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1249
标签:
语文版
九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49]
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综合摸底试题
九年级语文期末综合摸底试题
(2013.12)
第一部分 基础整合(27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纤细(xiān) 酝酿(niàng) 根深蒂固(tì) 悖谬(bèi)
B.嶙峋(xún) 狡黠(xié) 惴惴不安(zhuì) 秀颀(qí)
C.省悟(xǐng) 灼伤(zhuó) 坦荡如砥(dǐ) 无垠(yín)
D.恫吓(hè) 猗郁(yī) 引吭高歌(kàng) 熟稔(rěn)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和霭 谈笑风声 不屑置辩
B.狼籍 蜂拥而至 水泻不通
C.宛转 戒骄戒燥 含辛如苦
D.殉职 销声匿迹 漫不经心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为了改变这个班学风不正的局面,周老师服从了领导的安排,粉墨登场担任了该班的班主任。
B.王校长不辞辛劳,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休养的杨老师。
C.玉树地震发生后,许多青年志愿者纷纷奔赴灾区,我市的医务工作者也蠢蠢欲动。
D.大家认为他没有真才实学,只是浪得虚名而已,对他的印象也就极差。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新来的王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又深厚的印象。
B.我一进入颁奖会场,就看到许多面彩旗和一片欢乐的歌声。
C.屋山中学的全体团员没有不参加绿化校园活动的。
D.我们班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5.下面有关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古代把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阳,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阴。
B.古体诗是指古代的诗词,近体诗是指近现代的诗词。
C.“寒舍”用来谦称自己的家;“驾临”是欢迎对方到来的敬辞。
D.“通过这次社区劳动,使她更加热爱青年志愿者组织了。”这句话中,删去“通过”或
“使”,句子便没有语病了。
6.下面《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的人物与故事情节、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孙悟空——大闹天宫 B.刘备——桃园三结义
C.诸葛亮——武侯弹琴退仲达 D.林冲——醉打蒋门神
7.默写古诗文。(每空1分,共8分)
⑴有约不来过夜半, 。
⑵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是: ,
。
⑶《弟子规》中有句经文:“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则警。”《<论语>十则》中也有与之意思相近两句“ , 。”
⑷在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被誉为“天然奇偶”,传诵千古的佳句是:
“ , 。”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43分)
(一) 诗歌赏析(6分)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下列相关诗句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烟”、“水”、“月”和“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
B.秦淮,即秦淮河。“江”在这里指“长江”。
C.商女:即歌女,卖唱为生的女子。
D.《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
2.赏析该诗,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写景,描绘了一副清新热闹的水色夜景。
B.第二句叙事,点明夜泊的地点。
C.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
浏览完整试题
D.这首诗写诗人所见所闻所感,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缜密。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耳。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1.选文的作者是 朝(代)的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2分)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⑴岁赋其二( ) ⑵几死者数矣( ) ⑶更若役( )⑷余悲之( )
3.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悍吏之来吾乡 乡邻之生日蹙
