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军薄城下者已十万 迫近 B. 吾与阎君雅故 素常 C. 贝勒统军略地苏、松者 巡视 D. 刺应元贯胫,胫折踣地 跌倒 答案:C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取空棺实以土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B. 乃为敌前驱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 C. 所当杀伤以千数 某所,而母立于兹 D. 谓于周则顽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答案:6、B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友人家见黄晞所为/死守孤城状/乃摭其事而传之/微夫应元/固明朝一典史也/顾其树立/乃卓卓如是
展开余下试题B. 从友人家见黄晞所为/死守孤城状/乃摭其事而传之微夫/应元固明朝一典史也/顾其树立乃卓卓如是 C. 从友人家见黄晞所为/死守孤城状/乃摭其事而传之微夫应元/固明朝一典史也顾其树立/乃卓卓如是 D. 从友人家见黄晞所为死守孤城状/乃摭其事而传之/微夫应元/固明朝一典史也/顾其树立/乃卓卓如是 答案:D 8.下列对本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叙写应元困守江阴两次骂降之间,有一段介绍应元执法严明、体恤部下的文字,用的是插叙法,这样的写法有助于舒缓叙事节奏,增加行文的起伏,达到张弛有度的艺术效果。 B.作者对应元在江阴城中缺箭之时束藁借箭的描绘,与《三国演义》中写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运用简练的文字就把应元谋略过人的特点生动地刻画出来。 C.贝勒觉察城中无投降之意后,攻城更加紧迫。盔甲都是用镔铁制作的,刀斧一碰上就当当作响,锋口都被碰缺,但阎应元临危不惧,斗志昂扬地登上城墙,神情气度一如平日。 D.刘良佐传令清军,一定要生擒阎应元,因此应元终于被俘,刘良佐在乾明佛殿上两手按膝伸腿而坐,心里很羞愧,一见阎应元被押进来,立即从座位上站起来,扶住他痛哭。 答案:D
展开余下试题文化原创力的缺失,不仅仅是文艺界的事,也不仅仅是大学教授的事,而是全民族全社会的事,是中华文化生命要延续和中国人找回生活的意义的事。因此,我们应该呼吁全社会摆脱数字化看待事物的眼光,摆脱模式化的生活轨迹,摆脱对生活对理想对精神的不屑一顾的态度。惟此,文化原创力才能与文化建设携手而行。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如果失去了原创力,文化就会失去生机与活力,从而使一个国家失去生存发展的基本动力。 B 人有精神的支撑,且这种精神支撑会成为人生活的动力,全因为人是文化动物。 C 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工业生产、产品设计,缺乏精神的动力,会在技术层面普遍丧失原创力。 D 功利主义是促使人们放弃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追求的根本原因。 12、C。(A “从而使一个国家失去生存发展的基本动力”应为“文化失去生存发展的基本动力” B 因果颠倒。原文的表述为“人之所以是文化动物,就在于人有精神的支撑”。且原文并没有信息显示“人是文化动物”与“这种精神支撑会成为人生活的动力”是因果关系。D原文无此信息,功利主义的技术主义的数字化的考核与选拔标准,是促使人们放弃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追求的原因之一,而非根本原因。综观全文,为什么会失去文化的原创力?作者着重强调的是,人们失去了对理想信念和信仰的执着,也就是“精神的坍塌”。) 1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分析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要饱含对生活的热情与真诚,就不会丧失文化原创力。 B 人们在生活中不能以物质性和现实性的目标为参照系,否则就会失去应有的文化信念支撑。 C原创性的文化成果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外,其根本原因是人们不具备创造性思考和创造性劳动的能力。 D 如果电影创作者理想和信念越来越淡化,其创作被市场左右,就很难有原创性的电影创作成果。 13、D。(A 只要……就,表达的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第7段的表述为,“现实中原创力的丧失,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与真诚。”那意味着原创力的丧失,还有别的原因。“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与真诚”是“现实中原创力丧失”的必要条件。B 前后颠倒了,原文表述为“失去了应有的文化信念支撑之后,人们所能找到和最容易找到的参照系只剩下了物质性的和现实性的目标了。”C根据原文第4段末尾几句、第5段开头几句表达的意思,人们并非不具备创造性思考和创造性劳动的能力,而是被迫放弃创造性思考和创造性追求或被市场左右,放弃了自己的独立思考。) 14、根据本文内容,谈谈怎样才能使文化具有原创力?(4分) 14、①唤回热爱生活、理解生活、渴望改变生活的热情与真诚。 ②摆脱数字化看待事物的眼光,摆脱模式化的生活轨迹,摆脱对理想对精神的不屑一顾的态度。(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2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