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1302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02]
海淀区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练习
海淀区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练习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25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友谊(yì) 瞭望(liáo) 渐染(jiān) 束之高阁(sù)
B.悄然(qiǎo) 肄业(yì) 着装(zháo) 溘然长逝(kē)
C.愤懑(mèn) 炽热(chì) 蜷缩(quán) 涸辙之鲋(hé)
D.粗犷(kuàng) 勖勉(xù) 委靡(mí) 混水摸鱼(hú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斑斓 销声匿迹 慷概 怨天犹人
B.提携 雷厉风行 商榷 横槊赋诗
C.赎罪 义愤填赝 谛造 无动于衷
D.暇迩 终南捷径 聘请 责无旁待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一场大雪覆盖了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百余架次航班受阻,数千名乘客 机场。
②《论语》所宣扬的伦理道德,早已 到政教体制、民间习俗和人们的心理习惯中。
③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目的是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全球变暖的速度。
A.滞压 渗入 延缓 B.滞留 渗入 延迟
C.滞压 渗透 延迟 D.滞留 渗透 延缓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当下某些领导往往在就职演说时信誓旦旦,可他们一登上官位,就在贪欲的驱使下把自己的誓言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B.去年元月一日,京城市民盼望已久的前门铛铛车首日开通,前来乘坐的市民不绝如缕,纷纷体验其中的快乐。
C.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某些一线城市一直是国际品牌角逐的主战场,许多厂商在这个市场里叱咤风云。
D.面对社会上的种种批评,坐享祖辈、父辈成果的富二代置若罔闻,把那些批评全都当作耳边风,不予理睬。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2分)
A.“中国制造”已经遍布全球各个角落,成为影响国际制造业格局的重要力量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崭新形象。
B.中国首座文字博物馆在河南安阳开馆,该馆收藏了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等多种文物。
C.积极健康的文化能否占领手机文化市场,能否对公众产生有益影响,关键是要紧密结合新技术的特点开展文化创新。
D.社保的全国一统,必将促进中国式“养儿防老”向社会养老的转变,也会为普通百姓安度晚年提供基本的保障。
6.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楚辞体”又称“骚体”,是战国时代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它运用楚地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B.《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它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备的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C.《雨巷》描绘了梅雨时节的江南小巷,通过雨巷、“丁香一样的姑娘”等具有象征意味的意象,构成一个凄婉迷茫的意境。作者戴望舒因此诗被称为“雨巷诗人”。
D.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成功塑造了吉普赛女郎爱丝美拉达和敲钟人卡西莫多这两个人物形象。
7.默写。(10分)
① ,靡有朝矣。(《诗经•氓》)
② ,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
③ ,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浏览完整试题
