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阅读:1568  
标签:人教版 职高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68]
专题07古典诗词鉴赏2(解析版)语文试卷
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新题检测:专题07 古典诗词鉴赏 2(解析版)
1、(15届广东佛山南海区高三摸底)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惠山寺与施子羽话别
[明]华察
看山不觉暝,月出禅林幽。
夜静见空色,身闲忘去留。
疏钟隔云度,残叶映泉流。
此地欲为别,诸天生暮愁。
【小题1】这首诗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话别场景?(4分)


【小题2】颈联描写景物的角度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答案】
【小题1】诗人与友人依依话别,不知不觉山色朦胧,月出幽林,宁静的夜晚却只见空色,诗人几乎忘记了去留,惜别之情在这“不觉”与“忘”中更深一层。(4分)
【小题2】颈联听觉与视觉结合,几下钟声从云外传来,残叶掩映着流动的泉水,似乎都在催促离别,共同营造出离别时的深沉浓郁的氛围。(3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惠山寺清幽静谧,明月初升、钟声送晚,疏云袅袅、泉流细细,就连寺旁的树林都充满禅意。置身于此,让人留恋忘返。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本联写景的角度有听觉上动静结果,视觉上远近结合。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5届辽宁实验分校高三上期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游湖
徐府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小题1】“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6分)
【小题2】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中蕴含的哲理。(5分)
【答案】
【小题1】“蘸”字,运用拟人手法,一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了后贴着水面的情景,另一方面也表明下过春雨,桃花是湿的,形象地表现了“桃花带雨”的动人情形,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小题2】春水上涨,没过桥面,正当游人无法“度”过之际,一只小船从柳阴深处撑过来。诗句告诉人们,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炼字,回答时,要注意结合诗句分析作答。诗句中一个“蘸”字,将桃花鲜艳水灵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进而使人联想到水中桃花的倒影,和岸上的花枝连成一片,仿佛蘸水而开,据此可作答。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要分析“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中蕴含的哲理,需要明确:这两句从过桥与乘舟两路写游湖之兴,雨后水涨,淹没小桥,只好舍桥登船,柳阴中撑出一叶小舟,使这次春游更富有情趣了。这首诗以清新的笔意写出江南水乡特有的风光,秀丽幽淡,虚实相生,让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柳阴中撑出的小船带来的喜悦。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15届甘肃高台一中高三8月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浏览完整试题旅夜怀远客
许浑
异乡多远情,梦断落江城。
病起惭书癖,贫家负酒名。
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
独此一长啸,故人天际行。
【小题1】“竟晓月空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何作用?(5分)
【小题2】请结含诗句简要分析“异乡多远情”中的“情”包括哪些方面。(6分)
【答案】
【小题1】这句诗的意思是:直到天亮,都只有月色“空明”,无人欣赏。(2分)(“竟晓”一词遥承“梦断”,)暗示诗人(梦醒之后,)辗转无眠,直到天明。(1分)这一句寓情于景,皓月当空本是极美的景致,但诗人无心欣赏,含蓄地表现了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人的思念。(2分)
【小题2】“情”包括:①客居异乡的孤独飘零之感。“异乡”言其飘零,“梦断”言其孤独难眠,乡梦难成。②对贫病交加的境遇的喟叹。爱书成癖却因病不能读,心生愧意,有嗜酒之名却家贫无钱沽酒,这种境况令人感慨无奈。③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暮春时节花自飘零,“过”字写春天已逝,暗寓时光易逝的感慨。④对远方故人的思念。想着故人远行天际,自己思念故人却不得相见,只能把思念化作一声长啸。[6分;答出一点给2分(概括和分析各1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白诗句的意思。“竟晓”是通宵之意,“月空明”是月亮白白的放射着光明(没人陪伴)之意;整句意思是说:“直到天亮,都只有月色空明,无人欣赏。”联系上文“异乡多远情”一句和诗题“旅夜怀远客”分析,此句暗示诗人辗转无眠,直到天亮都无法入睡的情景。这就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人的思念。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联系诗题和全文内容分析。诗题“旅夜怀远客”说明作者客居他乡,思念远方亲人;“独此一长啸”写出了诗人的孤独,所以诗中抒发了诗人客居异乡的孤独飘零之感;“病起惭书癖,贫家负酒名”一句可以看出,诗人爱书成癖却因病不能读,有嗜酒之名却家贫无钱沽酒,这种境况令人感慨无奈;“过春花自落”一句,有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诗题和最后一句“故人天际行”可知诗人对远方故人的思念。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15届江苏南洋高中高三一诊)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沈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小题1】首联中与“夕次”的“次”相照应的词语有哪些?(3分)