B.若毒之乎?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C.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D.虽鸡狗不得宁焉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2分)
君将哀而生之乎? 译:
5.选出下面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第一段,表达了作者对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
B.“安敢毒耶”回应前文,说明整个大段叙述都是对“若毒之乎”的回答。
C.蒋氏自述的这段话,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
D.“说”这种文体比较注重文采,如选段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就体现了这个特点。
(三)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各小题。(10分)
零 分
⑴小旦从戴眼镜的汪老师手里接过试卷。鲜红的零分像一面垂头丧气的旗帜猎猎作响。小旦很害怕,不敢看老师的眼睛。好在老师也没有看他,挥挥手说,回去给家长签个字。
⑵小旦心里难受极了。汪老师平时最喜欢他,上次看到他的指甲里藏了不少泥垢,亲自用指甲钳替他整理干净了。上学期,小旦的语文考了全校第一,汪老师当即就从自己的书橱里拿出同学们都垂涎三尺的《草房子》奖给了小旦,上面还有作者曹文轩的亲笔签名,神气得不得了。
⑶小旦看出来,易动感情的汪老师真生气了。从全校第一到零分,就是从老柳树上摔下来也不会这么惨。小旦叹了口气,含着泪回家去。
⑷路上的油菜花都开了,金灿灿的,黄色的花粉沾到小旦的身上,好香啊。小旦的家在一片油菜地的后面,门口有一棵高大的柳树,上面住了一窝灰鸟。正在家门口等小旦的老黑一看到小主人,摇着尾巴迎上来。小旦没心情理它,手里的试卷攥得更紧了。
⑸爷爷坐在院子的槐树下,一树的槐花白得像雪,香气四溢。爷爷的手里抓着那把乌黑梢子的二胡,眼睛微闭,吱吱地拉着,喑哑的琴声,在静静的院子里显得很特别,小旦找不出词形容。但他知道爷爷拉的是什么曲子,自从爷爷动手术以后,老是拉这首《病中吟》,有时候会把老泪拉出来,小旦也跟在后面流泪。过去的爷爷多么壮实,像谷场上的公牛,可一场病,爷爷就像泄了气的皮球,说话都抖个不停,小旦再不敢惹他生气了。
⑹小旦啊,回来了,锅里有好东西,你去看看。知道今天你们发榜,犒劳你的。
⑺小旦揭开锅,几个长相喜人的嫩玉米卧在清水里。小旦拿起一个,咬咬,真甜。小旦拣了一个大的给爷爷,站到旁边,等爷爷问他。爷爷心情很好,竟然没有问他成绩,很难得地拉了一曲《良宵》,琴声俏皮得像枝头的小鸟。
⑻小旦转身到屋里写作业。作业写完,天已经黑了。挂在天上的凉月很亮,院子里洒下一片银光。爷爷忽然喊小旦出去,让他坐到自己身边。小旦,你要什么奖赏?这次考试又是第一吧。
⑼小旦不敢说话,把试卷递给爷爷。爷爷看完脸色就变了,鼻子里呼哧呼哧出粗气。小旦害怕了。爷爷你咋了?
⑽爷爷不答话,老泪下来了。人一老,眼泪就多。爷爷走回自己的屋子,一声巨大的叹息,差点把小旦的心砸碎。小旦咬咬牙,跟爷爷进了屋。
⑾老师说让爸爸签字,你打电话让他们回来吧。小旦说。爷爷不理他,没有开灯,脸朝墙躺到床上,月光从窗外照进,把爷爷的睡影沉重地映在墙上。
⑿爷爷你让爸妈回来吧,上次王小锐考了个不及格,她爸妈就从沈阳回来监督她了。我好不容易考了零分,你为什么不让他们从黑龙江回来?爷爷,我求你了,打电话给爸爸吧,我想他们了……
⒀小旦的泪再也忍不住了。他抱住了老泪纵横的爷爷。
1.结合语境说说你对文中加点词语“垂涎三尺”含义的理解。(2分)
答:
2.文中第⑷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分)
答:
3.下面语句写得生动形象,请略作赏析。(2分)
过去的爷爷多么壮实,像谷场上的公牛,可一场病,爷爷就像泄了气的皮球,说话都抖个不停。
答:
4.请根据小说的内容对小旦的家庭情况作简要描述。(2分)
答:
5.仔细阅读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写出你的探究发现。(2分)
答:
(四)现代文阅读(10分)
谁能润泽我们的生命
⑴书对我而言,犹如空气。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我,时时刻刻都需要它。
⑵自童年开始,我便明白,肚子饿了,找食物吃;眼睛饿了,找书看。我的双眸,时时都处在饥饿的状态中,只要一书在手,我便如蚁附膻,既有“蚕吞桑叶”的快乐,亦有“蜂儿采蜜”的满足。
⑶略识之无,我便发现,屋子里的每一寸空隙,都漂浮着一缕一缕的书香。视线所及之处,有书;视线不及之处,亦有书。高高低低地叠着、密密麻麻地堆着;疏疏地散放着、齐齐地排列着。书和屋子,你依我依地化成了一个圆满的整体。在那如饥似渴地从书籍汲取营养的童稚时代,我们的物质生活是捉襟见肘的。书却为我营造了一个金光灿烂的世界。
展开余下试题
⑷父亲总是买书,不是一册册地买、而是一摞摞地买,当他把书提进门时,忙家务的母亲总是很快地把湿漉漉的手抹干了,把那一摞书当成瑰宝一样,小心翼翼地捧过来,欢天喜地地拆看。
⑸万籁俱寂时,母亲在荧荧灯火下执卷而读的样子,真是美丽。微鬈的睫毛静静地在眸子下方印着扇形的影子,脸上浮着一抹蜻蜓点水式的、若有若无的笑意。
⑹她低头看书。我仰头看她。她快乐地沉浸在文字那个神秘莫测的世界里,而我,向往那个世界。于是,跌跌撞撞地闯了进去。最初,一知半解,等一进入情况,便痴痴地迷上了,书,自此成了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⑺成家之后,整间屋子氤氤氲氲都是书香。我站着读、坐着读,躺着也读。我读书的时候,孩子也人手一册地读。一家大小静静地、齐齐地读书的那种感觉,美好到了极致,幸福到了极点。
