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016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6]
高2014届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高2014届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2014﹒5)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共27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
A. 款识(shí) 蜷缩(quán) 伛偻(yǔ) 焚膏继晷(guǐ)
B. 杠杆(gàng) 市侩(kuài) 黢黑(qū) 解甲归田(jiě)
C. 粗犷(guǎng) 称职(chèn) 刍议(zōu) 风姿绰约(chuò)
D. 弄堂(lòng) 窨井(yìn) 咯血(kǎ) 模棱两可(líng)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幅员 养植业 融会贯通 绿树成阴
B. 几率 亲和力 和言悦色 食不果腹
C. 厮杀 撒手锏 鸿篇巨制 继往开来
D. 装潢 捉谜藏 曲意逢迎 珠光宝气
3.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许多科学技术正是在登月行动的刺激下获得了快速发展,并最终走向成熟, 在商业上得到广泛运用。
(2)“表叔”才倒下,“房叔”就出来,这不禁让人发问:到底还有多少个“表叔”“房叔”?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对所有官员都应当 ,公布财产,接受公众监督。
(3)广大民族地区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把与各族群众生产生活 的社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民族地区教育、医疗、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A. 既而 一视同仁 休戚相关 B. 继而 等量齐观 休戚相关
C. 继而 一视同仁 息息相关 D. 既而 等量齐观 息息相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介绍,这是有气象资料以来,黄淮地区和山东省大部遭遇的最严重干旱,干旱的原因是降水稀少。
B.新近施行的《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对车票所记载身份信息与所持身份证件或者真实身份不符的持票人,铁路运输企业有权拒绝进站乘车。
C.前不久,复旦大学研究者发布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的最新成果,如同当年安阳发现“曹操墓”一样,这一消息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引发热烈讨论。
D.曾多次被秦火火造谣中伤的资深媒体人杨澜表示,任何人在享受自由的同时,都应当遵守法律和道德底线,否则人人都会成为受害者。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首先表现为审美视野的逐步扩大。在自然美领域,从对动物的审美到对植物的审美,对山水的观赏由“比德”到“畅神”的转变,都可以看出这一点。处于狩猎生活时期的欧洲原始洞穴画作者,尽管生活在不乏美丽植物花卉的环境里,但他们着意描绘的只是经常与之周旋的野兽形象。我国仰韶彩陶,已有鱼、鸟、蛙等自然物的形象,但它们都是脱离各自的生存环境被加以表现的,几何化的写意手法和强烈的变形处理,表明这些自然物已变成象征符号,还谈不上自身的美。周秦以后,山川草木开始作为人的生活背景获得了自身的审美意义,然而人们主要是从“比德”的观点去欣赏它们的。
