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237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37]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
说明:时限100分钟,分值120分
选择题答题栏
序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序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庇荫(yīn) 剽(piāo)悍 鲜(xiǎn)为人知 叱咤(chà)风云
B、嗔(chēn)视 陨(yǔn)落 忧心忡忡(chōng) 戛(jiá)然而止
C、怂恿(sǒng) 炽(zhì)痛 面面相觑(qù) 气冲斗(dǒu)牛
D、履(lǔ)践 悲怆(chuàng) 锲而不舍(qiè) 怏(yàng)怏不乐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所以那些野马远比大多数家马来得强壮、轻捷和遒劲。
B、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涧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
C、 这个方面,情况就炯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D.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其他队员撤回到8100米的营地,养精蓄锐,以便在需要的时候为突击顶峰的队员提供各种支援。
B、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C、我感到一种不言而喻的恐惧,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D、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B、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C、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D、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主动交流的习惯,是取得进步的重要因素。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狼亦黠(狡猾)矣,而顷刻两毙。
B、故水潦(积水)尘埃归焉。
C、两股(屁股)战战,几欲先走。
D、赏赐百千强(有余)。
6、选出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 )
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B、青春如花似火,灿烂热烈,是我们人生交响乐的序曲。(比喻)
C、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设问)
D、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比喻)
7、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 一一你们走吧。”
B、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C、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D、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都是脍炙人口的散文。
B、《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建功立业,辞官还乡的故事。
C、《口技》选自清代涨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伟大的悲剧》作者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
D、《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国的法布尔。
9、下列加点字的词性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形容词)
B.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名词)
C.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形容词)


浏览完整试题D.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动词)
二、阅读《斑羚飞渡》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0——14题
①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拔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拎调换位置。
②它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
③绝大部分老斑羚都用高超的跳跃技艺,帮助年轻斑羚平安地飞渡到对岸的山峰。只有一头衰老的母斑羚,在和一只小斑羚空中衔接时,大概力不从心,没能让小斑羚踩上自己的背,一老一小一起坠进深渊。
④我没想到,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我更没想到,老斑羚们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
⑤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伸出了长长的舌头。
⑥最后伤心崖上只剩下那只成功地指挥了这群斑羚集体飞渡的镰刀头羊。这群斑羚不是偶数,恰恰是奇数。镰刀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既没有年轻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垫脚石飞到对岸去,也没有谁来帮它飞渡。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
⑦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10、文中能看出它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的句子是 ( )
A、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
B、绝大部分老斑羚都用高超的跳跃技艺,帮助年轻斑羚平安地飞渡到对岸的山峰。
C、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
D、镰刀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既没有年轻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垫脚石飞到对岸去,也没有谁来帮它飞渡。
11、“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句中“彩虹”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缓解紧张气氛 ,让羚羊沉着冷静。
B使文章增添神秘色彩,吸引读者。
C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暗示飞渡即将开始。
D 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飞渡的悲壮美。
12、如何理解第④自然段中我没想到、我更没想到这两句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两个“没想到”使意思层层递进,表达了我对斑羚绝境求生所表现出的智慧和自我牺牲的献身精神的由衷敬佩。
B、两个没想到,是并列关系,表明了斑羚的飞渡让我很吃惊。
C、说明斑羚的飞渡让人出乎意料。
D、我没想到斑羚能这么聪明!
13、第⑤自然段从描写角度看属什么描写?有何作用?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正面描写。作用是说明了我们的吃惊程度。
B、侧面描写。作用是进一步烘托气氛,表明震惊的程度,表现老斑羚行为的悲壮和悲剧色彩。
C、正面描写。作用是说明了我们没有想到斑羚这么聪明。
D、侧面描写。作用是衬托斑拎飞渡的壮观景象。
14、选文最后一句话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中灿烂一词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灿烂指的是彩虹灿烂,这是客观描述。
B、灿烂指斑羚的精神灿烂。
C、灿烂的不只是彩虹的光辉,更是对镰刀头羊行为和精神的赞扬。
D、灿烂是“我”的一种感觉,因为“我”被老斑羚的精神所感动。
三、阅读《孙权劝学》一文,完成15—16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王侯的自称)
C、非复吴下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
16、下面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告辞因为军中事务多)
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要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罢了)
C、蒙乃始就学。(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
D、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
四、填空
17、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句子。
(1)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独坐幽篁里,___ 。(王维《竹里馆》)
(3)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4) 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 。(岑参《逢入京使》)
五、阅读分析
(一)阅读《伟大的悲剧》,完成18——20题
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一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无垠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但现在其他的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一点。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做是自己的脚印一样。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了。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


