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231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31]
2013-2014学年(下)期末考试高2016级语文试题
2013-2014学年(下)期末考试
高2016级语文试题
考试说明: 1.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试题总分:150分
3.试卷页数:I0页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阜盛 畏葸不前 吞噬sì 如法炮制páo
B.桅竿 孽根祸胎 韶光shào 人才济济jǐ
C.杜撰 声色俱厉 厮打sī 古刹钟声chà
D.磕头 归根结缔 教坊(fāngJ 羽扇纶巾guān
2、下列词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航一架从吉隆坡飞往北京的航班失去所有联系。该消息一出,“马航失联”的原因被炒得沸反盈天。
B.被贬黄州后,苏轼把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悟都凝聚在了长江边的赤壁,写下了那首出神入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C.在与火箭队的比赛中,詹姆斯少了些速度和力量,带球到一定区域便开始顾盼神飞寻找队友,完全没有了平日里大开杀戒的豪气。
D,许多中介为促成交易,信口开河,作出迎合买卖双方交易意向的虚假的口头承诺,使得消费者往往缺乏有效的书面证据,不能依法维权。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写这篇通讯,他用了整整10多年时间搜集素材。
B.中曰双方如果都能冷静处理钓鱼岛问题,增进政治互信,不仅能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而且也能扭转一年多来中日关系的下滑趋势。
C.你身材如此娇小,就不要穿上衣或外套长度超过臀部的衣服,以免显得腿短。
D.有一种观点认为,曹雪芹之所以能做到叙事与抒情的完美结合,与他对人性的深入剖析和对人的命运的热切关注分不开。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立刻撤资呢,还是继续注资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B.古人读书讲求“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胡适先生非常推崇这“四到”。
C.孟子说“此一时,彼一时”,孔子说“无可无不可”,不代表他们心中没有坚持,相反他们坚持的力量至大至刚。
D据《史记•匈奴传》所载,赵国的长城东起于代(今河北宣化境内),中间经过山西北部,西北折入阴山,至高阙(今乌拉山与狼山之间的缺口)为止。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国学”断想
所谓“国学”,就是中国固有的传统学术及其研究的学问。它包含有三个层面:第一,它是一种知识体系。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自觉成为一名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对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史记>《汉书》应该有基本的了解。第二,它是一种思维智慧,是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不管中国人有没有正式地把国学当作学问来学习,都是在国学的氛围里成长的,面对同样的事情,中国人和西方人可能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处理。最后,“国学”就是它的核心份值观,比如“和而不同” “天人合一”,应该说,这些价值观层面的东西,才是国学最根本的内容。
“国学”是个好东西,这一点恐怕没有人能否定。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国学”如同世间其他事物一样,也有它的软肋,也有它的局限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国学”依旧昌盛的清代后期,偌大的中国怎么会在“船坚炮利”的西方列强侵略面前,被动挨打,几无招架之力,留下极其屈辱的历史一页!
说到底,“国学”的不少内涵有的本身就是落后腐朽的,如“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封建三纲思想。这种情况,在号称“兵学圣典”的《孙子兵法》中同样有鲜明的反映。如又如它提倡在战争中对敌方实施“堕其城、毁其国”,这也有“烧光” “杀光”之嫌。无怪乎曾有人称孙子是战争中推行“三光”政策的“始作俑者”;话虽然说得有些刻薄,但并非子虚乌有,厚诬古人。