那时的人习惯于将自然物的某些特征比附于人的道德、情操,使自然事物的属性(物理属性、化学属性、生物属性)人格化,人的品性客观化,自然物的美丑,就按其所比附的道德情操的价值来评定,这实际上是一种“美善相乐”的观点。孔子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提法,和《荀子》一书中所记的孔子“以玉比德”的观点,都可看成代表。这种用自然物比附人的德行的观点,虽仍有其片面性,却标志着人们对自然美的感受,已同实用感相分离,转为道德情感的满足,表现了历史的进步。《诗经》常以鸟兽草木比兴,作为抒发情意的借用物。《离骚》以香草喻君子,以萧艾喻小人,都表明“比德”观念对艺术创作有着广泛的影响。由于艺术作品中大量出现以物喻人的形象,所以就使自然物往往附着了传统的隐喻意义,如松柏喻坚贞,兰竹喻清高,直到今天还影响人们对这类自然物的欣赏。
浏览完整试题
对自然物的“畅神”审美观,是晋宋以后盛行起来的。同“比德”不同,“畅神”强调的是自然美的欣赏可以使欣赏者的情感得到抒发,得到满足,从而精神为之一畅。它所尊重的,已不是自然物身上被人为地外加的道德伦理价值,而是它自身的足以令人舒畅怡悦的审美价值,王羲之《兰亭集序》写到自己面临会稽山阴兰亭一带有着“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的美景所产生的感受:“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宗炳平生“眷念庐衡,契阔荆巫,不知老之将至”,酷爱描山画水,认为再现山川之美,足以“畅神”。他说“峰岫娆嶷,云林森渺,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以,神之所畅,孰有先焉!”。肯定观赏和再现自然美可以“游目骋怀”,可以“畅神”,也就是肯定从自然界可以直接得到审美的满足。这种观点的提出,标志着对自然美审美意识的觉醒,为时比西欧早一千多年。在这种观点基础上诞生的谢灵运的山水诗和宗炳、王微的山水画,在中国艺术史上都具有开山意义。由此而形成的专事表现自然美的艺术品类——山水诗画,后来得到长足的发展,成为我国民族艺术对人类艺术宝库的卓越贡献。
(节录自张晓光《试论中国当代美学发展趋势》,有删改)
5.下列关于“比德”和“畅神”及其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比德”是指人们习惯性地将自然物的某些特征比附于人的道德、情操,使自然物的属性人格化,人的品性客观化。
B.“畅神”是晋宋以后才出现的,它强调自然美的欣赏可以使欣赏者的情感得到抒发,得到满足,从而精神为之一畅。
C.“比德”实际上是一种“美善相乐”的观点,孔子等人都曾提出类似的观点,“比德”对艺术创作有着广泛的影响。
D.由“比德”到“畅神”的转变,表现了人类审美视野的逐步扩大,这两者又都离不开自然美和人类审美这两个要素。
6.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从人类审美视野的逐步扩大写起,而从原始洞穴画到仰韶彩陶,再到周秦以后的山川草木的意义变化就能体现这种审美视野的变化。
B.第二段首先对“比德”这个概念进行具体阐释,然后从古代先贤的理论和人们的艺术创作实践两个角度来说明这种理论的影响十分深远。
C.第三段重点围绕“畅神”审美观展开论述,侧重从“比德”“畅神”的不同点角度切入,既有《兰亭集序》的例子,也有古人的理论阐释。
D.全文着眼于人类审美艺术视野的扩大,重点论述了“畅神”审美观的发展变化及表现特征,强调其对民族艺术和人类艺术宝库的卓越贡献。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物的形象只要脱离各自的生存环境被加以表现,或是经过几何化的写意手法和强烈的变形处理,就不再具有自然物自身的美。
B.《诗经》常以鸟兽草木比兴,《离骚》以香草喻君子,以萧艾喻小人,这使得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自然物全都附着了传统的隐喻意义。
C.中国古代的“比德”理论虽然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但这已经表明人们对自然美的感受已同实用感相分离,表现了审美的历史进步性。
D.肯定从自然界可以直接得到审美满足的理论,标志中国人自然美审美意识的觉醒,并直接形成专事表现自然美的艺术品类——山水诗画。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瓶庵小传
魏禧
吴门枫江之市,有君子焉,人皆称曰瓶庵。或曰守口如瓶,取谨言之义。或曰瓶窄口而广腹,善容物者也。
