁让你不听话,到处乱跑的?”儿子委屈得嚎啕大哭:“我想妈妈了!妈妈说她会派人来看我,我在等那个来看我的人。”
一句话,惹得男人泪湿眼眶。望着儿子可怜巴巴的模样,男人霎时悲伤成河,眼泪潮水般涌了出来:在妻子离去的日子里,他的心常常被思念撕咬着,但他尽力不让儿子看到他的悲伤,总是趁洗脸的时候,把泪水偷偷运送出去。爸爸知道,儿子几乎每晚都会梦见妈妈。在梦里,妈妈仍像往常一样唤他的小名,老远就扑过来将他抱了又抱、亲了又亲,还买来很多好吃的、好玩的,逗得他像只快乐的小狗围着妈妈直撒欢儿……说实话,爸爸何尝不想有个人来看望一下儿子,给他幼小的心灵一点点安慰。可这份奢望,又是多么不现实啊!爸爸只好轻言细语地哄儿子:“好孩子,也许那是妈妈怕你舍不得,在哄你、安慰你。”
儿子执拗得很,他不满地朝着爸爸嚷:“不,你才哄人呢!妈妈从不说谎,她说会派个人来看我,就一定会有人来看我的。”假如这时候奇迹出现,有个人突然走到儿子跟前说:“好孩子,我就是你妈妈派来专程看望你的。”该多好啊!那么,无论让男人付出多大的代价,他都心甘情愿。就这样,一天,二天,三天……总能在十字路口看到男孩孤单瘦弱的小身影。
奇迹终于出现了。这一天,家里突然来了一个陌生的女人,指名道姓要找儿子。儿子心底咯噔一下,马上就猜到:这个女人该不会是妈妈派来看望我的吧?
陌生女人凝望着眼前的小男孩,一双眼睛突然盈满了晶莹的泪水。她温柔地轻唤着:“好孩子,来,让阿姨好好瞅瞅你。”这句话,更加证实了男孩最初的判断。一霎间,忧伤的记忆里,那股渴望妈妈爱抚的愿望,立刻又潮水般溢满男孩周身。他轻轻走近女人,两眼一眨不眨地注视着她的眼睛——这是一双美丽的眼睛,它投射出来的目光,漾满了母亲特有的慈爱与温情!她抱歉地说:“孩子,阿姨早就想来看你了。”
原来,妈妈在临终前做了个伟大的决定:死后捐出眼角膜。妈妈对受捐者没什么特别的要求,她只希望对方能经常来看看自己的孩子。而这个陌生女人正是妈妈眼角膜捐赠的受益者。遵照与捐赠者的约定,一康复她就来看望好心人的儿子。
女人越瞅越觉得眼前的男孩是如此亲切。她猛地把男孩揽在怀里,轻轻地抚摸他的后背:“好孩子,阿姨来就是想替你妈妈好好看看你,以后我会经常来看你的,你就把我当作妈妈吧!”
男孩的泪水簌簌的往下淌,激动得胸脯不停的起伏,仰起脸,深情地望着这双充满爱意的亲切的眼睛,喃喃地说:“你终于来了,我就知道,你一定会来看我的!”
男孩脸上露出了甜美幸福的微笑。
10.这是一篇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作品,请选择最能打动你的一位人物,结合全文分析其形象。(谈到两点即可)(4分)



11.结合语境,品析文中画线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任选一句)(3分)
①男人霎时悲伤成河,泪水潮水般涌了出来:在妻子离去的日子里,他的心常常被思念撕咬着,但他尽力不让儿子看到他的悲伤,总是趁洗脸的时候,把泪水偷偷运送出去。
②男孩的泪水簌簌的往下淌,激动得胸脯不停的起伏,仰起脸,深情地望着这双充满爱意的亲切的眼睛。


12.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发生在男孩家里的感人故事折射出许多社会正能量。请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点。(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10分)
路,在没路的地方
有个喜爱摄影的朋友,他镜头下的摄影作品总是那么与众不同,他的视角总是那么的令人击节称奇。面对他的一叠叠获奖证书和一尊尊艺术摄影大赛的奖杯,作为他的朋友,我们讨论过好多次。有人说,是他的相机好。有人说,是他的艺术功力深。也有人说,是他的运气好。那么十几个风景名胜区,还不整天都是游人如蚁?但有的人运气不好,要么去晚了,或者是去早了,总之与自己所需要的景物总是失之交臂,就像登泰山看日出,有的人去了,但偏偏赶上了阴雨天,有的人去了,却恰恰遇上了大雾天。但我们这位朋友总是运气好,他要拍摄蓝天,就有片片白云;他要拍摄秋色,就有树树红叶……”