浏览完整试题 也有的本来是正面积极的内容,但随着时空变化,渐渐落后于变化了的形势,已无法应对时代的挑战,而成为了历史的惰性与包袱。譬如《孙子兵法》所提倡的原始民本观“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这在其诞生的春秋战国时代,无疑是进步的,但进入近代后,却严重滞后于新型的民主要求了,因为“令民与上同意”,显然是君主为能治之主体,而民则为受治之客体,是君主为主导而民众为附庸。而它本身是无法顺利完成转型,变“令民与上同意”为“令上与民同意”的。
另外,以“国学”为主要表现的传统文化理念,在许多情况下,是知行割裂的,即说的不是做的,做的不是说的。如《孙子兵法》乍读之下,会觉得它很爱兵,“视卒如婴儿”。但如果你把它看作是孙子的真实想法,那就太天真了。其实在孙子的眼里,士卒不过是牛羊而已,“若驱群羊,驱而来,驱而往”,所以,可以“上屋而抽其梯”,能够“置之死地然后生,投之亡地然后存”,不存丝毫怜悯之心,只有赤裸裸的敲骨吸髓,还美其名日“慈不掌兵”。
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学”绝对不是只有其美、没有其恶的纯粹事物,在它的身上,善与恶、真与伪、美与丑同样交织在一起。我们既不能因它存有糟粕一概抹煞它,但同样也不能因它今天仍拥有合理的内核而一味拔高它。科学理性、一分为二永远是我们对待“国学”应有的立场与态度。
——摘编自《新华文摘》2010年第9期
5、下列关于“国学”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国学”不仅包括唐诗宋词等知识性内容,还包括受国学氛围的熏陶而形成的思维智慧以及价值观层面的东西。
B“国学”是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我们从小在国学的氛围里成长,或多或少会受到国学影响,致使在处世方式上可能与西方有所不同。
C.“国学”中的核心价值观,如“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等价值观层面的东西,是“国学”中最根本的内容。
D.“国学”豹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封建“三纲”思想以及那些在产生时是正面积极的,但随着时空交耗,渐渐落后于变化了的形势的内容。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国学昌盛的清代后期,中国留下了极其屈辱的历史,可见国学的腐朽和不堪一击。
B.“国学”之中善与恶、真与伪、美与丑交织在一起,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国学”发展到今天,其主要内容有渐渐成为历史的惰性与包袱的趋势。
C.“兵学圣典”《孙子兵法》提出的某些对敌方的举措有实施“三光”政策之嫌。
D.以“国学”为主要表现的传统文化理念,在许多情况下,其理论与人们现实生活中的行动是统一的。
7、“‘国学’绝对不是只有其美、没有其恶的纯粹事物,在它的身上,善与恶、真与伪、美与丑同样交织在一起。”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有哪些?你认为该如何对待国学?(5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足,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①。公等奈何言是!毋复出几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信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②钳,称王家奴。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日:“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日:“故云中守盂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盂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日:“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盂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孟舒以为云中守。
后,景帝时,田叔为鲁相。
注:①虫出:指死不得葬。 ②髡:剃去头发。
8、对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箕踞骂之 箕踞:指傲慢的坐姿
B.微陛下 微:如果没有
C.孟舒岂故驱战之哉 故:因此、所以
D.士争临城死敌 敌:列抗、抵抗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 ②今君乃亡赵走燕
B.①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 ②赐钱二百万以葬
C.①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
D.①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 ②河东凶亦然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叔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B.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但手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致使赵王也获罪于高祖。
C.文帝起初对孟舒并无好感,之所以重新任命他为云中太守,是因为通过田叔了解到孟舒乃天下长者。
D.田叔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高祖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士卒,士华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1、(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4分)


