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122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22]
江苏省淮海中学2014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淮海中学市周练试卷(二)
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媲美/譬喻 噱头/戏谑 横财/横行 贩卖/皈依
B.痉挛/靓妆 横槊/溯流 圈点/圈养 档案/鼎铛
C.市侩/污秽 纨绔/胯下 强求/强颜 扎营/札记
D.阴霾/埋怨 盘桓/城垣 模样/模仿 悲恸/恫吓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春天如期而至,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本报社诚邀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晚报植树节”活动,参与者将在省会绿化基地栽种下树苗,为省会绿化添枝加叶。
B.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互相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事。
C.你们兄弟俩都是文学巨人,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真可谓芝兰玉树,金友玉昆。
D.表面卑躬屈膝、曲意逢迎的人,往往会背后逢人说项,极尽造谣毁谤之能事。这类人往往为正直人士所不齿。
3.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三个词语概括出丹麦是如何保护地下水资源的。(不超过15个字)(4分)
由于丹麦的饮用水全部来自地下水,所以政府非常重视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工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保护地下水资源;并在全国设立了7个监测中心,对责任区内的地下水每两周检测一次,相关数据都会在丹麦地质调查网公布,以便民众及时获得当地水资源信息。
丹麦地下水资源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海水渗入和农业污染。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引导农民科学施肥,30年来地下水质明显提高。万一水井被污染,水厂会对污染水进行阻隔。如果是企业排污导致,那么该企业将面临巨额处罚;如因海水渗入污染,水井会立即封存,因为水质可能需要上百年才能改善。
▲
4.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央视以“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为主题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开播后,反响强烈。大会参赛者为初中生,成人体验团也同步听写。但成人体验团听写“熨帖”的正确率仅为10%,听写“癞蛤蟆”的正确率也只有30%。一些成年观众随节目自我检测,结果很“汗颜”。大会导演组透露,第一份预测题测试大学毕业5年后的成人,正确率为40%;测试初二学生,正确率达80%。
(1)根据材料中的数据,你得出什么结论?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不超过20字。(2分)
▲ ▲
(2)根据材料中有关内容,概括“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举办的宗旨。(3分)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5——8题。
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
司马光
治平三年夏,苏府君终于京师,光往吊焉。二孤轼、辙哭且言曰:“今将奉先君之柩归葬于蜀。蜀人之祔也,同垄而异圹。日者吾母夫人之葬也,未之铭,子为我铭其圹。”因曰: “夫人之德,非异人所能知也,愿闻其略。”二孤奉其事状拜以授光。
光拜受,退而次之曰:夫人姓程氏,眉山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归苏氏。程氏富而苏氏极贫。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族人环视之,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由是共贤之。或谓夫人曰:“父母非乏于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夫人曰:“然。以我求于父母,诚无不可。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卒不求。时祖姑犹在堂,老而性严,家人过堂下,履错然有声,已畏获罪。独夫人能顺适其志,祖姑见之必悦。