展开余下试题18.文中画线的“美丽的秘密”指的是什么?(联系上下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鲍尔斯为什么“突然之间”“变得不安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表达了斯科特什么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伤仲永》,完成21——23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未尝识书具 尝: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就:
(3)父利其然也 利:
(4)贤于材人远矣 于: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⑴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文
⑵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文
23、最后一段的议论讲述了什么道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8题
那些卑微的母亲
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坐下,就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她弓着身,表情 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彼时,朋友正讲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她于是将身体弓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
②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的说笑声遮住。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③每一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她弯着腰用力檫着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檫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步弄得一塌糊涂。她马上回过头来,重新檫一遍。
④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的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血丝。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凛地训斥:“你就不能小心点?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她就急了,伸手拉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是。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求了。
⑤逛街回来,遇上红灯。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外,等待车辆通过。这时,马路中间正在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车辗上。忽然,就在我身旁一个女人猛地冲过去,几步跳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她的身后,响起一大片汽车尖厉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抢什么抢,不要命了!”
⑥她一边陪笑着往后退,一边扬起手中的瓶子冲着我们这边微笑。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也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个瓶子,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
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垃圾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她们又无比高尚,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⑧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
24.概括文章第③④的主要内空。(不超过30字,2分)
答:
25.文章第①段“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 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形象?(3分)
答:

26.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品析。(7分)
(1)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品析加点词,4分)
答:

(2)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3分)
答:

27.通读全文,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卑微的母亲”?(4分)


六、28.请将下面一句话,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田字格内。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七、作文
29、岁月轻轻滑过指尖,许多往事便渐渐弥散在如沙漏般的光阴里面。但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某些东西,让我们刻骨铭心,难以忘怀。因为这种记忆是美丽的,芬芳的,让人心情愉悦的,能够温暖人心的……
请以“开在记忆深处的花朵”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立意自定,不得少于600字。
要求:
①要有真情实感。
②文风朴实,不得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题答案
一、1、B 2、C 3、C 4、D 5、C、 6、C 7、D 8、A 9、A
二、 10、C 11、D 12.A 13、B 14、C
三、15、D 16、A
(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32分)
四17、(1)此夜曲中闻折柳(2)弹琴复长啸(3)影入平羌江水流(4)双袖龙钟泪不干(每空1分,共4分)
五(一)(共7分) 18.抵达地球的南极点及其周围的景物。(2分) 19.在无垠的雪地上发现一些印迹——小黑点,可能已经有人先到了这里了。(2分) 20.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沮丧悲哀的心情。(3分)
(二)(共11分)21(每词1分,共4分)(1)曾经 (2)完成 (3)认为……有利可图 把……看做有利可图 (4)比
22、(4分)(1)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2)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23、(3分) 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
(三)(14分)
24.(3分)在 超市做保洁的母亲,为了儿子读书,谦卑而勤奋工作却遭到主管的训斥。
25.(3分)外貌描写,既表现了这位母亲的贫穷和低微,又表现了这位母亲的自尊与自爱。
26.(4分)(1)“尴尬”一词准确地表现了老妇人多次问话之后没人回答的难为情,“爬满”一词表现了老妇人“失望和忧伤”的程度之深。(2分)(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子俩淳朴善良的笑容带给大家的感动。(2分)
27.(4分)生活中有很多这样平凡而卑微的母亲,他们生活在社会底层,但是她们都是靠辛勤劳动维持生计、抚育儿女的母亲,因而她们又是无比崇高,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六、28略(2分)
七、(50分)29、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45——50分;二类:40——44分;三类:35——39分;四类:34分以下 (60.213.146.59)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七年级语文”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3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