瓶庵幼失怙废学,长自力于学,好文墨士,于贤人隐君子尤尊敬之。朋友之穷老无所归者,曰:“于我乎养生送死。”于是士君子皆贤瓶庵。人有急难之日,好行其德。尝僦小舟,问舟子曰:“几何钱?”曰数若干,瓶庵曰:“米贵甚,如是,汝安得自活?”乃增其值。故负贩人亦曰瓶庵盛德长者。吴门高士徐枋,难衣食,瓶庵尝馈遗之,枋不辞。
瓶庵年六十,家人将觞客,瓶庵曰:“吾将归故乡,以是费为祖宗祠墓费。吾六十,善病,不于此时一拜先陇①,更何待耶?”于是去,倡建始祖祠,修五世以上墓,拜故旧之陇而酹之,不令其子孙知。事竣,力疾游黄山而后返。里有事,尝就瓶庵平曲直,白徒②悍卒皆服之。或曰:“瓶庵之父,往侨维扬,会逆阉魏忠贤用事,有假其威虐人者,君以布衣叩阍③。抗疏,既危而免。”瓶庵殊多父风也,父尝刲股以疗亲痛,瓶庵父病亦刲股。瓶庵之妹死,有遗子女,并婚嫁之如己出,其孝友如此。于是远近士至吴门者,皆欲争识瓶庵矣。
识瓶庵者曰,瓶庵姓吴,名传鼎,禹存其字也,或曰雨岑,盖徽之休宁人云。瓶庵父,字绍素。
[注]①先陇:祖先陇地,祖墓。 ②白徒:本指无军籍临时征集的壮丁。此处指散漫无管束的人。 ③叩阍(hūn):向朝廷进言。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瓶庵幼失怙废学 怙:依靠
B.尝僦小舟,问舟子曰 僦:租赁
C.力疾游黄山而后返 疾:快速
D.尝就瓶庵平曲直 平:评判
9. 以下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于贤人隐君子尤尊敬之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抗疏,既危而免 侣鱼虾而友麋鹿
C.父尝刲股以疗亲痛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D.禹存其字也 则或咎其欲出者
第Ⅱ卷(123分)
四、(31分)
10.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米贵甚,如是,汝安得自活? ”乃增其值。(4分)
⑵瓶庵之妹死,有遗子女,并婚嫁之如己出,其孝友如此。(4分)
11. 第Ⅰ卷文言文中,传主瓶庵具有哪些优秀的道德品质?请简要概括。(4分)
12.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限划10处)(5分)
夫盗 亦 人 也 冠 屦 焉 衣 服 焉 其 所 以 异 者 退 逊 之 心 正 廉 之 节不 常 其 性 耳 视 玉 帛 而取 之 者 则 曰 牵 于 寒 饿视 家 国 而 取 之 者 则 曰 救 彼 涂 炭
展开余下试题
(选自《罗隐集》)
1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蝶恋花•重游晋祠①题壁
(清)朱彝尊②
十里浮岚山近远。小雨初收,最喜春沙软。又是天涯芳草遍,年年汾水看归雁。
系马青松犹在眼。胜地重来,暗记韶华变。依旧纷纷凉月满,照人独上溪桥畔。
[注]①晋祠:位于山西太原。②朱彝尊:浙江秀水(今嘉兴)人。
(1)全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4分)
(2)词中画线的句子是如何运用衬托手法的?请简要说明。(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1) ,晚有儿息。(李密《陈情表》)
(2)卒相与欢, 。 (《廉颇蔺相如列传》)
(3) ,亦崎岖而经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李清照《声声慢》)
(5)寒衣处处催刀尺, 。(杜甫《秋兴八首》)
(6) ,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 《醉翁亭记》)
(7)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十字勋章(有删节)
巴比塞
由于一次非常成功的偷袭,我们进入了加拉各村。村子里只剩下一些妇孺老弱。真凑巧,这天晚上,所有罗洛贝族的武士都出去打猎了。
大家隐蔽在矮茅屋后面,子弹上膛,步枪平托,一切就绪,只待我们开火消灭所有这些人影儿。他们仍然一无所知,三三两两地坐在石头和地上,另外有一些人来来往往的走动着。
在我前面,有两个黑人坐在一条长凳上,背靠着墙,默默无声,一动也不动地紧偎着。我瞄准了右边那一个,暗自思忖道:他们两人没完没了地在谈些什么呢?
