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290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90]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高2017级语文月考试题
一、语文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躯壳(ké) 追溯(sù) 巷道(hàng) 遒劲(jìng)有力
B.携带(xī) 颓圮(pǐ) 尽快(jìn) 自怨自艾(yì)
C.虱子(shī) 青苔(tái) 下载(zài) 瞋目(chēn)而视
D.薄饼(bó) 间道(jiān) 创伤(chuāng) 不屑(xuè)一顾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笙箫 概叹 家俱城 兴高采烈
B.长篙 木炭 打鱼船 震耳欲聋
C.九洲 宫阕 股份制 欢度春节
D.粹火 戳力 万户侯 悄无生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文章或记政治、外交的风云变幻,或记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都是千古留传的叙事名篇。
B.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C.东西伯利亚——太平洋原油管道方案在21世纪初的反复变更,折射出了莫斯科以油气资源为筹码、在东北亚国家间纵横捭阖的手腕。
D.为纪念宋美龄逝世10周年而设计的一枚邮票发行后,不止台湾民众提前排队购买,不少大陆集邮爱好者也前来抢购。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A.经过班长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
B.当夏日来临,河水满溢时,哥哥经常瞒着我和弟弟去河里游泳,摸鱼。
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D.不少家长尽管早就意识到校车安全的隐患,但迫于无法接送等种种无奈,仍不得不把孩子送上一辆辆拥挤的校车。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审美价值的多元化与重构 赵 依 关于文艺价值的论争古已有之,笔者认为,文艺存在其独特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即便道家抨击礼乐制度,究其出发点,主要是对自然美的崇尚,道家“有成与亏”与“无成与亏”、“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等思想理论,一方面否定了“有为”的文艺活动,另一方面又恰恰可以作为文艺作品或者文艺理论形而上的境界祈向。如白居易《琵琶行》“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句,其旨趣类似于老庄所言之“大音希声”。但倘若没有之前“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等“有声”之音,也就不会彰显出“此时”的“无声胜有声”。所以道家这种对文艺的否定与文艺本身之间形成了一种“无”与“有”的张力,其实是形而上的境界追求与形而下具体的文艺创作间的相辅相成与相得益彰。墨家和法家也否定文艺的价值,但都发现了文艺具有的“观乐玩好”的审美功能和娱乐作用。令人讽刺的是,这种娱乐性恰恰成为文艺在当今生存与发展的主流方向与价值所在,这更加说明了墨、法两家对文艺价值的否定是站不住脚的。  儒家以社会政治功利为标准,充分肯定了文艺的价值,并赋予文艺显赫的地位和崇高的使命。这种以儒家为滥觞的功利性价值论的核心是围绕教化而言的:“兴、观、群、怨”说影响深远,后来逐渐演变为反对脱离社会现实或缺乏积极内容的文学创作的理论资源。教化说、劝惩说、美刺说、明道说、垂名不朽说等功利性价值论亦主要是围绕文学教化的社会政治功利而言。教化说、劝惩说、美刺说、明道说各自从不同侧面补充和明确了文艺“化成天下”的途径和内容,垂名不朽说将文艺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实现相联系,提出个人价值的有效实现途径之一是创作出有意义、有价值的文艺作品,而这又与其他诸种价值论相勾连。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诸种以社会政治功利为标准来衡量文艺价值的理论往往由于过分注重社会功用而忽视文学艺术自身的特点及规律,从而造成一定的偏颇,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功利性价值论之外还有非功利性价值论,其着眼点主要在于文艺的“无用之用”与“无益之益”,主要即审美价值。尽管非功利性价值论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并非主流,但在当今社会文化大背景下,文艺的价值与作用主要是依靠文艺独特的审美功能发挥的,因此,笔者认为,非功利性价值论在当下更为适宜。在审美的意义上,主客体间的关系最能得到彰显。不管是宣泄说、补偿说还是自娱说,讨论的都是审美主体从审美客体中获得的某种满足。文学艺术这种对审美主体某种需求的满足功能也正是其在当下仍然具有鲜活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当下,文学艺术与商业的结合为文艺的发展和推广注入了活力,而商业需求反之也在不断侵吞文艺的生存空间。文学艺术走向市场,不再把艺术自身特性作为主要的关注点,文艺创作不再被“兴”意所激活,而是以对大众的揣测和屈迎为出发点,创作出符合市场口味与品位的所谓“作品”,这虽然可以说是满足了审美客体的某种健康或不健康、积极或消极的审美需求,但也消解和弱化了原本深邃的文艺意象与审美价值。现代社会中,人们需要在精神世界里不断提升自己,在生活中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于是文艺的作用与意义更集中在审美层面,例如驱散文艺受众内心的悲凉,或者是为其精神世界寻找某种共鸣等等。毫无疑问,人们需要文艺。