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083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83]
天津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
天津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错误最多的一组是( )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吊书袋 精兵简政 闲情逸志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B.互联网 遮天避日 莫逆之交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蒸馏水 直抒胸意 察言观色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洽谈会 德艺双馨 征稿启事 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 眼看签订的竣工日期快到了,可是工程量太大,难以按约交付使用,公司领导紧急从其他工地 了三百人,确保工程按时竣工。
② 青少年的思想比较 ,有负面影响的活动还是不宜参加,“经风雨,见世面”的说法固然不错,但是不能不考虑让他们经什么样的“风雨”。
③ 水到了摄氏零度以下 会结冰,这也是客观规律,不会随人的主观意志而变化,除非变换客观条件。
A.调动 单纯 肯定 B.调集 简单 一定
C.调动 简单 肯定 D.调集 单纯 一定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汉书》、《后汉书》与《三国志》被称作前四史,它们与《资治通鉴》一样都是被称为“正史”的二十四史的组成部分。
B.到宋代,词发展到极盛时期,苏轼以诗为词,拓宽了题材,开阔了意境,一扫以前文人词的柔弱气息,开创豪放一派。辛弃疾、张孝祥均为豪放派词人。
C.“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对《红楼梦》创作甘苦的自我感叹。
D.《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就解读三中全会教育改革问题,潘杰表示,小学低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可以给孩子留有更多时间接受素质教育,启蒙独立思考能力,发掘更多的特长和创造力,更加多元地健康成长。
B.微信是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特点,与 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
C.最新修订的《居民身份证法》规定,2013年1月1日起,一代居民身份证将停止使用。目前,仍有少数人没有办理二代身份证,他们主要是老人、外出务工者和偏远地区的群众。
D.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要求成年子女要经常看望年迈的父母,否则,将可能被父母起诉。据称,修订该法律的原因是被子女抛弃或忽视的年迈父母比比皆是所致。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博弈论”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的一种理论。“博弈”这一说法是从棋弈、扑克和战争等带有竞赛、对抗和决策性质的问题中借用的术语,听上去有点玄奥,实际上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博弈论大师看经济社会问题犹如棋局,常常寓深刻道理于游戏之中。所以,博弈论多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凡人小事入手,娓娓道来,并不乏味。
在博弈论中,有一个著名的“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假设一位富翁在家中被杀,财物被盗。警方抓到两个犯罪嫌疑人,并从他们的住处搜出赃物。但是,他们矢口否认曾杀过人。于是警方将两人隔离后进行审讯。检察官给出如下条件:由于你们的偷盗罪已有确凿的证据,所以可以判你们一年刑期。但是,如果你单独坦白杀人的罪行,我只判你三个月的监禁,但你的同伙要被判十年刑。如果你拒不坦白,而被同伙检举,那么你就将被判十年刑,他只判三个月的监禁。但是,如果你们两人都坦白交代,那么,你们都要被判五年刑。两个囚犯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坦白或抵赖。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抵赖,结果是大家都只被判一年。但是由于两人在隔离的情况下无法串供,所以,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选择坦白交代这一最佳策略。因为坦白交代可以期望得到最短的监禁,但前提是同伙抵赖,这显然比自己抵赖坐十年牢要好。这种策略是损人利己的策略。不仅如此,坦白还有更多的好处。如果对方坦白了而自己抵赖了,那自己就得坐十年牢。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应该选择坦白交代,即使两人同时坦白,至多也只判五年。所以,两人合理的选择是坦白,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抵赖)和结局(被判一年刑)就不会出现。
浏览完整试题
在这个“囚徒困境”中,每个局中人选择了自己的最优策略,从而使自己利益最大化。所有局中人的策略构成了一个最优的策略组合,没有人有足够理由打破这种均衡。这种由所有局中人(也称当事人、参与者)的最佳策略构成的战略组合,被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也叫“纳什均衡”①。
“纳什均衡”有着广泛而深刻的意义。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各人追求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是一个“纳什均衡”,也是对所有人都不利的结局。从“纳什均衡”我们引出了一条真理: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损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两个囚徒的命运就是如此,合作是有利的“利己策略”。从“纳什均衡”的普遍意义中我们可以深刻领悟司空见惯的经济贸易、国防政治和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现象,博弈双方在决策时都以自己的最大利益为目标,结果是无法实现最大利益,甚至导致对各方都最不利的结局,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在市场竞争、环境问题、公共资源开发利用中屡见不鲜。因此,博弈论不仅仅存在于数学的运筹学中,也正在经济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注】①纳什:世界著名博弈学大师。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博弈论研究的是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采取策略。
B.博弈论是研究棋弈、扑克这类对抗性质问题的一种理论,也是研究“囚徒困境”中陷入两难选择的策略问题的一门科学。
C.“纳什均衡”是每个局中人自己选择的最优策略,是各人追求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
