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112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12]
谷城三中12月份高一月考试卷语文试卷
谷城三中12月份高一月考试卷
语 文 试 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15分,每小题3分)
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A.扁舟biān 敛裾jū 满载zǎi 愀然qiǎo 漫溯shuò
B.颓圮pǐ 悄然qiāo 激湍tuǎn 舌苔tāi 愆期qiān
C.与会yù 拜谒yè 忤逆wǔ 创伤chuāng 抹杀 mǒ
D.刀俎zǔ 浸渍jìn 租赁lìng 解剖pōu 彳亍chù
2.下列各项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寥廓 笙箫 翌年 橘子洲 轻歌曼舞
B.文身 凋敝 坐落 捅篓子 游目聘怀
C.干练 歉收 竹竿 绿荫场 低炭生活
D.沧海 磐石 颓费 挖墙角 山川相缪
3、选择正确的一项填在下列各句的空白处( )
⑴ 外交部长王毅还回答了 朝核问题的提问。最后就钓鱼岛问题再度严正申明: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政府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坚定不移。
⑵ 鼓励,引导,再加上 技巧,她用崇高的师德证明了教育的意义。她是春风化雨,她是暗夜星灯,她是灵魂的守护神。
⑶二战中,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所犯下的 的屠城罪恶至今尚未引起日本政坛极右分子的反省与自责,他们反而无视历史,变本加厉,在极右的邪路上越走越远。
⑷ 北京摔婴案主犯一审被判死刑。主犯韩磊曾在自己的狱中小说《昔我往矣》里写到:“从小便喜欢结交所谓的社会人,讲些江湖 ,也就少不了干些江湖上打架争胜的勾当。”
A 有关 勾通 骇人听闻 义气 B 相关 沟通 耸人听闻 意气
C 有关 沟通 骇人听闻 义气 D 相关 勾通 耸人听闻 意气
4、下列各项中,句子表达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由于媒体的热炒,让李某某案一下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一审判决结果出来后,“几家欢喜几家愁”,但是,对于公众舆论而言,反思家庭教育、名人效应的言论则更令人关注。
B “中国好声音”似乎盖住了中国音乐界的所有天籁,评委的狂热秀场、参赛选手的如痴如醉、观众的歇斯底里,大有压倒芒果台之势。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不能不说是浮躁的社会风气、文化的短视效应等造成的。
C 江城出行,而今将近65%以上的人选择乘坐地铁。尽管如此,逢路必堵的交通病症好像并未有缓解的迹象。
D 湖北省罗田县90后女教师方荣亮相央视《开学第一课》。她带领学生一起追梦的故事,打动了不少中小学生。对此,我省特级教师周文涛在予以高度评价的同时,建议该课应该针对中、小学生的不同特点,分类录制,使其更具针对性。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戴望舒,中国新诗发展中的“现代派”代表诗人。因为代表作《雨巷》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作家。主要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
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也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散文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鸿门宴》就是其中的典范之作。
C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有《朝花夕拾》,杂文集有《且介亭集》《南腔北调集》《华盖集》《二心集》《坟》等。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浏览完整试题D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育等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均出自孔子的《论语》,学习《论语》、研究《论语》不只是为了了解孔子,更是为了了解中国儒家文化。古人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并不为过。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唐朝为什么以胖为美
