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626  
标签:苏教版 高二 必修四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26]
苏教版必修四10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苏教版必修四10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每题3分,共25分)
1.下列词语中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畜(xù)养 讪(shàn)笑 徇(xùn)私枉法 心宽体胖(pàng)
B.口讷(nà) 赧(nǎn)然 舐(shì)犊情深 岿(kuī)然不动
C.熨(yù)帖 僭(jiàn)越 胼手胝(zhī)足 怏怏(yàng)不乐
D.蹊跷(qiào) 发怵(chù) 拐弯抹 (mò) 角 否(pǐ)极泰来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勖勉(xù) 扪参(shēn) 呕哑(ōu) 银瓶乍破 (zhà)
B. 暮霭(ǎi) 菁华(jīng) 栗冽(lì) 星宿(xiù)
C. 淅沥(xī) 悚然(sǒng) 肖像(xiào) 祈祷(qí)
D. 澎湃(pài) 炽烈(zhì) 肇造(zhào) 渚清沙白(zhǔ)
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朦朦胧胧一场春雨,给校园平添了几许诗意。看那花圃,那栀子花开得生机盎然,满目的洁白,满眼的新绿,清醇而妩媚,毫不矫情!
B.讲到中国传统文化,人们想到的似乎就是儒家文化;讲到弘扬传统文化,似乎就是儒家复兴。其实,这样的认识有片面之嫌。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由此形成的传统文化难以一言弊之。
C.天真是人性纯度的一种标志。在成年人身上,既使偶露天真也非常可爱。天真并不诉诸知识,大学或中专都不培养人的天真,或者说那里只戕灭天真。天真是性情的流露。
D.回忆往事,沉淀美好的瞬间:一支钢笔、一朵牵牛花、一辆旧自行车、一句座佑铭……生活中总有很多东西,能勾起我们的回忆,引发我们的思念。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铭记往事,人生才会绵长,生命才会隽永。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雅文化和俗文化通过接触、互补、交融,能促使各个文化沿着自己的道路循序渐进地向前发展,从而推动民族文化的整体进步。
B.春节期间,不少大中型商厦为了促销贴出这样的广告:凡在本店购货满500元者,本店将惠赠一份精美的礼品。
C. 对于香港旺角排档失火事件,海外华文媒体评论说,在警方追查纵火者的同时,贩商亦有责任配合警方调查,务求釜底抽薪,否则无法避免惨剧重演。
D、某些人以“祸起萧墙”来解释伊拉克战争,显然是不公允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过期馒头被重新加工出售,防腐剂和添加剂的随意使用,大量流入各大超市。当公众为审美疲劳纠结时,频繁出现的问题食品带来的“审丑”疲劳更让人痛苦。
B.去渔寮不全是为了那金沙滩,还为了那被誉为“天下第一鲜”的文蛤和甜美多汁的“四季柚”,据说,品尝这两样美食最好是在秋末初冬较为合适。
C.目前,国内广告界对广告艺术的批评似乎还是保持着一种漠然态度,广告艺术远未如其他艺术那样,形成活跃而健康的共识和批评氛围。
D. 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最美妈妈”吴菊萍受到超级明星般的社会关注,无疑证明了道德之真与人性之美天然具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填然鼓之 B.既来之,则安之
C. 申之以孝悌之义 D.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7.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以勇气闻于诸侯 B.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


浏览完整试题C.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8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只填序号)(4分)
专制是一种意识形态。在我们的文化遗产中, 。专制主义最可恶的一个特点就是愚民。要做到这一点唯有高压,高压必造成顺从,顺从必培养奴性。
①坚强是因为每当外部打击过去后,它总枯木逢春
②它总是像一次权力交接仪式
③这种由少数人百分之百控制多数人命运的残酷制度既脆弱又坚强