④仰观宇宙之大,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⑤或因寄所托,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⑥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⑦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⑧乃前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刘向《荆轲刺秦王》)
⑨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⑩ ,大礼不辞小让。(司马迁《鸿门宴》)
8.仿照下面语段中的例子,根据语境,在语段的横线处再举一例。(3分)
中华成语博大精深,具有非同寻常的表现力。数字成语更具有丰富多彩的修辞妙用。比如:“一毛不拔”用夸张的手法将吝啬鬼的形象刻画得穷形尽相又如: ;再如:“五内如焚”用比喻的手法将极度焦虑的心理表现的活灵活现。
二、阅读鉴赏(35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9—10小题。(7分)
诗经•王风•黍离
彼黍①离离②,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释】①黍:一种农作物;稷:谷子,一说高粱。②离离:庄稼一行行排列的样子。
9.据说,周人东迁后一位大夫重游故都,见昔日繁华的宗庙宫室夷为平地,且遍地黍稷,不禁伤心落泪,吟唱成篇。后来,人们往往把 称作“黍离之悲”。(2分)
10.全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这种手法的运用之妙。(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6题(13分)。
(一)
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也。明彻幼孤,性至孝,年十四,感坟茔未备,家贫无以取给,乃勤力耕种。时天下亢旱,苗稼焦枯,明彻哀愤,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秋而大获,足充葬用。
及侯景寇京师,天下大乱,明彻有粟麦三千余斛,而邻里饥馁,乃白诸兄曰:“当今草窃,人不图久,奈何有此而不与乡家共之?”于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群盗闻而避焉,赖以存者甚众。
及高祖镇京口,深相要结,明彻乃诣高祖,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与论当世之务。明彻亦微涉书史经传,颇以英雄自许,高祖深奇之。
太建四年,征为侍中、镇前将军,会朝议北伐,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总统众军十三余万,发自京师,进逼寿阳,齐遣大将军皮景和率兵数十万来援,去寿春三十里,顿军不进。诸将咸曰:“坚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审明公计将安出?”明彻曰:“兵贵在速,而彼结营不进,自挫其锋,吾知其不敢战明矣。”于是躬擐甲胄,四面疾攻,城中震恐,一鼓而克,景和惶惧遁走,尽收其驼马辎重。
会周氏灭齐,九年,诏明彻进军北伐,明彻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众拒战,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周遣上大将军王轨将兵救之。诸将闻之,甚惶恐,议欲拔军。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济,遂从之,及至清口,众军皆溃,明彻穷蹙,乃就执。寻以忧愤遘疾,卒于长安,时年六十七。
(节选自《陈书•卷九•列传第三》)
1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人不图久 图:考虑,计议
B.不审明公计将安出 审:审问
C.四面疾攻,城中震恐 疾:迅速
D.知事不济,遂从之 济:成功
1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每之田中,号泣 其所之既倦
B.高祖为之降阶 故知一死生为虚诞
C.兵贵在速,而彼结营不进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D.寻以忧愤遘疾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各句均直接表现吴明彻果决明断的一组是(2分)
①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
②于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
③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
④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
⑤吾知其不敢战明矣
⑥知事不济,遂从之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⑥
