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424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24]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科试题
一、基础(25分)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高柳夹堤,______________,一望空阔。(袁宏道《满井游记》)
(2)_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3)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毕业在即,给朋友同学毕业留言,预祝朋友前程美好、坚信抱负得以施展,我们可以引用李白《行路难》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默写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拼音写出下列句子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4分)
(1)须晴日,看hóng zhuāng sù guǒ ( ),分外妖娆。
(2)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yìn bì( )?
(3)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 shēng nì jì ( )。
(4)现在只有三个疲惫、léi ruò( ) 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
3. 下面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的报纸、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有责任树立榜样,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的规范意识。
 B.学校开展的感恩活动,掀起同学们互帮、互助、互学、互进,增进了彼此的友谊。
 C.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D.为防止再次发生类似的伤害事件,学校政教处采取了许多安全措施,收到了成效。
4.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连贯的有关人物特点的话,至少用上其中三个,且要用上给定的一一组关联词。(4分)
凌驾 坚毅 文绉绉 温声细语 恪尽职守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是……还是
5.阅读下面四则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4分)
《新华日报》5月16日发表的《总有一种声音让我们感动》一文写道:“在汶川抗震救灾前沿和后方,在千万名普通救灾者和受难者中间,新华社记者记录下了一个个普通的人和他们在危难之时发出的声音,并从中感受到一种既平凡又伟大的力量。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工作人员李亦刚说:“哪怕早到一分一秒,都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损失。”
地震灾区甘肃文县元茨头村村委会主任杨德明说:“我们不能等,不能靠,首先要自救。”92岁的某军区干休所退休干部范永贵说:“我还能尽一点儿微薄之力。”
(1)声音”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精神。请你从这些“声音”中找出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共同精神。
(2)如有一天我们自己要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时,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二、阅读(45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18题
(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2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B.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无案牍之劳形


浏览完整试题 C.人恒过,然后能改/有则改之,无则嘉勉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家喻户晓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3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8.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其中正面是“______”,反面是“_______”。(用原文填空)(3分)
9.对文章开头六个历史名人事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们都是出身寒微却最终成为名垂青史的圣君贤相。
B.他们在文中充当道理论据,证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点。
C.作者依据这些事例,推出“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必然会经受种种磨难”的道理。
D.作者运用大量事实得出普遍意义的结论,这种论证方法,叫做归纳法。
(二) 追求内心和谐(10分)
王晓河