一声号令!我们的步枪从四面八方同时发射,有如晴天霹雳。时间并不长,两分钟而已。这些漆黑的人影儿,全都呜呼哀哉,被打发回老家去了。他们好像钻进了地底下,又好像烟雾似的,风吹云散了。
说实话,我承认,对逃过我们密集的排射,跟田鼠一般钻进矮茅屋去的那些男男女女的幸存者,我们后来打发得有些过火。为了胜利的欢乐,这一场杀戮是可以谅解的,而且在战场上这也是极其自然、极为人道的,何况我们又喝醉了——我们在一所较大的茅屋里找到了一桶甜酒。可能是个什么倒霉的英国间谍卖给这些罗洛贝族人的。至于我个人,必须交代一下,当时发生的事情,在我脑海里只留下一片极端混乱的印象。但是有一件事,我却记得很清楚:两个黑人,在我前面,我举起步枪,瞄准了其中一个。这两人后来我又见到了:因为我几乎绊倒在他们身上。就在前不一会儿,他俩还不言不语,模样真够滑稽,现在却变成了尸体,倒在长凳下。这是两个小黑人,一男一女,身子蜷缩,相互紧抱着,酷似两只紧握住的手……是一对恋人!这件事总是不以我的意志为转移,萦绕在我的脑际,以致在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夜晚,我不禁有好几次以此来说笑逗趣。
后来,我的脑子完全糊涂了:狂食暴饮,呼嚎吼叫,手舞足蹈,挤鼻子弄眼儿,乱蹦乱跳。突然,脑壳上一阵剧痛……我跌倒了……不省人事。
六个星期以后,在圣路易医院我才恢复了神智:一天早晨,我睁开了两眼,四周呈现出一片白色,散发着一股碘酒气味。此后旁人陆陆续续地告诉我所发生的惨剧:我们的连队过于疏忽,滞留在那被征服的村子里,而且倒地酣睡。因而,回家来的罗洛贝族的武士杀尽了我们全部的人,全部,一个也没剩。“那么我呢?”我问。他们告诉我,说运气救了我,一所茅屋倒塌了,断墙土块把我压倒在下面,但是却把我遮盖住了。第二天,远征军的主力重新占领了村子,洗劫了全村,终于把罗洛贝族人杀得一干二净,还从掩盖着我的坍塌的碎块堆里,把我拖了出来。 ……不过更妙的事还在后头:总督来到我的床前,亲手颁发给我五等荣誉勋章。我所有的同伴全都送了命,而我却得到了勋章!这一天我是在一种无法描述的激情中,和一种至上的幸福中入睡的。
七月的一个清晨,我抵达维勒福城。我穿上了我原来的那件军大衣,挂上了我的新勋章,昂着头,迈着方步。
天啊!多么了不起的欢迎会!车站,乐声响连天,列着队的少女,年幼的和年轻的,全都穿上了节日的盛装,摇着旗子,挥着花束。
人们把我拥到市政厅去进午餐。席前,席后,没完没了的演说,所谈全是关于我一个人的事。大家称我:“加拉各光荣的幸存者,塞内加尔的英雄”。
将近黄昏,午餐才告结束。人们平静下来,一位新闻记者走到我的座位旁,请我为他的报纸亲自跟他谈谈我的光荣事迹。
“嗯,好,”我说,“就是这样……我……我……做了……”
然而我找不到任何词句来继续这个开场白,只好哑口无言,呆望着他。
我的手臂莫名其妙地乱挥了一阵,落了下来。
“我记不清楚了!”我无可奈何地这样说。
“回答得真妙!”这个自作多情的花花公子尖着嗓门喊叫着,“这位英雄连他自己立下的丰功伟绩都不屑回顾!”
我微微笑了笑,大家散了席。我沿着教堂旁边的小石子路走回家。夜色已降临,我不时地眨着眼睛,两眼还在冒金星,两脚异常沉重,脑海里昏昏沉沉,一片空虚,我总觉得有件心事放不下。
不错,那位报贩子提的那个荒谬的问题,像一根钉子插进了我这可怜的脑袋,“你做了些什么了不起的事?”对呀!是什么,到底是什么呢?很明显,我做了些绝非寻常的事,十字勋章就是证明,但是,究竟是什么呢?……我突然立定在昏暗的小路当中,我站在那儿,有如埋进地里的一块界石。我寻思着,很遗憾,百思不得其解:我忽然忘记了自己的功勋,就像我全然不曾有过什么功勋似的。
难道是他们的香槟酒和他们错综复杂的大道理把我的神智搞糊涂了吗?我多少有点像某些小说中的人物,忘却了自身的一段经历:我忽然忘记了自己的功勋,就像我全然不曾有过什么功勋似的。
我心中异常不安,继续向前迈着步子,和从前一样往家里走去。
……这时,在一个拐角上,我透过昏暗的月色,发现有两个人,互相紧偎着坐在庄园里的一条长凳上,他们像是手拉着手,谁也不说话;不过,他们似乎沉湎在一种共同的寂静之中,仿佛全神贯注于一件重要的事情。朦胧的夜雾中,一点也看不清他们的模样,只能分辨出他们的形体和察觉出他们胜似语言的那种内心的交往。
