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556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56]
安徽省蒙城一中2014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安徽省蒙城一中2014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宫纪仁)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3题(9分)
“脱毛”与“进货”读书的两种不同角度
鸟儿不断脱毛才能更好飞翔,19世纪德国著名的化学家尤•李比希以此比喻读书更新知识的重要。他说:面对化学学科突飞猛进的发展,每一个“希望赶上它”的化学家,都“处于不断脱毛的状态”。恩格斯很欣赏这个比喻,他在为《反杜林论》第二版所写的序言中说,“当我退出商界并移居伦敦,从而获得了研究时间的时候”,我也“尽可能地使自己在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来一次彻底的——像李比希所说的——‘脱毛’,八年当中我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这上面”。
无独有偶,中国也有关于读书的妙喻,那是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开展学习运动时说的:“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
  “进货”与“脱毛”其实喻示了读书的两种不同角度。“进货”强调的是补充新知,所谓“吾生有涯,而学无涯”,只有不断读书,不断学习,才能使我们头脑“铺子”物品丰盈,不致陷入东西卖完,不堪支出的窘迫;而“脱毛”强调的则是剔除陈见,将脑中诸多过时的见解、陈腐的观念,乃至逐渐被时间证明不合规律的思维习惯,通通遗忘与摒弃,这是一种头脑的风暴,自我认知的涅槃与重生,这样就能更好地吸收新知识。
  “进货”与“脱毛”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人们扫除旧的观念与知识,恰恰是为获得新眼光,吸取新知识,拓展新视野,除旧正是为了布新。当今时代,知识更新迅猛,分科快速细化,即便学富五车,博览群书,也需要快速地吐故纳新,补充新知,不然一样地会被甩在时代之后。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个人学习新的知识是容易的,只需要养成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他就可以做到,但是要停下来反思自己,做出抛舍,勇敢地剔除掉头脑中过时的、错误的观念与见解,却常常异常困难。
曾国藩曾对儿子说过这样的话,读书“可以变化气质”,“可以变换骨相”,此话不错,“腹有诗书气自华”,即是证明。气质骨相的变化,首要有“脱毛”的决心和“进货”毅力。对于当代人来说,读书尤其不能重“帽子”轻“脑子”,如果只为戴个高“帽子”、换个官“帽子”,不动“脑子”,不富“脑子”,则热得快,凉得也快。只有用眼睛看,动脑子想,少些 “复制”与“粘贴”,多些钻研和升华,珍惜时光,勤学多读,知识才能得到积累,思想才能得以开阔,人生也才能有所作为。(2010年8月11日《人民日报》)
1.下列各项中对“脱毛”与“进货”的解释准确的一项是
A.“脱毛”与“进货”,不是经济贸易术语,而是指在学术研究上读书更新知识的重要性。
B.德国化学家尤•李比希拿“脱毛”与“进货”比喻化学学科的发展,恩格斯也是如此。
C.“进货”与“脱毛”分别指补充新知与剔除陈见,要点在于强调读书要善于遗忘与摒弃。
D.毛泽东延安时期曾用“开铺子”的比喻揭示学习运动中有关继承与摒弃两者之间的关系。
2.下列各项中对“更新读书知识”的认识正确的一项是
A.“当我退出商界并移居伦敦,从而获得了研究时间”,时间充裕使思格斯更新了许多知识。
B.“本领恐慌”使毛泽东认为到自己的知识不足,需要更新,如同凤凰涅槃一样实现自我认知的重生。


浏览完整试题C.在文章看来,只有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才能使自己头脑铺子里知识丰盈,思想深刻,富有内涵。
D.“脱毛”强调剔除陈见,将脑中诸多过时的见解、陈腐的观念及思维习惯忘记与摒弃,以便更新知识。
3.下列各项中对原文内容概括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脱毛”与“进货”有必然联系,当今应博览群书,补充新知。否则便会被淘汰。
B.学习新知应持之以恒,勤于反思,敢于抛舍,而剔除陈旧错误的观念见解,则是首要条件。
C.文章认为,要“变换气质骨相”,“进货”固然重要,“脱毛”更为关键,需要决心与毅力。
D.读书要动“脑子”、富“脑子”,少“复制”“粘贴”,才可积累知识,开阔思想,有所作为。
二.古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6题(19分)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遗,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
