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2358  
标签:高教版 职高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58]
2013对口高考模拟题语文试卷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赡(zhān)养 趑(zī)趄不前 便笺(qiān) 剽(biāo)悍
B.抹(mā)布 刎颈(jǐng)之交 庇(bì)佑 猝(cù)不及防
C.气馁(něi) 暴殄(tiǎn)天物 禅(chán)让 倔(juè)强
D.搭讪(xiān) 鹬(yǘ)蚌相争 掎(jī)角之势 良莠(yòu)不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寒喧 轻歌曼舞 弥天大谎 通情达礼 B.献媚 万马齐暗 人才挤挤 买赎还珠
C.抉择 心有灵犀 众口铄金 含英咀华 D.意气 徇私舞弊 从谏如流 死心蹋地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 )

① 每年三月,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聚集北京,共商_______.

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_______学习外语呢?

这种偷梁换柱的行为对国人的诚信造成了负面影响,国人也因此觉得_______受损

A.国是 况且 荣誉 B. 国事 何况 名誉
C.国是 何况 名誉 D. 国事 况且 荣誉
4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画家以酣畅淋漓的笔触,描绘出江南的一片新绿,真使人有一种妙手回春之感。
B.王先生今年78岁,已经老谋深算,脾气不像以前那样暴躁了,待人和气了许多。
C.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东窗事发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D.昨天晚上,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我被振聋发聩的雷声惊醒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李老师退休了,但他无时无刻不牵挂着那些孩子。
B.经过刻苦学习,在选拔赛上他射击的五次成绩平均都在95分以上。
C.一篇议论文,观点正确,论据充分,结构完整,是衡量其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D.我这胃病,三年前在北京友谊医院手术过。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这次会议对玉米、小麦、油料、和棉花的收购任务,作了重新安排,大家很满意。
B姚明在整个NBA赛季中都会因为那样的原因成为关注的目标。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他的体型?他的亲切?还是他的什么?
C)他读的哲学书籍大约有两类:第一类是马克思主义原著,第二类是中外哲学史家的著作。(包括介绍他们哲学思想的读物)
D“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根也”,段玉裁在注释时则说得更明确:“今俗语云桩。”
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说话”艺术出现后,民间的话本如《三国志平话》等,既粗糙又不准确, ;而其中的 ,后来在文人再创作的《三国演义》中都得到了改正与润色、丰富,从而取得了更高的艺术成就。
①不能作为流传的读物,也不能代表说话艺术的成就
②不能代表说话艺术的成就,也不能作为流传的读物
③错误、疏漏、粗糙之处 ④粗糙、错误、疏漏之处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8下列对有关语文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计划是人们在一定时期内的学习或工作的打算。
B.“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130篇。
D.《红楼梦》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小说,作者曹雪芹是元末明初人。


