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中考模拟卷
阅读:1241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41]
2014年成都中考全真模拟试题语文
2014年成都中考全真模拟试题
语 文
(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A卷分第I卷和第II卷,第I 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其他类型的题;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A卷(100分)
第Ⅰ卷(一、二选择题,共18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B )
A. 宽恕sù 孪生luán 忌妒jì 可歌可泣qì
B. 轻捷jié 主宰zǎi 地窖jiào 隐姓埋名yǐn
C. 晦暗huì 肥硕 shuò 虐待nüè 重峦叠嶂zàng
D. 蝉蜕tuì 伛偻yǔ 亘古gèng 花团锦簇zú
2.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C )
A、由于缺水,长达数百公里的绿色长城在干渴中崩蹋。
B、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摇荡中舒卷张驰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
C、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王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D、它们逢山过山,遇水漇水,前赴后继,沿着一条笔直的路线奋勇前进,决不绕道,更不停止。
3.下面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我常常把“责任心”和“趣味”这两个词跟朋友强词夺理。
B.他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
C.《傅雷家书》是经典的教子之作,有人模仿这种书信体,写出来的文章却味同嚼蜡,毫无深意。
D.你懂得法律,你讲的话也很有道理,不愧是法律界的中流砥柱。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每小题3分,共9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4.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请广于君(扩充) B.秦王色挠(屈服)
C.休祲降于天(吉祥) D.寡人谕矣(告诫)
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C)
A. 以头抢地耳 徒以有先生也
B. 受地于先王 告之于帝
C.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 ”
D.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登轼而望之
浏览完整试题
6.下面各项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唐雎一到秦国,秦王就对安陵君提出了严厉的指责。他装出一副施恩加惠的脸孔,指责安陵君并炫耀自己的军事实力,企图迫使对方屈从他的意志。
B.秦王的骗局被揭穿后,便进一步用战争来恫吓,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起的战争的可怕场景。但唐雎不为所动,毫不示弱,以“布衣之怒”进行反击。
C.选文通过语言与动作描写刻画了唐雎的机智勇敢、有胆有识、临危不惧、爱国忠君的性格;主要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了秦王阴险狡诈、色厉内荏的性格。
D.最后无论秦王是真屈服还是假屈服,“长跪而谢”都表明唐雎在这场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第Ⅱ卷(其他类题型,共82分)
三、翻译、默写(共10分)
7.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2分)
译文: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
(2)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2分)
译文: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
8.默写古诗中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2分)
①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②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诗经·关雎》)
③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苏轼《浣溪沙》)
(2)默写常建的《破山寺后禅院》的颔联和颈联或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上阙(4分)
答:常建的《破山寺后禅院》的颔联和颈联: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2题。(共12分)
人类水资源现状
①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功能,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②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平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世界上早已有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已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③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30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600亿立方米,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④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从全国看,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容量已经明显不足。
9.下面说法和文章内容不符合的一项是( D )(3分)
A.我国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
B.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北方缺水严重。
C.我国污水处理率低,河流污染严重。
D.世界上约一半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精析】此题考查准确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选项D,与文中第②段末尾句“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的内容不符合。
10.文章第③段画线处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答: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2分)采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十分不均的严重性,(1分)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南北方水资源的分配作比较,更加突出水土资源不相匹配。(1分)
【精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准确把握。分析作用时要将说明方法本身的作用与具体的内容相结合。如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的作用常用这样的格式:将……和……相比较,突出……特征;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的作用常用格式:列举了……数字,
具体准确的说明了……。