④脆弱是因为其承受不起任何一次外力打击
⑤把奄奄一息的专制交给精力充沛的专制。
二、现代文阅读(3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唐诗的任侠精神
①汉魏以来,游侠形象在诗歌里崭露头角。而到唐代,尤其是到了盛唐时期,对游侠的精神才如奇峰突起,成为全社会普遍的歌唱。唐诗中的任侠精神,不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它随着唐诗高潮的到来,而扩展成为诗坛上的一代风尚。
②唐诗任侠精神的具体内容,大致包括下面数种:排难解纷、效功当世的襟怀;轻财好施、重交谊重恩义的操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风度;尚武轻儒的意识以及豪荡使气、不以礼法为意的个性。所有这些,曾被司马迁概称为“侠客之义”,它们在盛唐诗歌中不仅得到了全面的歌颂,而且由于它们和时代的进步理想相结合、相渗透,因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健康、生动、有力。
③盛唐诗歌对“尚武”精神的赞美,闪耀着立功效世的人生理想的光芒,这和“轻儒”的意识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张扬了任侠理想,从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而对浩荡使气、磊落不羁的性格的推许,也是和反礼法、反权贵、反教条的思想内容结合在一起的。诗人对游侠形象的集中歌唱,以及对生活中的侠义精神的开拓和赞美,表现了这个时代特有的精神面貌。它显然并非儒、道、释这些意识形态所尽能规范和牢笼的,但它构成了唐诗思想内容和美学风格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却是无可置疑的。
④任侠精神之所以能够成为唐代突出的文学现象,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它提供了深厚的土壤。社会上盛行的游侠风气,一旦和特定时期的历史需要、社会思潮相结合,就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文学理想。商业资财的积累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为游侠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北方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内附和迁徙,不仅给中土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也使其雄奇剽悍的风尚深入内地。但是盛唐的诗人们之所以不约而同的从任侠风气中吸取诗情,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它提供了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力量。
⑤唐诗中任侠精神的美学意义就在于: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富有开拓精神的性格,一种强者的性格,它以其富于展望的清醒信念,直面现实的斗争意识,敢说敢为的豪爽意气,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时期最富有朝气的青春时期。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力的美,运动的美,因而成为中华民族淋漓元气的历史明证。这正是构成唐诗永久魅力的奥秘之一。
9.下列唐人诗句中,不含“任侠”精神的一句是 ( )
A.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B.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C.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0.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尚武”精神闪耀着唐人立功效世的人生理想的光芒,而“轻儒”的意识则是“尚武”的必然结果,它们共同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
B.“尚武”“轻儒”张扬了任侠理想,而后者更使唐诗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
C.盛唐诗歌对“尚武”的赞美正面张扬了任侠理想,而对“轻儒”的否定则从反面张扬了任侠理想,二者结合,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