浏览完整试题
府君年二十七犹不学,一日慨然谓夫人曰:“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学且废生,奈何?”夫人曰:“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予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不数年遂为富家。府君由是得专志于学,卒为大儒。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轼、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常戒曰: “汝读书,勿效曹耦,止欲以书生自名而已。”每称引古人名节以厉之,曰:“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已而,二子同年登进士第,又同登贤良方正科。辙所对语尤切直惊人,由夫人素勖之也。
始夫人视其家财既有余,乃叹曰: “是岂所谓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孙。”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夫人以嘉祐二年四月癸丑终于乡里,享年四十八。轼登朝,追封武阳县君。呜呼,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高绝,能如是乎?古之人称有国有家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今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
(选自《苏洵集•附录•卷上》)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退而次之曰 次:编次,撰述
B.生十八年归苏氏 归:出嫁
C.由夫人素勖之也 勖:勉励
D.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 没:失去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程氏“孝恭勤俭”的一组是(3分)
①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 ②独夫人能顺适其志
③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 ④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
⑤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 ⑥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
A.①②③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④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洵在京城去世后,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告诉前去吊唁的司马光,他们要将父亲的灵柩送回四川老家安葬。
B.有人劝说程氏向苏家父母求得一些财物,而程氏认为虽然可以求得,但是害怕有人说自己的丈夫而没有接受这个建议。
C.苏轼和苏辙兄弟小时候,都是由程氏亲自教育的。程氏常常引用古人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后来他们同一年考中进士,又同登贤良方正科。
D.司马光认为女子如果能做到使家族和睦,善于治理家事,就已经很贤惠了,而程氏在此基础上,还能做到勉夫教子,可谓见识高远。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 3分)
▲
(2)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3分)
▲
(3)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4分)
▲
三、诗歌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题剑阁
崔与之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
[注]崔与之:南宋名臣,广东人。此词写于词人出任成都知府兼成都府路安抚使时。当时,淮河秦岭以北的大片国土,尽沦于金人之手。
(1)这首词上片以词人立马剑门、遥望中原开篇,写了哪几层意思?(3分)
▲
(2)“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的石,怪我旧盟寒”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
(3)吴世昌《词林新话》评此词称:“此词直逼稼轩。”请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