D.“纳什均衡”由所有局中人的最佳策略组合构成,为了使自己获得最大利益,没有人会主动改变自己的策略。从实质上说,“纳什均衡”是一种非合作博弈状态。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造成两位嫌疑犯陷入“囚徒困境”原因的一项是( )
A.两个囚犯处于隔离的情况而无法串供。
B.两个囚犯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坦白或抵赖。
C.检察官给出了一个特定的条件。
D.两个囚犯都想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8.下列关于“纳什均衡”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实力相当、棋风相似的棋手们相互揣摩、相互牵制,彼此争赢,他们下出的变化多端的棋局,是一个“纳什均衡”。
B.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宁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绝不会主动增加环保设备投资。最终政府加强污染管制,企业采取低污染策略,使企业利益与环境保护互相平衡,从而进入“纳什均衡”。
C.每年的五一、国庆都是商家盈利的黄金周,为了在七天长假里取得可观的收益,商家们无不使出浑身解数,降价促销甚至亏本销售,不惜打出“跳楼价”,“血本甩卖”的字眼。价格大战的结局就是一个“纳什均衡”。
D.任何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都面临着保持贸易自由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两难选择。X国试图对Y国进行进口贸易限制,比如提高关税;Y国必然会进行反击,也提高关税。谁都没有捞到好处的结局就是一个“纳什均衡”。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2题。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①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荆人与吴人将战,荆师寡,吴师众,荆将军子囊曰:“我与吴人战,必败。败王师,辱王名,亏壤土,忠臣不忍为也。”不复于王而遁。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王曰:“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今诚利,将军何死?”子囊曰:“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王将者,皆依不利之名而效臣遁。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②。”遂伏剑而死。王曰:“请成将军之义。”乃为之桐棺三寸,加斧钅质其上。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此存亡之所以数至也。荆之为四十二世矣,其时有臣如子囊欤?子囊之节,非独厉一世之人臣也。
荆昭王之时,有士焉,曰石渚。其为人也,公直无私,王使为政廷③。有杀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还车而返,立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于是乎伏斧钅质,请死于王。王曰:“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子复事矣。”石渚辞曰:“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也。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敢废法,臣之行也。”不去斧钅质,殁头于王 廷。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
[注]①诚:同“成” ②桡:弱 ③政廷:执法官。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养:供养之地
B.遁者无罪 无罪:不加惩处
C.乃为之桐棺三寸 桐棺:朴素的棺木
D.阿有罪,废国法,不可。 阿:私,偏袒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不复于王而遁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展开余下试题
D.石渚之为人臣也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11.以下文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描述文中有关人物“动必缘义,行必 诚义”的一组是
①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 ②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
③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 ④事君枉法,不可谓忠也
⑤正法枉必死。 ⑥不去斧钅质,殁头于王廷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
A.“动必缘义”与“行必诚义”互文,意思是:“举动一定要 依据道义,实行道义。”
B.子囊认为撤军有罪伏剑而死,荆王追悔莫及,赐他一具桐木棺材并“加斧钅质 其上”。
C.文中认为,在荆国历史上,子囊是不可多得的人杰,其节操不只单单激勉一代人臣。
D.上文写孔子、子囊和石渚的事迹,意在彰显儒家所谓的“廉耻” 、“仁爱”与“忠孝”
第II卷
四、(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 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今诚利,将军何死?(4分)
译文: ② 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
(4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
离 亭 燕
张昪①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②。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 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①张昪:南宋初人,作者经历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转变。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
②低亚:低垂。
(1)本词按照长短来划分,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1分)
(2)赏析上阕“水浸碧天何处断”一句中“浸”字的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分析“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一句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句。(5分)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壶觞以自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哀民生之多艰。
(6)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1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
马罗大叔 (节选)
陈忠实
饥饿像洪水猛兽一样咬噬着我的心!
