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日常专题训练
阅读:1180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日常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80]
七年级上册课内阅读理解语文试卷
《走一步再走一步》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找出描写“我”下山时心理变化的词语,将其填入下面的方框中,并说明其作用。
2.当我最后爬下了悬崖,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后,为什么我“先是啜泣了会儿,然后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3.“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右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这个句子中的“探”字能否改成“站”字?为什么?
4.末段说“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又说“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确”,为什么又说“前途茫茫”呢?
5.对文中父亲的教育方法你赞成还是反对?请说出你的理由。
《紫藤萝瀑布》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有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的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挑逗。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 )着一串,一朵( )着一朵,彼此( )着( )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1.在文中括号内选词填空,依次为( )( )( )( )
A、挤 B、接 C、挨 D、推
2.“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句子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突出了紫藤箩什么样的特点?
3.“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一句从修辞的角度看是 。其中“挑逗”一词和前文的哪一个词相呼应?
4.“春红已谢”的“春红”指的是什么?
5.“这时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从写作的角度看,运用了什么手法,其作用是怎样的?
6.从文中找出三个能表现“热闹”的句子。
7.文段通过对紫藤箩花的描述,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甲】济南的冬天第五段
浏览完整试题
【乙】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是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16.两文都是写济南的水,从时令上看,甲文写的是 的水,乙文写的是 的水。
17.甲文中水的特点是 ,乙文中水的特点是 。
18.同出一位作家之手,自然写作风格也一样,写水都用了拟人的手法,如甲文中的“ ”,乙文中的“ ”。
19.理解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②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
20.将乙文中“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改为“哪儿的水都比不上济南。”有什么不好?
比较阅读二[甲]《春》5—7段[乙]《散步》4段
1.对同一自然景物的感受往往会因人因事因地而异。甲文作者所表达的感受是_______,乙文作者所表达的感受是____________。
2.甲文作者把春风比做“母亲的手”,你对春风有何感受?请用一个比喻句把这种感受写下来。
3.仿照例句,说说下边句子中加横线的词好在哪里?
例句: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这个词,从触觉的角度写出了春风温柔的特征,很有感情。]
①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2分)
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2分)
4.甲文第一段把无形、无声、无味的春风描写得有声、有味,试举例说明。(4分)
①变无声为有声:②变无味为有味:
5.乙文中说“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由文中的“这一切”,你还能想到什么?请写在下面。
6.回忆你学过的古诗,哪些诗句能表现甲文和乙文中的景物?写在下面。(至少两句)
答: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从我们身边轻轻走过。
语文伴我们走过古代,我们和孔子对话“__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明白了加强修养的重要性;我们读曹孟德的诗“______,若出其中;_____,若出其里。”领略了他博大的胸襟;我们和孟浩然一起兴致勃勃地来到田家小院,与他的旧交 “__________,把酒话桑麻”;我们和白居易同游西子湖,眼前是“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的美景;我们吟易安居士《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日暮,_______”仿佛也有了一丝醉意;我们伴随辛弃疾夏夜行于黄沙道上,嗅到了稻花的馨香,听到了如鼓的娃声“_____ __ ,____ __”;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__ ___”让我们深深地体验到了天涯旅人的思乡情怀……语文伴我们走进各位中外文学大师的心灵世界,我们从冰心的《 》《 》读出了母爱的伟大,童真的纯洁,自然的美丽;我们读《爱的教育》,为主人公______的日记感动;从《伊索寓言》中,我们体会到了这部书折射出来的生活智慧和想象魅力…
《散步》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⑤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分歧( ) 一霎那( ) 水波粼粼( )
2.用“各得其所”造句。
3.“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
4.家庭出现分歧时,文中说:“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其原因是:
①
②
③
后来“我”决定委屈儿子的原因是
①
②
5.第④段划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第⑤段中画线句子反映了人物 品质,体现了 的家庭关系。
7.文末一句“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有什么言外之意?请简单说一说。
8.选文反映了一家人之间怎样的思想感情?
《金色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那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也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2.选文中“笑嘻嘻”、“摇摆”、“跳舞”表现了孩子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3.“暗暗地”、“悄悄地”表现了孩子什么心理?