①如果去观赏唐代绘画、雕塑、陶俑及其他各类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女性形象,留给大家最突出的印象,也一定是“丰肥浓丽、热烈放姿”。丰肥浓丽即丰满、肥硕、浓艳、亮丽,热烈放姿即穿着袒露、自信张扬的表情姿态。虽然仔细观察,唐代三百年间的女性形象也有一个由清秀到丰肥、穿着由拘谨到开放的渐变过程,但是,给人视觉冲击力最强、最具感染力和令人过目难忘的,还是那些盛唐时期姿态万千、装束大胆、乐观向上的胖美人形象。
②几千年来,中国有着“事死如事生”的生死观念。在这一观念影响下,工匠们仿照“生人”的模样精心塑造了唐朝的女性形象。综观留存下来的美女雕像和图画,虽然工艺有别,年龄有少女、少妇之差,但大多面如满月、丰颊秀眉、腰肢圆浑,其装扮袒露而大胆。即使被今人誉之为中国古代第一美人的“捧杯侍女”,除了婀娜的捧杯姿态与众不同之外,其基本特征仍然是“丰肥浓丽、热烈放姿”。
③显然,无论是艺术作品还是现实生活都清晰地反映出,唐人的确崇尚“丰肥浓丽、热烈放姿”。这与汉代和古代大多数时期人们欣赏窈窕淑女含蓄内向的审美观不同,并形成了唐代的“另类”审美眼光。然而,这种“另类”和有悖于传统的丰肥之美的魅力,不仅丝毫不逊色于传统的苗条和骨感,而且更具生命力和向上的朝气。其实,我们稍加分析就会发现,唐人的“另类”审美正是那个如日中天时代的必然特点。
④首先,唐代繁荣昌盛、丰衣足食,正如诗圣杜甫诗句所记“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人们有条件吃饱穿暖保持健康丰满的体格。其次,唐代开放兼容并包。国力强盛与文明发达,使唐人充满自信,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与唐交往的国家有130多个。不同文化的影响、交融,使唐人不拘于传统,眼界开阔,热烈放姿。第三,统治者的血统也决定了唐人对健硕的体魄更易亲近。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外祖父是鲜卑大贵族独孤如愿,也就是说李唐皇室的血统中至少有一半是鲜卑血统,而鲜卑族的游牧生活造就和需要的是剽悍、健硕的体魄。因此,唐朝几代国君均宠爱丰肥的女性也就不难理解了。
⑤透过唐人独特的审美眼光,不难看到当时崇尚的“丰肥浓丽、热烈放姿”绝不单纯是女性体态上的肥、瘦,穿着上的遮、露。可以说,这种审美取向是一种全方位的审美理念,所体现的是一种力量型的、开放兼容的文化视野。唐人喜爱牡丹,而牡丹的花型正是高贵丰满。唐人塑造的骏马形象每件都是骠满臀圆。而唐代影响最大的颜体书法更是肥硕、庄严而浑厚。韩愈有诗道:“书贵瘦硬吾不取”,也体现了唐人价值取向由瘦硬向“肥硕”的转变。
⑥如果把视野放得更大一些,就会发现,唐都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城,马路是最宽阔的,宫殿是最高峻宏伟的,当时的中国是世界向往的中心。这一切体现了一个民族进入高度成熟、处于生命力最旺盛阶段洋溢出的蓬勃朝气和高度自信,使唐人崇尚并醉心于一种气魄、力量和开张的美,而这种美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热烈放姿、开拓进取、积极向上。
(选自2007年1月15日《解放日报》)
6.下列对“丰肥浓丽、热烈放姿”理解最准确的一项( )
A.丰肥浓丽即丰满、肥硕、浓艳、亮丽;热烈放姿即穿着袒露、自信张扬的表情姿态。
B.丰肥浓丽即面如满月、丰颊秀眉、腰肢圆浑;热烈放姿即其装扮袒露而大胆。
C.它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热烈放姿、开拓进取、积极向上。
D.它是一种全方位的审美理念,体现了一种力量型的、开放兼容的文化视野。
7.下列不是用来证明唐人的确崇尚“丰肥浓丽、热烈放姿”的一项是 ( )
A.唐人“另类”的审美眼光和丰肥之美的魅力更具有生命力和向上的朝气。
B.唐代给人视觉冲击力最强的还是那些盛唐时期的热烈放恣的胖美人形象。
C.综观留下来的美女雕像和图画,大多面如满月、丰颊秀眉、腰肢圆浑,其装扮袒露而大胆。
D.唐人喜爱牡丹,而牡丹的花型正是高贵丰满;唐人塑造的骏马形象每件都是膘满臀圆。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唐代“另类”审美眼光所悖的传统是指汉代和古代大多数时期人们所欣赏的窈窕淑女含蓄内向的审美观。
B.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唐代三百年间的女性形象有一个由清秀到丰肥、穿着由拘谨到开放的渐变过程。
C.几千年来,在“事死如事生”这一生死观念的影响下,工匠们仿照“生人”的模样塑造了唐代女性形象。
D.唐代的繁荣昌盛、兼容并包的理念以及统治者的鲜卑族血统,是唐人崇尚“丰肥浓丽、热烈放姿”的原因。
三、古诗文阅读(3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3小题,9分)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沈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太子丹患之,问其傅鞠武。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南有泾渭之沃,擅巴汉之饶,右陇蜀之山,左关崤之险,民众而士厉,兵革有余。意有所出,则长城之南,易水之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丹曰:“然则何由?”对曰:“请入图之。”


