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589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89]
许昌新乡平顶山2014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许昌新乡平顶山2014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卡。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咏花诗词从《诗经》初见端倪,《楚辞》初步建立了“花”作为人格象征的意象内涵。唐宋诗词上承“诗”“骚”与魏晋风流,将“咏花”诗词的写作推向极致。花风即唐宋风,唐人尚牡丹,宋人崇梅花,两代国花由牡丹到梅花之更替,代表着截然不同的精神气质之转换,折射着潜在的文化裂变与重新整合,展示了中国文化精神整体的辩证统一构成的新境界。
牡丹花大色艳,层层叠叠,具有雍容华贵的丰腴之关,传达出磅礴的春天气势,因而具有成为盛世精神的最好象征和载体的潜质。牡丹作为唐代备受推崇的“国花”,适逢其会地呈现出雄视百代的气势与襟怀,折射出大唐帝国的王者之风。说牡丹,便是说唐人的大气与雍容。唐代文人热烈的吟咏诞生了不少流光溢彩的传世佳作,将牡丹作为“国花”的王者之笑烘托得淋漓尽致。人咏花,花映人,彼此间彰显着雍容华贵、灿烂绚丽和大气磅礴,共构着自信开阔、昂扬奋进、雍容大度的时代风神。
然而,由唐入宋,时运推移,文化国情发生巨大转变。理学大兴使得宋代文学精神趋向理性化和细密化,推崇气节、品格。两宋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的新气象,使梅花的审美特征日益受到关注与推崇,人格寄托意义不断丰富和凸显,价值持续提高。在宋代士大夫优裕、悠闲、雅致的生活氛围中,微小的梅花逐渐由自然存在走上了人们审美观赏的至位,最终被推为“群芳之首”,并打破了牡丹宠冠天下的局面,成为新一代“国花”。
由“尚牡丹”到“尚梅”,乃是社会习尚和文人心态的变化而引发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的变化。可以说,梅花的种种特质与当时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精神相契合,迎合了两宋之交的文人追求风骨气节的心理需求。梅花之成为国花,是历代文人在千年间层累所致,尤其在艰难时世中愈品愈深的结果。
林逋在咏梅文学史上的意义是划时代的,他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梅花审美的全新格局。当他把自己清旷、高洁、淡远的情怀投入梅花意象的时候,梅花意象就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格意趣和道德内涵,以清妙深幽的意志成为了士大夫文人理想人格的象征或人格自许的极佳对应物。作为唐宋国花的牡丹和梅花,都曾妍冠群芳,荣宠万户,但它们的晋身之路有直曲之别,气度也有豪婉之分,这些都联系着它们迥异的命运。与梅花走向丰富的多元化意象内涵不同,牡丹在盛唐之后呈现出固定的单一化意象内涵,那就是作为大气雍容、荣华富贵的盛唐气象的象征出现在人们的追忆里。为何它没有能够像梅花一样继续向纵深发展,趋向多元化的圆融境界呢?其中,李唐王朝与赵宋王朝不同地域文化的遗传基因,在他们对国花审美选择、意蕴发现与赋兴比上,有着支配性的作用。
李氏王朝凭藉军事实力,在马背上夺取了天下,有着浓重的质朴泥土气。王公权贵的喜尚和士人勃发的欢悦、社会大众的需求相契合,构成“牡丹”怒放的时代文化心理的场境。然而,这个场境因热闹而浮躁,由泛众化而蕴浅,使“牡丹”意象不得不在骨子里沾上唐代社会文化之“俗”。


浏览完整试题 相形之下,宋室帝王重文抑武,艺术素养普遍很高。宋代的文官政治,也使文士们的“雅”的审美选择和文化精神成了社会文化中的官方主流。这种“雅”“俗”之趣的分流,自然使牡丹降格于民间,使从六朝以来被文士欣赏的梅花不断被抬升。牡丹与梅花的“国花”地位的禅代,也就成了一种必然发生的事了。
然而梅花意象由于宋人着力全面的开发,却得以不断升华,成为“岁寒三友”之一、“花中四君子”之首。梅花意象由此获得了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道德操守之义。梅花意象在历史的曲折行进中不断吐故纳新,容纳了中国文化多重人格的特征,绵延中国文化以坚忍为贵的生命力,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审美图腾。