D.“尚武”和“轻儒”并不矛盾,它们在张扬了任侠理想的同时,也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面貌。
11.下列对“任侠”精神成为唐代突出的文学原因的概括,最主要、最全面的一句是 ( )
A.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它提供了深厚的土壤。使它能够向我们展示一种富有开拓精神的性格,一种强者的性格。
B.社会上盛行的游侠风气,一旦和特定的时期的历史需要、社会思潮相结合,就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文学理想。
C.商业资财的积累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为游侠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北方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内附和迁徙,不仅给中土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也使其雄奇剽悍的风尚深入内地。
D.根本原因还在于它提供了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力量。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力的美,运动的美,因而成为中华民族淋漓元气的历史明证。
12.根据原文所给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任侠”精神并不是唐代所独有,早在汉代就被司马迁概称为“侠客之义”。
B.考察唐诗中游侠形象的消长起落,可以为我们考察唐代的社会风貌、思想发展提供了一个方面的线索。
C.盛唐儒、道、释三种意识形态并存,从而使游侠精神获得了丰富和发展的充足养料,使之成为唐诗思想内容和美学风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D.“任侠”精神所体现的强者性格,代表了时代的进步要求,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也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18分)
水兵的圣诞礼物
威廉•里德洛
圣诞节前夕,我和妻子及三个孩子从巴黎到尼斯去。一连五天事事不顺,下榻的旅店勒索敲诈,租来的汽车又出了毛病,令人懊丧。圣诞之夜,我们住进了一家又脏又暗的小旅店,心中早无欢度圣诞节的兴致。
  天气寒冷,淫雨绵绵,我们出外就餐,走进一家装潢草率、毫无生气的小饭铺。铺内油腻味特别重,只有六张饭桌,一对德国夫妇,两家法国人,还有一个没带伙伴的美国水兵。角落里坐着一位钢琴手,无精打采地弹奏着一首圣诞乐曲。
  我心灰意懒,情绪低落,实在不愿再上他处了。环顾四周,发现其他顾客也都默默地吃着饭,只有那位美国水兵似乎心境特佳,他一边用餐,一边写信,脸上露出笑意。
  妻子用法语点了饭菜,可端上来的却是另外的东西,我责备妻子,她抽抽答答地哭起来,孩子们站在妈妈一边护着她。我心里乱极了。
  坐在我左边的那一家法国人,做父亲的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动手打了小孩子,小孩开始号啕大哭;右面,德国女人训斥起她的丈夫来。


展开余下试题  这时,一股毫无清新之意、令人生厌的冷空气涌进屋内,大家不约而同地抬起了头——正门走进一个上了年纪的法国卖花女,她身穿一件旧外衣,水淋淋的,一双破烂的鞋子也湿透了。她挎着一篮花,从一张饭桌挪向另一张饭桌。
  “买花吗,先生?只要一法郎。”
  众人无动于衷。卖花女疲惫地坐在美国水兵和我们之间的桌子旁,朝店员喊道:“来一碗汤!整个下午连一束花也没卖出去,”她又声音嘶哑地向钢琴手抱怨,“约瑟夫,圣诞前夕喝汤,你说是啥滋味?”
  钢琴手指指空荡荡的钱匣子。
  年轻的水兵用完了餐,起身准备离开。他穿好衣服,走到卖花女的桌旁。
  “圣诞快乐!”他微笑着挑出两束胸花,“多少钱?”
  水兵将其中一束小巧的胸花压平,夹在写完的信中,然后交给卖花女一张20法郎的钞票。
  “我没零钱,找不开,先生!”她说,“我跟店里的伙计先借一点儿。”
  “不必了,夫人,”水兵俯身亲吻了一下她那苍老的面容,“这是我赠送给您的圣诞礼物。”
  接着,他直起身,将另一束胸花拿在胸前,来到我们桌旁。“先生!”他对我说,“我可以将这花献给您漂亮的妻子吗?”
  他迅速将花递给我的妻子,祝愿我们圣诞快乐后便离开了店铺。
  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停止了用餐,望着水兵,寂静无声,转眼间,圣诞节的气氛像爆竹一样在店内骤然作响。年老的卖花女跳起来,挥动20法郎,蹒跚地走到屋子中央,欢快起舞,并冲着钢琴手嚷嚷:“约瑟夫,我的圣诞礼物!另一半归你,你也可以痛痛快快吃一顿了!”