展开余下试题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其先乃齐人 先,祖先
B 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固,本来
C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顷之,不久
D故丹怨而亡归 亡,没有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先乃齐人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
B荆轲游于邯郸 亡郑而有益于君
C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 邻之厚,君之薄也
D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11、下列各项中对文段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 荆轲,卫国人。在卫国,人们叫他庆卿;在燕国,人们叫他荆卿。
B 荆轲存大志,轻小事。不与聂盖斗狠,不与鲁勾践争胜,就是例证。
C 秦始皇当政时,燕太子丹恰好在秦国做人质。秦王看见他受到不公正待遇,所以替他感到不公,并帮助他逃跑。
D 此后秦国不断出兵山东,齐国、楚国、晋国相继被侵扰,且逐渐被蚕食鲸吞。燕国上下惊恐,燕太子也忧心忡忡,遍求救国之策。
12、翻译下面的句子(9分)
⑴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3分)

⑵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⑶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3分)

1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太宗(指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14、阅读下面的一首元曲,回答问题。(8分)
双调•水仙子
无名氏
青山隐隐水茫茫,时节登高却异乡。孤城孤客孤舟上,铁石人也断肠,泪涟涟断送了秋光。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
(1)“时节登高却异乡”这一句化用了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城孤客孤舟上,铁石人也断肠”两句里暗含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_________”这句诗的意境。
(2)曲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者是怎样通过典型环境的描写和情绪心态的深入挖掘来刻画这个形象的?

15、根据课文填空(5分)
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
⑵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
⑷ 桂棹兮兰桨, 。
⑸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20分)
寂寞天柱山
余秋雨
我曾惊奇地发现,中国古代许多大文豪、大诗人都曾希望在天柱山安家。唐天宝七年,诗人李白只是在江上路过时远远地看了看天柱山,便立即把它选为自己的归宿地:“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过了些年,安禄山叛乱,唐玄宗携杨贵妃出逃蜀中,《长恨歌》《长生殿》所描写过的生生死死大事件发生在历史舞台上,那个时候李白到哪里去了呢?原来他正躲在天柱山静静地读书。唐代正在漫漫艳情和浩浩狼烟间作艰难的选择,我们的诗人却选择了天柱山。当然,李白并没有炼成丹,最终也没有“投迹归此地”,但历史还是把他的这个真诚愿望留下了。
想在天柱山安家的愿望比李白还要强烈的,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苏东坡在40岁时曾遇见过一位在天柱山长期隐居的高人,两人饮酒畅叙三日,话题总不离天柱山,苏东坡由此而想到自己在颠沛流离中年方40而华发苍然,下决心也要拜谒天柱山来领略另一种人生风味。“年来四十发苍苍,始欲求方救憔悴。他年若访潜山居,慎勿逃人改名字。”这便是他当时随口吟出的诗。后来,他在给一位叫李惟熙的友人写信时又说:“平生爱舒州风土,欲卜居为终老之计。”他这里所说的舒州便是天柱山的所在地,也可看作是天柱山的别称。请看,这位游遍了名山大川的旅行家已明确无误地表明要把卜居天柱山作为“终老之计”了。他这是在用诚恳的语言写信,而不是作诗,并无夸张成分。直到晚年,他的这个计划仍没有改变。老人一生最后一个官职竟十分巧合地是“舒州团练副使”,看来连上天也有意成全他的“终老之计”了。他欣然写道:青山抵在古城隅,万里归来卜筑居。把到天柱山来说成是“归来”,分明早已把它看成了家。但众所周知,一位在朝野都极有名望的60余岁老人的定居处所已不是他本人的意向所能决定的了,和李白一样,苏东坡也没有实现自己的“终老之计”。
王安石一生经历的政治风浪多,社会地位高,但他总觉得平生有许多事情没有多大意思,因此,上面提到的这种自羞意识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浮现于心头:看君别后行藏意,回顾潜楼只自羞。只要听到有人要到天柱山去,他总是送诗祝贺,深表羡慕。“揽辔羡君桥北路”,他多么想跟着这位朋友一起纵马再去天柱山啊,但他毕竟是极不自由的,“宦身有吏责,筋事遇嫌猜”,他只能把生命深处那种野朴的欲求克制住。而事实上,他真正神往的生命状态乃是:野性堪如此,潜山归去来。
还可以举出一些著名文学家来。例如在天柱山居住过一段时间的黄庭坚此后总是口口声声“吾家潜山,实为名山之福地”,而实际上他是江西人,真正的家乡离天柱山(潜山)还远得很。
天柱山自南北朝特别是隋唐以后,佛道两教都非常兴盛。佛教的二祖、三祖、四祖都曾在此传经,至今三祖寺仍是全国著名的禅宗古刹;在道教那里,天柱山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地维”,是“九天司命真君”的居住地,很多道家大师都曾在这里学过道。这两大宗教在此交汇,使天柱山一度拥有层层叠叠的殿宇楼阁,气象非凡。对于高品位的中国文人来说,佛道两教往往是他们世界观的主干或侧翼,因此这座山很有可能成为他们漫长人生的精神皈依点。这种山水化了的宗教,理念化了的风物,最能使那批有悟性的文人畅意适怀。
早在公元前106年,汉武帝曾到天柱山祭祀,封此山为南岳,这次祭山是连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也跟随来了的。后来,天柱山地区出过一些让一切中国人都难以忘怀的历史人物,例如赫赫大名的三国周瑜,以及“小乔初嫁了”的二乔姐妹。这般风流倜傥,又与历史的大线条连结得这般紧密,本是历代艺术家恒久的着眼点,无疑也会增加这座山的诱惑力。王安石初到此地做官时曾急切询问当地百姓知道不知道这里出过周瑜,百姓竟然都不知道,王安石深感寂寞,但这种寂寞可能更加增添了诱惑。一般的文人至少会对乔氏姐妹的出生地发生兴趣:“乔公二女秀所钟,秋水并蒂开芙蓉。只今冷落遗故址,令人千古思余风。”
(节选自余秋雨《寂寞天柱山》)
(注释)天柱山,在安徽潜山县境内,古属舒州。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展开余下试题A、唐安史之乱时,大诗人李白似乎两耳不闻窗外事,隐居天柱山中静心读书。虽最终也没有“投迹归此地”,但天柱山成了他心灵的归宿地。
B、苏东坡一生虽多次被贬,但他对天柱山情有所钟,以投迹天柱山为终老之计。在人生的暮年得到舒州团练副使一职,老于天柱山的怀抱。
C、王安石一生对天柱山多有留恋,一个江西人竟把天柱山说成是归家,可惜他身不由己,最终也没能实现他归老天柱山的愿望。
D、天柱山曾被汉武帝封为南岳,史学家司马迁也曾为积累《史记》的第一手资料,专程来过这里。这里也是三国周瑜等人的出生地。
E、天柱山钟灵毓秀,道教、佛教都在这里建有道场和寺庙,到现在,这里还香火鼎盛。连曹操都垂涎的“二乔”,也得到这里好山好水的滋养。
17、文章在写作手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原文举例说明。(4分)