▲
四、名句默写(8分)
10.填出下列空缺处的语句。
(1) ▲ ,血色罗裙翻酒污。 (白居易《琵琶行》)
(2)飞湍瀑流争喧豗, ▲ 。 (李白《蜀道难》)
(3)淇则有岸, ▲ 。 (《诗经•氓》)
(4)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 ,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庄子《逍遥游》)
(5)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 (韩愈《师说》)
(6) ▲ , 多于在庾之粟粒。 (杜牧《阿房宫赋》)
(7) ▲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张养浩《潼关怀古》)
(8) ▲ ,万钟于我何加焉! (孟子《鱼我所欲也》)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活着的祖先
马国福
①祖先的坟静静地卧在山坡上、河滩旁。白云从头顶掠过,向大地微笑致意,他们看不见;飞鸟从旁边飞过,翅膀划过气流的声音,他们听不见;风在草尖上奔跑,脚步轻柔,仪态万方,他们感受不到;野花藏在草丛问悄悄私语,释放出一缕淡淡的芬芳,他们闻不见。祖先是寂寞的。
②祖先们活着的时候,彼此牵连在血缘的纽带下,像一棵藤蔓上的瓜,沿着家族的根系,分享不同屋檐下有着相同温度的阳光,也承担着屋檐外不同方向吹来的风风雨雨。他们曾经荣耀,也曾经坎坷,曾经争斗,也曾经和睦。他们老了,累了,病了,一个个最后或安顺或无奈地辞别人世,谁也没能走出生命无常、枯荣自守、顺道而去的宿命。
③祖先们走了,(1)从此,家族的家谱上多了一个亡者的姓名以及他在村庄里的功过口碑;从此,家族的饭桌上少了一副碗筷和一串串断断续续的咳嗽;从此,村庄的土地上,少了一个俯向大地劳作的身影。他们把所有的恩怨情仇风光荣辱全部带到了土里,带进时间深处,最终成为泥土的一部分;生前的种种如意、不是、斗争和计较,统统化为尘埃,化为子孙后代奠念他们时的一把把香火、一场场祭祀。
展开余下试题
④在传统的节日里,尤其是家族里举办红白喜事的时候,当后代们把一炷炷香裱在坟前点燃,当一缕缕青烟从坟茔升起,一滴滴酒水、奠茶瞬间渗入泥土,一张张燃尽的纸灰随风飘远,当感恩的叩拜、祈求风调雨顺人丁兴旺的祷词自心间涌起,祖先们复活了。祖先们不再寂寞。
⑤一系列奠祭仪式结束后,子孙们从坟头经过田头,最后回到自家的檐头。或许,祖先们思谋着,以何种方式沿着子孙白天留下的脚印回家。白天,祖先们幻化为一只鸟,回到曾经的家门前,站在高高的大树上,俯视曾经居住了一辈子的房子,哪里少了一片瓦,哪里多了一块砖;晚上,祖先们幻化成一阵风,乘着夜色,潜入依旧留有自己气息的院落里,抚摸曾经烙有自己掌纹的农具,哪里多了一片锈,哪里多了一个豁口,心微微作痛。乘着后代们熟睡的时候,祖先们悄悄从窗缝里潜入粮仓,巡视粮仓是否盈实。清晨,当晨曦穿过林梢,撒在庭院里,他们已经把每个角角落落看了个遍。当看到一处处变化以实物的形式呈现生活逐渐美好的样子,他们方才安心离去。
⑥这些年来,每逢重大传统节日的夜晚,我常常独坐一隅,反思我们的祖先。尽管祖先不可能幻化成风抚摸后代所使用的工具,也不可能幻化成鸟飞到阳台看我们的粮仓,但我一直觉得祖先并没有远离我们。他们如同脚下一粒粒泥沙,翻滚着,流淌着,翻滚到他们曾经走过的田间小路,流淌进他们曾经含辛茹苦劳动过的麦田。以他们灵魂的磷、腐朽肉体的肥,滋养生于斯安于斯的土地、河流、山川及其子孙。
⑦前不久,我到祖先的坟上烧纸。简短的仪式结束后,我坐在坟前的一道田埂上,静静地看着香火缭绕四散。坟头上一棵棵枸杞树蓬勃如华盖,挂满了红红的果实。这串串枸杞像一盏盏小小的红灯笼。莫不是它们在每个夜晚悄然亮起,给潜入村庄的祖先们照明?架在枸杞树上的鸟巢偶有鸟雀飞来飞去,是不是为了慰藉地下的祖先,在这远山远野间,还有家的气息?那叶齿锋利俗名叫冰草的青草,长得茂盛无比,像是守护要地的卫士,个个英姿飒爽,士气十足。(2)难道它们也在冥冥之中听从祖先的召唤,护佑祖先在大地上永久的家园?我们的祖先以生命的另一种方式存活着,成为大地的一部分。
⑧小小的坟头是一个个路标,祖先在那头,我们在这头。祖先是我们生命的源头,我们是一条条游走远方的支流。祖先已经不在世了,但那一抔抔黄土垒就的坟头,如同静放在大地上的一部久远发黄的教科书,支撑着我们生命的走向。
(选自《沙地》2009年第l期,有删改)
11.开头一节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4分)
▲
12.文章开头说“祖先是寂寞的”,第④段又说“祖先们不再寂寞”,如何理解?(4分)
▲
13.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
14.请结合文章探究“活着的祖先”这一标题的意蕴。(6分)
▲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朴槿惠:“嫁给韩国的女人”
储信艳
