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124
标签:
人教版
职高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24]
綦江区东溪中学高14级对口高职类语文高考模拟测试
綦江区东溪中学高14级对口高职类
语文高考模拟测试
(用时150分钟,总分200分)
一、(28分,每小题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鹁鸪 泊车 帛书 钵盂 B、 避讳 置喙 晦暗 荟萃
C、 赦免 慑服 麝香 赊账 D、 岐黄 歧路 脐带 绮丽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松弛 观摩 蓬头垢面 顾明思义
B.拖沓 毒枭 省吃简用 未雨绸缪
C.家具 斡旋 山洪暴发 辗转反侧
D.梗咽 皈依 恶贯满盈 变换莫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经过长时间的演变,鲸和海豚的四肢也逐渐____ ______成了鳍状。
③在家庭浓厚的美术氛围的____ _____下,小林也深深地爱上了绘画。
③爷爷说他忘不了那一段____ _____的往事,也忘不了曾帮助过他的人。
A.蜕化 熏陶 辛酸 B.退化 熏陶 辛酸
C.退化 熏染 心酸 D.蜕化 熏染 心酸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了治理水流污染,该地区依法取缔了十几家污染严重的造纸厂,一时间,洛阳纸贵,用纸大户纷纷抢购。
B.夜晚,她茫然地走在街头,深秋的冷雨打透了单薄的衣服,她浑身发抖,噤若寒蝉,真想回到温暖的家里。
C.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字,许多老师不以为然,觉得这些问题不必叫真,长大了自然会解决。
D.这事儿你现在做不了,不要勉为其难,以后努力学习,长了本事,于这个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旧城周围那些平民百姓居住的破旧狭小的房子,迟早会被大踏步前进的城市建设一扫而光。
B.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
C.舞台是为那些才华横溢的人准备的,只有深刻的思想,才能充分激发出表演的艺术天才。
D.为了找到充足的资料,写好毕业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学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儿的书真全,什么诗歌啊,小说啊,报告文学啊,全有!
B.中国每年人均总要吃四、五百斤粮食,还要有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
C.记者一走进售票处,马上就有工作人员迎上来,问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助?
D.他们帮助农民打井、收麦、积肥、修建礼堂……等。
7.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应用文知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 李白、杜牧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两人被后人合称为“小李杜”。
B.《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被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C. 古人把金、木、水、火、土称为五行,把宫、商、角、微、羽称为五音。
D. 计划和请示都是在事前写的应用文,而总结和报告都是在事后写的应用文。
二、阅读下面选文,回答8-11题。(16分)
①直觉通常是指对某种情况的一种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也就是突然跃入人们意识中的一种使问题得到澄清的思想。诸如灵感、启示、预感等都是用来形容这种现象的。直觉在科学发现和发明当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美国,化学家普拉特和贝克对一些科学家的有关“你是否得益于直觉”的调查中,经常得益、偶尔得益和从未得益的比例分别是33%、50%和17%。据他们的调查,7%的科学家说他们的直觉一贯正确,其余的人则说有10%-90%不等的直觉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即使如此,这也可能是比实际情况乐观的估计,因为成功的例子往往比失败的例子容易被记住。
浏览完整试题
②直觉的产生常常是在对某一问题进行了一段时间专注的研究并渴求解决却放下工作转而考虑其它事情的时候,这时一个肯定的想法部戏剧件地突然到来,人们会因此而感到狂喜甚至惊奇。这种现象的心理原因现在仍未被充分理解。一般的看法认为,直觉产生于大脑的下意识活动。这时大脑也许已经不再自觉注意这个问题了,然而却还在通过下意识活动思考它。产生于不自觉思考时的新设想,往往会带来某种情感反应:感到高兴,或许有点兴奋。与此同时,由该问题所引起的一切烦恼沮丧、也顿时烟消云散。
③直觉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暂时摆脱争夺注意力的难题或由此引起的烦恼,再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这都有助于直觉的出现。爱因斯坦说他有关时间和空间的深奥概括是在病床上想到的;魏格纳也是在病榻上观察地图才产生板块构造说的灵感的……贝克认为,最理想的时间,是躺在澡盆中的时间,这也许是由于此时此刻完全不受其它干扰,或许还存在着催人梦幻的条件。还有人证明,悠闲或从事轻松的活动,如在乡间散步,或在花园里莳花弄草,对产生直觉是很有好处的。精神高度集中地考虑一个问题,时间过久可能会造成思想堵塞,就像在竭力回忆一件从记忆中消失的事情时往往出现的情况一样。