4.反复朗读“孩子,你在哪里呀?”和后文“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比较二者的语气以及当中所包含的感情。
5.有同学认为,在妈妈急切寻找“我”时,“我”却躲起来捉弄妈妈,这说明“我”是个坏孩子,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展开余下试题
6.从全文来看,诗的主旨是要表现 。
《春》①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她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晴,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请给①段文字拟一个小标题。
2.第①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A句:
B句:
3.“吹面不寒杨柳风”诗句中的“杨柳风”指的是什么?(1分)
4.第②段用这诗句开头在文段中有什么作用?从那个角度写出了风的特点?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2.这段文字描写的春雨的特点有 。
3.这段描绘了一幅春雨图,这幅画着力表现 的特征。
4.“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是一个比喻句,“像牛毛”写出了雨 的特征;“像花针”写出了雨 的特征;“像细丝”写出了雨 的特征。
5.“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中“逼”字突出了小草 的特点。“逼”字的作用是 。
6.“可别恼”指的是( )
A、雨是最寻常的B、一下就是三两天C、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D、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7.与文中“人家”这个词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人家都不怕,就你怕。B、你把东西快给人家送回去吧。C、这个村子有百十户人家。D、原来是你呀,差点把人家吓死!
8、摘录有关词句填空:
⑴最能表现景物色泽清亮晶莹的一个动词是 。
⑵运用拟人物法传达出春雨中的乡村安静和平气氛的一个词是 。
⑶最能显示江南地方色彩的一句话是 。
9.写景当中往往寄寓着感情。该段文字字里行间渗透着 的感情。
10.对“树叶儿……戴着笠”几句描写顺序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先动景后静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
B、先静景后动景;先远景后近景;先绘物后写人。
C、先静景后动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
D、先动景后静景;先远景后近景;先写人后绘物。
⑴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⑵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A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B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第⑵段的描写对象是 ,其特征是 。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此句中的“卧”字用得极妙,理由是 。
3.划线句A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水写得灵气、多情。句中“绿的精神”指的是: 。
4.划线句B是一个比喻句,其本体是 ,喻体是 。你能否从语段中再找出其他的比喻句?(至少一例)
5.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济南冬天 的特点。
《古代诗歌四首》(一)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其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选自 ,是组诗 中的一章。这是曹操北伐乌桓胜利回师路过碣石山时所作。诗中借大海形象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慨。
2.诗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发的诗句是 。
3.汉“乐府”是配乐诗,最后八字是配乐时加上的,其中“歌以咏志”揭示诗歌的 特点。
4.有人说,曹操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观沧海》算得上“慷慨悲壮”吗?若算不上,请你试作概括(最好也是四个字),并指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怎样的理想和抱负。
5.填写。 (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__。
(2)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___ _,后四句写_ ___。
(3)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____ __,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__ __
(4)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6.选择。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意思是 ( )A.日月好像在沧海中运行。B.日月好像从沧海中升起。C.日月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人沧海。D.日月的行踪,都好像与沧海有关。
(2)对全诗简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借景抒情,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
B.全诗呈总分结构,分写的层次为:岛上的树木和百草,海上的秋风和洪波,天上的日月和星汉。 C.诗人勾勒了大海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D.诗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表达了诗人观沧海之后的深切感受。
(二)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1)水面初平云脚低(2)谁家新燕啄春泥(3)乱花渐欲迷人眼(4)浅草才能没马蹄
2.翻译下面的诗句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_____
3.《钱塘湖春行》一诗,处处紧扣早春西湖的特征,描绘了西湖早春一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迷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好游的性格,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4.这首咏西湖的诗,形象地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作者绕湖而行,从 到 最后到 ,对沿途景物展开描写,描写中还选择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 、 、 ,从而突出了环境和季节的特征。
5.请试说说“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渐”和“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6.“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两句体现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7.我们说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象,你从哪里可以看得出来?
8.请写出诗人的游踪。
9.“水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
(三)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曲中点明全篇主旨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三句写景抒情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
3.展开想像的翅膀,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改写成一段散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曲可分两层。在文中用“‖”标出,并写出层意:
5.全曲感情的基调是( )
A、依恋 B、悲伤 C、惆怅 D、痛苦
6.本曲运用了 的写法表现羁旅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
7、本曲中在满目萧瑟的秋景中为何插入写“小桥流水人家”?
(四)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题中的“次”是什么意思?