1.下列关于“唐人尚牡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人崇尚牡丹,因为牡丹代表了唐人的大气与雍容,象征着唐人雄视百代的气势与
襟怀,折射出大唐帝国的王者之风。
B.唐代文人的一些优秀的传世佳作,将牡丹作为”国花”的王者之美烘托得淋漓尽致,
彰显着雍容华贵、灿烂绚丽和大气磅礴。
C.唐代社会的文化心理场境因热闹而浮躁,由泛众化而蕴浅,这样,作为国花的“牡
丹”,其意象在骨子里就沾上了唐代社会文化之“俗”。
D.唐人趣“俗”不同于宋人趣“雅”,这种“雅”“俗”之趣的分流,自然使牡丹降格
于民间,其地位从六朝以后才不断得以抬升。
2.对“梅花取代牡丹成为国花”的原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宋代理学大兴,推崇气节和品格,梅花的种种特质与宋代文人追求风骨气节的心理
需求相契合,由此梅花的人格寄托意义不断丰富和凸显,日益受到关注与推崇。
B.梅花不同于牡丹只作为盛唐气象的象征出现在人们的追忆里,它在牡丹固定的单一
化意象内涵的基础上向纵深发展,走向了丰富的多元化的圆融境界。
C.李唐王朝与赵宋王朝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的遗传基因,分别支配着他们对国花的审
美选择和意蕴发现,促进了牡丹和梅花国花地位的禅代。
D.宋代帝王艺术素养普遍很高,重文抑武。宋代文官政治使文士们的“雅”的审美选
择和文化精神成了社会文化中的官方主流。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逋在咏梅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的情怀投入赋予梅花意象以丰富的人格
意趣和道德内涵,使之成为士大夫文人理想人格的象征。
B.中国的“咏花”诗词可以上溯至“诗”“骚”,“花”作为人格象征的意象内涵至《楚
辞》得以初步确立,“咏花”诗词的创作到唐宋推至极致。
C.牡丹与梅花代表着截然不同的精神气质,唐宋“国花”的更替,导致了文化的裂变
与重新整合,展示了中国文化精神整体的辩证统一构成的新境界。
D.梅花意象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审美图腾,是因为它在历史演变中不断吐故纳新,容
纳了中国文化多重人格的特征,绵延中国文化以坚忍为贵的生命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雕,中山北平人也。家世贫贱,而慷慨有志节,雅好古学。精力绝人,负箧从师,不远千里。遍通“五经”,尤明“三传”,弟子远方就业者以百数,诸儒服其强辩。
魏末,以明经召入霸府①,高祖令与诸子讲读。起家殄寇将军,稍迁太尉长流参军、定州主簿。从世宗赴并,除常山府长流参军。天保中,为永安王府参军事。显祖崩于晋阳,擢兼祠部郎中,典丧事,从梓宫还邺。乾明初,除国子博士,迁平原太守,坐赃贿失官。世祖即位,以旧恩除通直散骑侍郎。琅邪王俨求博士精儒学,有司以雕应选,时号得人。寻为泾州刺史。未几,拜散骑常侍,复为俨讲。值帝侍讲马敬德卒,乃入授经书。帝甚重之,以为侍读,与张景仁并被尊礼,同入华光殿,共读《春秋》。加国子祭酒、假仪同三司、待诏文林馆。
胡人何洪珍大蒙主上亲宠,与张景仁结为婚媾。雕以景仁宗室,自托于洪珍,倾心相礼,情好日密,公私之事,雕常为其指南。时穆提婆、韩长鸾与洪珍同侍帷幄,知雕为洪珍谋主,甚忌恶之。洪珍又奏雕监国史。寻除侍中、加开府、奏度支事,大被委任,言多见从。特敕奏事不趋,呼为博士。雕自以出于微贱,致位大臣,励精在公,有匪躬之节,欲立功效以报朝恩。论议抑扬,无所回避。宫掖不急之费,大存减省,左右纵恣之徒,必加禁约,数讥切宠要,献替帷泉。上亦深倚仗之,方委以朝政。雕便以澄清为己任,意气甚高。尝在朝堂谓郑子信曰:“若作数行兵帐,雕不如邕②,若致主尧舜,身居稷契,则邕不如我。”其矜诞如此。
长鸾等虑其干政不已,阴图之。会雕与侍中崔季舒等谏帝幸晋阳,长鸾因谮之,故俱诛死。临刑,帝令段孝言诘之。雕致对曰:“臣起自诸生,谬被抽擢,接事累世,常蒙恩遇,位至开府侍中,光宠隆洽。每思尘露,微益山海。今者之谏,臣实首谋,意善功恶,无所逃死。伏愿陛下珍爱金玉,开发神明,数引贾谊之伦,论说治道,令听览之间,无所拥蔽,则臣虽死之日,生之年。”欺欷流涕,俯而就戮,侍卫左右莫不怜而壮之。时年五十五。