展开余下试题译文:___ _
②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3分)
译文:___
(2)用斜线(/)给下面加横线文言文断句,限6处(3分)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王维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城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
①“凡鸟”是“凤”字的拆字。据《世说新语•简傲》记载,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嵇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凤”字而去,这是嘲讽嵇喜是“凡鸟”。
(1)诗中吕逸人是何形象?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3分)
(2)历代诗评家对这首诗的评价都颇高,请从表现技巧的角度加以分析,不少于两
点。(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
(2)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3)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住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5)元嘉革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干骑拥高牙, ,吟赏烟霞。(柳永《望海潮》)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
南瓜市长
北山乡党委书记刘兴旺得知周市长要来乡里视察工作。
为接待好周市长,刘书记专门开了个党委会。
首先讨论的是周市长吃饭的问题。乡里上档次的只有仙湖大酒店,周市长来了,自然在仙湖大酒店吃。可当讨论到上什么菜上什么酒时,意见就有了分歧。张乡长说:凡是酒店有的菜,全都上,还可加一些特色菜。
听到这些讨论,刘书记心里就冷笑……
据说周市长是个两袖清风的好市长,反对铺张浪费。去年他在南山乡检查工作时,南山乡的何书记上了二十多个菜,水里游的,天上飞的,山上跑的,树上蹦的,洞里钻的,全都有。喝的酒是五粮液,酒一上就五瓶。周市氏的脸色极难看,后来周市长把桌子掀了,何书记的帽子当场被周市长摘了。刘书记想到这,就说:我想周书记吃得很随便,越简单越好。周书记是南方人, 我从秘书那儿探听到他喜欢吃南瓜糊。
张乡长说:我们这儿哪有南瓜?
刘书记说:可到南方去买呀。
那来不及,周书记三天后就来乡里。
刘书记说:这个我自然有办法。
散会后,刘书记叫来杨秘书,说:你马上坐飞机去南方,买几个南瓜回来。
坐飞机去南方,买几个南瓜?刘秘书以为听错了又问了一句。
刘书记说:没错,越快越好。
杨秘书立即去了省城,花1500块钱买了张飞机票。杨秘书第二天就到了南方,买了几个南瓜,就往回赶。
杨秘书说:可我们不会做南瓜糊呀。
刘书记说:县委黄书记的爱人是南方人,她做的南瓜糊极好吃。
黄书记的爱人自然不会白做一天厨师,刘书记给了黄书记一个3000块钱的红包。黄书记的爱人开初不肯收,刘书记说:我这就不是行贿,这是你的劳动所得,该收。刘书记这么说,黄书记的爱人就收下了。
周市长来乡里时,已11点多钟了,自然先吃饭再谈工作。先上的几个菜都是家常菜,周市长吃得津津有味。当一大盆南瓜糊端上桌时,周市长的眼睛亮了:想不到在这里还能吃到南瓜糊。周市长吃了一勺匙,咂咂嘴,连说:好吃,真好吃。我就这贱命,小时家里穷,吃不上米饭,餐餐以南瓜充饥,吃了十几年,还没吃厌。
刘书记见周市长吃得这么高兴,心里也高兴:周市长喜欢吃,那多吃一点。
周市长笑着问:小刘,你怎么知道我喜欢吃南瓜糊?
刘书记说:我是在南方长大的,后来考上了大学,就留在这里了。我小时候也总吃南瓜,那时吃厌了,总希望吃白米饭,可如今许久没吃了,又很想吃南瓜。南瓜有很多种吃法,可拿油炒,当菜;也可同米饭一起蒸;也可做南瓜稀饭;还可以放在油锅里炸。我觉得最好吃的还是南瓜糊。
周市长说:想不到你同我一样喜欢吃南瓜糊,来,你多吃一点。周市长拿公共匙子盛了一勺,放在刘书记碗里。刘书记有点受宠若惊。忙说:我自己来,我自己来。
周市长又问:你这南瓜哪来的?
刘书记说:我父亲知道我喜欢吃南瓜,他扛了一麻袋南瓜来。
周市长吃得很满意:像小刘这样的书记,才像个书记,不铺张浪费,不像南山乡的那个书记,吃一桌饭,花2000多块钱,相当于一个农民一年的收入。周市长哪儿知道他吃的南瓜糊可是杨秘书坐飞机买来的,来回的飞机票就3000块钱,还有给县委黄书记爱人的3000块钱劳务费,周市长一餐就吃了6000块钱,吃掉了三个农民一年的收入。
两天后,周市长回市里了。刘书记把吃剩的四个南瓜让周市长拿走。周市长说:还是留下你自己吃。
刘书记说:我家里还有。
周市长笑着说:那我就夺你所爱了。你心里准笑我是个“南瓜市长”。
刘书记说:那我就是乡党委的“南瓜书记”。
第二年换届时,刘书记进城了,当上组织部部长。刘部长当了三年组织部长后,再换届时,当上县长了。
14、“听到这些讨论,刘书记心里就冷笑……”,请问刘书记冷笑什么?(3分)

15、简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4分)

16、概括周市长的形象特点,并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17、请围绕“南瓜糊”梳理小说思路。(4分)

18、本篇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周市长,有人认为是刘书记,你怎么看?请结合文
本加以分析。(6分)