【小题2】颈联运用了怎样的写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3分)
【小题3】从全诗来看,作者“未眠”原因有哪些呢?(4分)
【答案】
【小题1】落帆、停舫(2分);逗、临(1分)。
【小题2】反衬(对比或者衬托)(1分),夜幕降临,人雁归宿反衬作者客居不眠的惆怅(1分);景中寓情(借景抒情)(1分),借人归、雁下表达羁旅乡思之情(1分)。
【小题3】作者漂泊异乡(1分);景色凄凉(触景生情)(1分);孤独寂寞(1分);夜忆秦关(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表达技巧中篇章结构方面的照应,根据意思寻找相照应的“词语”即可。“次”的意思是“停泊”。首联“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中与之呼应的是“落帆(停船之意)”“停舫”(停船之意);逗(逗留)、临(到)。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表达技巧中的表现手法,颈联中“人归”“雁下”和尾联联系,明显是反衬(对比或者衬托)手法,用人、雁的归宿来反衬作者的客居不眠;颈联两句,纯粹写景,景中含情,是借景抒情中寓情于景的写法,借人归雁下,都有归宿,自己客居在外,来表达自己的羁旅思乡之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思想内容,回到原文依次寻找作者“未眠”的原因。“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体现的是诗人漂泊异乡;“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沈夕”景色凄凉,诗人触景生情,也内心凄凉;“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用反衬(对比或者衬托)手法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寂寞;“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表现出夜忆秦关(指长安,表现思乡之情),以致难眠,听到了深夜的钟声。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15届河南、河北、山西三省9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诉衷情令•长安怀古
康与之
阿房废止汉荒丘,狐兔又群游。豪华尽成春梦,留下古今愁。
君莫上,古原头,泪难收。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水东流。
【注】康与之,北宋末年南宋初期词人,此词作于词人南渡之前。
【小题1】“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水东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5分)
【小题2】词的上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的?请结合注释简要阐述。(6分)
【答案】
【小题1】夕阳西下,北雁南飞,浩荡的渭水滔滔东流,景象肃杀而壮阔,与上片的衰败相互映衬,词人寓情于景,衬托出浓郁的衰愁。
【小题2】词人怀古伤今,以狐兔群游秦汉古城,昔日的豪华已成梦来抒发自己对朝代兴废的无限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北宋王朝的深切担忧。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先抓住主要景物,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本题可抓住“夕阳”“雁”“流水”来展开联想,很容易联想到肃杀而壮阔的景象,由上片“阿房废止汉荒丘”相互映衬,景物描写渲染的凄凉,烘托作者的心情自然是哀愁的。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结合着注释及词中的关键词句加以理解,这首词吊古伤今,表现了身处偏安局面,不胜今昔之感的情怀。上片从眼前景物写起,阿房废址,汉代荒丘,成了狐兔群游之所。昔日豪华,已成春梦。抚今追昔,不胜悲愁。因此,作者是借助描写眼前的荒凉景象和对往昔的回忆来抒发情思的。


展开余下试题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6、(15届山东微山一中高三入学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寻西山隐者不遇
丘 为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叩关无童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①,应是钓秋水。
差池②不相见,黾勉③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④,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注】①巾柴车:指乘小车出游。②差池:指此彼往而错过。③黾勉:殷勤。④及兹:此。契:惬意。
【小题1】从上山到下山,诗人的情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4分)
【小题2】从全诗看,“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两句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
【小题1】①诗人先是满怀仰慕之情,兴致勃勃地登山;②到达隐者居所,却发现隐者不在,不免有些失望;③转而看到周围幽美的环境,又觉得很惬意;④虽没见到隐者,诗人却领悟到了心灵清净的真谛,于是尽兴而返。
【小题2】①这两句写新雨中草色青翠,晚窗前松涛阵阵,描绘出一派优美、幽邃的环境,从烘托了隐者和诗人自己的洒脱和超俗。②前写寻隐者不遇的失望,下写沉醉美景的惬意,承上启下,使诗人心情自然地随境而变。(4分。每点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应扣住诗中的“黾勉”“空”“契”“足”“兴”来解答。诗的前八句,写隐者独居高处,远离尘嚣,寻访者不辞山高,等到叩关无人,才略生怅惘。于是猜想隐者乘车出游,临水垂钓,表现隐者的生活恬适雅趣。后八句宕开一层,写周围的草色松声使寻访者陶然,因而寻访不遇亦无所谓,使其悟出隐者生活的情趣。因此,乘兴而来,尽兴而返,自得其乐,大有君子风度。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