④华勒斯认为,直觉总是出现在意识的边缘而不是中心。他认为应该花力气去捕捉直觉,密切注意出现在思想的支流和回浪中而不是主流中的有价值的设想。据说,有些人在直觉出现以前有某种预感。他们感到某种直觉性质的东西即将出现,但并不能确切地知道究竟是什么。华勒斯称其为“暗示”,这种现象似乎并不普遍。情感上的敏感性或许是科学家应该具有的一种可贵品质。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应被看作是一个创造性的艺术家,把他看成是一个仅仅按照逻辑规则和实验规章办事的人是非常错误的。
8.下列有关“直觉”的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直觉是突然跃入意识中的、使问题得到澄清的自觉的思想。
B.直觉使科学家得益的可能性很大,美国化学家的调查证实了这点。
C.由于某些心理感觉的原因,对直觉正确率的估计,可能高于实际。
D.直觉常常产生在专注的研究没有结果、转而考虑其它事情的时候。
9.对产生“直觉”的条件,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借助于大脑的下意识活动,让大脑处在无自觉注意的状态。
B.必须有某种情感反应,或高兴,或兴奋,以排除烦恼沮丧。
C.同回忆一件从记忆中消失的事情一样,清除思想的堵塞。
D.暂时摆脱自觉思考的难题或烦恼,休息或从事轻松的活动。
10.第④段中“直觉总是出现在意识的边缘而不是中心”一句的意思是 ( )
A.直觉并不是思维主流中的有价值的设想,它只不过是反复探究过程中的偶然发现。
B.直觉并不在自觉思考主流问题时出现,而可能出现在与主流问题相关的思维阶段。
C.直觉是一种并不普遍存在的对结果即将出现的预感,与自觉思考的中心问题无关。
D.直觉常出现在不知道核心问题所在的模糊意识中,因此只能从边缘问题中去寻找。
11.综观全文,以下分析与推断不符合作者看法的一项是 ( )
A.直觉又被称作灵感、预感等,它的产生带有突然性和戏剧性,可能与头脑的下意识活动有关。
B.虽然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有过直觉的体验,但直觉产生的心理原因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C.直觉是一种客观现象,科学家应有意识地捕捉闪现的直觉,并注意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工作。
D.对直觉现象的研究告诉我们,科学家也必须是敏感的有创造性的艺术家,而不能墨守成规。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2-16题。(20分)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力:才能 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危:危险
C.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相:辅佐 D.不患寡而患不均 寡:少
13.下列句子与“求!无乃尔是过与?”句式不相同的是( )
A.是谁之过与? 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何以伐为? D. 籍何以至此。
14.下列成语不属于出自本文的一个是( )
A.垂拱而治 B.祸起萧墙 C.既来之,则安之 D.分崩离析
15.下列不属于孔子反对季孙氏将伐颛臾的理由的一项是( )
A.颛臾受先王之封,不可伐 B.颛臾是鲁国的附属,不必伐
C.颛臾是季氏的属国,不需伐 D.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应伐
16、下列不能体现孔子施行仁政,实行礼治,加强教化,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张的是( )
A.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C.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B.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D.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四、古诗文翻译与默写。(16分)
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5分,共10分)
(1)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2)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1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和下句。(每小题2分,共6分)
展开余下试题
(1)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冰泉冷涩弦凝绝, 。 (白居易《琵琶行》)
(3) ,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五、阅读下面散文,回答其后19-22题。(32分)
想念地坛(节选)
史铁生
①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
②坐在那园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任何地方,喧嚣都在远处。近旁只有荒藤老树,只有牺居了鸟儿的废殿颓檐、长满了野草的残墙断壁,暮鸦吵闹着归来,雨燕盘桓吟唱,风过檐铃,雨落空林,蜂飞蝶舞,草动虫鸣……四季的歌咏此起彼伏从不间断。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