11.第③段“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一句中的“仅”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不能。(1分)因为用“仅”可以更加突出地说明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严重程度,去掉则无此效果,(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 (1分)
【精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征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先解释这个词语的意思,通过比较说明运用该词的作用,最后点明运用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
12.针对我国目前水资源现状,请你提两条合理化建议。(2分)
答:(2分)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针对我国水资源现状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即可。示例:建议一:南水北调;建议二:实行污水再处理后排放,减少河流污染;建议三:兴修水利工程,增加蓄水量。
【精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综合的探究能力。答题时要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所提的建议要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的特点。
五、写作(60分)
13. 请以“我曾经忽略了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温馨提示:
展开余下试题
请一定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为了突出你的个性,希望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写你最熟悉的内容,尽量抒发你的真情实感,表达积极向上的主题。
为了更好地表达你的意思,使你的文章内容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为了便于老师评阅你的文章,请你注意:格式正确,书写工整,标点恰当,卷面整洁,尽量少写错别字,少出现病句。
你的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B卷(共50分)
一、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完成1——2题(共4分)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2分)
答:1.(2分)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1分)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1分)
2.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2分)
答:(2分)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物)抒情。(1分)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1分)(答到加点词的同义词即可)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段,按要求回答3-5题。
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驽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刘豫州:刘备;芟shān夷大难:削平大乱;鲁缟:缟,是一种白色的薄绢,以古时鲁国所产为最薄最细,故称鲁缟。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
A.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胄,后代。) B.十万之众(众,众多。)
C.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诚,如果。) D.随亮诣先主(诣,拜访。)
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6分)
(1)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译文:如果您能够凭著吴越的军队,去和中原的曹操对抗的话,那您倒不如早点和他决裂(或断绝关系);如果不能够抵挡(或敌不过他)的话,那你何不解除武装(或放下武器,收起铠甲),向北面称臣来侍奉他(或臣服于他)呢!落实“若”“以”、“绝”、“案兵束甲”、“北面”等词的含义,符合语境含义,语言通顺即可,关键词翻译错误一个扣0.5分,扣完为止。
(2)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译文:我的计策已经决定了(或我的主意已经打定了),除了刘备再也没有可以抵挡曹操的人了(或不是刘豫州的话就不能抵挡曹操),然而刘备刚打了败仗(或但是刘备刚刚打了败仗之后),怎能够抵抗曹操这个强敌呢? 落实“决”、“当”、“然”、“新”、“安”“难”等词的含义,符合语境含义,语言通顺即可,关键词翻译错误一个扣0.5分,扣完为止。
5.阅读了以上选段,请概括诸葛亮劝说孙权的几层意思,并说说你看到一个怎样的诸葛亮?(4分)答:诸葛亮劝说孙权的要点:①分析三方形势,激将孙权起兵与曹操抗衡。(意对即可,1分)②刘备拥有人和之利,不会屈从于曹操。(意对即可,1分)③曹操面临许多不利因素,刘吴联合破曹可以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意对即可,1分)诸葛亮的形象特点:审时度势,洞若观火,胸有成竹,气度非凡,见多识广,博学多识,高瞻远瞩,擅长辞令,思维缜密,机敏聪慧,镇静自信……(一个关键词0.5分,答出两个即得1分,操抗衡。(意对即可,1分)②刘备拥有人和之利,不会屈从于曹操。(意对即可,1分)③曹操面临许多不利因素,刘吴联合破曹可以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意对即可,1分)诸葛亮的形象特点:审时度势,洞若观火,胸有成竹,气度非凡,见多识广,博学多识,高瞻远瞩,擅长辞令,思维缜密,机敏聪慧,镇静自信……(一个关键词0.5分,答出两个即得1分,其他评价言之成理即可。)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下列的句子出自我们初中“课标”要求必读的名著,请选择其中的一个句子写出它的出处(名著的名称)和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
答:选择第 (1) 句,名著:《 培根随笔 》,启示: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1分),可以一起分享快乐也可以分担忧愁(1分),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1分)(4分)
答:选择第 (2) 句,名著:《 傅雷家书 》(1分)启示: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它剔除私心杂念,远离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1分)。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1分);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就是这些心灵的朋友和美好的情感,成为赤子创造的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1分)。(意思相近即可)(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共18分)
海棠花
季羡林
①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花,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
②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自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但是要到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断片。记得有一个晚上同几个同伴在家南边一个高崖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顶,其中纵横穿插着一条条的空隙,是街道。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单调得很。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当时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其中还夹杂着一点儿渴望,渴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上一看。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数起来,终于发现,那就是自己家里那两棵海棠树。我立刻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树下,一直站到淡红的花团渐渐消逝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