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①,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汤以致其法,不能诎其义。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日:“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偃巡封域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余臧,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又诘偃:“胶东南近琅邪,北接北海,鲁国西枕泰山,东有东海,受其铁盐。偃度四郡口数田地,率其用器食盐,不足以并给二郡也?而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偃穷诎,服罪当死。上善其诘。
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军繻②。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③,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军行郡国,所见便宜④以闻,还奏事。上甚悦。
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⑤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⑥,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
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选自《汉书》)
注:①制,帝王的命令。②编,用作通行证的帛。③传,凭证。④便宜,利益、好处。⑤横草,使草倒下。⑥孤于外官。孤,远;外官,指使者之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 属:同“嘱”,嘱托
B. 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羁:捆绑
C.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 社稷:指国家
D.欲令入朝,比内诸侯 比:并、列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军揖太守而去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B.为复传,还当以合符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且盐铁,郡有余臧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D.乃遣军使南越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终军年少时以好的口才闻名,武帝认为他的文章写得不同一般。他的能言善辩在驳
斥徐偃狡辩时得到了充分体现。
B.徐偃假托皇帝的命令,让胶东、鲁国一带熬盐炼铁,对张汤的弹劾巧言狡辩。终军
审理此案,接连几次诘问,使徐偃理屈词穷。
C.皇上要派使者出使匈奴,终军阐述了自己的情况,表达了出使匈奴的愿望。皇上觉
得他的话很不一般,就提拔他为谏大夫。
D.南越和汉朝和亲,终军请缨前往,由于越相吕嘉弑君篡位,越王以及汉朝使者,均
被杀害,年仅二十多岁的终军也未能幸免。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3分)

(2)军行郡国,所见便宜以闻,还奏事。(3分)

(3)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4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8-9题。(8分)
登快阁① 黄庭坚
痴儿①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③已为佳人④绝,青眼⑤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 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①快阁:在今江西省泰和县,写此诗时卸任知县返乡。 ②痴儿:指作者自己。
②朱弦:琴的代称。 ④佳人:知心朋友。⑤青眼: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指正眼看人。
8.诗的颔联描绘了一幅意境开阔、空旷辽远,景象苍茫、明净的暮秋景色图。若把“落木”改成“落叶”,好不好?请简要分析。(4分)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多方面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分点作答。(4分)

(三)古典诗歌默写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任选一题,都做以甲题为准,6分)
甲:云霄雨霁, 。 , 。 , ; ,声断衡阳之浦。(王勃《腾王阁序》)
乙① ,泉涓涓而始流。 ,感悟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②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 。(李密《陈情表》)