【注】①指晋、南北朝和五代时势力强大、终成王业的藩王或藩臣的府署。②邕,唐邕,北魏孝武帝的丞相,默识强记,办事干练有方。
4.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雅好学古 雅:高尚
B.擢兼祠部郎中,典丧事 典:主管、掌管
C.寻为泾州刺史 寻:随后、不久
D.其矜诞如此 矜:骄傲自夸
5.以下各句中,全都表明张雕得到皇帝赏识的一组是(3分)
①有司以雕应选,时号得人 ②同入华光殿,共读《春秋》
③倾心相礼,情好日密 ④加开府、奏度支事,大被委任
⑤特敕奏事不趋,呼为博士 ⑥励精在公,有匪躬之节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雕出身贫贱,读书勤奋而有成效,他通晓“五经”和“三传”,向他人传授学业,
有几百人从远方来向他拜师求教。
B.张雕因学问好而受到器重。在琅琊王高俨寻找精通儒学的博士时,张雕被推举为侍
讲,最后和马敬德一同人宫教授经书。
C.张雕认为自己出身微贱,蒙受皇恩而做了大臣,就应该报效朝廷。所以他在朝堂上


展开余下试题议论得失,不加回避,多次抨击权贵,劝谏皇帝。
D.韩长鸾等人担心张雕长期干预朝政,想暗中除掉他,借张雕和侍中崔季舒等劝谏皇
帝到晋阳去的事情进谗言,张雕因此被杀。
7.把下列文中划线的部分翻译成汉语。(10分)
(1)乾明初,除国子博士,迁平原太守,坐赃贿失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献欷流涕,俯而就戮,侍卫左右莫不怜而壮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客 夜
杜甫
客睡何曾着,秋天不肯明。
入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
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
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注]这是杜甫于公元762年秋流落梓州时所作。这年七月,杜甫送严武还朝,一直送到绵州奉济驿,正要返回,适逢徐知道在成都作乱,只好避往梓州。这时他的家仍在成都草堂。
8.金圣叹评赞此诗首联和颔联“四句中并无一‘苦’字而其苦无限”。请说说这两联是如何体现无限之“苦”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尾联中“应悉未归情”的“应”字,蕴含着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思?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民生各有所乐兮,________________。虽体解吾犹未变兮,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
(3)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凶 犯
契诃夫
一个极瘦的矮小的乡下人,穿着一件条子花的麻布衬衫和一条打补丁的裤子,站在预审官的面前。他那毛茸茸的麻脸、他那藏在突出的农眉下不易让人看见的眼睛,露出阴森的凶相。他光着脚。
“杰尼斯•格里果列夫!”预审官开口了,“在本月七日,铁道看守人阿金拂夫,在沿路巡查时,发现你拧掉了一个用来连接铁轨和枕木的大木头钉的螺丝帽。这件事是这样的吗?”
“啥?”
“这件事是不是跟阿金拂夫所说的一样?”
“不错,是这样的。”
“好,那么,你为什么要拧掉螺丝帽呢?”
“啥?”
“不要再说‘啥’,回答我的问题,你为什么要拧掉螺丝帽?”
“俺要是不要它,就不会把它拧下来,”杰尼斯声音嘶哑地说,斜起眼睛盯着天花板。
“你要那个螺丝帽干什么呢?”
“俺们要那个螺丝帽做坠子……”
“‘俺们’是谁?”
“俺们,老百姓呗……就是克里莫乌渥的庄稼汉。”
“停着,兄弟,你不要跟我装傻,要说正经的。用不着撒谎,说什么坠子不坠子的!”
“俺这辈子没有撒过谎,现在撒啥谎……”杰尼斯嘟囔着,“可是没有坠子,那能吗,老爷?要是将活饵或者青虫安在钓钩上,不加坠子,难道它会沉底?”
“这么说来,你拧掉螺丝帽是为了做坠子?”
“不为这个,还为啥?”
“你这个蠢材,难道你不知道,拧掉螺丝帽会闹出什么乱子吗?要不是看守人发现了,火车就会出轨!你就害死人了!”
“老爷,为什么害死人?难道俺是坏人?俺活了一辈子,不但没害过人,就连那样的心思都没动过……求天主保佑俺们,怜恤俺们!”
