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学考模拟卷

阅读:1499  
标签:语文版 九年级 总复习 学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99]
九年级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模考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各类题型。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卷Ⅰ、Ⅱ和答题卷一并收回。装订时将答题卷单独装订。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好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Ⅰ卷(51分)
一、(27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对加点字的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A..廿年(niàn) 坦荡如砥(dǐ) B.讪笑(chàn) 韬光养晦(tāo)
C. 校正(jiào) 乳臭未干(xiù) D.簌簌(shù) 忍俊不禁(jì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不能自己 黯然失色 新城代谢 B.俯拾皆是 纵横绝荡 言简意赅
C.义愤填膺 不屑置辩 怒不可遏 D.毛骨耸然 不可思议 以讹传讹
3.下列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
B.红妆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C.时不我与:我不能给你更多的时间。
D.珠烁晶莹:像珍珠那样闪亮,像水晶那样明净。
4.下列句子,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 ① 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苍黄的天底下,远近 ② 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笑,是人们心情愉快的 ③ ,对健康是一益的。
A. ①普遍 ②躺 ③表现 B. ①普遍 ②睡 ③体现
C. ①普通 ②横 ③表现 D. ①普通 ②横 ③体现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B.事实上我本可以给年青的读者更明确地指出一条路,我也有责任这样做。
C.盛产荔枝的地区,应该大力发展荔枝。
D.自古以来,无数诗人咏唱过游子的思家之情。
6.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迎面驶来一只渔船,船上炊烟袅袅。
②这时,我恍然悟到,船就是渔民的家。
③南方水乡,我在湖上荡舟。
④当船靠近时,我闻到了饭菜的香味,听到了孩子的嬉笑声。
A.③②④① B.①②④③C.①③②④ D.③①④②
7. 下面是旅居台湾的孔子第77代嫡传孙孔德成写给在大陆的二姐的对联中的上联,请为它选填下联。上联:风雨一杯酒
下联:______________
  A.天涯共此时 B.羁危万里身 C.江山万里心 D.千里共婵娟
8.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最准确的一项是( )
本报讯 近日,沿滩区委礼堂座无虚席,来自四川师范大学服装学院的讲师、高级形象设计师刘烨为全区300余名教师培训“教师礼仪”。
培训共分为“教师礼仪概述、教师形象礼仪、教师语言礼仪、教师生活礼仪”四个部分,对教师工作中的动作、语言、手势、服饰、色彩搭配等细节方面从礼仪角度进行了规范。参加培训的教师深有感触:没想到工作中还有这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A.四川师范大学服装学院的讲师、高级形象设计师刘烨来盐滩。
B.沿滩区举行教师礼仪培训。
C.培训共分为“教师礼仪概述、教师形象礼仪、教师语言礼仪、教师生活礼仪”四个部分。


浏览完整试题D.培训的教师深有感触。
9.下列文字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给布特勒的信》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
B.“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是毛泽东《忆秦峨•娄山关》中的诗句。
C.孙悟空出世于花果山,出世后在山中行走跳跃,食草木花果,饮涧泉之水,与猿鹤做伴,交麋鹿为友,被众猴推举为美猴王。他拜如来佛为师,学会歧视二变化,一个筋斗就是十万八千里。
D.戴着黑边眼镜,额头长着闪电疤痕,身披魔法斗篷的小巫师,他就是英国女作家J.K.罗琳笔下的神奇少年哈利.波特。
二、(12分,每小题3分)
读书是风雅乐事
鲁先圣
①我十分钦佩杨绛先生关于读书的观点: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
  ②把读书看成了拜师访友,是那种没有任何功利的读书,优雅而闲适。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像杨绛那样去看待读书,把读书当做是去拜访高人名流,那读书就纯粹是一件风雅乐事了。
③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读书却没有这份风雅的。读书是为了寻找黄金屋、千钟粟和颜如玉的,因而就要头悬梁、锥刺股。这里,读书是为了入仕博名的,读书的快乐当然就
① 了,反而让人生出几分胆怯和畏惧。今天我们中的许多人,多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读书不过是一种装潢而已。
  ④林语堂认为读书的主旨在于摆脱俗气。黄山谷说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说的有些过头了。淳朴的乡村农夫 ② ,并未见其面目可憎,但是说读书摆脱俗气,使人优雅,倒是确切的。
  ⑤读书的目的有很多,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读书会使人生充实,读书会让我们了解我们不知道的过去的世界,也能够让我们了解我们无法到达的遥远的地方。譬如我们都知道历史中很多的故事,熟悉几千年前的著名人物,我们还知道冰封的南极和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这些毫无疑问都因为我们读书的缘故。因此说,读书会丰富我们的学识,读书会使我们的认识深刻,读书还会使我们的视野 ③ 。
  ⑥读书是有功用的,这毫无疑问。当然,如果能够达到像杨绛先生那样犹如串门访友的达观,则是一种极高的境界了。 (选自《语文报》,有删改)
10.文中空白处填词准确的一项( )
A.荡然无存 目中无人 广阔 B.烟消云散 目不识丁 广阔
C.荡然无存 目不识丁 开阔 D.烟消云散 目中无人 开阔
11.对第①段“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这句话中“隐身”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指把自己隐藏起来,不让别人看见。 B.把自己的真实身份隐藏起来。
C. 这里指读书时不需考虑作者或书中人物的感受,自己可以随意翻阅。
D.隐藏读书的目的。
12.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
A.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B.读书是风雅乐事 。
C.读书是有功用的。 D.读书会使人生充实。
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语堂的观点是:读书的主旨在于摆脱俗气.
B.黄山谷的观点是: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C.作者同意林语堂的观点,认为黄山谷的观点有点过头。
D.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比喻论证也对)。杨绛的例子是反面的,古人今人的例子是正面的,通过正反对比,表明自己的观点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完成14—17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 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也。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14.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借:假装借 B.未尝稍降辞色 辞色:修辞和色彩
C.媵人持汤沃灌 汤:热水 D.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棉被
15.对下面加点的“以”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中有足乐者 以:因为。 B.无以鲁国骄士 以:凭借。
C.临崩寄臣以大事 以:把。 D.以膏泽斯民 以:来。
16.对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文:拿着经书向先到达的人请教。
B.负箧曳屣 译文:背着书箱,拖着鞋。
C. 弗之怠 译文:不懈怠,不放松。
D. 援疑质理 译文: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17.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文章第一段文字先是叙幼时求学的情形,接着叙述自己求学时衣食粗劣不堪,然后写从师求教的道路异常之辛苦,接着叙述成年后求师的情形。
B.“勤且艰若此”总括全段,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
C.第二段叙说当今太学生学习条件之优越。作者采用的是对比的手法,与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照,从对比中自然而然地推出结论。