文艺本身是超越功利和物质层面的,但伴随市场经济而来的商业化对文艺造成了致命的影响,从根本上改造着人们对于文艺的认知和价值理解。本文并非从创作论的角度展开讨论,这里的审美主体不单单是指那些有着深厚的艺术修养及出色的表现能力的文学创作者和理论家或者是从事文艺生产的商业团体,同时也指向广大的文艺受众,由于普通受众所获得的审美感受大多是个人化的文艺认知,审美价值正不断趋于多元化和广泛化,并且作为市场需求引导着文艺创作和生产,因此审美价值的重构对于当今文艺发展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在这样的时代问题面前,必然要求文艺创作者和生产者谨慎思量与探索,禁得起时代的诱惑与考验,而文艺受众也当以一颗亲近文艺的坦诚之心去对待文艺,怀着人文主义精神去关注文艺,让文艺的价值保持其特有的宁静与深远。6、对文学艺术的审美价值的多元化和重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审美价值的不断趋于多元化与普通受众的审美感受相关联。 B 审美价值的不断趋于多元化是由审美主体的多元化造成的。 C 多元化和广泛化的审美价值引导着文艺创作和生产,因此重构审美价值对当下文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D 审美价值的多元化和重构对文艺创作者、生产者、文艺受众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伴随着商业化对文艺造成的致命影响,这时的审美主体变成了文学创作者和理论家或者是从事文艺生产的商业团体,以及广大的文艺受众。.. B 在当下,文艺与商业相结合,导致文艺的生存空间不断缩小。 C 作者认为,文艺独特的审美功能从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非主流变为了当下的主流。 D 功利价值论和非功利价值论都是文艺的审美价值论,文艺的非功利价值论着眼点主要在于审美价值。8、下列理解合乎文意的一项是 A 道家、墨家和法家都否定文艺的价值,都发现了文艺具有的观乐玩好审美功能和娱乐作用。 B 与道家、墨家和法家不同,儒家以社会政治功利为标准,充分肯定了文艺的价值,它的理论沿用至今,没有弊病。 C 孔子的兴、观 、群、怨说影响深远,后来直接成为反对脱离社会现实或缺乏积极内容的文学创作的理论资源。 D 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儒家以社会政治功利为标准,充分肯定了文艺的价值,这种功利价值论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占主流地位。


浏览完整试题三古诗文阅读
(一)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9-11题每题3分,12题12分,共21分)。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尸复为慷慨羽声,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节选自《荆轲刺秦王》)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展开余下试题    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给予,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谢:道歉,道谢
    D.图穷而匕首见    穷:穷尽
10.依据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函封,燕王拜送于庭
    A.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B.又前而为歌
    C.皆白衣冠以送之    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11.下列对“易水诀别”部分内容的理解,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太子及宾客“皆白衣冠以送之”,是为了与荆轲永诀,激励他冒死行刺,不负重托。
   B.文中的音乐描写,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C.三个“皆”字写出了全体送行者的强烈反应,烘托了送行场面的壮烈气氛。
   D.整个送行场面的描写,有主有次,有景有情,虽不足百字,却感人肺腑,撼人心魄。
12.把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12分)
   (1)复为慷慨羽声,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
(4)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二)诗歌鉴赏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溪 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4分)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14、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5小题作答)(共8分)(1)-----------------,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2)-----------------,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再别康桥》)(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走尽这雨巷。(《雨巷》)(4)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沁园春-长沙》)(5)----------------,不仁;失其所与,不智。(《烛之武退秦师》)(6)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士皆垂泪涕泣。(《荆轲刺秦王》)(7)------------------,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8)子曰:---------------------,小人长戚戚。(《论语》)