我走出门,村巷里死一般沉寂。没有月亮的秋夜,田野里一片黑暗。正在孕穗的包谷林里,散发着一股浓郁的包谷棒子的腻腻的甜香气味,我在水渠边站住了。
我伸手摸到一根包谷杆子,掰下一个又肥又粗的棒子,三两把撕掉嫩皮,蹲在水渠沿儿上啃起来。包谷粒儿里的乳汁竟然溅到眼睛里,我一定是啃得太猛太快了。嫩包谷粒儿在嘴里,还没有来得及嚼烂,就滚进肚子里去了,几乎尝不出什么味,只觉得十分香甜。
我把啃光了的包谷芯子丢到水渠里,再伸手摸到又一个包谷棒子,却猛然看见一个人,正站在三五步远的大柳树下。我一惊,一愣,从身影和体形上,立刻辨认出来,那是马罗儿,终年四季给生产队看守庄稼的老光棍儿。我也不知凭什么勇气,没有撒腿逃遁,也没有向他求饶,而是毫不动摇地把那个已经抓摸到手的包谷棒子,“咔嚓”一声掰了下来,三两下撕开嫩皮,蹲下身,又啃起来了。
“哼!你倒胆大——”他冷笑着说。
“跟我走!”马罗吼着。
顺着水渠往东走,我就看见一盏马灯萤萤的亮光,那马灯正挂在老光棍住的庵棚上。
“坐下!”他的头一摆,对我吼喊。
“啊……嗨嗨嗨嗨嗨……”
突然间,他放声大哭起来,那粗哑的男人的哭声,从他喉咙里奔泻出来。像小河在夏季里突然暴发山洪,挟裹着泥沙、石头和树枝,带着吼声,颤动着四野。马罗伸出双臂,把我抱住,硕大的脑袋压在我的胸膛上,哭得更加不可收拾。他粗壮的身体颤抖着,两条铁钳一样的手臂夹得我的肩胛骨麻辣辣地疼了。
松开抱着我的手臂,他哭溜着声儿颤颤地说了一句:“咱们……好苦哇……”
我再也支撑不住了,心酸了,腿软了,一下子坐在茅草庵棚门口的树根上,双手捂住脸颊,哭起来了。
老光棍马罗,像疯了似地在庵棚前的草地上,跳起又落下,破口大骂:“你们这些该死的‘假积极’!你欺哄毛主席,放你该死的臭‘卫星’!你得了奖状,叫俺社员跟着受洋罪——啃生包谷棒子!”
戒备,羞愧,所有这些复杂的心情,全都随着马罗的骂声跑掉了。马罗蹦着,骂着,声音渐渐远了,钻进包谷地里去了,随之传出咔嚓咔嚓的断裂的脆响。
他怀里抱着一撂包谷棒子,扔到庵棚口的草地上,点燃麦草,再加上树枝,火苗哧哧哧蹿起来,冒得老高,在一个用铁丝扭成的支架上,摆上了嫩包谷棒子。他咕哝咕哝地说:“咋说也不能 ……啃生的……”
干透的树枝燃烧起来,噼啪作响,火声是这样富于生气。我坐在火堆旁,看火苗忽而落下又忽而蹿高,在秋夜的黑幕中辟开的光亮的空间,随着火苗的起落忽而缩收又忽而扩大。火苗在树枝上跳跃,从燃烧着的枝条上攀援到刚添加上去的树枝上,像万千猕猴在树林里嬉闹,跳跃翻跌;无数条火苗拢在一起,就组成一个火的世界,充满了活力。
马罗大叔坐在一块河卵石上,两手搭在撇开的膝头上,挺直腰板,俨然一副用斧头砍削出来的青石雕像。火光映照着他的脸,一会儿明亮,一忽儿灰暗,四方脸中央,雄踞着一宽大的蒜头鼻子,脸颊上有两道粗糙的大动脉似的皱纹。这张脸上,现在呈现出安详的神态,专注的眼神。他间或用右手里的树枝拨弄一下火堆里的柴枝,甚至歪一歪脑袋,向火堆里吹两口气,然后又坐直了,却不开口说话。
“吃——熟咧。”
他从火堆里的铁丝架上取出一个包谷棒子,甩过来,撂到我的怀里。一股热气饱溶着浓烈的香甜气味扑鼻而来。软软乎乎的包谷粒儿,酥软香甜,一口咬进嘴里,我的眼泪禁不住扑洒下来了。
那晚我没有回家,和马罗大叔挤睡在他的庵棚里的吊床上。
(选自《陈忠实文集》)
16.文中“干透的树枝燃烧起来……充满了活力”一段描写了“火的世界”。请分析这一段文字的表现特色。(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包含了人物内心怎样的情感?(4分)
(1)咱们……好苦哇……(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眼泪禁不住扑洒下来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马罗大叔是本文的主人公,请统观全文,对这个形象作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小说叙写马罗大叔烤包谷的举动很见匠心。请探究作者这样叙写的意图。(6分)
展开余下试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2分)
20、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横线上写出三个关键词。(3分)
今天中国独特而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直接源于“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生存危机。在开放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不但摆脱了民族生存危机,而且成为全球化竞争中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这时的爱国主义应当注入新的因子和意识。它不再应当仅是一种内聚型的强烈感情,不应当是封闭的、种族的、排外的,而应当具有理性、深沉的意识,即开放的世界观、积极的进取心、普世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5分)
有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现代人知道“关之琳”的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越来越少了;知道“周迅”的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吐温”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越来越少了;知道“就要发”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九一八”的越来越少了……
(1)请在省略号处再补写一个例子。(2分)
____________
(2)请你对此社会现象作出简要点评,不得少于40字。(3分)
22、读下面的漫画《树:这并不是胜利!》,完成后面的题。(4分)
(1)用简洁的文字,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字数不超过35字) (2分)
(2)结合漫画的标题,用一句话谈谈你读漫画后的感受或启示。(2分)
七、作文(60分)
一个人身体很不舒服,到医院做了CT、B超、心电图等一系列复杂的检查,五位大夫共同会诊后仍找不到他生病的原因。就在他濒临绝望之际,有人推荐他去找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大夫,老大夫看过他的检查结果后立刻就指出了他的问题所在。老大夫的徒弟问:“为什么您一下子就能知道他的病因?”老大夫说:“经验。我记得在我无数的病人当中,有一个人的情况和他一模一样。”
一个开车开了将近十年的人和一个自从拿到驾照就没怎么开过车的人一同去开赛车,结果没有更多驾驶经验的人反而取得了更快的成绩。赛后面对朋友的询问,驾驶经验丰富的人说:“每当过弯的时候我都会习惯性地踩刹车。”而另外那个人说:“只要能顺利地开过去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要踩那么多刹车?”由此看来,有经验也未必一定是好事。
读完以上材料,你有哪些感悟和思考?