展开余下试题我们羡慕地说:“拍摄照片,你相机好,运气也好,所以你的摄影作品好。”他听了,先是一愣,然后哈哈大笑:“拍摄作品,跟运气有什么关系呢?好吧”,他神秘一笑,“下次外出拍摄,我带你们一块去。”
不久,我们果然就有了一次共同外出游历的机会。在那里,我们一群人生怕错过了每一个风景点,七嘴八舌地纷纷向导游小姐询问如何才能平安、快捷、全方位地游览每一个风景点。但那位搞摄影的朋友却对这一切漠不关心,根本不怎么理睬那些导游小姐们,只是和一群坐在景区山脚下的本地山民们套近乎,和他们兴致勃勃地谈笑,对着巍峨起伏的大山指指画画。当我们前呼后拥地跟着景区的导游就要登山时,他笑着跑过来了,高兴地举着一张画满点点线线的纸说:“想拍摄最美照片的可以跟我走!”
我们都诧异地说:“怎么能跟你走?那些最美的地方不是一个一个的风景点吗?不去风景点,哪里才能拍摄到最美的风光照片呢?”
他笑了说:“大家都去的地方,哪能拍出与众不同的照片呢?最好的风景,就在那些人迹罕至处啊!”有人低声嘀咕着问他:“你要去的地方有路吗?”
“路?”他朗声大笑说,“有路的地方我从来不去!”
“你要去的地方危险吗?”又有人嘀咕着问他说。他笑了说:“当然危险了,不危险怎么能有出人意料的风景呢?”大家都不说话了,只是静静地望着他。他仿佛突然想起一件什么事情来,迈步走到我的面前,然后把挂在他脖子上的数码相机取下来挂到我的脖子上,把我那台老掉牙的相机挂到他的胸前,挥了挥手说:“朋友们,看我们谁能拍摄到最美的作品!”然后就一个人攀巨石,劈荆棘,离开我们和导游走了。
两天后,在景区山脚下的宾馆里,当我们每个人都亮出自己的摄影作品时,我们都被他作品中的那种峻奇、壮美和恢弘惊呆了,连这个景区的所有导游和经理都难以置信:自己的景区难道还有如此秀美的风光?
在大家的一片惊奇和啧啧称赞里,朋友轻描淡写地说:“熟悉的地方没景色,最美的风景,往往都在路远远不能抵达的地方。”
我听了,心里豁然一亮,是阿,熟悉的地方没景色,在人生的旅游图上,有多少人是敢于跳出人生的固定路线,而给自己的人生另辟蹊径的?我们都是循着前人的脚印走,看前人欣赏过的一个个人生景色,如何能让自己的生命活出与众不同的况味呢?
要使我们人生拥有与众不同的风景,就必须让自己的生命走一条与众不同的旅程。人生常常是这样:只有不甘于寂寞的生活,才有非同凡响的人生!
13.阅读全文,围绕“我们”和朋友对摄影的不同表现,补全故事内容的概括。(2分)
时间 我们 朋友
刚到
景点时 (1) 与本地山民们套近乎、兴致勃勃地谈笑,对着巍峨起伏的大山指指画画
游览
景点时 前呼后拥地跟着导游登山 (2)
游览
归来时 被他作品中的那种峻奇、壮美和恢弘惊呆了 轻描淡写地说:“熟悉的地方没景色,最美的风景,往往都在路远远不能抵达的地力。”

(1)
(2)
14.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熟悉的地方没景色,最美的风景,往往都在路远远不能抵达的地方。
(2)要使我们人生拥有与众不同的风景,就必须让自己的生命走一条与众不同的旅程。
(1) (2)
15.文章的标题“路,在没路的地方”设置巧妙,一语双关。请依据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标题的理解(3分)



16.本文与《走一步,再走一步》在写法上有哪些相似之处?(3分)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虽有嘉肴》,完成17—21题。(10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自强( ) 兑命( )
18.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不知其旨也。
旨:甘美
B.教然后知困。
困:不通,理解不了
C.然后能自反也。
自反:自己返回。
D.教学相长也
相长:互相促进。
1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弗食,不知∕其旨也
B.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C.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D . 其∕此∕之谓乎?
20.翻译下列句子。(2分)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问题?提出了怎样的观点?(2分)


(二)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22—23题。(6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2.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七言律诗描绘了早春西湖生机勃勃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这首诗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从孤山寺到贾公亭、白沙提,对沿途景物展开描写。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2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诗运用对偶,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初春的景物特点。请从选材、用词两个方面分析这两句诗是如何表现初春的景物特点的。(4分)




四、作文 (50分)
人们常常感叹“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然而,匆匆流逝的时光中却有许多值得铭记的日子,并且正是“这一天”让你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请以“这一天,让我铭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从初中阶段的学校﹑家庭生活中选材,力求新颖、有意义;
2.在表达方式上要做到叙述和议论(或抒情)结合;
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班级、姓名;
4.字数不少于600字。
附参考答案:
一、1.B(2分) 2.C(2分) 3.C(2分) 4.D(2分) 5.B (2分) 6.A (2分)