出身豪门的她年轻时便遭遇父母先后被刺杀的厄运,政治家庭的悲剧让她始终抗拒婚姻。她20多岁便踏入政坛,以女儿的身份成为韩国特殊的“第一夫人”;她钟爱中国文化,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曾伴她度过最痛苦的时光。她就是朴槿惠。60岁的她成为韩国历史上、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近现代史上首位女国家元首。2012年11月19日的大选,大部分韩国老年人将选票投给了朴槿惠。在50年前,朴槿惠就已经是他们心目中的“公主”。
朴槿惠的父亲朴正熙是韩国最具争议的总统之一。在他治下,韩国实现了经济腾飞,但反对者也指责朴正熙是“独裁者”。1961年,朴正熙以政变方式推翻李承晚政权,时年9岁的朴槿惠成为了“大令爱”。
高中时期,朴槿惠的学习成绩一直是第一名,不过也有“过度成熟”和“因过度慎重而沉默寡言”的评价。虽然母亲陆英修非常希望她学习史学,但她却考入了西江大学电子工学系。母亲曾多次说,“槿惠好像没有选择普通女性所选的平凡道路”。“作为总统的女儿,并非如想象般美好。”朴槿惠曾说。
朴槿惠人生的第一次转折是母亲的遇刺身亡。1974年8月,陆英修被刺。此时22岁的朴槿惠正在法国旅行,匆匆回国也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
由于父亲不肯续弦,年轻的朴槿惠代替母亲履行“第一夫人”的责任。“她从小就学会了政治和外交等治国经验,这是她的优势之一。”檀国大学教授金珍镐认为。在朴槿惠当时的日记中写了这样一句话:“现在我的最大的义务是让父亲和国民看到父亲并不孤单。洒脱的生活,我的梦想,我决定放弃这所有的一切。”
第二次转折在1979年。10月26日,朴正熙到情报部长金载圭官邸吃晚饭。席间朴正熙斥责金载圭工作不力,金载圭一怒之下,拔枪射杀总统。
父母的相继离去,不仅令朴槿惠经历丧亲之痛,同时遭遇了令人心寒的背叛。朴槿惠曾在1981年的日记中这样写道:“痛苦是人类的属性,它能够证明人还活着。”“她的父母都被杀死了,她很难相信其他人,不会将自己的感情表现出来。”韩国资深媒体人李成贤对此深有感触。朴正熙死后,随后的韩国总统全斗焕掀起了一场批判朴正熙的运动。朴槿惠曾在电梯里见到了朴正熙时期的一名部长。她高兴地招呼“您好”,但此人直到出电梯都没有看她一眼。
“她不开放,不与任何人沟通。她不热情,也不冷酷,只是冷冰冰的,一直都这样。朴槿惠与所有人保持距离,这是她的标志。”一名曾和朴槿惠共事的人这样评价她。也有人批评朴槿惠没有自己的想法,或者不知道她的心里在想什么。
由于家世影响,朴槿惠虽年轻时也有喜欢的人,甚至戏称“初恋”是赵子龙,但她最终放弃了婚姻。
朴槿惠精通中文,尤其钦佩冯友兰。“20多岁时曾面临难以承受的考验和痛苦。”她说,在艰难的岁月中,《中国哲学史》蕴含了让她变得正直和战胜这个混乱世界的智慧。
上世纪90年代末,经历了金融危机的韩国人,开始怀念朴正熙时代的高速发展。此时,朴槿惠适时地回到了公众视野。“如果只有我自己舒舒服服地活着,那等我去世后就不能堂堂正正地见父母。”1998年,45岁的朴槿惠打出“为父亲未竟事业尽一点力”的口号,以压倒性优势当选国会议员。她加入了大国家党,2004年,当大国家党由于政治丑闻濒临绝境,她又挺身而出当选党首。一年之后,朴槿惠成功带领大国家党重返第一大党位置。朴槿惠为以男人为中心的大国家党带来一股清风,她佩戴母亲的首饰,模仿母亲发型。许多韩国人认为,朴槿惠具备传统韩国妇女的温柔、有礼、安静和耐心,又继承了父亲的钢铁意志。
地方选举期间,朴槿惠遭到不明身份男子用文具刀袭击,右脸被割伤,伤口长达11厘米,从耳朵一直到下巴,医生为她缝了17针。遇刺后,朴槿惠用手捂住伤口,仍想发表讲话。
2012年,60岁的朴槿惠终于成功。这位曾以撒切尔和英国女王为榜样的“冰公主”,成为改写东北亚地区近现代政治史的女性。
朴槿惠曾说:“我没有家庭可以照顾,没有子女可以继承财富。国家是我唯一希望服务的对象。”韩国媒体称,朴槿惠是“嫁给韩国的女人”。 (选自《人民文摘》)
15.为什么称朴槿惠是“嫁给韩国的女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展开余下试题
▲
16.请结合文章,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6分)
(1)在50年前,朴槿惠就已经是他们心目中的“公主”。
▲
(2)痛苦是人类的属性,它能够证明人还活着。
▲
17.简析文章倒数第三段在文中的作用。(6分)
▲
七、 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华盛顿邮报》曾做了一次有趣的实验,请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著名小提琴家约夏•贝尔在华盛顿朗方广场地铁站里,用一把制造于1713年、价值350万美元的小提琴先后演奏了6首巴赫的作品。其间1097人经过,只有6个人停了一会儿,约20人给了钱,但多数是边走边扔给他,总共收到了32美元,待演出结束时,无人鼓掌、无人理会。可就在两天前,他在波士顿一家剧院演出,所有门票售罄,而要坐在剧院里聆听他演奏同样的那些乐曲,平均得花200美元。
最后,实验者得出的结论是:当世界上最好的音乐家,用世界上最昂贵的乐器来演奏世上最优秀的音乐作品时,如果我们连停留一会儿倾听都做不到的话,那么,在我们匆匆而过的人生中,我们又错过了多少珍贵的东西呢?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白马解围”四字,即作《西厢记》之主脑也。余剧皆然,不能悉指。后人作传奇,但知为一人而作,不知为一事而作。尽 此 一 人 所 行 之 事 逐 节 铺 陈 有 如 散 金 碎 玉 以 作 零 出 则 可 谓 之 全 本 则 为 断 线 之 珠 无 梁 之 屋。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