2.请找出本诗的韵脚。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哪几个字用得好,可以成为炼字的典范?请找出,并品味妙处。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写白日和黑夜的交替以及新年和旧年的交替,由此你会联想到什么?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能表达这种情感?请写下来。
《秋天的怀念》
8.第①段画线句中的“无常” 的意思是 。能表现“我”“无常”的两个词是 和 。
9.第②段中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的含义是什么?
10.文中母亲坚持让我看菊花有何用意?
11.简要分析”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初景物描写的作用?
12.对本文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我”的暴怒无常衬托了母亲的坚韧、顽强。B.本文以日常琐事为题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母亲的崇高形象。C.本文采用了语言、细节、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段刻画人物。D.本文不是以情节的曲折巧妙取胜,而以从“平淡”中体提炼出的高度浓缩的情感震撼人。
《小圣施威降大圣》本文作者是 ,字汝忠,号 。汉族,山阳(现在江苏淮安)人。
代杰出的小说家。代表作 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5.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本节课后,某班决定举行一次以“走进西游”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西游故事】《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肯定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你说出两个。
答:① ②
(2)【西游人物】在这部神话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形象,可谓是人物繁多,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答:
(3)【西游歇后语】关于《西游记》的歇后语,你积累了多少?请写出两条。
答:① ②
(4)【西游新闻】在“走进西游”的活动中,李弘同学搜集了一则新闻,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
华龙讯 “孙悟空来了!”2013年4月7日下午,我市人民小学的3 000多名师生在学校操场上,与“美猴王”进行了现场互动。
身着红衣、红帽的六小龄童,和孩子们面对面,聊起了《西游记》背后的故事。他通过生动的故事告诉孩子们要尊敬老师、团结协作等,传递人生正能量。针对孩子们感兴趣的拍摄场景、拍摄故事等话题,六小龄童兴致勃勃地道起了那部经久不衰的电视剧,讲到动情处,还现场舞起了金箍棒。
答:
二、课内阅读 阅读全文,回答6~9题。
6.文章第1段说“大圣不恋战,只情跑起”,大圣为什么不再恋战?
答:
7.第2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答:
8.从作者的语言特点方面赏析下列句子。
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
答:
9.读完本文后,文中的大圣和小圣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喜欢哪个人物?请说明理由。
答:
4.答案:吴承恩 射阳山人 明 《西游记》
5.(1)答案(示例):①三借芭蕉扇 ②三打白骨精(2)答案(示例):我最喜欢沙和尚。因为他为人忠厚老实,忠于职守,但也很机警,不占小便宜、不好色、不好吃懒做;另外他的警惕性也是特别高的。(3)答案(示例):①二郎神斗孙悟空——你变我也变 ②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③白骨精一计未成——又生一计 ④孙悟空变土地庙——露了尾巴(任选两条即可)(4)答案(示例):“孙悟空”走进人民小学,传递人生正能量。
6.因为大圣忽然看到本营中妖猴惊散,心中感到恐慌。
7.本段主要写了大圣与小圣的变化争斗。
8.这两个句子,是对孙悟空变土地庙的描写,口做庙门,牙齿做门扇,舌头变菩萨,眼睛变窗棂,想象奇特,妙趣横生,平添了许多风趣,让读者不禁莞尔一笑。
9.答案(示例):我更加喜欢小圣,因为小圣善于观察、勤于动脑、行动迅速、机智善战,不管大圣如何变化,总逃不过小圣的一双慧眼。
答案:《走一步再走一步》(二)1.小心翼翼 有了信心 信心大增 产生成就感作用:这个词具体而详尽地表现了我由害怕困难到增强信心到战胜困难的全过程,描写具体细致。 2.先“啜泣一会儿”是写作者被自己的行动感动了,对自己敢下悬崖,感到有点儿害怕,又感到十分高兴。最后,为自己产生巨大的成就而感动。3.“探”是向前伸出的意思,写我不敢大胆迈步。这个词表现了我的胆怯和小心。而“站”字是站立的意思,用在此处不合愿意,表达效果不好。4.这里的“前途茫茫”的意思是不知道怎样才能抵达我要到的地方,困难重重,举步维艰。5.(略)
《紫藤萝瀑布》1、C B D A 2、比喻 繁密茂盛,生机盎然。 3、拟人 欢笑 4、春花 5、烘托 突出紫藤箩的乐观向上。 6、彼此推着挤着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7、赞美生命的活力、蓬勃向上。
《散步》答案:1.qí shà l
上一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卷
下一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测试卷(五)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日常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七年级上册”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8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