③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④ ,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4分)
冷藏的凤凰 杨羽仪
①湘西的凤凰是个绝美的地方。
②凤凰的绝美是全方位的


展开余下试题 ③不能忘记那古老而沉静的黄丝桥古城。它雄踞于湘黔边陲1500多年了岁月悠悠,它依然默默地俯视着原野的沧桑。大地在速变着,它却是永恒的存在。
④不能忘记那起伏百里苍原、呼啸苍天的“南方长城”,那是数百年前官民相抗、汉苗对峙的悲剧见证。从古时的“夜郎”国到近百年的烽烟四起,述说着这里隐藏着两个表面脆弱骨子里却十分坚强的民族。
⑤不能忘记那千古一绝的吊脚楼,它从大山深处一直延伸到沅水沱江畔。清清的沱江从凤凰城中轻轻流过,无数的吊脚按悬于沱江芮岸,一根根水拄撑起一幢幢小搂,撑起了两个可爱的民族。这迷人的吊脚楼上,岂止有飞檐翘角,有三面四廊,有象征吉祥如意的木雕图案,有两个民族喜爱的牡丹和喜爱的鹊,更有令世人惊羡的一群“宋祖英”,她们不但人靓,而且歌也甜。每当日落黄昏,从吊脚楼里走出来的一群一群土家族和苗族姑娘,她们近着轻盈的步子,手上挽看一篮衣服到河边洗衣,走着高高的木桥,那桥脚长长的伸入江上,两条原木组成的“桥枫”上,姑娘们飘然而过;在那颇有沱江特色的石墩桥跳着独特的舞蹈。
⑥我更不能忘记在这深山和清江上,出了两个民族的出类拔萃的男人。沈从文曾对凤凰古城作过这样的描述:“落日黄昏时节,站到那个巍然独立在万山环绕的孤城高处,眺望那些远近残毁碉堡,还可依稀想见当年角鼓火炬传警告急的光景。”这样的大山养育了一批血性男人,鸦片战争时期在定海保卫战中身受十余处创伤,仍连斩数敌,血染沙场壮烈牺牲的郑国鸿老将军,便是沱江岸边一座不朽的青山。凤凰的男人是山;凤凰的男人也是水。凤凰出了国民政府的内阁总理熊希龄,出了中国著名的画家黄永玉,还出了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家沈从文。
⑦我始识风凰,可以说是从读沈从文开始的。沈从史曾说:“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并不排斥拒绝不同方式浸人生命的任何离奇的不经事物!却也从不受它的玷污影响。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且极容易就范。其实则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涓涓细流,滴水穿石,却无坚不摧。”愈读沈从文,就愈觉得他是水造就的。抑或说他的性格就是水的性格。即使是他的文学成就已经举世瞩目,但由于种种不公正的原因,社会把从文先生“冷藏”起来了,“冷藏”达30多年之久,没有出版他的任何书,没有报道他的任何活动,彷佛他在这个世界土永远消失了。这时,被“冷藏“者常常悲愤欲绝,或大又凛然,做出绝世之举。从文先生不然,他在这个领域似乎消失了,然而,他又在别的领域如研究中国服装史而成了举世瞩目的大家。他是大家,但又以水那样平凡的心态入世出世,从来不把自己看作一座高高的山。从文先生始终白视为平凡的水,以涓涓入世,在丛林中,在山在山石间本来就不喧嚣,因此在社会有意”冷藏“他的时候,他依然以平常之心出世。
⑧他被“冷藏”起来,并不等于弃世。他依然带着热切的希望,冀望着我们民族从病态走出来,从刀光剑影中走出一个刚强的民族。他对社会并不麻木,他在一个传奇的故事中又说;“一个伟大艺术家或思想家的手和心,即比现实政治家更深刻并无偏见和成见的接触世界,因此它的产生和存在,有时若与某种随时变动的思潮要求,表面或相异,或游离,都很自然。它的伟大的存在,即于政治、宗教以外,极有可能更易形成一种人类思想感情进步意义和相对永久性。”
⑨这也许是他心态平和如水的哲学根据。从文先生是水,遭受“冷藏”,水便会化力冰,一块晶莹透亮的冰,坦坦荡荡知光照人间。这山,这水,如同先生一样,因社会动荡“养在深闺人未识”。
⑩被“冷藏”的人,一旦“开封”便会出现一股热。不过,自视为水的从文生,对于这种热,依然是一种平常心态,一种水的包容和随和的心态。它是从沱江流出来,到沅水,到中国乃至世界,他却始终怀恋着那涓涓而来的沱江。
⑾啊,沱江,我读了你有20多年了。20多年后我才有幸触摸着你,那是一个冬天的黄昏,天土看样子要下雪,却还没有下起雷来,天空似乎又要“冷藏”着凤凰,“冷藏”着沱江。我们走过那高脚的木桥到了彼岸,又从独特的石墩桥走回此岸。坐上一只长长的木船,随水飘然而去,看那独特的吊脚搂,看巍峨的城楼,看虹桥以及与之相连的南华山,希冀看这凤凰古城的一切。然而,我更深深地怀恋看清清的沱江,清得象一面镜子,一面能鉴古令的历史明镜。
⑿如今,一座千年的凤凰古城的历史倒影在清清的沱江里,两岸的山影树影走马灯般的人影,全都倒影在这清清的沱江里。可是,沱江、凤凰依然那么清澈,明丽,一点也不混浊、遥远。即使与从文先生一起被“冷藏”的日子,沱江依然是平静的。它以水的特盾平常地入世和出世,却震撼着我的心弦,久久地,久久地。(选白《南方日报》略有改动)
11.结合全文,解释题目中“冷藏”的含义?(4分)
答:
12.“凤凰的绝美是全方位的”,根据第③至⑥自然段内容,分三点说明这样说的理由。(6分)
答:
13.沈从文的性格表现在哪些方面?联系⑦—⑩段,分三点加以概括说明。(6分)
答;
14.结合原文,回答下面问题。(8分)
①文章先从凤凰古城写起,进而写到凤凰城的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目的)?