1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大旱之年仍获得丰收,这是吴明彻每天辛勤耕作的结果。
B.吴明彻把自家存粮分与饥馑的乡邻,盗贼闻说后就躲开了。
C.吴明彻精通书史经传,又以英雄自许,因此深得高祖赏识。
D.吴明彻统兵作战,虽异常果决勇猛,但也做不到常胜不败。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①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②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袁宏道《满井游记》)
【注释】①靧:(huì),洗脸。②罍(léi),盛酒水的器皿。
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汗流浃背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6.本文是一篇清新的山水游记,有人评论它“物我交融”,请你举出文中一例,对这一特点加以分析。(3分)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17—19题(15分)。
坐对一山青(有删改)
朱星鹤
我的窗是一幅画,窗外的绿树青峦,白云蓝天,便是画中的风景,掀开窗帘,就像是撕开蒙着画布的纸,窗外的美景一跃入眼,也把愉悦注满一心。
当初决心搬来这里住,就因为看中了窗外那一带青山,山不高,却起伏绵亘,把绿意铺陈一地。一住一千多个日子,朝夕相对。虽说岁月嬗变,斗换星移,多少快乐忧愁,俱已消逝,只留下回忆和惆怅,但青山依旧在,而且生意盎然。在时间的长流里,春会老,花会残,只有山以不变之姿,恒久地就坐在那里,以哲人的慧眼,看尽人世沧桑。
展开余下试题
在现实生活中,不如意事常接踵而至,当我心绪不宁时,窗外青山便是我最好的安慰,举目遥望,无言相对,万般愁绪立刻化为一股轻尘,飘散在窗外阳光下。于是,心境恢复了澄明,我仍拥有一片宁静平和。
山中的雨,像个啜泣的少妇,嘤嘤诉说着她的孤独和委屈,把那份凄楚挂满一山千树。我喜欢看雨中的山,看它的静默,看它的隐忍,看烟笼雨罩中那蒙蒙的姿态,有时密密的雨如丝如缕把山岭裹进一片灰暗中,任你搜集寻觅,也只能望见若隐若现、若远若近的山影,的确是“山在虚无缥缈间”。
晴天是另一种神貌,尤其是雨后青山,晶莹翠绿,冰清玉洁。白云自天外飞来,绕着群山飞舞,而山,依然以无言的晴朗,把笑脸迎向坐在窗前的我。一抬头,我便窥见云的飘逸和洒脱,承接山的明朗与沉静。于是,我也忍不住把笑脸迎向它们,迎向大自然的和煦温馨。
千百年来,山便以哲人之姿静静地踞坐在那里,看尽人世的变幻。
老这样坐着看山,对山的认识毕竟有限,于是,我有去访一访山的欲望了。
选一个没有人的时刻,我浴一肩斜阳叩响山的小径,森林摇动手臂迎接我,款款的枝丫摇曳出一山风情,阵阵野香自四面八方沁来,浸得我通体舒畅,鸟声、虫声、蛙声……和着山风奏起一曲交响乐,那是我所听过的最好的迎宾曲,最美的音乐。
我走遍山前山后,看尽山腹山背,我忽然领悟:山之所以沉默,正由于它的深广。
倦了,我随意朝山腰一坐,夜色晦暝中,望见山外一片灯海,原来还有无数的窗开向这座山,那么,坐对一山青的人也绝不止我一个了。想到有那么多人和我共同拥有一座山,共同拥有豪放和雄伟,险峻和深沉,在某些时候,我们也共同看山赏山,心中便兴起“吾道不孤”的喜悦。从那以后,无论是窗前小立,或是窗下独坐,我再也不会有孤独的感觉。我原无意独占,现在,这山更教会了我——以宽广的胸怀,包容宇宙。
听说,有人看中了这最近处的一座山,不久,这山里便将盖起房子,修起马路,点起电灯,所有都市文明都搬进这座山里来。然而,山无言,山不语,如果命运安排必须那样,山也不会抗议,它仍会坦荡荡的接纳,一如接纳自亘古以来人们的赞颂或是诅咒。
而今,推土机辗碎了一山的岑寂,山路被拓宽了,山头被推平了,那一山青随着被砍伐的树林消失,林中的鸟想必早已飞向别处,蝉声已杳,蛙鼓不鸣。盛夏,正是我们急需用山的灵秀喂饱眼睛和心灵的时候。推窗远望,我看到的是一丘黄土,工地的水泥和红砖也堆得比另一座山高,我忽然若有所失。如今,我们早已失掉了悠闲与从容,而我们还须随时准备更多的失落。但愿心中青山长在,那么即使在没有山的日子,也能于生活中砌起一座座如黛青山,使绿意映满眼前,植满一心。
17.为什么作者“心绪不时时”遥望青山,“心境恢复了澄明”?请根据上下文作答。(4分)
答:
18.第八段中,作者是如何表现“一山风情”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具体分析。(4分)
答:
19.面对已经遭到破坏的青山,作者说,“但愿心中青山长在,那么即使在没有山的日子,也能于生活中砌起一座座如黛青山,使绿意映满眼前,植满一心。”这句话可以引发我们对生活的很多思考,请就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谈谈你的感悟,120字左右。(7分)
20.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集体,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有可能经历风雨阴晴、聚散离合、失败成功……