20.元曲四大家除了关汉卿、郑光祖之外,另有两位分别是 ▲ 、 ▲ ,这两位的代表作分别是《墙头马上》、《汉宫秋》 。(2分)
21.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本的观点。(2分)
▲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句子的表述有误的两项是( )( )(5分)
A.“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四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引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这段话描写的是《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
B.《哈姆雷特》中鬼魂一角对剧情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的出现改变了哈姆雷特的命运,没有他就没有哈姆雷特,剧作伊始就以他悲伤而庄严、惨苦而坚定的形象奠定了全剧悲剧的氛围。
C.《茶馆》的第二幕,这时的裕泰茶馆渐趋衰落。清朝灭亡了,但是中国依旧在黑暗中。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劳动群众,已经通过自己的切身经验,直感到中国上层统治形式的更替并未使社会发生任何本质的变化,并不曾埋没社会固有的任何不合理的现象。
D.《老人与海》是根据真人真事加工而成的小说,所以它既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又是一部有多层寓意的作品。
E.《孔乙己》里的“孔乙己”,《白光》里的“方玄绰”,《端午节》里的“陈士成”,都是因循守旧,看不惯新的事物,喜欢在过去的世界里思考问题的人物的代表。
23.简答题(10分)
(1)第96回“瞒消息凤姐设奇谋”,有人戏称“奇谋”为“掉包计”,试写出“奇谋”具体内容。
▲
(2)(李纨与探春)刚吃茶时,只见吴新登的媳妇进来回说:“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昨日死了。昨日回过太太,太太说知道了,叫回姑娘、奶奶来。”说毕,便垂手旁侍,再不言语。
探春是如何处理这件事情的,请简述。
▲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鲁迅作品包含着深刻的人生体验,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的确可以从其与政治的关系中来进行读解。但这样的读解一旦过了适当的度,就会割裂其内在的意义关系,成为一种实用主义的东西。“鲁迅”的意义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重新回归“五四”,强调其启蒙的意义。这是由鲁迅前期小说的启蒙主义性质决定的,但更是出于反思和克服极左路线所造成的人格扭曲、思想异化的严重后果的历史需要。通过对鲁迅作品的重新评价,突出其批判封建蒙昧主义文化的本来意义,提倡独立思考的精神,为思想解放开辟道路。这实际上意味着鲁迅研究已经成了打破现代迷信、推动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一环,深刻地影响了新时期的历史进程。
人们对鲁迅的理解,在不同的时代有所不同,甚至是尖锐对立的,但“鲁学”始终占据着显学的位置。这种情形到21世纪初,发生了微妙而重要的变化。鲁迅从政治的符码、文化的符码,到一个活生生的人,人们可以更真切地深入他内心,去体味他在历史最黑暗的时刻,在面对无路可走的绝望时,心里如何挣扎,如何反抗这绝望,要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喜爱和崇敬鲁迅的读者,可以从记录他心路历程的作品中吸取精神力量去追求光明和真理,哪怕要经历鲁迅式的艰难也罢。这样的“鲁迅”,就成了一座人格的丰碑。
(选自陈国恩《鲁迅的意义及当下价值》,有删减)
24.结合全文,说明人们对“鲁迅作品”的读解经历了哪些阶段?(3分)
▲
25.上世纪80年代“鲁迅”的意义回归的原因是什么?(6分)
▲
26.结合全文,说说你如何理解文章最后所说的“鲁迅式艰难”?(6分)
▲
江苏省淮海中学市二统模拟测试
语文答题纸
1 2 5 6 7
一、语言文字表达
3.
4.
(1)
(2)
上一篇:
初一语文测试
下一篇:
鸿图中学2011年秋季第一阶段考试九年级语试题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江苏省淮海”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2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