答:
②文章最后—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怎样的含义?
答:
四,基础知识及运用(24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涎皮(xián) 怂恿(sǒng) 咬文嚼字(jué) 时矫首而遐观(jiǎo)
B. 蓬蒿(gāo) 寒砧(zhēn) 茕茕孑立(jié) 舍簪笏于百龄(zǎn)
C. 踹(chuài)水 付梓 (zǐ) 得鱼忘筌(quán) 朝菌不知晦朔(huì)
D. 酒馔(zhuàn) 出岫(yòu) 锱(zī)铢必较 而刘夙(sù)婴疾病
1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 暇想 懿范 惆怅 入场券 不及不离 高处不胜寒
B. 告罄 岑寂 尺牍 掉书袋 唉声叹气 图穷匕首见
C. 布署 拔擢 疏朗 杀手锏 命途多舛 学而实习之
D. 央浼 荟粹 悸动 蓬间雀 无上光荣 谈笑有鸿儒
17.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好为人师的人有时候可以对别人有一些帮助,但是,凡事不要不懂装懂,否则,将会被人们贻笑大方。
B.“紧”字表面上形容雪下得急迫,其实那是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只一个“紧”字便使境界全出。
C.当下,不同社会群体的文明程度相差无多,可是一些人常常对另一些人评头论足,那只能是五十步笑百步。
D.历代皇帝之所以垂青关羽,册封各种名号,无非是希望自己的臣子能够见贤思齐,也像关羽效忠蜀汉一样效忠自己。
18. 找出下面文字中的五处语病、一处标点符号有误,先写出有语病、标点符号有误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5分)
①“‘皖麦38’,致富又发家”。这是老百姓对历时十载培育出小麦新品种“皖麦38”的刘伟民的生动描绘。②“皖麦38”比普通小麦品种增产约10%,亩产最高可突破600公斤左右。③农民崔清礼高兴地告诉记者:“与普通小麦比起来,这种麦每亩能增收100多块,我家去年一年下来多挣了2000多块呢”。④农民增收得益于亳州市农科所研究员刘伟民的刻苦钻研,⑤多年来,他扎根基层,从事农作物栽培和小麦育种。⑥“皖麦38”,主要指标均超过或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大面积推广后,结束了我国强筋小麦靠进口的现状。


展开余下试题序号 修改




标点有误的是
19. 成语新解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从中可以看到人们新的价值观念和对社会上一些处事行为新的理解。请仿照下面的例子,从所给的成语中再“新解”两个成语,也可另选成语。(知书达礼,不可同日而语,见异思迁,夫唱妇随,在所不辞等)(4分)
示例:(1)度日如年:日子越来越好,天天都像过年一样。
(2)语重心长:老师批评学生的话语重了,学生心里记恨在很长时间。


20.仿照下文续写一个与之呼应的结尾,使之成为一则完整的寓言,并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寓意不超过15字)。(6分)
秋天来了,场上堆满金色的谷粒。一只麻雀站在上面,骄傲地夸耀:“看我多么富有。”
续写:
寓意:
五.作文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去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 ——泰戈尔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期中答案
1.A [解析) B项为扩大了对象,两人都使用了“脱毛”这个比喻,并未对“进货”展开评论。C项则是指正误杂陈,原文是“补充”与“剔除”并重,“强调读书要善于遗忘与摒弃”则只针对“脱毛”而言。D项则属于故意曲解,“开铺子”是指补充新知的形象说法。
2.D [解析] A项“时间充裕使思格斯更新了许多知识”属无中生有,“时间充裕”是恩格斯更新知识的前提条件。B项“认为自己知识不足,需要更新”属于张冠李戴。C项则是主观臆断,“思想深刻,富有内涵”属于无中生有。
3.B [解析] B项为主观臆断,原文为“勇敢地剔除掉头脑中过时的、错误的观念与见解,却常常异常困难”,而非“剔除陈旧错误的观念见解,则是首要条件”。
参考答案:
4.【答案解析】A(写作。见《张衡传》“衡善属文”;“比”见《廉颇蔺相如列传》“比诸侯之列”。成语“比肩接踵”,“挨着”)
5.【答案解析】B(均为介词.拿,用。A.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C .连词,表递进,况且/副词,将要。D.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