展开余下试题D.课文的三段文字内容环环相扣,前两段通过对比阐发主旨,第三段紧扣“赠序”文体特点,说明写作意图。
第Ⅱ卷(99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清楚。
(2)用蓝色笔或黑色笔中的一种作答(不能用铅笔),答案和作文都做在答题卷上。
四、(14分)
18.按要求默写填空。(5分)
①杜甫《望岳》中“ ,一览众山晓。”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②李白《行路难》中他相信最终会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的句子是“ , 。”
③了却君王多少事, 。(辛弃疾《破阵子》)
④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⑤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19.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9分)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A.江:这里指秦淮河。 B.鬓微霜:鬓教略微白了一些,指已近老年。
C.胸胆尚开张:胸襟还放得开。 D.天狼:天边的野狼。
2.诗中“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的意思是
3.判断下面对这首诗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泊秦淮》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两用“笼”字说出夜色之迷茫。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了铺垫。( )
B.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极具神韵,是唐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 )
C.“亲射虎,看孙郎”是写孙权急于建功立业的心志( )
D.这首词表面上看写的是一次出猎,实则表达了诗人报效国家的壮志和豪放的气概。( )
五、(22分)
本大题共5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海棠花
①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花,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
②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自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但是要到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断片。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一个黄昏,在家南边一个高崖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顶,其中纵横穿插着一条条的空隙,是街道。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单调得很。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当时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其中还夹杂着一点儿渴望,渴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上一看。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数起来,终于发现,那就是自己家里那两棵海棠树。我立刻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树下,一直站到淡红的花团渐渐消逝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
③但是这样的情景只有过一次,其余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北京有许多机会可以作赏花的韵事,但是自己却很少有这福气。我只到中山公园去看过芍药,到颐和园去看过一次木兰。至于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连因海棠而出名的寺院似乎也没有听说过。北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最初还是残冬,可是接连吹上几天大风,再一看树木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已经是夏天了。
④夏天一来,我就又回到故乡去。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树下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这时候,自己往往什么都不想,只让睡意轻轻地压上眉头。等到果真睡去半夜里再醒来的时候,往往听到海棠叶子窸窸窣窣地直响,知道外面下雨了。
⑤似乎这样的夏天也没有能过几个。六年前的秋天,当海棠树的叶子渐渐地转成淡黄的时候,我离开故乡,来到了德国。一转眼,在这个小城里,就住了这么久。我们天天在过日子,却往往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的。以前在一篇什么文章里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们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当时颇有同感,觉得自己也应立刻从即时起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但是过了一些时候,再一回想,仍然是有些捉摸不住,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到了德国,更是如此。我本来是下定了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来念书的,所以每天除了钻书本以外,很少想到别的事情。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我这样做。而且祖国又时来入梦,使我这万里外的游子心情不能平静。就这样,在幻想和现实之间,在祖国和异域之间,我的思想在挣扎着。不知道怎样一来,一下子就过了六年。
⑥哥廷根是有名的花城。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春天,这里花之多。就让我吃惊。家家园子里都挤满了花。五颜六色,锦似的一片。但是我却似乎一直没注意到这里也有海棠花。原因是,我最初只看到满眼繁花。多半是叫不出名字。因而也就不分什么花什么花,只是眼花缭乱而已。
⑦但是,真像一个奇迹似的,今天早晨我竟在人家园子里看到盛开的海棠花。我的心一动。仿佛刚睡了一大觉醒来似的,蓦地发现,自己在这个异域的小城里住了六年了。乡思浓浓地压上心头,无法排解。
○8在这垂尽的五月天,当心里填满了忧愁的时候,有这么一团十分浓烈的乡思压在心头,令人感到痛苦。同时我却又爱惜这一点乡思,欣赏这一点乡思。她使我想到:我是一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填满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中,我是多么想看到它呀!把祖国召唤到我眼前来的,似乎就是这海棠花,我应该感激它才是。
○9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过那个园子去看海棠花。它依旧同早晨一样,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它似乎一点也不理会我的心情。我站在树下,呆了半天,抬眼看到西天正亮着海棠花一样红艳的晚霞。
1941年5月29日 德国哥廷根
(取材于季羡林的同名散文)
20.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7分)
①文章第②段开头说“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作者与海棠花真的是“无缘”吗?为什么?
(3分)
②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21.第⑤段画线部分状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这与下文有什么关联?(4分)
写了作者挣扎在幻想和现实、祖国和异域之间,无法获得 的心境。(两个字)
对心境的描写为下文作者被海棠花唤醒思乡之情做了心理和情感的 。(两个字)
22..第⑧段“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一句传达了作者对于“距离”的怎样的体验?(2分)