浏览完整试题9选出对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打印社广告:“不打不相识。”
②裘皮大衣厂广告:“该大衣惟一的缺点是,将使您不得不忍痛扔掉以前购买的毛线衣。”
③皮鞋油广告:“××牌皮鞋油,为足下添光。”
④儿童牙膏广告:“我叫小白兔,小朋友喜欢我,请到百货商店来找我。”
A.反复 反衬 拟人 夸张 B.双关 反语 双关 拟人
C.双关 拟人 比喻 比喻 D.反复 反衬 拟人 比喻
10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C.一尊还酹江月 D.暮霭沈沈楚天阔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的挑战。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向我们描述了气候变化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森林消失和沙漠扩大,将使非洲成为受影响最广的地区;热带流行的疟疾和寄生虫病将向北蔓延,使欧洲出现流行病;地中海地区由于严重缺水会半沙漠化,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在英国,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东部的某些地方可能变得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另外,一些河流水量将大大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而最为严重的影响,将是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人由于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到本世纪末,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3℃。这一预测是以近年来地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和温室效应为依据的。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它可以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使大气层保待一定的热能。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地表气温,当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时,地表气温就相应升高。科学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地球环境的演化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全球气温将为—40°C,而现在全球平均气温为16°C。科学家们预言,人类如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到203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比1850年工业革命时增加一倍。
  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量越来越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同时,雷击、虫害、砍伐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和森林破坏也使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遭到破坏。所以,要控制全球变暖,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有科学家指出,只有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我们必须树立全球共同性的大气环境观念,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爱护头顶上的这片蓝天。
13.下列对“温室效应”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指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能够接受阳光的一定的密闭空间中所产生的一种保温效应。
 B.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剧增以后,又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从而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C.指在接受阳光的密闭空间中能够影响地表气温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D.指大气层中主要的温室气体,通过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在特定密闭空间中产生的保温效应。
14.根据原文,全球气侯变暖带来的影响最严重的一项是
 A.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导致不少地区沙漠扩大,疾病流行。
 B.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一些地区会因为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
 C.数以百万计的人因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D.台风频频袭击,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
15.下列对“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各国迟迟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不改变能源结构和大力植树造林,以致大气层的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
B.1850年工业革命以来,大量开采和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化石燃料的结果,大大增加了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含量。
 C.由于人类无限制的破坏,地球上大片森林和草地急剧消失,沙漠进一步扩大,使得地表气温也随之不断升高。
 D.因雷击和虫害而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导致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植被日益减少,而人类对此却束手无策。
16.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洲是受全球变暖影响最广的地区,人类如果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那么非洲因此而受益的面积也将最广。
 B.一旦人类能够控制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加剧,那么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能继续,台风将远离日本。
 C.为避免增加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些科学家主张用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可见使用核燃料不会产生二氧化碳。
 D.假如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持续降低,全球气温就有可能持续降低,人类也许将面临另一场全球变冷的挑战。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习题。{每题2分共8分}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故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展开余下试题 17.下列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A.弊在赂秦(弊病) 率赂秦耶(率领)
不能独完(保全) 思厥先祖父(他的)
B.胜负已判(确定,断定) 洎(等到)
至于颠覆(灭亡) 理固宜然(应当、应该)
C.始速祸焉(快速) 诸侯大患(担心忧虑)
礼天下(礼遇,厚待) 或未易量(容易)
D.六国互丧(互相) 诚不得已(诚实)
与秦相较(较量) 积威所劫(胁迫、挟制)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②思厥先祖父;③存亡之理;④可谓智力孤威;⑤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⑦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A.③⑤⑥ B.③④⑥
C.①⑤⑦ D.②③⑤
19.对下列句中“以”字的意思,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秦以攻取之外;②以有尺寸之地;③举以予人,如弃草芥;④以地事秦;⑤日削月割,以趋于亡;⑥洎目以谗诛;⑦不赂者以赂者丧。

A.①④/②⑤/③/⑥⑦ B.①⑥⑦/②③/④⑤
C.①/⑥⑦/②④/③⑤ D.①②④/③⑤/⑥⑦
20.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 )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A.送给秦国越多,秦国侵犯他们就越厉害。
B.秦国送给的越多,秦国受到的侵犯就越厉害。
C.六国送给秦国越多,秦国受到的侵犯就越厉害。
D.秦国送给六国的越多,六国受到的侵犯就越厉害
四填空(没空1分,共6分)
21           ?总是离人泪。    
22今宵酒醒何处?          。       
23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24《群英会蒋干中计》节选自《     》作者是      。      
25合同具有合法性、     、计划性的特点。
五按要求完成习题
26把下面句子变成整句。
漓江的水,你似乎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因为它静;而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至于绿,那简直是一块完整无瑕的悲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仿句请模仿下面句子的形式,“从鲜花”、“矿石”、“蜡烛”、“航船”等事物中选择两个作为陈述对象,写两组句子,也可自选其他事物来写。要突出所写对象的特征。
  例: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1)
  (2)
28为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限14字内。
3月3日下午,澳门经济司、财政司和水警稽查队联合行动,公开销毁了在最近两年中缉获并已完成了行政或司法检控程序的盗版光盘约100万张。这是澳门官方首次采取这种行动。