六、(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9、下面是小明上大学后,在教师节时发给班主任老师的短信,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4分)
老师,您是雨露,灌溉了我的梦想;您是太阳,照亮了我的前程;您是马达,推动了我的进步。虽然我毕业了,但学生垂念师恩。以后还请恩师继续斧正我的不足,如有事需要学生效劳,我当鼎力相助!放假后,我会到寒舍看望您。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谨祝老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1) 将__ __改为
(2) 将__ __改为
(3) 将__ __改为
(4) 将__ __改为
20、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答题。(4分)
(l)给漫画拟出标题。要求:切合漫画含意,不得用“无题”作标题;(2分)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漫画的寓意。(2分)

21、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4分)
5月9日消息,据媒体报道,电对每个人的生活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没有电几乎无法生活或者工作,未来科技将越来越多地涉及到仿生技术和纳米科技,这一领域的发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些看起来很普通的灌木可能作为能量源使用,为机械提供电力等。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正试图对植物进行处理,其中嵌入了纳米材料,这样可以赋予植物更多的功能,比如提升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以便产生更多的能量。根据科学家计算,使用人工处理后的植物可以提升大约30%的光合作用能力,也就是说植物吸收了更多的太阳光能量,不仅可以产生更多的氧气,同时还能聚集能量。
该方法是将碳纳米管嵌入到植物的叶绿体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如果我们将叶绿体“升级改造”,就可以获得更强的太阳光收集能力,接着我们也可以将这些能量转换出来,变成可被我们利用的电力,这样就可以通过绿色植物获得电力,显然比太阳能电池板米得环保。


展开余下试题 七、写作(本大题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年夏天,俞敏洪沿着黄河旅行。让他感受最深的是,泥浆翻滚的黄河水,被灌到瓶子里以后,依然十分浑浊,透过瓶子,看到的只是浑浊的黄色的世界。一段时间后,他猛然发现瓶子里的水开始变清,全部沉淀的泥沙,只占整个瓶子的五分之一,而其余的五分之四都变成了清清的河水。然后,他又把瓶子晃动了一下,已经变得非常清澈的水,在一瞬间就又变得浑浊不堪了。
我们的幸福和痛苦也像黄河水一样……
对于这段话,你有怎样的体悟?引发了怎样的感慨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
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臼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涵;③除诗歌外,文
体不限;④不得抄袭、套作。