试题分析:这两句是景物描写,绿草刚刚受到新雨沐浴,松涛声声随风送进窗户。环境清新,景色宜人。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此景是为不遇隐者之后的释然而写。同时俗语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环境是为刻画人物服务的。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7、(15届河南新野三高高三第一次阶段性测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11分)。
田 家
欧阳修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范成大
采菱辛苦废犁鉏,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小题1】欧阳修的《田家》在描绘农村生活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技巧?请结合全诗简析。
【小题2】两首诗都描绘了农村生活,但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
【答案】
【小题1】主要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雨声初歇,斑鸠和鸣,是充满生机的动景。初升的红日,怒放的杏花,是静景。(2分)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赞美。(2分)(答“视听结合”、“远近结合”等言之成理亦可。)
【小题2】欧阳诗主要描写农村风光的优美,(1分)表现农民生活的愉悦与满足。(2分)范诗主要刻画官府对农民的残酷剥削,(1分)表现农民劳作的艰辛和生存的艰难。(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田家》这首小诗一、三、四句写景,二句写农人。通过写景,描绘出一幅清丽无比的乡村图画。辽阔的平川是画面的背景,红日映照下绿油油的桑树、洁白的杏花使画面色彩斑斓,鸠鸟的鸣叫使画面充满了生机,而刚刚消歇的春雨则使一切显得特别洁净、清新。疏疏几笔,即传达出了春雨过后,艳阳初照下的乡村别具魅力的美。“赛罢田神笑语暄”是农人的精神状态,充满了乐观和愉悦,对生活的满足、对美好未来的自信尽在不言之中,而这又与乡村美景相得益彰。
第二首则是一首悯农诗,表达了农民辛酸劳苦的同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8、(15届四川成都新津中学高三入学考试)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昭君怨•咏荷上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小题1】这首词的动词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为例分析说明。(3分)
【小题2】整首词中,词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说明。(5分)
【答案】
【小题1】“跳”这个词运用了比拟的手法,一方面突出了雨势之大之急,另一方面把雨水打在荷叶上又反弹起来的情景描写得绘声绘色,生动别致。(3分)
【小题2】诗人梦中泛舟西湖花底,满湖烟水,阵阵幽香,不觉沉醉其中。忽然急雨打篷,午梦初惊,对急雨惊梦不无遗憾与抱怨;然而醒来一看,眼前出现的却是绿荷跳珠的美妙境界,欣喜之情又油然而生。(5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 这类题目答题时既要指出该字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池荷跳雨”指急雨敲打荷叶,雨珠跳上跳下的样子。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这首词明明题作“咏荷上雨”,一开始反从“午梦”入笔,起手便不同凡响。假如是梦见阴雨倒还罢了,谁知梦见的正是满湖烟雨,氤氲香气,作者正在这迷人的环境里荡舟花底。——这些描写好像跟主题风马牛不相及,其实是用西湖烟雨衬托庭院荷池:西湖的美景是公认的,那么词篇就已暗示给你,院中的雨荷有着同样的魅力。更何况梦中的香正是院池荷花的清香呢!散发的“梦初惊”后该是知道身在家中了,然而他却以为还在扁舟,因为他把荷上雨声误作成了雨打船篷声。这里描写已醒未醒的境界,既自然,又别致,而且更加缩短了西湖与院池的距离。“却是”以下完全离开梦境,并在上半阕已打好的基础上开始了对“荷上雨”的正面咏写。“池荷跳雨”指急雨敲打荷叶,雨珠跳上跳下的样子。接下去,作者把荷叶上面晶莹的雨点比作真珠,说这些真珠随着荷叶的跳动忽聚忽散,最后聚在叶心,就像一窝泛波的水银。这些描写动荡迷离,而且比喻新颖,都是“人所未言”者。再说,作者用变幻的手法,把“稍纵即逝”“转瞬即改”的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词篇的形式同内容一样,活泼而不受羁绊,也体现了杨万里“活法”在抒情写景方面的特殊作用。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15届新疆兵团二师华山中学高三上学前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试题。
落 梅
(宋)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小题1】本诗第二联“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运用比喻手法,寓意丰富,请简要分析。
【小题2】据史书记载,当时曾有人指控本诗尾联为“讪谤当国”,作者因而被罢黜,史称“落梅诗案”。请分析尾联中诗人是如何“讪谤当国”的。


展开余下试题【答案】
【小题1】本联用“迁客”“骚人”的迁谪放逐来比喻“落梅”,比喻奇特,寓意深刻丰富,既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四散的凄惨景象,又概括了历史上无数“迁客”“骚人”的坎坷人生,还有用梅花的高洁品格来赞美“迁客”“骚人”的意味。