①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时,温家宝总理看望他。他和总理饶有兴趣地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季羡林说:“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总理说:“《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协调和一致都实现了,便无往而不胜。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和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个人要能够正确对待困难、挫折、荣誉。”
②构建和谐社会,人与人的和谐是关键,人内心和谐是基础。有位作家说:“惟有内心真正达到和谐,才有静心,也有深情;才有相守,又有自由。内心和谐如乐音飞翔于空中,是没有边界的。”内心和谐是一种素质。认知健全,心理品质完善,明白事理知荣明辱,不欺人,不自欺。内心和谐是一种能力。守正心灵,控制情绪,演好角色,心无旁骛,追求卓越。内心和谐是一种境界。勇于争先而不计名利,品格高洁而不孤芳自赏,刚正不阿而与人和睦相处,“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内心和谐是一种力量。难不倒,夸不倒,诱不倒,始终保持那么一种精神一股劲,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追求内心和谐,是人生的课题和使命,也是应尽的社会责任,都是当事人,没有旁观者。
③人内心和谐,看似“腹内机关”,功夫在“腹”外。人生活在社会上、集体里、国家中,欲求和谐,就得处理好各种关系。只有共同遵守各种规则,懂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才 可以人人各得其所,社会井然有序。问题时常有,需以理服人服己,靠法律、政策、制度解决;差别固然在,需人人努力推进改革发展才能逐步消除;诉求理应当,需依法通过正常渠道去表达。虽然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但无论怎样变化,每个人都得心中“有主”,讲大局,将责任感,将法律以宽阔的胸襟、平和的心态对待社会。偏激无益,急躁有害,超越国情,欲速则不达。惟有按规矩来,循规律来,内心才不失衡失调,达到和谐。
④人内心和谐,虽属个人心态,却与众人有关。人在人群中,处好人与人的关系是关键。“同明相见 ,同音相闻,同志相从”,人与人相逢共处是一种缘分。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大家”出发,珍惜缘分,多关心少排斥,多支持少挑剔,多谦让少争执;对出现的矛盾和遇到的困难,多沟通少误解,多信任少猜疑,多宽 容少计较,人内心才感到温馨和谐。面对矛盾、摩擦、误会、纠纷等,要有求同存异的大度雅量,要有克己为人的奉献胸怀。这里,尤其不能长“小心眼”,搞“小动作”,弄“小圈子”。作为现代人,应该把自己的小目标和社会的大目标统一起来,放开眼界,提高境界。在大目标之下,大事小事皆容得,大善小善皆施得,大忙小忙皆帮得。
⑤托尔斯泰说:“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人内心和谐,是心灵美,是内外兼修的美,是外在与内心统一的美,是生命的真正珍品。每个人开启心灵,永驻芳香,洗涤心灵,保持高洁,与人为本,人自为本,尽心尽责,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和谐美好。
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1.文章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2.下列句子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季羡林先生讲的和谐,它包括“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的和谐”三个方面。
B.文章引用了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其作用是为文章的理论论据,有助于作者展开议论,论述自己的观点。
C.要想人与人和谐,首先要做到人内心的和谐,只有这样,最终才能达到构建和谐社会。
D.“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这句话中的两个“可爱”都是指“人的心灵美”。
(三) 看海(15分)
女儿早就吵着要去看海。今年夏天总算是让她如愿以偿了。
一大堆吵吵闹闹的旅游者,坐在一辆漂漂亮亮的旅游车上。车上装满了水果、食品、罐装饮料,装满了各色名牌或非名牌的服装鞋袜,另外还装了满车的流行音乐,我不由得想,在这样一副装备里,看见的还是海吗?我有点替女儿遗憾。
久居闹市,总担心孩子丧失了对大自然的感悟。可闹市里的“大自然”只有家门对面的那个公园。公园里有山,有水,有森林,但在它们的前面都得加一个“假”字。有时为了躲开这个“假”字,我有意在傍晚或是干脆等到月亮升起来,才带女儿进公园。这种时候游人寥寥。草木之间有种难得的沉静,牵着孩子的手散散漫漫地随意而去,听她讲些学校里的事情,或是什么忽发的奇想。有时我们都停下来,都不说话。然后,我问她:“你看藏经楼现在好看吗?”暮色中的藏经楼抹去了鲜艳的色彩,只留下一个幽深怅然的剪影,晚归的紫燕精灵般地在昏暗中划出些呢喃的虚线,远远的天光中还留着最后一点依稀的残红。女儿看看,说:“好看。”后来在一篇老师的命题作文中,女儿提到藏经楼,她写道:“傍晚的藏经楼很孤独。”但我知道,这还不是大自然。这种古老的人文景观,在古老的中国到处都有。
仔细回想起来,我与大自然刻骨铭心的相遏只有两次。第一次是因为插队而来到吕梁山的腹地。那时候根本就想不到还有大自然这码事,是懵懵懂懂地被命运扔进大山里来的。没有汽车,没有电灯,没有任何机器的响声,随便捡一条小路走下去,就会淹没在林木之间。寒来署往,山坡上的画除去旧的,又换上新的;风霜雨雪,峡谷里的音乐或喧哗,或萧瑟,错杂缤纷。有许多次,独自一人呆在葱茏的树林里,或是站在荒远的山顶上,忽然就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株树,变成了一块石头,漏心的孤独,如麻的惆帐,都随着脚下的溪水蜿蜒而去,都随着起伏的群山蔓延到极远极远的地方——那时候,就忘了还有一个自己:那时候,就觉得敞开的心胸无遮无拦地躺在天地之间,仿佛一股清风,纤毫之动便可极游八方……