⑻站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突然想起青少年时代的一件往事。那时,零用钱有限,想买书,只能将钱一点一滴地储存起来,存够了,才得以一偿夙愿,那一回,看中了赛珍珠的译著《大地》,翻来覆去地看,爱不释手,可是,没有钱买。一连两三周,上书局时,总先去看看那部小说还在不在,如果还在,便抽出来,用手轻轻摩挲一番,才恋恋不舍地放回去。后来,学校考试,忙着温习功课,没上书店。考完试后,钱也储够了,便风风火火地赶往书店。可是,那部朝思暮想的书没了。我觉得心里有一种说不清的疼痛,在书架旁晃来晃去,像个无主孤魂。
⑼阅读,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活动。许多散文和小说,都不着痕迹地蕴藏着隽永可贵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它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地流入读者的内心深处,那种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过:“要成为出色的漫画家,非得喜欢读书不可。画只是技巧,出色的漫画,出自无穷的想象。不读书,就表示没有好奇心,怎么可能画出精彩的漫画?”
⑽实际上,阅读所能带来的脑力冲击,大得超乎想象。它足以将水面上的一个小涟漪化为滔天巨浪,从而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⑾阅读带来的大快乐,是任何其他的活动都难以相比的。当它让你哭时,那种感动,能够进入心坎很深的地方;当它让你笑时,那种快乐,像是融化在心上的一块糖。它时而像铁锹,在你心叶上挖出一个个痛楚的窟窿;时而像辣椒,辣得你汗如雨下却又拍案叫绝。有时,它像雷像电,狠狠地劈下来,将迷糊混沌的你震醒;有时,它又像云像雾,让你腾云驾雾、浑然忘却世间的一切烦恼。
⑿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成就”是:以书为种子,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了一株快乐的树。这树,永不枯萎。
1.“我”认为读书有哪些益处?(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答:
2.读选文简述:书对“我”一家三代人有怎样的影响?(2分)
答:
3.简要回答第⑵段画线句为什么优美。(3分)
答:
4.概括第⑻段内容,并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5.为什么“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成就”是以书为种子,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了一株快
乐、永不枯萎的树?(3分)
答:
(五)现代文阅读(9分)
祸从天降,谁为真凶
⑴2010年8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满目疮痍,许多同胞不幸罹难。罪魁祸首,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⑵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相对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80%,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⑶舟曲县城所在的白龙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势高差达1000-2000米,而且舟曲正好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这给泥石流汇集和流动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条件。舟曲位于龙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破碎,风化程度严重,堆积物很多。此外,灾害发生之前持续的干旱造成附近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互相之间更加没有黏性。
⑷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话,泥石流依然不会发生。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手”。
⑸处于黄土高坡上的舟曲县原本是一个干旱的地区,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有历史记载的暴雨近百年来只发生过2次,分别是1973年7月12日的57.2毫米暴雨和1994年8月8日的63.3毫米暴雨。舟曲泥石流暴发当晚,该地区在短短40分钟内突降97毫米的大暴雨。大量的水浸透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形成了泥石流。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和帮凶。
⑹如果说强降雨是“导火索”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火药”,而人类活动担当了“催化剂”的角色。