  约瑟夫急速弹奏《开明国王温西斯丽思》,他的十指魔术般地按着琴键,脑袋伴随节奏晃动不止。
  我妻子不失时机,随着音乐挥舞胸花。她热泪盈眶,容光焕发,仿佛年轻了20岁。她开始歌唱,三个孩子也与妈妈一道纵情高歌。
  “妙,太妙了!”德国人大声叫喊,他们跳到椅子上,唱开了德国歌曲;店员搂抱着卖花女,摆动臂膀,用法语一展歌喉;动手揍孩子的那个法国人用餐叉敲击酒瓶打拍子,他的小孩骑在爸爸的膝上,咿咿呀呀;德国人为每一位顾客订了酒并亲自送上前来,与大家紧紧拥抱;另一家法国人要来香槟,逐桌敬酒,亲吻大家的双颊。店内开始高唱《第一个圣诞节》。我们都放开歌喉,一半人还哭了。
  行人从街上拥入店内,许多人都无法入座。大家合着圣诞颂歌的节拍手舞足蹈,墙壁也随着震动。
  在这个装饰简陋的饭铺内,一个原本让人沮丧的夜晚变成了最好的圣诞之夜。我们能拥有这样的经历,完全是因为遇见一位心灵中圣诞情意不灭的年轻水兵,他把我们因恼怒和失望而压抑着的爱情与欢乐释放了出来。他赠予了我们这个圣诞节! (摘自《青年博览》2007年第4期)
13、文章开篇从哪些方面写这是一个“让人沮丧的夜晚”? (5分)
14、文章第3自然段写水兵出场就“似乎心境特佳”“脸上露出笑意”,这样写有何目的?(4分)
15、“水兵的圣诞礼物”是什么?为什么“一个原本让人沮丧的夜晚变成了最好的圣诞之夜”?(4分)
16、为了塑造水兵这个人物形象,小说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你最欣赏小说中哪种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三、古诗文阅读(3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 题。(18分)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於陈蔡之间,於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洋,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史记•孔子世家》)
17.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B.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C.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D.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
1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 鼓:一种乐器。
B.眼如望洋,如王四国 望洋:仰望的样子。
C. 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为:替,给。
D.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 与:和,同。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B.三月不知道肉味,齐人称之。 全国久蛰之人心
C. 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D. 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20.下列对节选文字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的学习态度很认真,但智商并不怎么高,开始十天的学习就没有什么进步,而苦学的精神,使他终有所成。
B.孔子在齐国时听了《韶》乐后深受感动,用心学习,以至几个月都不知道肉是什么,一心要过淡泊的生活。
C.从文中可以看出,孔子学习有着十分明确的目标,学习就是为了实现他自己的理想,他的远大抱负是他学习不断进步的动力。
D.孔子学习循序渐进,学习务求其通、求其精。他是个非常喜欢学习的人,也是个非常会学习的人。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3分)
译:
(2)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3分)
译:
(二)诗歌鉴赏。(共7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22.整首诗歌营造了________、________的意境。(2分)
23.简要分析作者在颈联中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2分)
24.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3分)
(三)古诗文默写(10分)
(1)夫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季氏将伐颛臾》)
(2)谷与鱼鳖不可胜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
(3)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蜀道难》)
(4)_______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5)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四、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展开余下试题 有人说,“数字化生活”是一种将数字化产品——数码相机、IPHONE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等等——作为必需工具的生活方式。有人说,“数字化生活”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一种生活方式,如QQ聊天,飞信传情,开心偷菜,新浪围脖,看电子书,网络视频。也有人说,“数字化生活”就是生活在数字世界里,随手拈来的事物可以用数字来量化,一个人的人 生价值也可以用数字来衡量。
根据上述材料,以“我的数字化生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要求】①选择角度,明确立意。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10月检测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5分)
1.C(A.胖pán B.讷nè D.跷qiāo )
2. D(炽烈chì)
3. A (B弊——蔽;C 既——即;D佑——右)
4.B(B.“惠赠”:用于指别人赠送给自己的物品,此处应为“敬赠”,是“赠送”的意思。A. “从而”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C.“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D (A.暗换主语。“大量流入各大超市”的是“过期馒头”,而非“防腐剂和添加剂的随意使用”。B. “最好是……较为合适”结构混乱,去掉“较为合适”。C.“活跃而健康”和“共识”搭配不当)