“哎呀!深处的这个拐角,骤然间我恍如看见了另外一个村庄,现在它已被消灭殆尽,这个村子和全体居民,最要紧的是那两个小黑人,”我叫了一声,又站住了。
两眼直望着村镇都已从这地球上消逝了。他俩曾经活生生地出现在我眼前,虽然只看到他们的形体,只察觉到他们那种心灵相通的默契……这对小黑人,由于夜色的简化作用,就和这里的两个人影一模一样。
这两个影子,那两个黑人……我会发现他们之间有一种联系,这实在是太傻了,但我确是发现了。人们酒喝得过量的时候,就会变得十分天真,头脑也简单起来,我一定是相当醉了,因为这种可笑的联想,本来应该使我发笑的,却使我哭了。我的手伸向十字勋章,把它从胸前摘了下来,很快地塞进口袋深处,好似一件偷来的东西。
15.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以19世纪法国发动的一场侵略非洲的战争为背景,通过对参加这场战争的“我”由蒙昧到悔悟的心理变化过程的细致描写,揭露了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给非洲人民所带来的灾难。
展开余下试题
B.巴比塞在这篇小说中,通篇以第一人称的漫不经心甚至故作轻松的语调写来,却使读者感到令人窒息的沉重,寓反战的深刻批判于夸张的诙谐戏谑之中。
C.“我所有的同伴都送了命,而我却得到了勋章!”真是杀来杀去皆亡魂,一勋功成万骨枯。这种直面交战双方共同的悲剧,对战争残酷性惨烈性的客观描述,其目的是渲染了战争的恐怖。
D.文章结尾,我哭了。因为我从自己的英雄行为与获得勋章的荣耀中醒来,对自己所参与的战争的本质有了质疑与否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痛苦,为自己曾经的荣耀、激动与幸福感到耻辱。
E.小说前面的情节铺展突显了结尾“我”荣归以后,摘下勋章塞进口袋的行动,这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最后一笔,是精彩有力的“ 豹尾”。
16.“两个‘小黑人’的身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7.这篇小说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说明。(6分)
18. 文中写道:“为了胜利的欢乐,这一场杀戮是可以谅解的,而且在战场上这也是极其自然、极为人道的。”于是就有人认为:正义的战争可以被理解,非正义的战争不能被理解。也有人认为:一切战争都不应该被理解。那么你是如何理解战争的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6分)
六、(10分)
19.在横线上续写恰当的句子,使语意连贯,句式和画波浪线的句子大体一致。(4分)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孔子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从治学的角度看,他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学习态度, , 。
20.2013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汉字英雄》两档电视节目大获成功,某班同学对此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下面是对话片段,请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准确鲜明,每空不超过30个字。(6分)
甲:这样的节目太好了,有利于提醒人们重视汉字文化传承。提醒人们关注汉字书写方面存在的某些问题。
乙:语文老师也鼓励我们看这个节目,他说 ① 。
丙:但是我看到有些同学会写“魑魅魍魉”,却不会写“三聚氰胺”这样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这不有些可悲吗?