⑺20世纪50年代,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生态环境平衡,有“陇上江南”之称。然而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67%锐减到20%。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舟曲水土流失严重,山体风化,土地裸露,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并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另外,近10年来,舟曲县获批的大小水电站有55座。修建水电站要炸山辟地,会令岩体变得松动,植被遭到破坏,制造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更有甚者,舟曲矿产资源丰富,开矿遗留的废弃土石处理不当,使松散碎屑物质量大增。这样,在自然状态下需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年才能聚集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量,现在几年内便达到了。桶里装满了“火药”,自然一点就炸。
⑻由此可见,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为天灾,人为因素也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扩大了它的规模,加重了危害程度。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环保,只有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1.请简要概括舟曲泥石流形成的原因。(3分)
⑴ ;⑵ ;⑶
2.第⑺段中划线句运用了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分)
3.第⑵段“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一句中,加点的“往往”一词不能删掉的理由是什么?(3分)
答:
第三部分 写作实践(50分)
题目:那一刻,我被深深打动了
要求:⑴选择恰当文体(诗歌、戏剧除外);⑵不少于600字。
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综合摸底试题参考答案
一、1.C 2.D 3.A 4.C 5.B 6.D
7.⑴闲敲棋子落灯花 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⑶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展开余下试题
⑷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二、(一)1.B 2.A
(二)1.唐;柳宗元 2.⑴每年 ⑵几乎 ⑶更换 ⑷我 3.D
4.你要哀怜我,让我活下去吗? 5.C
(三)1.垂涎三尺形容极其贪婪的样子。文中指同学们都想得到老师的那本《草房子》。
2.环境描写。通过环境描写点名小旦的家周围的环境,也点明小旦是一个生活在农村孩子。
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和对比的手法,作者将生病前的爷爷比作谷场上的公牛,说明爷爷的壮实,将生病后的爷爷比作泄气的皮球,说明其体质的虚弱,前后对比表现了爷爷体质的变化。
4.小旦生活在农村,父母为了生计远到黑龙江谋生,家里只有他和体弱多病的爷爷。
5.“我好不容易考了零分”,说明对小旦来说考零分是下了多大的决心啊,小旦考零分并不是他成绩差,而是他看到了“王小悦考了一个不及格,他爸妈就从沈阳回来监督他”,他故意考零分是希望以同样的方式见到自己的爸妈。(大意对即可)
(四)1.①阅读,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活动。②阅读所能带来的脑力冲击,大得超乎想象。③阅读带来的大快乐,是任何其他的活动都难以相比的。
2.母亲对读书的痴迷影响了“我”,“我”对读书的痴迷影响了女儿;读书不但充盈了“我”一家三代人的心灵,而且还给予“我们”内心极大的快乐;读书让“我”一家三代人的生命得以浸润。
3.词语运用生动形象、准确到位,如“时时”表达出对读书的渴望是一种常态;“饥饿”形象地描绘出对书的强烈渴求。“如蚁附膻”“蚕吞桑叶”“蜂儿采蜜”运用比喻手法,把“我”读书时如饥似渴的情态刻画得生动形象、淋漓尽致。
4.回忆了“我”青少年时代一次买书的经历,表达了“我”对书的钟爱之情,喜欢的书买不到,有一种失落感,就像失去一个至爱的朋友一样,所以心中才有一种说不出的疼痛。
5.“我”觉得能通过自己的影响,让读书成为女儿生命中的组成部分,成为生存之需求,继而快乐其生命,润泽其生命,这便是“我”最大的成就。
(五)1.⑴地质条件;⑵暴雨或强降雨;⑶人类活动或人为因素。
2.列数字 表明短时间内森林覆盖率锐减,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人类过度砍伐森林造成了环境的恶化,加速了泥石流的形成。
3.往往,表示大多数情况如此,但不排除个别情况,更加切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略) (125.89.130.238)
上一篇:
九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篇:
语文版九年级(上)语文期末测试题
标签:
语文版
九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九年级语文”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4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