6.A(“之”:衬音助词,无意。其他三项均为代词。)
7.B(B项为定语后置句,所积累的怨愤。其他三项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8. ③④①②⑤(解答本题的难点在于“③④①”和“②⑤”孰先孰后。前部分的尾句是“它总枯木逢春”,引出“②④”的内容“权力交接”)
二、(3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共12分,选择题每题3分)
9.C(要抓住“任侠”二字在文中的意思来考虑)
10. D(A项,“尚武”“轻儒”不存在因果关系;B项,“尚武”“轻儒”不存在递进关系,因而“更使”一词用得不当;C项,“否定”一词错误)
11.B(依据文章第四段来回答)
12.C(任侠精神获得丰富和发展并非盛唐儒、道、释三种意识形态并存形成的。)
(二)(18分)
13、(5分,每回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五点以上得满分)
①一连五天事事不顺,令人懊丧;②圣诞之夜,我们住进了一家又脏又暗的小旅店;③天气寒冷,淫雨绵绵;④出外就餐,走进了一家装潢草率、毫无生气的铺内油腻味特别重的小饭铺;⑤妻子用法语点了饭菜,可端上来的却是另外的东西;⑥我责备妻子,她抽抽答答地哭起来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能力和文中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解答时,结合文章第1—4段内容理解,整合信息作答。】
14、(4分)
与“我”的心灰意懒,情绪低落形成对比,为下文水兵赠送圣诞礼物埋下伏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文章结构分析能力。解答时把握文章内容情节,理解小说主旨。】
15、(4分)
(1)水兵的圣诞礼物不仅仅是给卖花女二十法郎,也不仅是送给“我”妻子一朵花,他给在座的每一个人送上了一份充满欢乐、热情的特殊的圣诞礼物。
(2)水兵的热情唤起了人们心中熄灭已久的情怀,“把我们因恼怒和失望而压抑着的爱情与欢乐释放了出来”,让人们再一次体验到了圣诞节的分享与博爱的意义。所以,“一个原本让人沮丧的夜晚变成了最好的圣诞之夜”。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能力以及对作品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能力。解答时,要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领悟作品折射出的西方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6、(5分)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答案不强求一致,能言之有据即可。小说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有:①对比,将“我”和水兵的描写对比,突出水兵乐观、热情的形象;②衬托,两次用餐馆的场面描写来衬托水兵给人们带来的欢愉;③照应,水兵写信,买花夹在信中,前后呼应,结构谨严,也突出水兵特有的情调等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作品艺术魅力的领悟能力。解答时要先分析表达技巧,再分析其作用。】
三、(3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17.A(B “反”通“返” C. “辟”通“避” D、“有”通“又”)
18.B (A鼓:动词,弹。C为,动词,担任。D与:动词,给。)
19.C(A.表反问/代词 B.代词/助词,的 C.用 D.介词,引出动作对象/在)
20.D(A.“智商并不怎么高”错误B.“一心要过淡泊的生活”错误C、文中并没有提及)
[部分译文] 鲁人南宫敬叔对鲁昭公说:“请让我跟随孔子(也有译为“请帮助孔子”的)前往周京洛邑。”鲁昭公给他们一辆车、两匹马,还有一名童仆同行,前往周京洛邑询问周礼,据说见到了老子。孔子告辞离去时,老子送他说:“我听说富贵之人用财物来送人,仁义之人用言语来送人。我不能富贵,只好盗用仁人的名义,用言语来送你,这几句话是:‘ 聪慧明白洞察一切反而濒临死亡,是喜好议论他人的缘故。博洽善辩宽广弘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好揭别人丑恶的缘故。做人儿子的就不要有自己,做人臣子的就不要有自己。’ ” 孔子从周京洛邑返回鲁国,投到他门下的弟子逐渐增多。
孔子去到齐国,当齐卿高昭子的家臣,打算以此来与齐景公交往。孔子与齐国太师谈论音乐,听到《韶》的乐曲,学习《韶》乐,陶醉得居然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齐国人称赞孔子。
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止步不进。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习曲子,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已经熟习演奏的技巧,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其中的志趣啊。”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熟习其中的志趣,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不知道乐曲的作者啊。”过了一段时间,孔子默然沉思,心旷神怡,高瞻远望而意志升华。说:“我知道乐曲的作者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睛深邃远望,如同统治着四方诸侯,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离开坐席连行两次拜礼,说:“(我的)老师说这乐曲叫做《文王操》。”
21.
(1)(3分)渊博善辩识见广大的人反而危及自身,是因为好揭发别人的丑恶。(因果关系1分,“发”
(2)(3分)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熟习乐曲的志趣(情感意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有间”、“志”、“益”各1分。)
(二)
22.营造凄清、静谧的意境。
23.以动写静或反衬1分。联系原诗分析1分。
24.塑造了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的诗人形象。
四.作文。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218.72.252.150)
标签:苏教版 高二 必修四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苏教版必修”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2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