“那么照你看来,火车出事是怎么造成的呢?拧掉两三个螺丝帽,火车就出事啦!”
杰尼斯讥诮地笑一笑,眯起眼睛,不相信地瞧着预审官。
“得了吧!要是俺把一条铁轨搬走,或者比方说在铁轨上放一条横木,嗯,那火车也许会翻车,可是现在呢……呸!一个螺丝帽罢了!”
“可是你得明白:螺丝帽是把铁轨钉紧在枕木上的!”
“这个俺明白得很……俺们又没有把所有的螺丝帽全拧掉……总要留下几个呗……俺们做事又不是不用脑筋……俺们心里有数……”
“去年一列火车就在这儿出的轨,”预审官说,“现在才明白是什么缘故……”
“您说啥?”
“我说,现在才明白去年火车为什么会出轨……我懂了!”
“这就是你们这些保护我们的人要受教育的缘故了,就是为了懂事嘛……可是那看守人啥也不懂;他呀,揪住俺们的领子,把俺拉来了……总得先讲道理,才能拉人啊!还有一件事也要写下来,老爷,他打了俺两个嘴巴,当胸又给了俺两拳。”
“人家搜你家的时候,另外又搜着一个螺丝帽……那是你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拧下来的?”
“俺没拧,那是伊格纳西卡送给俺的。俺说的是箱子里底下的那一个。院子里,雪橇上的那一个,那是俺跟米特罗方一块拧下来的。”
“跟哪个米特罗方?”
“米特罗方•彼得罗夫呗……难道您没听说过?他呀,在俺村子里编渔网。那种螺丝帽,他可要的多了。编一个网子,估摸着,总要这么十八九个……”
“听着……据刑法第一千零八十一条,凡故意损害铁路,致使铁路运输发生危险者,当予以流放及苦役之惩罚。”
“当然,您知道得最清楚……俺们是无知无识的老百姓……俺们明白啥?”
“你什么都明白!你说谎,装傻!”
“为啥说谎?要是您不信,那就上村子里打听打听好了……只有鲫鱼才不用坠子就钓得起来。”
“行了,住嘴吧……”
“俺可以走了吗?”杰尼斯沉默了一会儿问。
“不成。我得把你看押起来,送你到监狱去。”
杰尼斯拧起浓眉,探问地瞧着那位官儿。
“怎么会坐监狱?老爷!俺可没这工夫,俺还得去赶集呢;俺要找叶过儿收那三个卢布的油钱!……”
“住嘴,别打扰我。”
“坐监狱……要是俺做过啥坏事,俺就去,可是这会儿……平白无故……为啥?依俺看,俺又没打架……”
“安静点!”
“俺这不是挺安静嘛……”杰尼斯嘟囔着说。
“你老打搅我……喂,谢米扬尸预审官叫道,“把他押走!”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克里莫乌渥的庄稼人格里果列夫常拧铁轨上的螺丝帽作钓丝上的坠子,并因此造成
一列火车在村子附近出轨的重大事故。
B.“杰尼斯讥诮地笑一笑,眯起眼睛,不相信地瞧着预审官”,这处描写表现出格里果
列夫的机智和对预审官的蔑视。
C.小说通过预审官对一个庄稼汉的审讯,形象地表现了俄国当时不同阶层之间的隔膜、
矛盾甚至对立。
D.小说用人物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并借此刻画出鲜明的人物性格,人物的心理活动
也主要靠对话来表现,这是作品的最大特色。
E.小说情节简单,写一个预审官,对一个乡下人的审讯,人物对话一波三折,结局表
现出作者对格里果列夫的同情。
(2)请简要概括主人公格里果列夫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6分)


展开余下试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以“凶犯”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格里果列夫这个“凶犯”,有人说应该给予同情,有人说应当给予批判。你觉得应该如何看待格里果列夫?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记我的父亲陈友松先生:一位献身教育的老人
金涛
1899年,父亲诞生在湖北省京山县的一个小山村里。因为家贫,八九岁时不得不辍学放牛。后来有个机会到武昌读书。他发愤读书,于1928年底在200多名考生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为湖北省官费留美生。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五年获得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被他的导师、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誉为“东亚第一学者”。他的博士论文以《中国教育财政之改进》为题,受到中国著名教育家马寅初先生的高度赞扬。
在他撰写博士论文期间,他的未婚妻已经三十多岁,不能久等,就与别人结婚了。为了一鼓作气写好论文,他以坚强的毅力把失恋的痛苦抛到一边,全力以赴做学问。获得博士学位后,如果留在美国,他立即就会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优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还会有一个富裕殷实的家庭,但这些不能动摇他回国的决心。他历经千辛万苦,学有所成,就是为了自己贫穷落后的祖国。