23.仿照划线的句子,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3分)


展开余下试题例句: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
, 。
2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文章串联起作者生命中从故乡到异域的一些断片,运用了首尾照应寓情于物的手法。
B.第②段写作者故乡单调的房顶及同样单调的海景,凸显出家中海棠花晚霞般的绚烂。
C.作者虽然十分渴望”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未能如愿。
D.上世纪30年代赴德国留学的作者始终用苦行者的精神钻研学问,以致无暇顾及海棠花。
E.文章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映了作者对战争年代德国社会现实的思考与省察。
六、(63分)
26.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1)题目:等待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干旱土地”“窗口”“心中”等,然后作文。②文体不限。③文中的人名、地名、单位名一律用“××”代替。④不得抄袭。⑤作文题目居中,上下各空一行。⑥不少于500字,最多写满格。
(2)成长是一首诗,咏叹着时光的幸福回忆;成长是一支歌,跌宕着岁月的欢乐感伤;成长是一幅画,渲染出生命的七彩真谛。成长是年龄上的长大,成长是思想上的成熟,成长是心智上的完善……
请以“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① 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③文中的人名、地名、单位名一律用“××”代替。④不得抄袭。⑤作文题目居中,上下各空一行。⑥不少于500字,最多写满格。

九年级语文模考试题
答 题 卷

第Ⅰ卷(51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第Ⅱ卷(99分)
四、(14分)
18.按要求默写填空。

② , 。



19.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①( )

③A( )B( )C( )D( )
五、(22分)阅读品,完成下列各题。
20.①



21.□□,□□
22.
23.

24.( )
六、作文(63分)


































九年级语文模考试题答案
第Ⅰ卷(51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D C C C D D C B C C C B D C B A D
第Ⅱ卷(99分)
四、(14分)
18.按要求默写填空。
① 会当凌绝顶
② 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 。
③ 赢得生前身后名
④ 天涯若比邻
⑤ 化作春泥更护花
19.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①( D )
② 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白沙。
③A( ∨)B( × )C( × )D( ∨ )
五、(22分)阅读品,完成下列各题。
20.① ①文章第②段开头虽然说“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但那只是“似乎”。作者与海棠花并非无缘。文中的确写了一些与海棠花无缘的片段,但正表明作者并没有忘记故乡的海棠花,这种缘份时间、空间都阻隔不了。虽然故乡的海棠花只有短暂的深刻印象,却始终珍藏在心底深处,所以最终因异乡的海棠花唤醒了浓烈的乡思,海棠花凝聚寄托着作者对家乡和祖国的思念,这是一种特殊而密切的缘分。
②海棠花构成了作者思路和行文的线索。散文通过与海棠花远近离合,曲曲折折,寄托乡思,表达作者压抑不住,愈久愈浓的思乡爱国的情感
21.安宁 铺垫
□□,□□
22.作者写“离祖国和故乡的时间愈远,感到它们离我愈近”,实写出作者认为时间和距离的拉长非但不能冲淡对祖国、对故乡的思乡,反而会因其长久的发酵而如醇酒般愈加浓烈。
23.略
24.( A C ) (113.107.222.142)
标签:语文版 九年级 总复习 学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九年级语文”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9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