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149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9]
2014—2015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必修五课文同步练习语文试卷
必 修 五 作 业 设 计
第1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作业:
第1次: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与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迤逦不想来到沧州:(yǐ lǐ)曲折连绵,文中指一路走去,绕来绕去的意思。B、我因恶了高太尉:(ě)厌恶。C、这两个人来得不尴尬:(gān gà)鬼鬼祟祟,不正派。 D、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yāng měi)恳求,请托。
2、填空:(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作品概括了农民起义( )、( )直至( )的过程。课文节选自原书第十回,题目是 , 。主人公是( ),原是京城的八十万禁军教头。
3、对林冲被逼上梁山的原因,分析得最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草料场被烧,已无宿身之地,只得上了梁山。 B、是因为杀了陆谦、富安等人,罪责难逃,不得不投奔梁山。 C、是因为林冲已认识到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本质,对它不再抱有任何幻想的原故。 D、是反动统治者一“逼”再“逼”,“逼”之不已的结果,也是尖锐的矛盾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4、对本文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得正确的几项是( ) A、越来越紧,越来越大的风雪,已成了小说中人物活动的自然背景,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B、通过大风雪的描写,渲染了气氛。 C、由于风雪的变化,层层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而深化了主题。 D、自然景物的描写能给小说抹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本文揭示了林冲从委曲求全到被迫反抗的转变过程及原因。下列各句是林冲不同阶段的语言描写,反映出林冲什么样的内心活动,从句后的答案中分别选择恰当的项: ①我是罪囚,可怕玷辱你夫妻两个……( )
②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 ③泼贼!我日来又和你无什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 ) A、心地善良,为人正义 B、安分善良,认识糊涂 C、忍无可忍,感到不平 D、奋起反抗,报仇雪恨 E、委曲求全,得过且过F、逆来顺受,随遇而安
第2次:一、阅读课文第六段,回答问题:
1、这一段里几次写到风雪,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写风雪为后文草厅倒塌,林冲只得去住古庙的情节做了铺垫。B、因风雪而寒冷而沽酒,情节发展顺理成章。 C、风雪的环境描写激发了英雄的壮志豪情,林冲义无返顾地走上了反叛之路。D、古人云“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大风大雪正为坏人作恶陷害林冲提供了客观条件。
2、对这段文字中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林冲还想在草料场过一冬,表明林冲屡遭磨难,此时却并无反心,一心只想逆来顺受,以待出头之日B、林冲雪夜沽酒不忘带上花枪,说明他对奸人陷害已有防范。C、盖火的细节暗示草料场失火并无林冲半点责任。 D、拽门、锁门、带钥匙的细节描写,说明林冲办事精细,小心谨慎。二、拓展练习:
浏览完整试题
3、有一位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的名字是( )
4、《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 )。
5、《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 )。
6、“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提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 ),“美玉无暇”指的是( )。
7、写出下列人物对应的绰号:宋江( ) 卢俊义( ) 吴用( )武松( ) 李逵( ) 孙二娘( )
参答: 第1次: 1、B 2、《水浒》 诞生 发展 失败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林冲
3、D 4、ABC 5、①B②F③D 第2次: 1、C 2、B 3、曹雪芹4、鲁达 5、 曹操6、林黛玉 贾宝玉7、及时雨 玉麒麟 智多星 行者 黑旋风 母夜叉
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作业: 阅读文章最后二段,回答问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揉皱(zhòu) 默许 (mò) 尽管 (jìn) 筋疲力尽(jìn) B.祈祷(qǐdaǒ) 降服(xiáng) 丧葬 (sāng) 垂头丧气(sàng) C.陶冶 (yě) 讥诮(xiāo) 游说 (shuì) 说长道短(shuō) D.怂恿(sǒng) 辖制(xiá) 瘦削(xiāo) 削足适履(xuē) 2、为什么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答: 3、“从墓园回来,我们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而且生活很快“又恢复了旧样子”,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答:
4、“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前文却说“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这是否矛盾?为什么?答:
5、关于别里科夫这个人物形象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别里科夫是个极其胆小的人,他把自己缩在套子里,是怕遭到不幸,但最后他还是不幸地死去了。 B.别里科夫性格孤僻,行为鬼祟,是个虚伪守旧的伪君子,思想麻木僵化。 C.别里科夫不但把自己装在�
上一篇:
拖船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下一篇:
2014——2015学年度高二上学期《先秦诸子散文》同步练习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2014—2015”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