请以“ 历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800字左右。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0.1
一、1.C(2分)2.B(2分)3.D(2分)4.B(2分)5.D(2分)6.D(2分)
7.10分,每小题1分(答案见课文)
8.(3分)正确书写带数字的成语(1分)判断其修辞手法(1分);分析其修辞作用(1分)。
二、9.(2分)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家国之悲、昔盛今衰的忧国伤怀之情)。意思对即可。
10.(5分)重章叠唱(1分);诗中描写“苗”“穗”“实”的生长变化表现出时间的流逝,突出故都的变化之大;“靡靡”“摇摇”“如醉”“如噎”的动作变化表现出主人公痛苦之情加深;重章叠唱手法的运用在内容上,强化了诗人抒发的悲伤之情(3分,答出其中一点得2分,两点可得3分);在形式上,有回环往复之妙,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1分)
11.(2分)B(清楚,明白)12.(2分)B
13.(2分)C(①吴明彻对天诉说自己的苦楚③是高祖的行为⑥被情势所迫,不能体现果决明断)14.(2分)C(吴明彻只是“微(稍稍,稍微)涉书史经传”,并非精通)
15.2分,每句1分。(1)风力虽然还很强劲,但徒步行走竟也汗流得湿透了后背。(2)(这时候)才知道城外的田野之中并不是没有春天,只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
16.(3分)要点:举例恰当(1分);分析景物特征及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2分)。
17.(4分)要点:青山的淡定、从容(2分),给我启迪与安慰,让我感到温暖(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意思对即可。如答“岁月流逝,人世沧桑,而青山不变,永保生机”(1分);“青山阴时静默、隐忍,晴时明朗、沉静”(1分)。
18.(4分)①表现手法:词语的使用,修辞手法,形、色、声结合等(1分);②结合文章具体内容(1分);③具体分析这种手法在写景、抒情方面的作用(2分)。
任选一个角度(一种表现手法),分析透辟,即可得满分。
19.(7分)①明确引发感悟的“触点”(1分);②点明你的感悟(2分);③对感悟进行具体分析(3分);④语言通顺(1分)。
三、20.(40分)评分标准参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一)
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吴明彻幼年丧父,他本性最孝,十四岁那年,感慨父亲死了却没有坟地,家中又穷得无力筹办,就努力耕种。当时天下严重干旱,禾苗庄稼焦枯,吴明彻哀痛悲愤,每次到田里都大哭流泪,仰面向天诉说苦楚。到了秋天获得大丰收,足够安葬之用。
到侯景侵犯京师时,天下大乱,吴明彻有粟麦三千多斛,但邻居乡人却饥饿不堪,他就对诸位哥哥说:“现在草野之间,多有窃贼,人人难以考虑长久,为什么有这么多粟麦却不与乡邻共同分吃?”于是按人口平分,自己分得的这份跟邻居分得的同样多。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就让避走开了,靠这些粟麦活下来的人有很多。
到高祖镇守京口时,十分诚恳地约请吴明彻与自己结交,吴明彻就去见高祖,高祖走下台阶来亲自迎接他,拉着他的手坐下来,与他商讨当代大事。吴明彻又稍微涉猎了一些书史经传,言谈中很有一股英雄自许的气概,高祖非常赏识他。
太建四年,天子征召他为侍中、镇前将军,适逢朝廷商议北伐大事,公卿官员彼此意见不同,吴明彻力排众议定策北伐并自请出征。总领各路军马十三余万,从京师出发,进军迫近寿阳,齐派遣大将军皮景和领兵数十万来救援,在距离寿春三十里的地方,停兵不进。诸将都说:“坚固的城池还没有攻下来,强大的敌援又在附近,不知明公怎样定计?”吴明彻说:“行军作战贵在快速,可是他们却搭建军营停止前进,自失锐气,我断定他们不敢作战,这是十分明显的了。”于是亲自穿戴盔甲,指挥四面急攻,城中军民震惊恐惧,只擂鼓冲锋一次,就打下来了。皮景和惊慌恐惧奔走逃遁,(吴明彻)缴获了他的全部骆驼马匹和军用物资。
后逢周氏灭掉了北齐,太建九年,下诏书命令吴明彻进军北伐,吴明彻军至吕梁,北周的徐州总管梁士彦率部抵抗,吴明彻多次打败了他,梁士彦于是退兵守城,不敢再出战。北周派遣上大将军王轨领兵救援梁士彦。吴明彻的将领们听说了,非常恐惧,纷纷议论撤军。这时恰逢吴明彻苦于背部患了严重疾病,估计这次北伐成功不了,于是依从建议,当退到了清口,军兵尽皆溃散,吴明彻力穷势迫,只好就擒。不久因忧愤交加而得病,死在长安,这年他六十七岁。 (36.251.63.64)
上一篇: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下一篇:
湖北省恩施高中2014级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海淀区高一”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0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