四、现代文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 请记住那样的歌声 赵华 ①世事瞬变,确是让人猝不及防。如亲人突逝,重病入骨,恋人背叛等等。这样的悲或痛,会切骨穿心,但,它终究还是会随时间的医治而使人渐渐挺过。我们还是会回到原本的生活,继续着为柴米油盐奔波的日子。 ②而生活还有另一种悲痛,它深藏着,躲在时光的阴影里,把我们俨然笼罩。直到有一天,在斜阳的余晖里,月沐的群岚后,我们蓦然发现,流年已悄然推着我们老去!青春,成了日记本里发黄的记忆。这时,我们才真切感到有种“隐隐”一直在切割我们,使人“渐渐”褪去生命的色彩。 ③这也是一种可怕的悲痛,因为它的悄然无声,而又无法抗拒。 ④“渐渐”真是个可怕的词,它宛如空气般默默在改变我们。我们陷在懊悔里,或处在悲苦中,患得患失,渐渐地疲了,渐渐地老去。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时光的刀片,一片片残忍地切割我们的生命,而自己却无能为力,犹如刀俎上的肉,涸辙中的鲋。悲痛、悔恨、诅咒是无济于事的,可,你还能怎么样?“蚕不悲春尽,蝉不伤秋至。”悲欢离合与生老病死,这本来就是人类生命轮回的部分。那么,我们不妨和它来个和谈,坦然接受这些岁月中的种种悲伤与变故。让他成为一笔人生财富,它会使人变得坚强,成熟,沉稳。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眼下的分秒,笑对人生。 ⑤记得有那么一个晚上,我们全班外出秋游时,被困在那讨厌的绵绵细雨中。缩在帐篷里,什么也做不了。所有人都在咒骂,有的怨天公不作美,有的恨组织露营者选天无韬。正在这时,坐在我身边的一个女生,却唱起了歌曲,那歌声如出谷的黄莺般宛转动听。周围所有声音都随之戛然而止。接着,她的歌声在帐篷里产生了共鸣,人人都和着声唱了起来。最后,无论是独唱还是合唱,也不管是民歌还是流行歌,一个,两个,五个帐篷……就汇成了集体大合唱。所有的不安都随之消匿。我们就这样唱着,笑着,闹着,互相陪伴着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再没有人还会在意外面凄迷的苦雨,也没人再抱怨不能在帐篷外烧一大堆篝火烧烤美食,因这,一切都变得不再重要。没有星星,没有月亮,这个特别的夜晚,上天却意外地赐予了我们如此的缘分与幸运!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值得我们去希冀呢?多年后,也许当初的人们已慢慢在心里淡去那晚,但我永远记得那个夜晚,那美妙悦耳的歌曲和欢快爽朗的笑声。正是那些曲子,那些笑声,让我面对“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的失意时,依然可以淡定,充满继续前行的力量和激情。 ⑥其实,人生也未必不是如此。 ⑦能够永远相守,牵手而去,当然是幸福的;能一路春风,定然得意;能够衣食无忧,生活安逸也是美满的。而余下的,谁也无法与谁永远相守,谁也逃不过痛或苦的磨难,一切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改变。然而,珍惜能够掌控的时间,去善待亲人,去励志发奋,善待世界,生活总会有些珍贵的东西让我们铭记下来。如亲人的笑颜和期待,如自己曾经走过的艰辛与泥泞,如那晚难忘的歌声,都将成为我们漫漫人生路上不断前行的支柱。就让我们把这些如珍珠般的记忆悄悄收起,再将其串起成悦目的项链,挂在心上,使之不受尘垢的遮盖,不被生活中的烟尘浸染,让我们时时能看到忆起,永远保持着那份应有的平和与感恩。 ⑧生命的轨迹慢慢向远延伸,我知道:命运常会剥夺人的选择,有些东西是我们无力抗拒的。但不要伤感,更不能失望。想想,你是否听过那么一种歌声,直击你的灵魂?是否有那么一些人,一直守候在你心里——不因你穷富贵贱,只在乎你的喜怒哀乐? ⑨请记住这些珍珠一般的,丰富过你精彩生命的人和事,若干年后,我们仍会拥有一颗纯真如玉的心,去感恩人生,告慰遗憾。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这篇散文如同心灵鸡汤,作者以自己的亲历感受告诉我们要坦然接受年华的老去,生活的幸与不幸,并常怀一颗感恩之心。 B.文章第①段开门见山,感慨世事瞬变,引出下文,为第④段“坦然接受岁月中的种种悲伤与变故”的内容作铺垫。 C.文章标题中“那样的歌声”既是实指作者的一次难忘的经历,更是形象地比喻人生中值得铭记的珍贵的记忆。 D.文中尽管只有两处引用了诗句,但都很好地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增添文学情趣,并类比人生的作用,给人十分深刻的印象。E.这篇文章融叙事、议论、抒情等于一体,并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意蕴深刻16、文章第⑤段写自己的一次秋游经历,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17、赏析第⑦自然段中画线的语句。(4分)18、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生活中还有另一种悲痛”?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进行探究。(8分)五、语言文字运用(共9分,共3小题)19、很多成语和熟语出自第二单元,请写出四例。(4分) ⑴ ⑵ ⑶ ⑷ 20、下列横线上依次所填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展开余下试题《再别康桥》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着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 ,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 ,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等。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揉碎”、“漫溯”、“挥一挥”等, ,给人以立体感。