【小题2】尾联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表面看是指“东风”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力,忌妒梅花孤高任意摧残它。实际上是另有所指,借此暗讽在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这两句对仗工整,化用典故,寓意深刻。两句诗不仅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四散的凄惨景象,而且高度概括了历史上无数“迁客”、“骚人”的坎坷一生。“飘如迁客来过岭”中的“过岭”,越过五岭,指到达今广东一带,暗喻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故事。“坠似骚人去赴湘”中的“湘”,指湘江流域,今湖南一带,暗用屈原失宠被逐,投汨罗江而死的故事。然而,这里的“迁客”、“骚人”不仅指屈原、韩愈,而且泛指历史上一切仕途坎坷的有志之士。诗人一笔双写,不仅用“迁客”、“骚人”的迁谪放逐来比喻“落梅”,且用梅花的高洁品格来赞美“迁客”、“骚人”。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上三联重在写景,景中寓情。尾联在此基础上展开议论,是全篇的点睛之笔。“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这两句看似指“东风”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力,即不怜香惜玉。实际上,“东风”者,指控的是执掌权柄者,诗人用暗讽的笔触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 (15届福建德化一中、安溪一中高三摸底联考)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漫感①
龚自珍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己亥杂诗
龚自珍
少年击剑更吹箭,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苍凉归棹后②,万千哀乐聚今朝。
注释:①此诗写于西北边疆动乱及东南沿海一带遭殖民主义者入侵之时。②分:料想。
【小题1】请找出《漫感》一诗的诗眼,并分析该诗眼的作用。(2分)


【小题2】两首诗都运用了“剑”“箫”的意象,这两个意象也被认为是龚自珍人生的真实写照。结合这两个意象,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人形象? (4分)



【答案】
【小题1】诗眼为“惘然”(1分)。诗人从边疆局势写起,彼时边疆动乱,外乱入侵,诗人有匡正之志,却计无所出,“惘然”二字奠定了全诗低沉悲凉的基调(1分)。
【小题2】剑是诗人的武器,是壮志的象征,也是悲恨情绪的寄托。箫,其音宛转悲凉,借以传达幽怨愤慨之愁绪。二者连用,展示了一个既拥有报国立业的雄心壮志,又饱含忧国伤时之幽情的诗人形象。(或:既有情致又有胆识、刚柔相济的诗人形象)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所谓“诗眼”往往是指能够奠定全诗感情基调的情感词。本题或答“幽恨”为诗眼,言之成理亦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诗人形象包含两方面特征。能结合具体诗句,紧扣诗人形象特征分析,每点2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15届河南周口英文学校高三上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燕子经年梦 ,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小题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
【小题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
【答案】
【小题1】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
【小题2】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经年”是“一年”的意思,全句意思是说燕子南飞后未来一年都只能拥有梦幻了,(因为)梧桐经过这场连绵秋雨昨天傍晚已经和先前不一样了。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确传统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键。“燕子经年梦”较难理解。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主要要理解“若即若离”的含义:“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若即”指接近,始终体现在题目上,通过动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觉到雨;“若离”体现在诗中没有直接点出“雨”,但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间接写。开头两句点出雨,说十日萧萧之雨(“萧萧”同“潇潇”,风雨声),将炎热的夏天送走了。“祝融”是夏神,此处借用,指夏天。三、四两句离开雨说,而又是从雨中想出,其意境凄迷深邃,决非常人意中所有。秋燕将南归,思念前迹,恍如一梦;梧桐经雨凋落,已与昨暮不同。其实,燕子与梧桐并无此种感觉,乃是诗人怀旧之思、失志之慨,借燕子、梧桐以衬托出来而已。五、六句写诗人自己在雨中的感受。“一凉恩到骨”,直凑单微。“凉”上用“一”字形容,已觉新颖矣,而“一凉”下用“恩”字,“恩下又用“到骨”二字,真是剥肤存液,迥绝恒蹊。这句话既说明了秋雨到来的凉爽舒适对人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恩赐,又何尝不是这个失落和才子对皇恩的期盼!第六句是说穷居寥落之感。末两句宕开去说。“衮衮”,多也,“繁华地”指京都;在繁华浩穰的京城之中,自己只是“西风吹客衣”,言外有“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之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2、(15届安徽黄山
标签:人教版 职高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专题07古典”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6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