6.【答案要点】D(“越壬以及汉朝使者,均被杀害”不是“由于越相吕嘉弑君篡位”,而是由于“吕嘉不欲内属”。)
7.(1)武帝认为他的文章很特别,拜终军为谒者 注:“奇”“拜”译错一个扣1分,语意通顺1分,共3分。
(2)终军巡视郡国,杷他见到的对国家有好处的事情(记下来),返回后上奏皇上。注:“行”“闻”译错一个扣1分,语言通顺1分,共3分。
(3)臣子应当披上坚固的盔甲手持锋利的武器,抵挡敌人的利剑滚石,在前面开路。
注:“宜”披坚执锐“当“启”译错一个扣1分,共4分。
附文言文译文: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年轻时喜好学习,凭着博阉善辩、会写文章,在郡中闻名。十八岁时,选为博士弟子。到郡府接受遣送,太守听说他有奇才,召见了终军,认为他确实奇异,与他结交。终军告别大守离郡,到长安上书论事。武帝认为他的文章很特别,拜终军为谒者,供职宫禁中。
元鼎年间,朝廷派博士徐偃到鲁国巡视风俗。徐偃假称受诏,让胶东、鲁固煮盐铸铁。返京后,汇报情况,调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弹动徐偃假称受诏的大危害,按法是死罪。徐偃认为,《春秋》经义,大夫出国境,如果有可以安定国家保存万民的事情,可以自作主张。张汤能施加法律,却无法驳倒他。皇上有令让终军去审讯,终军反问徐偃说:“古时候,各个诸侯国习俗不同,百里之外.消息不通,不时有朝见天子和参加盟会之类的事情,安危形势,瞬息万变,所以有未得到君主诏令允许就自作主张的道理;现在天下统一,万里风俗相同,你在汉朝的国境内巡视,却说是出疆,什么道理?再说盐铁,各郡均有储蓄,你让二国煮盐铸铁,国家不值得当作大事,你却用安定国家保存万民为托辞,为什么?”又反问徐偃说:“胶东南近琅琊,北接北海,鲁国西靠泰山,东有东海,从四郡得到盐铁,徐偃你估计四郡的人口田地数目,日常的用具器物食盐,不够用来同时供给二郡国吗?竟然假称受诏,自作主张,作威作福,顺从百姓心愿,沽名钓誉,这是圣明天子.须加以严惩的。”徐偃理屈辞穷,承认有罪该死。皇上认为他的反驳很好。
当初,终军从济南出发,到长安为博士弟子时,进入函谷关,守关官吏给终军一个帛边做的符信。终军问:“要这干什么?”官吏说:“作为返回时的符信,回来要用这来合符的。”终军说:“大丈夫西游进京,最终也不会返回合符的。”丢下符信离开。终军巡视郡国,把他见到的对国家有好处的事情记下来,返回后上奏皇上,皇上很高兴。
朝廷要派遣使者出使匈奴,终军主动请求出使说:“我没有点滴之功,却能够供职宫禁,值宿警卫,领取了五年的俸禄。边境不时有警报,臣子应当披上战甲,拿起武器,冲锋陷阵,在前面开路。但因我能力低下,不会打仗,不能为国驰骋疆场。现在听说要派遣使者出使匈彀,我希望竭尽智谋精力,辅助使者,针对单于出谋划策,趋吉避凶。我年纪轻,才能低,不熟悉侍从官员以外的事,不能担当一方重任,私下很怨恨自己。”皇上认为终军的回答很出色,提拔他为谏大夫。
南越与汉朝和亲,朝廷就派终军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想让他入朝,与境内诸侯同等看待。终军主动请求说:“希望领取长绳子,一定要把南越王捆绑起来,带到朝廷。”终军于是前往说服南越王,南越王听从,请求将全国归属汉朝。南越的丞相吕嘉不想归属汉朝,出动军队攻杀南越王,南越王与汉使臣都被害。终军死时,才二十多岁,所以世人称为他“终童”。
8.【答案要点】不好。(1分)“木”本身就含有“落叶”的因素;“木”体现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木”暗示有颜色性,落叶的枯黄与干燥会带来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3分)(若答“好”不得分,将有违《说“木叶”》之主旨)
9. 【答案要点】这首诗表达的感情包括: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②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③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④还有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过那种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的流露。(答出其中任意二点即可)
【解说】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岂不是更好的归宿。
【鉴赏】五、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安徽省蒙城”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5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