要求:
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抄袭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 B(A,卓(zhuó)著 呼天抢地(qiāng);B,生肖(xiào) 克(kè)扣 正当防卫(dàng);C,嘈(cáo)杂徇(xùn)私舞弊;D愤懑(mèn) 闷(mēn)热)
2. A (A.吊——掉,志——致B.避——蔽,C,直抒胸臆D.力——利)
3、D(①“调集”是调动并集中(使用);“调动”不含集中(使用)。②“单纯”侧重在“纯”,即“不杂”;“简单”侧重在“简”,即“不复杂”。③“肯定”强调事实上的确定不移,重在主观判断;“一定”表示客观必然性,结合句意应该为“一定”。)
4、A(A 《资治通鉴》不是二十四史)
5、B(A成份残缺,C概念交叉,D杂糅)
二、科技文
6、D(A缺少“最合理”,B太片面,C应是“战略组合”)
7、B(B项是困境的具体表现)
8、B(两方都获利,不属于纳什均衡)
三、文言文
9.C(名词作动词,准备朴素的棺木)
10.D(两个“之”字,均为助词,取消主谓结构独立性。A项,承接;递进。B项,上句“则”字是用于条件与结果之间的连词,可译为“那么”;下句“则”表转折,可是。C项,向;在……方面。)
11.A(②④⑤都不是对“行为”的描述,或 是评价语,或是表述观念。)
12.B(“子囊认为撤军有罪”与“荆王追悔莫及”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参看“译文”。)
13.译句:
①将军撤兵,是因为这样做有利。现今确实对国有利,将军为什么还请处死刑呢?”
②掌管法律的人枉法必被处死,父亲犯了法但不忍捉捕,君主赦罪他却不承受。石渚作为人臣,可称得上既是忠臣又是孝子。
译文:
君子独自行事,举动一定要遵循道义,实行道义。孔子遏见齐景公,景公赠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令弟子驱车,辞别景公离去。孔子本是布衣也,官职不过为鲁国司寇。万乘之君品行难与他比肩,三王辅臣的名节没有他的显扬,孔子对待取舍的态度一丝不苟啊!
荆国与吴国即将交战,荆国军队人数少,吴国军队人数多,荆国将军子囊说:“我们与吴国交战,一定会打败仗。这样就使荆国军队溃散,使君主声名被玷污,使荆国领土丧失,忠臣不忍这样办。”他没有向荆王告白就撤兵了。子囊带军队到达都城外,派人向荆王转达他的请求,说:“请处我死刑。”荆王说:“将军撤兵,是因为这样作有利。现今确实对国有利,将军为什么还请处死刑呢?”子囊说:“临阵撤兵的将军不受惩罚,那么今后为王率领军队的人,都会借不利于国家的名义来效法我而退缩。倘若这样,则荆国最终还是天下的弱者。”于是以剑自刎。荆王说:“允我成全将军的义节。”于是赐子囊一具桐木棺材,上面放置斧钅质。一国之主忧虑的是,社稷存而不知为什么存,社稷亡而不知为什么亡,这就是存亡之危多次出现的原因。荆为国者已有四十二世,这期间有像子囊这样的人臣吗?子囊的节操,不只单单激勉一代人臣。
荆照王为政时,有士名叫石渚。它为人公直无私,照王任命他为政廷。有人杀了人,石渚追捕凶犯,得知杀人者是自己的父亲,便掉转车头返回,站立在殿庭上说:“杀人者,是我的父亲。对父亲执行刑罚,我不忍;私庇罪犯,枉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抛却国法当接受惩
上一篇:
江西景德镇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质检试卷语文试卷
下一篇: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查测试高一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天津市2014”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8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