③一进园门,心便安稳。有一条界线似的,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来,悠远、浑厚。于是时间也似放慢了速度,就好比电影中的慢镜头,人便不那么慌张了,可以放下心来把你的每一个动作都看看清楚,每一缕愤满和妄想,盼念与惶茫,总之把你所有的心绪都看看明白。因而地坛的安静,也不是与世隔离。
④记得我在那园中成年累月地走,在那儿呆坐,张望,暗自地祈求或怨叹,在那儿睡了又醒,醒了看几页书……然后在那儿想:“好吧好吧,我看你还能怎样!”这念头不觉出声,如空谷回音。
⑤谁?谁还能怎样?我,我自己。
⑥我常看那个轮椅上的人,和轮椅下他的影子,心说我怎么会是他呢?怎么会和他一块坐在了这儿?我仔细看他,看他究竟有什么倒霉的特点,或还有什么不幸的征兆,想看看他终于怎样去死,赴死之途莫非还有绝路?那日何日?我记得忽然我有了一种放弃的心情,仿佛我已经消失,已经不在,惟一缕轻魂在园中游荡,刹那间清风朗月,如沐慈悲。于是乎我听见了那恒久而辽阔的安静。
⑦我记得于是我铺开一张纸,觉得确乎有些什么东西最好是写下来。不考虑词句,不过问技巧,也不以为能拿它去派什么用场,只是写,只是看出有些路单靠腿(轮椅)去走明显是不够。写,真是个办法,是条条绝路之后的一条路。
⑧只是多年以后我才在书上读到了一种说法:写作的零度。我想,写作的零度即对生命意义的提问,写作出发的地方即生命固有的疑难,写作之寻求,即灵魂的眺望。
⑨否则,写作,你寻的是什么根;倘只是炫耀祖宗的光荣,弃心魂一向的困惑于不问,岂不还是阿Q的传统?倘写作变成潇洒,变成了身份或地位的投资,它就不要嘲笑喧嚣,它已经加入喧嚣。尤其,写作要是爱上了比赛、擂台和排名榜,它就更何必谴责什么“霸权”?它自己已经是了。我大致看懂了排名的用意:时不时地抛出一份名单,把大家排比得就像是梁山泊的一百零八将,被排者争风吃醋,排者乘机拿走的是权力。
⑩想念地坛,就是不断地回望零度。放弃强权,当然还有阿谀。现在可真是反了!——面要面霸,居要豪居,海鲜称帝,狗肉称王。人呢?名人,强人,人物。可你看地坛,它早已放弃昔日荣华,一天天在风雨中放弃,五百年,安静了;安静得草木葳蕤,生气盎然。土地,要你气熏烟蒸地去恭维它吗?万物,是你雕栏玉砌就可以挟持的?疯话。
⑾有人跟我说,曾去地坛找我,或看了那一篇《我与地坛》去那儿寻找安静。可一来呢,我搬家搬得离地坛远了,不常去了。二来我偶尔请朋友开车送我去看它,发现它早已面目全非。我想,那就不必再去地坛寻找安静,莫如在安静中寻找地坛。现在我看虚空中便有一条界线,靠想念去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面而来。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19.下列对本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6分) 【 】
A.地坛里没有人世间的喧嚣,却不乏大自然四季的歌咏,作者喜爱的正是这种“鸟鸣山更幽”的安静。
B.作者不幸致残,心中十分苦闷,“好吧好吧,我看你还能怎样”一句,是作者从心底发出的对生活的质问。
C.地坛是作者在痛苦的思索后走向“安静”的地方,是作者写作道路上的一次零度,因此作者想念地坛。
D.“面要面霸,居要豪居,海鲜称帝,狗肉称王”,此句句式整齐,简洁有力,对虚假的不正当竞争给予了批判。
E.地坛在作者心中已成为一种象征,作者想念地坛,实际上是对一种远离尘嚣的精神境界的想念。
20.(1)第③段末为什么说“地坛的安静,也不是与世隔离”?(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第⑥段作者为什么能“听见了那恒久而辽阔的安静”?(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1.(1)作者认为“写作”应该“寻的是什么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文中提到“比赛、擂台、排行榜”作用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统观全文,地坛的“安静”具有怎样的特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尾处“地坛在我”一句的含义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完成下列语言文字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23.如果你以校报记者的身份采访一位陌生的舍己救人的农民大伯,请设计一个50字以内的开场白。
24.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5个字)
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委员会主席夏秉纯12日向世贸组织各成员提交了一份关于农产品谈判的初步草案,各方对草案反应不一。
草案提议在未来6年内,各成员将现在的农产品出口补贴减少一半,在10年内全部减除;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减少对农业的国内支持。欧盟认为,世贸组织的这项农产品谈判草案非常不平衡,它在农产品出口补贴以及农产品出口其他保护措施等问题上,对欧盟国家采取了不公正态度。美国贸易代表对这项草案,尤其是对农产品出口补贴相关内容表示欢迎。美国还认为应进一步降低关税以及农产品贸易国内补贴,以减少世贸组织成员间的巨大差异。据悉,这项关于农产品谈判模式的草案,将成为本周末在东京召开的贸易部长非正式会议讨论的重点议题。
25.请另选事物进行仿写。要求符合该物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感情。(字数可略有增减)
小草: 没有鲜花的艳丽,没有大树的伟岸,却以破土的力量昭示 ——什么是顽强。
仿写:
七、作文(70分)
26、下面一则应用文,在格式、内容、文字上存在多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20分,改五处即可)
寻狗启示
昨天晚上8、9点钟丢1只黑色的小泰迪狗,劲部有五颜六色的铃铛,看到者请和我联系,重金筹谢。电话:18324567802