1935年回国后,他先在上海大夏大学社会教育学系任系主任,后在厦门大学、广州勷勤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等任教。
父亲是我国电化教育、电影教育理论的拓荒者。南国农主编的《电化教育学》一书中写道:“一九三五年上海大夏大学社会教育学系开设教育电影课,这是我国最早在大学开设的电化教育课。”“一九三七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陈友松著述的《有声教育电影》,这是我国出版的第一本电教专著。”同期他兼任南京中央教育电影检查委员并主编《电影教育》月刊,这是我国最早的电教刊物。那时,他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的科教片,向国人宣传科普知识。这期间多有机会向资深电影人洪深先生请教,使得科教片的质量不断提高。宣传普及的效果很好,大大拓宽了国人的眼界。他曾任中国电影教育协会理事,在旧中国为电化教育事业的开创和发展竭诚尽力。在强敌入侵,民族存亡的关头,他将电化教育看作是“摧坚除强,移风易俗,继绝存亡,立心立命”的有力工具。昆明广播电台的开播,使他有了实现自己教育思想的又一阵地,在他精心指导下,“各种节目,都逐步充实起来”,内容涉及各科知识、社会生活、家庭婚姻等许多方面。“空中学校”也有了影响,听众反应甚好。
正是在这个时候,他第一个介绍了苏联教育理论,并于1944年出版了《苏联的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苏联教育理论,学习俄语,在翻译苏联教育论著方面做了重要的贡献。即使在被错划为右派以后,仍孜孜不倦地译作,其所译外国教育资料达数百万字。
他患了青光眼,仅剩下破碎的管状视野,也就是说,他看外界的东西就象从一个空笔管里向外看,只能看见一点点,所以医生让他全休。他写字看书已经非常吃力,为了看得清楚,他在一百二十瓦的强光下工作,一写就是半夜。后来我陪他去眼科就医,医生和他商量说,做手术,可能改善一点视力,也可能当时就完全失明,并且手术后一段时间内会很痛苦。他毅然决定做手术。虽然已年过古稀,但为了取得继续工作的必要条件,他不怕冒风险,不怕痛苦。他不仅自己忍受住了手术后的剧痛,还谈笑风生,给同病房的年轻人讲故事,鼓励他们乐观向上。然而造物者夺去了他的双眼,但他以惊人的速度适应了盲人的生活,日常生活琐事他全试着自己做,并且一件件地做成功了。
父亲除了著书外,还带研究生。他不满足于坐在家中授课。为了教给研究生查阅图书资料的各种方法,他两次由助手陪同来到北京图书馆,从上午八点一直工作到下午五点。他的记忆力好得出奇。他从前是这里的常客,虽然时隔二十载,但对这里的一切依然熟悉。他这个八旬盲翁坐镇指挥,告诉学生应该到哪间屋、哪个架子、哪个位置查找哪些资料……早在攻读博士期间他就十分注重对比较教育的探讨,到了70年代末,他还担任比较教育学会的顾问。
他的学生们在挽辞中这样概括他的一生:“忧患坚持译述,耋耋坚持教学,失明坚持著作,于公可称三绝;首创电化教育,介绍苏联教育,奠基比较教育,得一已足千秋”。
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个从苦难的磨砺中走过来的老人。他清瘦的面容和闪动着智慧光芒的眼睛时时在我脑海中浮现。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陈友松小时候因家贫没有上学,后来有机会读书时发愤学习,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
考取官费留美生。留美期间,他连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被誉为“东亚第一学
者”。
B.无论美国能提供什么样的优越条件,都不能动摇陈友松回国的决心,他回国后,为
发展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C.陈友松在教育方面贡献巨大,是我国电化教育、电影教育理论的拓荒者,是最早引
进西方先进的科教片向国人宣传科普知识的人。
D.本文是一篇回忆性传记,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以儿辈的口吻回顾陈友松人生的若干片
段,语言形象生动,充满感染力。
E.本文记述了陈友松热爱祖国、献身教育事业的感人事迹,从这些事迹中,我们可以
看到一位杰出教育家的伟大人格。
(2)陈友松在电化教育方面做出了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最后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友松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态度令人感动,请结合全文,谈谈对你的启示。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许昌新乡平”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8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