18、王安石神往的生命状态是什么?请结合原文3—5段分析概括。(4分)

19、天柱山究竟凭什么赢得了这么多文学大师的厚爱,请结合原文加以探究。(8分)

五、语言知识运用(3小题,每题4分,共12分)
20、下列是《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第一段的几个关键词,请把它们全用上,组成一副对联。(平仄可不论)
面君 烛之武 弃前嫌 荐贤 临危 纾国难 佚之狐 受命


21、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美丽的中文不老,许多汉字自身的构成就能诠释含义,激发联想,请仿照示例在“悟、尘、明、苗、舒、休”中任选一例,拆拼汉字,并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描述。
墨:大地滋养出的一个黑色精灵,在古朴的宣纸上翩翩起舞。
鸿:江边盘旋的那只孤独的鸟啊,每一声哀鸣都在诉说游子的心曲。

22、爱国,这是我们对自己祖国最质朴的感情,这份爱总是会在不经意间从我们的心头跳出来,让我们感觉到它一直都在。面对“爱国”这个话题,我们会想起什么,又会怎么说呢?国庆节期间,央视做了个特别调查节目:“爱国,让你想起了什么?”
假如你是被央视记者采访的对象,请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就此话题作出回答。不超过40字。(句式上不要求与例句相同)
示例:北京作家王蒙,一说到爱国,我们就会想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永远不能忘记的。

六、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选择怀疑,习惯抱怨,不愿去相信别人的真诚善良,不愿去相信世间的纯真美好。然而,一个动人的微笑,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个无私的举动,或是一幕感人的场景,又往往让我们的内心涌动着美好的暖流。
请以“相信美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不少于800字;②写出波澜;③不得宿构。
谷城三中12月份高一月考试卷答题卡
语 文 试 卷
三(34分)
12、(9分)
(1) (3分)
(2) (3分)
(3) (3分)
13、(3分)
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14(8分)
(1)
(4分)
(2)

(4分)
15、(5分)
三 四 五 六 总分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 (2)
(3) (4)
(5)
四.(共20分)
16、(4分)( )
17、

(4分)
18、

(4分)
19、



(8分)
五.语言表达(共12分)
20、

21、 :
22、

六、作文(60分)
参考答案
1.A满载zài 漫溯sù 扁舟piānB悄然qiǎo 激湍tuānD租赁lìn
2. A(B.捅娄子C低碳生活 D,挖墙脚)
3、C
4、D(A项滥用介词,缺主语 B句式杂糅 C 不合事理,去掉“以上”)
5、B(《鸿门宴》选自《史记》)
6.D(A、B项所说的仅局限在“胖美人”的形象上,只见现象不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谷城三中12”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1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