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习题。
废墟的辉煌
刘上洋
  真没有想过,在罗马,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废墟。
  我们乘车从一个叫美女城的小镇前往罗马。早就听说罗马是一件精致的建筑艺术作品,尤其是那规模宏伟金碧辉煌的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高耸云天气势非凡的圣天使城堡、巍然屹立的埃曼纽尔二世骑像纪念碑、充满神秘色彩的许愿喷泉,更是以它们独特的建筑艺术闻名于世。因此在我的想像中,罗马一定很美,很繁华。然而,当汽车进入市区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没有流光溢彩,没有生机盎然,一切都是旧的,街道是旧的,房屋是旧的,整个罗马就像一件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历史文物。
  就在我感到迷惑不解的时候,汽车在一座残破但却很雄伟的椭圆形建筑物前停了下来,我的眼睛顿然一亮,这不就是古罗马斗兽场的废墟吗?这座于公元72年由4万名战俘用8年时间建起来的巨大建筑,虽然毁坏严重,残破不堪,但不愧为人类建筑史上的杰作。它的形状很像今天的体育场,近50米高的外围墙是用砖石砌成的三层石柱拱廊,周围有80个出入口,里面的阶梯式座位能同时容纳5.5万观众。就是现在,也令人惊叹不已。从斗兽场建成的第一天起,里面就浸满了野蛮和血腥。达官贵人们为了寻求刺激和欢乐,在这里上演了长达500多年的“人兽斗”。在诅咒它的同时,我又暗暗为这座辉煌建筑的废墟历经漫长的风雨而得以保存至今而庆幸。要不然我们只有从历史学家的笔下去寻找它的踪迹了,就像我们中国的阿房宫一样,只能从司马迁的《史记》和杜牧的诗文中去想像它的辉煌壮丽了。其实,岂止阿房宫,漫漫五千年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据说宋代以前的建筑哪怕是废墟也很难觅到一座了。
  离斗兽场不远,便是罗马广场废墟。这个古罗马的心脏地区,曾经殿堂高耸、神庙林立,如今却杂草丛生,成了一片断壁残垣,华丽的埃米利亚殿堂,只剩下了一堆零乱的石块;雄伟的马森齐奥殿堂,只剩下了几堵厚厚的破墙;高大的蒂奥斯库雷神庙,只剩下了孤零零的三根石柱;最为气派的萨图尔诺农神庙,只剩下八根石柱支撑的大门;徜徉在这罗马广场的废墟之中,仿佛就像在古罗马的历史中漫步。我们不能亲见古老的历史,但废墟却可以告诉你昔日的辉煌。倘若没有废墟,人类的历史就会变得苍白单调,就会变得残缺不全。
  从罗马广场出来,我以为再也看不到什么废墟了。谁知罗马城简直就是一个废墟的世界。一座座倾塌的城墙,一间间残破的宫殿,一根根斑驳脱榫的石梁,一个个缺手少臂的雕像,以及一条条被毁坏的不成形的通道随处可见,或掩映在绿树丛中,或竖立在草坪之上,或横亘在街边路旁,或紧靠着新建筑。尤其使人惊讶的是,绝大多数废墟都在罗马市中心,而且完好地保存在显眼醒目之处。凝视着这些废墟,我忽然发现罗马充满着一种残缺的美,一种古旧的美。没有废墟,就无法印证文明的轨迹,残损和破败正体现了文明的韧性。
  于是,我不由地惊叹和钦佩起罗马人来。他们不愧具有远见卓识的一族。面对罗马文明的废墟,他们没有用推土机去把它们推倒和铲平,也没有在废墟上去恢复和重现古罗马的壮丽辉煌,而是独具匠心地将废墟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只有尊重废墟,才能超越废墟,去创造新的辉煌。正因为废墟有着永恒的巨大的魅力,罗马也就成了全世界都向往的地方,每天从四面八方来废墟游览的人络绎不绝、摩肩接踵。罗马废墟,一个千古绝唱,一个不灭的辉煌。
(选自《阅读与鉴赏》,有改动)
29.第三段中“迷惑不解”的含义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15个字)
30.“废墟有着永恒的巨大的魅力”,从上文看,这“魅力”表现在哪几方面?

31.文章第三段中提到了中国的阿房宫等内容,联系全文看,这样写的好处和作用是什么?
32.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文开篇点题,设置悬念。“真没有想过,在罗马,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废墟”一句,既抒发了思古之幽情,又有现实的震撼力。
  B.第二段中,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把我们带进想像中繁华的罗马城,而实际中的罗马城并非如此,作者的情绪随之“低落”下来,待看到更多的废墟后作者的情绪才逐渐愉悦起来。


展开余下试题  C.文中“我又暗暗为这座辉煌建筑的废墟历经漫长的风雨而得以保存至今而庆幸”一句,暗合文眼,暗示了后文中废墟巨大的历史意义。
  D.文章第三段介绍了古罗马斗兽场,作者目的是借斗兽场的废墟控诉万恶的奴隶制度,批判奴隶制度的野蛮和血腥,从而达到借古讽今的目的。
  E.文章以其深刻的哲理思辩增加了文章的深度,又用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批判增加了文章的力度。
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教育研究的南京财经大学胡连生教授说,现在少数学生中存在的迷恋网络、虚度光阴、不求上进等现象,从根本上讲,都是责任感缺失的外在表现。一个连对自己和父母都不负责任的学生,怎么会承担对集体、国家和事业的责任?
  《中国青年报》上《生活在低处,灵魂在高处》一文说:“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才会真正把自我实现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
  2006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季羡林老人在《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一文中说:“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恐怕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联系社会实际或你的人生体验,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不得抄袭。
  