(1)
(2)
(3)
(4)
展开余下试题
(5)
27.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50分)
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人类在变,路也在变:从又窄又短,变得又宽又长;从有形,变得无形。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之路。 关于路,有过多少故事让我们心动。
……
请以“路”为话题,自拟一个含有“路”字的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
一、(28分,每小题4分)
1.B 2.C(A顾明思义——顾名思义,B省吃简用——省吃俭用,D变换莫测——变幻莫测)
3.B 4.D(A“洛阳纸贵”比喻著作广为流传,风行一时。B“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C“不以为然”应为“不以为意”。) 5.A(B应去掉“至少”或“以上”。C“只有……才……”连接的复句,没有逻辑上的条件关系。D状语语序混乱。) 6 A 7 A
二、(16分)
8.A(“自觉的思想”一词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
9.D(依据是原文中这样的表述:“直觉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摆脱争夺注意力的难题或由此引起的烦恼,再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这都有助于直觉的出现。”“还有人证明,悠闲或从事轻松的活动,如在乡间散步,或在花园里凝花弄草,对产生直觉是很有好处的。”A项中“大脑的下意识活动”只是人们对直觉产生“原因”的一种分析,并不能称作“条件”。原文说 “这时大脑也许已经不再自觉注意这个问题了”,其中用“也许”表示并不一定;“不再自觉注意这个问题”,不排除正在注意其它问题,如魏格纳的直觉就是“在病榻上观察地图”时产生的,因此“让大脑处在无自觉注意状态”之说不妥。B项不是条件,而是直觉解决了中心问题之后使人产生的心理情绪,且“必须有”的表述也不妥。C中“清除思想的堵塞”不是条件,而是结果;且用“回忆一件从记忆中消失的事情一样”作类比,与原文意思不符。)
10.B(依据是第4段中“他认为应该花力气去捕捉直觉,密切注意出现在思想的支流和回浪中而不是主流中的有价值的设想”。这段话有三个要点:直觉与主流思想有关,直觉又不是思想的中心,直觉是有价值的设想。再根据“思想的支流和回浪”这个比喻,可以推测出直觉出现在“与主流问题相关的思维阶段”中。A项中“直觉并不是主流中的有价值的设想”对原文表述不完整,“反复探究过程中的偶然发现”与原文意思不符。C项中“直觉是一种并不普遍存在的对结果即将出现的预感”,结论过于武断,原文说“这种现象似乎并不普遍”,有“似乎”一词;另“与自觉思考的中心问题无关”之说与原文不符。D项中的“模糊意识”与原文不符,“核心”与“边缘”的概念也与原文不同。)
11.D(D项中的“也必须”与原文中的“应被看作”是不一样的,“墨守成规”在原文中没有根据。)
三、(20分)
12、B 13、 A 14、 A 15、C 16、D
四、(16分)
17.(1)那颛臾,从前先王把他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
(2)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
18、略
五、(32分)
19.C E(6分)(A从全文看作者喜爱的不是“这种‘鸟鸣山更幽’的安静”,而是一种超越了现实功利的安静,所以结尾才说“地坛在我”。B项说那句话是“对生活的质问”,不对;下文“谁?谁还能怎样?我,我自己”及其下面一段中的一连串扣问表明,这句话应是对自己命运的扣问。D项说引号里的话是“对虚假的不正当竞争给予了批判”,不对;它批评的是世人追逐强权和豪华的心态。)
20.(1)反思的仍是世间的问题。(4分)
(2)经过对命运、生命、死亡反复痛苦的思索,心灵获得了解脱(“想倾其自然”或“明白了生命的真谛”也可)。(4分)
21.(1)生命的意义,心灵的困惑。(4分)
(2)批评现实中文学界争名夺利的喧嚣;表明倡导“安静”、回归“零度”的重要,增强文章的现实性(或针对性)。(4分)
22.(1)A远离喧嚣(“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亦可);B不与世隔离;C恒久而辽阔;D放弃荣华,漠视恭维与强权。(6分)
(2)以往地坛所代表的那种“安静”已扎根在我的心中。(4分)
六、(18分)
23.
24. WTO提交农产品谈判草案,欧盟反时,美国欢迎。(6分)
25.(6分)例:
水滴
没有大海的浩瀚,没有江河的奔腾,却以穿石的不懈告白——什么是执着。
垂柳
没有松柏的挺拔,没有梅花的孤傲,却以柔枝的依依告白——什么是多情。
七、(70分)
26、20分,每处4分
(1)文体(题目)错误;“寻狗启示”改为“寻狗启事”。
(2)内容不具体;在“点钟”后补充丢狗具体地点“在XX”。
(3)“看到者”说法模糊;改成“知其下落者”。
(4)缺落款;正文右下方补充“联系人:X先生(女士)”和启事时间“XX年X月X日”。
(5)文中两个错别字;“劲”改为“颈”,“筹”改成“酬”。
找出其他错误,言之成理也可。
27、50分 (125.84.65.112)
上一篇:
2014年枣阳市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重庆市高2014级对口高职升学考试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
标签:
人教版
职高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綦江区东溪”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2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