2013-2014学年(下)期末考试
高2016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l、C(A.“sì”应为“shì”:B.“竿”应为“杆”, “shào”应为“sháo”;D、“缔”应为“蒂”)
2、D(A.沸反盘天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不合语境,此处应用沸沸扬扬。B.出神入化,形容某种技艺达到绝妙的境界,用在这里,对象不符。这里可用脍炙人口。C顾盼神飞,指左右顾视,目光炯炯,神采飞扬。不合语境。D.信口开河:比喻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
3、D(A.不合逻辑,“整整10多年”应为“整整10年”或“10多年”。B.“不仅”“而且也”领起的内容互换。C “上衣或外套长度超过臀部的衣服”重复,应为“长度超过臀部的上衣”。)
4、B逗号改句号。
5、D“国学’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封建‘三纲’思想”错。封建三纲思想只是文章证明国学局限性的一个论据。
6、C(A“可见国学的腐朽和不堪一击”不合文意。依据原文第二段,国学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它的局限性,此外从中国留下屈辱历史的现象也不能得出“国学的腐朽和不堪一击”因果关系表述不当。B“其主要内容有渐渐成为历史的惰性与包袱的趋势”有误,“其主要内容”扩大了范围;D“萁理论与人们现实生活中的行动是统一的”错,依据原文倒数第二段“以‘国学’为主要表现的传统文化理念,在许多情况下,是知行割裂的”。)
7、理由:国学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但有些内容本身就是落后腐朽的;也有内容产生之初是正面积极的,但随着时空变化,渐渐落后了,失去了价值;而国学中还有些理念是知行割裂的。看法:我们应科学理性、一分为二地看待国学,对于国学中有价值的内容要努力学习,善于吸收,武装我们的思想,积极弘扬国学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而对于国学中的糟粕或者是不合时宜的内容,要大胆的扬弃,切忌全盘照搬,钻进故纸堆。
8、C故意、存心。
9、C(A于是/却 B凭/目的连词c.表原因D但是/这样)
10、D(“高租”应为“赵王”)
11、(1)①皇上召见了他们每个人,同他们谈话,感到汉朝堂上没有大臣能超过他们,皇上很高兴,把他们全都任命为都守、诸侯的相。(“与语”1分,“出其右”1分,“说”1分,整句翻译通顺1分)
②汉和楚相对抗时,士卒都很疲惫。(“距”1分,“罢敝”1分,整句翻译通顺1分)
(2)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译文】一个刚踏入社会的人阅厉很浅,所以沾染各种社会不良习惯的机会也较少;一个饱经世事的人,经历的事情多了,城府也随着加深。所以君子与其处事圆滑,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蓝求全,倒不如豁达一些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
12、(1)吕逸人是一个有着“绝风尘”的超俗气节的隐士。表达了诗人对吕逸人隐士超俗气节的倾慕,对隐逸生活的向往。(2)①虚实结合;有上下句虚实相间的,“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借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比况吕逸人的住处,着一虚笔。于长安柳市之南寻访吕逸人,跟一实笔。一虚一实,既写出昌逸人长期“绝风尘”的超俗气节,又显示了作者倾慕向往的隐逸之思。也有前后联虚实相对的,“到门不敢题凡乌,看竹何须问主人。”借用典故,来表示对吕逸人的敬仰,是虚写。“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写吕逸人属所的环境,是实写。笔姿灵活,变化多端,既不空泛,又不呆滞,颇有情昧。②比喻。松皮作老龙鳞标志手种松树己老,说明时间之长,显示吕逸人隐居之志的坚贞与持久。③用典。借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比况吕选人的住处,既写出吕逸人长期“绝风尘”的超俗气节,又显示了作者倾慕向往的隐逸之思。,“到门不敢题凡鸟”,则是表示对吕逸人的尊敬。“何须问主人”(王傲之“看竹”事见《晋书.王羲之传》)是活用典故,表示即使没有遇见主人,看看他的幽雅居处,也会使人产生高山仰lE之情。
13、(1)望帝春心托杜鹃 (2)万里悲秋常作客 (3) 别有幽愁暗恨生 (4) 一蓑烟雨任平生 (5)赢得仓皇北顾 (6)乘醉听箫鼓
14.冷笑这些人的愚蠢或着不怀好心(想他同南山乡的何书记一样,被周市长就地免职);(2分)为自己早己成竹在胸丽自鸣得意。(1分)
15.①划线句子说明刘书记了解官员的各种细致信息,关注上级官员的个人喜好;(1分)反映了社会上下层官员极力投上司所好、以获得升迁的官场现象。(1分)②推动了情节发展,为下文派秘书坐飞机买南瓜和请黄书记的夫人做南瓜糊并贿赂她作铺垫。(2分)
16周市长的形象特点:为政清廉、体恤民生、做事果断(2分)但稍显简单粗暴,有不做认真调查研究,轻下结论(盲目轻信)的官僚主义倾向。(1分)文中“两袖清风”、“反对铺张浪费”和掀桌子的举动表现了为政清廉、做事果断有稍显简单粗暴:“吃一桌饭花2000多块钱,相当于一个农民一年的收入”的话语体现了周市长体恤民生;而刘书记因投其所好获得升迁的事情,说明周市长在人员任用上有不做认真调查研究,轻下结论的官僚主义倾向。(3分)
17.(1)周市长来乡里,刘书记决定以南瓜糊接待。
(2)花重金制作南瓜糊。
(3)南瓜糊得到周市长盛赞。
(4)刘书记因南瓜糊获得升迁。
18,(1)小说的主人公是刘书记。本文大量篇幅写刘书记为接待周书记做的各种准备、安排,小说最后也是以刘书记的升迂结束;(2分)着力刻画了刘书记巴结上司、讨好上司的形象;(2分)反映了社会上基层官员以通过极力投领导所好来获得升迂的官场弊端。(2分)
(2)周市长是小说的主人公。①小说题目是“南瓜市跃”,可知小说的主要描写对象是周市长;②刘书记的种种行为都是为了讨好周市长,刘书记的升迁也是周市氏决定的,可见在小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2013-2014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3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