1【解析】A 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B项赡(shàn)与D项祓(fú)是考查形声字,C项禅(shàn)考查多音字。
本题中的读音基本上出自教材,很容易排除,难度不大。有些信息值得注意:有些字(睥睨、祓除)“现代汉语”已经很少用了,出自第五六册课本,属于“次常用字”,体现字音考点的变化与紧扣教材的特点。
(字形题因作文要求未单独出题,标点未考!安徽卷作文要求有“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天津卷明确标点错误要减分。)
3【解析】C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现代汉语词语的辨析选用。①“国是”指国家大计,“国事”指国家大事。前者侧重于大政方针,后者侧重于大的事件。②“何况”和“况且”都表示递进,前者一般用于前后带衬托、对比关系的情况,后者一般是指后文对前文进一层说明理由。但反问句中要用“何况”,不能用“况且”。③“荣誉”指“光荣的名誉”,“名誉”即“声誉”。前者具有专属性,只有贡献者才会获得;后者具有普遍性,人皆可享。前者是一种褒扬和嘉奖,需程序授予,也可剥夺;后者是综合评价,无法剥夺。
这三组词太熟,难度不大。辨析要重视语境,注意词义、对象、范围、色彩、轻重、词法等辨析角度,掌握存同析异与造句化生为熟等方法
66d答案:“玉米”“小麦”为一类,与“油料”之间的停顿应改为逗号,“油料”后边的顿号应删掉,因为已用’了连词“和”。
答案:本句是表选择的问句,表选择的问句一般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放在最后问句的后面,句中各项之间用逗号。此句应把前三个问号改为逗号。
答案:括号移到句号前。
11c 12b。
13 A 14 C 15 D 16 B答案 17 B 18 A 19 A 20A
26【参考答案】潺潺的小溪枯竭了,干渴的牲畜死去了,田野的庄稼枯萎了。
把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改写成整句。
没过多久,这里发生了一场特大旱灾,潺潺小溪枯竭了,牲畜干渴而死去,干旱枯萎了田野的庄稼,山谷里饿殍遍野。
26答案示例: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完整无瑕的悲翠。
28【参考答案】澳门官方首次公开销毁盗版光盘。
29答:作者的想像和现实形成反差。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迷惑不解”在文中的位置可知,概括第2节内容既可的出答案。
30答:(1)废墟是历史的化石。(2)废墟是文明的见证。(3)尊重废墟,才能超越废墟,去创造新的辉煌。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能准确的确定答题区域。只要分别概括出(4)(5)(6)三小节的段意,即可得出本题的答案。
31答:(1)运用对比手法,庆幸罗马废墟的保存,也为中国这一文明古国废墟的被毁而痛惜。(2)深化主题,引发人们对单纯追求现代辉煌而随意破坏废墟的思考。(3)引起下文,为下文议论罗马废墟保存的意义张本。
解析:“好处和作用”必须从两个方面进行鉴赏,要从文章的主旨、表现手法等方面组织答案,才能作到全面、准确。
32答:CE
解析:A项“又有现实的震撼力”错;B项“情绪才逐渐愉悦起来”错;D项不合文章主旨。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
  这道试题指向青年人的责任感,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当代绝大部分的学生受到太多的关爱,往往只知所求而吝于承担。三则材料命意具有梯度,层层推进,要求学生将自我在社会和历史进程中定位。
  【写作指导】
  本文立意,可集中谈承担对自我、对社会、对人类进步的责任中的某一项,也可采用层进式结构,兼谈三个方面。
  【素材金库】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非常注重社会责任的承担,“修身”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强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青年马克思曾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17岁时作《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人类跋涉的历史长河中,各个阶段总会出现伟大的思想家,以超人的智慧洞察世界的本质,以卓越的思想推动社会的进步,马克思就是其中杰出的一员。
  ◎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刘易斯
  ◎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因此,“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维克多?弗兰克
  ◎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一种责任是最有效的办法。
标签:高教版 职高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13对口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5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