展开余下试题
③但是这样的情景只有过一次,其余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北京是古老的都城,尽有许多机会可以作赏花的韵事,但是自己却很少有这福气。我只到中山公园去看过芍药,到颐和园去看过一次木兰。此外,就是同一个老朋友在大毒日头下面跑过许多条窄窄的灰土街道到崇效寺去看过一次牡丹;又因为去得太晚了,只看到满地残英。至于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连因海棠而出名的寺院似乎也没有听说过。北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短到几乎没有。最初还是残冬,可是接连吹上几天大风,再一看树木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天气陡然暖了起来,已经是夏天了。
④夏天一来,我就又回到故乡去。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树下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结在海棠树下檐边中间的蜘蛛网,借了星星的微光,把影子投在天幕上。一切都是这样静。这时候,自己往往什么都不想,只让睡意轻轻地压上眉头。等到果真睡去半夜里再醒来的时候,往往听到海棠叶子窸窸窣窣地直响,知道外面下雨了。
⑤似乎这样的夏天也没有能过几个。六年前的秋天,当海棠树的叶子渐渐地转成淡黄的时候,我离开故乡,来到了德国。一转眼,在这个小城里,就住了这么久。我们天天在过日子,却往往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的。以前在一篇什么文章里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们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当时颇有同感,觉得自己也应立刻从即时起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但是过了一些时候,再一回想,仍然是有些捉摸不住,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到了德国,更是如此。我本来是下定了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来念书的,所以每天除了钻书本以外,很少想到别的事情。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我这样做。而且祖国又时来入梦,使我这万里外的游子心情不能平静。就这样,在幻想和现实之间,在祖国和异域之间,我的思想在挣扎着。不知道怎样一来,一下子就过了六年。
⑥哥廷根是有名的花城。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春天,这里花之多。就让我吃惊。家家园子里都挤满了花。五颜六色,锦似的一片。但是我却似乎一直没注意到这里也有海棠花。原因是,我最初只看到满眼繁花。多半是叫不出名字。因而也就不分什么花了,只是眼花缭乱而已。
⑦但是,真像一个奇迹似的,今天早晨我竟在人家园子里看到盛开的海棠花。我的心一动。仿佛刚睡了一大觉醒来似的,蓦地发现,自己在这个异域的小城里住了六年了。乡思浓浓地压上心头,无法排解。
⑧在这垂尽的五月天,当心里填满了忧愁的时候,有这么一团十分浓烈的乡思压在心头,令人感到痛苦。同时我却又爱惜这一点乡思,欣赏这一点乡思。她使我想到:我是一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填满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中,我是多么想看到它呀!把祖国召唤到我眼前来的,似乎就是这海棠花,我应该感激它才是。
⑨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过那个园子去看海棠花。它依然同早晨一样,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它似乎一点也不理会我的心情。我站在树下,呆了半天,抬眼看到西天正亮着海棠花一样红艳的晚霞。(1941年5月29日写于德国哥廷根)
7. 作者为什么以“海棠花”为题目?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答。 (4 分)
答:(5分)是全文行文的线索,(1分),因为文章开头由看到别人家园子里的海棠花到自家园子里的海棠花,最后写到在异国他乡的海棠花,海棠花串起了作者生命中从故乡到异域的片断,自然唤起了乡思。(2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1分),抒发了对祖国的强烈的思念之情。(1分)(答到要点即可)
8. 第⑤段画线部分状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这与下文有何关联?(4分)
答:(4分)状写了作者挣扎在幻想和现实、祖国和异域之间,无法获得安宁的心境。(2分)
9. 结合全文阐释文章最后一句“抬眼看到西天正亮着海棠花一样红艳的晚霞。”的含义及作用。(5分)
答:(1) 实写眼前的景物(晚霞)的壮观美丽(1分); (2)烘托作者内心浓浓的思乡之情(1分);(3)寄托了作者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美好愿望(2分)。
10. 第⑧段“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一句中的“远”和“近”是指什么?试结合你的成长记忆或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远”和“近”的这种心理反差的理解。(不少于100字)(5分)
答:此处的“远”指时空距离,“近”指情感(心理)距离;(2分)围绕“只要我们找到了情感的寄托,距离将不再是阻隔”谈即可,(1分)但必须举例阐释才行。(2分)。
四.语言运用(12分)
1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
一千多年前,在以色列,孩子到学校上第一次课是这样的:在教室里,孩子得到一块干净的石板,老师在石板上用蜂蜜写成许多希伯来字母。老师告诉孩子,每当学会一个字母,他就可以舔掉石板上的蜂蜜。随后,这些孩子还可以吃到老师给的蛋糕、苹果以及核桃。
以色列的教师这时会对孩子们说:“瞧,知识是多么甜蜜啊!”
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开始!一个人由此可以跨进一扇门,进入一座明亮的殿堂。
这又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习俗,虽然它已经被废弃了,但习俗后面的隐喻是那么清楚啊!
答:它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示例1:知识是上天给予人类的最甜蜜的礼物。示例2;获取知识是一个快乐而甜蜜的过程。(意思相近即可)
12. 根据语境及表达要求,回答问题。(4分)
春天来了,周日你和家人到郊区游玩,阳光明媚,景色优美。但是午后开始下大雨,第二天你的朋友问你:“昨天玩得开心吗?”你会怎么回答?
(1)消极表达:噢,别提了,还没玩就下起了大雨,真是倒霉的一天!(2分)
(2)积极表达:昨天真不错,玩得很开心,尤其是中午那场大雨,把连日来的阴霾一扫而光,大地一下子变得干净美丽,空气也变得清新多了。(2分)(
13. 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题目(不超过12个字)。(4分)
昨天,北京大学进行了自主招生考试。有考生告诉记者:“题目活,题型新。比如语文第一题用拼音默写宋词,挺新鲜的,从没这么考过。还有对对联,给‘九天揽月华夏英豪驰宇宙’对出下联,挺有意思的。”除笔试外,考生还须参加由北大教授组成的专家组面试,在15分钟面试时间内自我陈述并抽签答问,以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
答:北大自主招生出新招; 北大自主招生招数新且多。 (答案中必含:北大、自主招生、新办法、字数各1分) (116.55.232.245)
上一篇:
广西桂林、防城港、河池高三联考语文试卷
下一篇:
四川成都市高2014届四月份模拟试题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14年成都”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4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