展开余下试题第二次是因为无意中闯进了河西走廊。那一次虽然也有一辆汽车,也有满车的旅游者,那次的目的地原本是敦煌。可是当汽车翻越乌鞘岭进入了河西走廊的时候,你就会觉得突然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抛到了生物圈的外面,抛到一个任何生命都不可企及的地方,你的肉身不知被留在何处跟着自己的只是一个充满了犹豫、恐惧、彷徨、惊叹的灵魂。狰狞而又庄严的祁连山,广漠如海却又冷酷死寂的戈壁滩,轻而易举地淹没了可以称作人类文明的那点东西,举目所见除了地平线,还是地平线。河西走廊,是造化给人类留下的形而上的大课堂,是人类语言的终点站,从这再向前,你将没有任何熟悉的经验和理念可以依凭……
这样想着,又觉得自己有些太功利,有些杞人忧天。与大自然的沟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的人终生置身大自然环境当中,却一直麻木不仁;有的人只因为在一个早晨,偶然朝一片有露珠的叶子瞥了一眼,便在刹那间领悟了宇宙。
于是,我跟着尖叫不已的女儿走下海去。沁凉的海水翻卷着雪白的浪花涌上身来,淹没了所有恐惧而又惊喜的孩子们。这种在刹那之间得到的恐惧和惊喜,用不着任何事先的准备和安排,也是任何准备和安排都不可能得到的。在这一刹那,女儿开始了她自己和大海的相遇。
也许有一天她会明白,自己和所有走到海边来的人一样,终其一生都将无法穷尽这种浩茫无涯的恐惧和惊喜。 选自《读者》2009年第10期)
13.作者带女儿“看海”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3分)
A.让女儿能看到特别的人文景观。
 B.让女儿走进大自然,感悟大自然。
 C.了却女儿看大海的心愿。
 D.让女儿体会我两次与大自然刻骨铭心的相遇的心情。
14.文中写“我”与大自然的哪两次相遇?作者为什么说这两次相遇是“刻骨铭心”的?(4分)
15. 下面的句子语言优美,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赏析。(4分)
寒来暑往,山坡上的画除去旧的,又换上新的;风霜雨雪,峡谷里的音乐或喧哗,或萧瑟,错杂缤纷。
16. 生活中你一定有过与大自然相遇的经历,请结合本文和自己的体验,谈谈你的感想。(4分)
(四)(8分)
(A)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一个个都缩着脖子。谁也不明白保尔•柯察金为什么被赶出学校。只有他的好朋友谢廖沙•勃鲁扎克知道是怎么回事。那天他们六个不及格的学生到神甫家里去补考,在厨房里等神甫的时候,他看见保尔把一把烟末撒在神甫家过复活节用的发面里。
  保尔被赶了出来,坐在门口最下一磴台阶上。他想,该怎么回家呢?母亲在税务官家里当厨娘,每天从清早忙到深夜,为他操碎了心,该怎么向她交代呢?
  眼泪哽住了保尔的喉咙。
(B)青春终于胜利了。保尔没有死于伤寒。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在床上整整躺了一个月之后,苍白消瘦的保尔已能够勉强用两条摇摇晃晃的腿站起来,摸着墙壁,在房间里走动了。他的母亲搀着他走到窗口,他向街上望了很久。雪在融化,积成了小水洼,在早春的阳光下闪亮。外面已经是初次解冻的温暖天气了。
但是他一想到,明天他就要离开这里,回到那个大城市去,再度和他的朋友们,同志们,所有那些亲爱的人们在一起,他又高兴了。这大城市以及它沸腾的生活,活跃的气氛,加上那川流不息的人群,电车的轰隆声和汽车的喇叭声,都吸引着他。而最最吸引他的,却是那些巨大的石头厂房、煤烟熏黑的车间、机器,以及滑轮的柔和的沙沙声。他的心已经飞到巨大的飞轮疯狂旋转、空气中散播着机油气味的地方,飞到那早已成为他不能分离的整个生活上去了。
17. “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主人公的“四次死里逃生”的经过说出来,并说说“四次死里逃生”的意义。(4分)
18.小说或用内心独白、或用环境衬托来刻画人物,试结合选段进行分析点评。(4分)
三、作文(50分)
19. 一个人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其间,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生活的风风雨雨,或者曾经的迷茫、沮丧与顿悟等,无不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或深或浅的印痕,让我们从懵懂慢慢走向成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_____________伴我长大”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个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工整、规范、美观。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注释】质:抵押。侔(móu):相等。衡湘:衡山,湘水。子本:利息和本钱。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因其土俗,为设教禁( ) (2)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正确的停顿。(2分)
其 俗 以 男 女 质 钱 约 不 时 赎 子 本 相 侔 则 没 为 奴 婢。
3. 柳宗元是如何处理柳州百姓以子女为抵押,借贷货币,无力偿还则没为奴婢的事件的?(3分)
4、从选文可以看出柳宗元是个什么样的人?(3分) (218.15.93.86)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2012—2013”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2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