展开余下试题 7.C (2分) 8.① √ ② × ③ × ④ × ⑤√(每项1分,共5分)
9. ①三军可夺帅也 ②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③赚得行人空喜欢 ④尔辈不能究物理,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⑤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⑧.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每空1分,共14分,添字、落字、错字、别字,该空一律不得分)
二、(一)10.(4分)示例一:男孩 ①他是一个孝顺孩子:对生病的妈妈细心照顾,拉着妈妈散步,喂妈妈喝水,陪伴妈妈;②他是一个懂事的孩子:面对身患绝症即将离去的妈妈,虽然伤心难过,但为了让妈妈安心,咬着嘴唇强忍着泪水;妈妈去世后,他不哭也不闹,有关妈妈的字眼一句也不提。③他是一个纯真(执着)的孩子:坚信妈妈临终前与自己的约定,相信妈妈会派人来看他,经常到十字路口等候妈妈派来看他的人。
示例二:妈妈 ①她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她爱自己的孩子,她因自己不能尽到做母亲的责任而自责难过;为了让他人能重见光明,为了让孩子能感受到母爱的温暖,她捐献了眼角膜。②她是一个聪明智慧的人:为了不让孩子因为自已的离去而孤单、思念,她把眼角膜捐献给一位女人,希望对方以母亲的身份经常看望其子,给孩子带来母爱的温暖。③她是一个冷静的人:面对生离死别,她在儿子面前忍住悲痛,镇静地告诉儿子“别怕,妈妈走后会派人来看你”。
示例三:女人 ①她是一个守信用的人:她坚守与捐献者的约定,一康复就赶来看孩子,告诉孩子把自己当作妈妈;②她是个充满爱心的人:一康复就来看孩子,对孩子倾注了一位母亲的怜爱,见到孩子,眼睛盈满泪水,把孩子深情地揽在怀里,轻轻地抚摸……俨然就是一位慈爱的母亲。
示例四:爸爸 ①他是一个疼爱孩子的人:妻子离去他虽伤心难过,但为了不影响孩子,他总是克制自己,把泪水偷偷运送出去;妻子死后,为了让孩子感受到母爱的温暖,他期盼有个人能替妻子看望孩子,给孩子幼小的心灵一点安慰,让他付出多大的代价都心甘情愿。
②他是一个富有责任心(勤劳)的人:他为了撑起家庭,每天早出晚归,外出打工。
③他是一个坚强的人:妻子离去,伤心欲绝,却强忍痛苦依然外出打工。
(以上四个人物任选一人,谈到其中两点即可,每点2分,其中人物评价1分,分析1分,评价和分析必须吻合,不一致则以评价为主。)
11(3分)①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点出一种修辞即可),形象地突出了妻子去世后男人悲伤、思念之情(1分)和对孩子的疼爱(1分)。
②通过动作描写(动作细节描写)(1分),表现了男孩见到妈妈派来看他的阿姨时(1分)的激动喜悦之情(1分)。
12.(4分)示例一:女人的感恩与回报引起我的共鸣。浙江富商陈光标致富后不忘感恩回报社会,将大量的钱物捐给需要帮助的人,亲自到地震灾区参与救援。相反,一些人反借公益事业谋个人福利,“诈捐门”事件屡屡发生。我们要懂得感恩与回报,社会将更加美好。
示例二: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让我感到特别温馨。“最美教师”张丽莉舍已救人的感人事迹激发了社会各界的爱心传递;十几年来,背着养母去上学的孟佩杰全面诠释了亲人之间的关爱。生活中人人都需要关爱,我们应弘扬文中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美德,使人间充满爱的温情。
可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社会的温暖、人性的善良、母爱(父爱)的无私与伟大、坚守诺言、懂得感恩与回报、孩子的纯真、家庭的温馨等角度,结合社会实例谈感悟皆可。(感悟1分,联系社会实例2分,正反面的例子皆可,语言表达1分。)
二、(二)13.(1)七嘴八舌地纷纷向导游小姐询问如何才能平安、快捷、全方位地游览每一个风景点。(2)一个人攀巨石,劈荆棘。(大意对即可,每项1分,共2分)
14.(1)供人观赏的自然景象(2)比喻人生的美好境界(生活)(每个1分,共2分)
15这个标题一语双关,既指朋友总是一个人攀巨石,劈荆棘,在没路的地方寻找最美的风景,拍摄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又喻指要使我们人生拥有与众不同的风景,就必须让自己的生命走一条与众不同的旅程。(分析出一层意思得1分,写出两层意思得3分,共3分。大意对即可)
16. 示例:(1)两文作者都从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2)两文都采取“以事寓理”的写法。(3)两文均采取先叙后议、卒章显志的写法(或一事一议)。(4)两文均采取以小见大的写法。(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大意对即可)
三、(一)17.(1)qiǎng (2)yuè (2分) 18.C (2分) 19.B(2分)
20.《兑命》篇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2分)
21.本文主要论述了教与学的问题,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即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2分,也可答成强调实践或学习的重要性)
(二)22.D 23.示例:(1)莺燕是春的信使,它们的婉转歌唱,传播着春回大地的喜讯。(2)莺争暖树、燕啄春泥的动态表现,写出了初春的勃勃生机。(3)“几处”“谁家”说明初春乍暖还寒,出来的动物为数不多,也表现了诗人循声找寻的喜悦心理。(4)“早”“新”“暖”等词也突出了早春的景物特点,表达了诗人置身其中的喜爱之情。(答对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123.9.193.19)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初一第三次”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3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