丁:是啊, ② 。
戊:更令我惊讶的是“图们江”这个词,现场成人听写团的准确率是0%,这反映了现实中普遍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汉字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汉字面临新的危机。
己:我认为汉字的演变体现着当下的社会变迁,我们不必杞人忧天,只要
③ 。
七、(60分)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非洲谚语)
在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席慕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2013-2014学年度高考模拟试题(二)
答 案
1、B (A. 识(zhì); C. 刍(chú);D.棱(léng))
2、C(A. 植—殖;B.言—颜;D. 谜—迷)
3、C ((1)既而:时间副词,用在全句或者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上文所说的情况或动作发生不久;继而:表示紧随着某一情况和动作之后;此句先说“发展”“成熟”,接下去说“应用”,故使用“继而”。(2)一视同仁:指同样看待,不分厚薄,用于人;等量齐观:指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用于事物。(3)息息相关:形容联系密切;休戚相关:是说彼此之间祸福相互关联;此句不含“祸”,所以此句应填“息息相关”。
4、C (A. 表意不明,应将“和”改为“特别是”,加以强调;B. 成分残缺,“拒绝”后应加“其”字。D. “遵守……底线”不搭配,应改为“遵守法律,守住道德底线”。)
5.B(是“晋宋以后盛行起来”,而不是“出现”。)
6.D(文章并没有以“畅神”为重点。)
7.C(A项,“只要”虚设条件,与原文不符;B项,范围失当,原文是“往往附着了传统的隐喻意义”。且因果关系不成立;D项,“山水诗画”并不是在“肯定从自然界可以直接得到审美的满足”理论影响下直接形成的。)
8.C。(疾,带病)
9.C。(A.对于/比;B.顺承/并列;C.连词,来;D.代词,他的/代词,那)
10、(1)米价很贵,像这一点钱,你怎能养活自己? 就增加了船钱。(“是”、“安”、“值”,倒装句式,各1分;大意1分,共4分)
(2)瓶庵的妹妹去世后,留下了子女,(瓶庵)为他们操办了婚嫁之事,就像对待亲生子女一样。他就是这样孝敬长辈、友爱同辈的。(“婚假”、“出”、“孝友”,省略句,各1分;大意1分,共4分)
11、济贫扶弱;尊奉先人;公平正直;孝悌之义
【参考译文】:苏州枫江市集中,住著一位有道德的人,人们都称呼他“瓶庵”。有人说,这称呼是指守口如瓶,取说话谨慎的意义。有人说,瓶子口窄而腹大,很能装东西(比喻做人有度量)。
瓶庵小时候父亲去世,失了学,长大后靠自己奋力学习。他喜欢读书写文章的人,对有道德的人、隐士特别尊敬。对朋友中贫穷年老没有生活依靠的人,他就说:“到我这里来养老送终吧。”所以,讲德行的读书人都称赞瓶庵。别人遇到急迫患难的事,他总是喜欢帮助人家。瓶庵曾经雇下一只小船,他问船夫:“船钱多少?”对方回答说多少多少钱。瓶庵听了说:“米价很贵,像这一点钱,你怎能养活自家?”就增加了船钱。所以,背负肩挑做买卖的小贩也说瓶庵是道德高尚的长者。苏州亮节高风之士徐枋,生活困难。瓶庵曾赠送周济他,徐枋也不拒绝。
瓶庵六十岁那年,家里人要请客摆酒为他作寿。瓶庵说:“我将回故乡去,拿这笔钱做修整祖宗祠堂坟墓的费用吧。我六十岁了,常患病,不趁这个机会去拜一拜先人的墓田,更待何时呢?”於是离开苏州,回乡倡议修建了始祖的祠堂,修整了五世以上先辈的坟墓,拜望了已故亲友的墓田并洒酒祭奠,但不让自己的子孙们知道。办完事,他带病勉力游览了黄山,然后返回家中。邻居间发生了纠纷,常到瓶庵那里请他评判事非,连服役的百姓、不讲道理的士兵都听他的话。有人说:“瓶庵的父亲到扬州寄居时,正赶上反逆的阉党头子魏忠贤把持朝政,有人借他的权势威逼欺压别人。先生以平民身份给朝廷直言上书,一度处境很危险,后来总算平安无事。”瓶庵很有父亲的风格。他的父亲曾割下大腿肉为父治病。瓶庵的妹妹去世后,留下了子女,瓶庵为他们操办了婚嫁之事,就像对待亲生子女一样。他孝敬长辈、友爱同辈,就是这样,所以无论远近的人士来到苏州,都争先恐后地结识瓶庵。
认识瓶庵的人说,瓶庵姓吴,名传鼎,禹存是他的表字,也有人说他的表字是雨岑。他大概是安徽休宁县人。瓶庵的父亲,表字绍素。
12、夫盗亦人也/冠屦焉/衣服焉/其所以异者/退逊之心/正廉之节/不常其性耳/视玉帛而取之者/则曰牵于寒饿/视家国而取之者/则曰救彼涂炭(《罗隐集》)
原
上一篇:
湖北省咸宁市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中考语文试卷)
下一篇:
资阳市2014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中考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高2014届第”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