①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 ②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靠它给带来
③康河里倒影的是河畔的金柳 ④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
⑤把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⑥使每一幅画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答:(1)
(2)
(3) 六、作文(60分)
22、以“当我面对 的时候”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补全体意,使标题完整。﹙2﹚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文体自选,立意自定。﹙3﹚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C(解析:A项应为躯壳qiào ;B项应为携带xié 尽快jǐn ;D项应为薄饼báo间道jiàn不屑一顾xiè) 2答案:B(解析:A项应为慨叹、家具城; C项应为九州、宫阙 ;D项应为淬火、戮力、悄无声息。)
3答案:C(纵横捭阖,指在政治和外交上运用联合或分化的手段。A留传,传下来,遗留下来传给后世;多指技术、技艺、秘方等流传下来。流传,没有根据,一个人接一个人口头传播,并非亲眼看见。B栩栩如生,形容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多指人工制造的艺术品。D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后面通常接具体的数量词。不只,不但,不仅。)
4答案:D(解析:A项缺少主语;B项歧义;C项两方面对一方面句子的不平衡。)
5答案:A 6 、 答案 B7 答案 A “这里的审美主体不单单是指那些有着深厚的艺术修养及出色的表现能力的文学创作者和理论家或者是从事文艺生产的商业团体,同时也指向广大的文艺受众”用的是指向,不能说广大的文艺受众就是审美主体了.8 答案 D 9、1.   C(谢:谢罪)  10 、A作状语,(B方位名词作动词;C名词作动词;D意功用法) 11、B(应为悲壮的气氛)
12(4)、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13.(1)、(昏昏)残月,(未尽)滴漏,(昏暗)孤灯,(萧萧)疏桐,(凄冷)风露,(嘈杂)蝉声(每答对两个给1分)
(2)、情景交融:首尾两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疏桐、蝉鸣写诗人心烦意乱借以表达家国之思,2、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心“乱”的原因。3、烘托渲染:颈联尾联用天地一派苍凉和稀疏黄叶中令人烦乱的鸣蝉嘶叫来衬托(烘托)诗人烦乱的心境。14略
15.解析:选BD(B.第①段不是开门见山,也不是为第④段内容作铺垫,其作用是引出第二段。D.文章④⑤两段分别引用了诗句,只有第④段的引用有类比人生的作用。)16.解析:分析语段在文中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这段秋游经历,对作者影响深远,是作者抒发人生感慨的着眼点,起铺垫作用;从结构上看,下文的议论抒情与这段文字关系密切。 答案:①内容上,点明了这次经历对作者的深远影响,使他可以淡定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并拥有继续前行的力量和激情。 ②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上文观点的例证,又引出下文有关人生的议论。17.解析:此题考查赏析文章语句的能力。赏析这句话,首先要抓住使用的手法,其次要紧扣语句表达的情感。 答案①运用比喻的手法来阐述自己的人生观,生动形象,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②我们应铭记并收藏如那晚歌声一样珍贵的记忆,时时温习,让它们不会在琐碎的生活中为我们所遗忘,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颗纯真如玉的心,去感恩人生,告慰遗憾。18.解析:此题探究作者在文中的情感态度。首先要弄清作者所指的“生活还有另一种悲痛”是什么,然后再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围绕观点阐释理由。 答案(1)与人生中的重大变故相比,时光的流逝、年华的老去是另外一种悲痛,它悄然无声,而又无法抗拒,待我们蓦然回首时,便会生出无限的惆怅与悲伤。 (2)(示例1)同意。时光的刻刀,会一点点磨平我们的棱角,减损我们的激情,让我们很难拥有年少时的斗志和勇气,所以说,这也可以算是生活的一种悲痛。 (示例2)不同意。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各自的魅力,岁月改变了我们的年龄和心性,但也带给我们成熟和从容,我们应坦然面对时光的流逝,不应把它视为一种悲痛。(亮出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19、 图穷匕现 劳苦功高 秋毫无犯 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 东道主 (118.122.180.118)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高一语文月”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9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