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939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39]
石家庄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二语文
石家庄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指定位置。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和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45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舰载机起飞降落有多难
近期航母舰载机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那么,舰载机和普通路基飞机有什么区别呢?舰载机的降落又有多难呢?
舰载战斗机与传统路基战斗机最大的不同,就是其独特的起降性能。可以说,舰载机的“机场”——航母甲板市世界上最复杂的起降场地。航母甲板最多也就300多米,在这个狭小空间内,既要有飞机起飞,还要有飞机降落,此外还有可能堆积着大量弹药。在如此小的空间内完成起飞降落,是对舰载机的一个最基本也是非常难的要求。
从起飞方式上看,目前只要有两种类型的舰载机,短距起飞\垂直降落舰载机和常规舰载机。之所以称为短距起飞\垂直降落,并非因为这种飞机不能垂直起飞,而是因为这类飞机如果垂直起飞,那么载弹量和载油量就会受到极大限制,同时垂直起飞本身的油耗也较高,这种垂直起飞方式会导致航程大幅度降低。因此,这类飞机通常会通过滑跃甲板实现短距离起飞,返回时由于燃油已经消耗殆尽,所以要进行垂直降落。短距起飞\垂直降落主要用于轻型航母以及两栖攻击舰。
由于短距起飞\垂直降落飞机的控制难度大,其事故率几乎高出普通飞机一个数量级,而且战斗力偏弱,目前服役的短距起飞\垂直降落飞机仍然都是亚音速飞机,所以大型航母的舰载战斗机多为常规起降形式的舰载机。而常规起降的喷气式战斗机无论如何也无法在如此短的起飞道上起飞,因此不得不借助外力——弹射器和滑跃甲板。在利用弹射器起飞的时候,要将飞机前起落架固定在弹射装置上,弹射装置抓住前起落架,将飞机“扔”出去,这种起飞方式对飞机前落架的强度要求很高,可以在舰载机满载的情况下起飞,也可以弹射较大的预警机。但是,弹射起飞要求有高性能的弹射器,弹射器的研制对一个国家的工业综合实力要求很高,目前只有美国拥有研制生产能力。于是便产生了类似歼-15从“辽宁舰”的滑跃起飞这种常规飞机的滑跃起飞方式,但是这种起飞方式往往很难让舰载机满载起飞,限制了载油量和航程。在舰载机滑入翘板时,前起落架也会受到翘班较大的反向力,对前起落架的要求很高。
再看降落。通常战斗机降落滑跑距离短则四五百米,长则近千米,显然航母甲板无法提供这样的长度。为此,不得不采用拦阻索。舰载机通过尾钩钩住拦阻索后,在数秒钟几十米内停下。可以想象,这对舰载机的结构强度要求有多大。而舰载机着舰的冲击也大过普通飞机着陆,美军曾多次发生舰载机着陆时折断飞行员颈部的事故,因此对起落架强度要求也非常高。此外,舰载机着舰被认为是最复杂的操纵行为,特别是夜间着舰,国外将其形容为在漆黑的夜晚,汽车不开大灯,以300公里的时速往车库里开。因此对舰载机的操控性要求很高,起降速度要尽量低,低速条件下的可操纵性要好,特别是油门杆的控制要更为灵活。
总的来说,在航母上起降的特殊要求,使得常规舰载机具有机体强度高、起降性能好、低速下容易控制的特点,而且要求在这几个特点之间求得平衡。此外,舰载战斗机的选材必须考虑到防潮、防腐的问题,以适应海上潮湿、盐分过多的环境;舰载战斗机机翼通常能折叠,以减少占用空间。 (节选自2012年12月5日 科技日报)


浏览完整试题1:下列关于舰载机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航母舰载机一般要求在300多米长的航母甲板上起降,这对舰载机是一个最基本也是非常难的要求。
B. 短距起飞\垂直降落舰载机为了最大限度保证载弹量和载油量,通常会通过滑跃甲板实现短距离起飞。
C. 常规舰载机具有机体强度高、起降性能好、低速下容易控制的特点,而且要求这几个特点尽量平衡。
D. 为了适应海上潮湿、盐分过多的环境,舰载战斗机的选材要求很高,必须考虑防潮、防腐的问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常规起降的喷气式战斗机起飞时,必须借助弹射器,起飞时,弹射装置抓住前起落架,将固定在单设装置上的飞机“扔”出去。
B:目前服役的短距起飞\垂直降落飞机仍旧大多是亚音速飞机,所以大型航母多选用常规起降形式的舰载机。
C:舰载机弹射起飞要求有高性能的弹射器,弹射器的研制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工业综合实力,目前只有美国拥有研制生产能力。
D:航母甲板不得不设置拦阻索,以便降落着舰的舰载机通过尾钩钩住拦阻索后,在数秒钟几十米内停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舰载战斗机着舰要比传统陆基战斗机着陆难得多,因为舰载战斗机着舰是“动+动”,而路基战斗机着陆则是“动+静”。
B:航母甲板空间狭小,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起降场地,因为既要有飞机起飞,还要有飞机降落,此外还要能够堆放大量弹药。
C:舰载战斗机歼-15的起飞采用的是滑跃甲板起飞,比较而言,这种滑跃起飞方式不如弹射起飞可以让飞机具有更强的战斗力。
D:夜间着舰对舰载机的操控性要求更高,油门杆的控制要更为灵活,起降速度要尽量低,舰载战斗机机翼在降落时尽可能折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汤琵琶传 王猷定①
汤应曾,邳州人,善弹琵琶,故人呼为“汤琵琶”。贫无妻,事母甚孝。所居有石楠树,构茅屋,奉母朝夕。幼好音律,闻歌声辄哭。已学歌,歌罢又哭。其母问曰:“儿何悲?”应曾曰:“儿无所悲也,心自凄动耳。”
世庙间,李东垣善弹琵琶,江对峰传之,名播京师。江死,陈州蒋山人独传其妙。时周藩有女乐数十部,咸习蒋技,罔有善者,王以为恨。应曾往学之,不期年而成。闻于王,王召见,赐以碧镂牙嵌琵琶,令著宫锦衣,殿上弹《胡笳十八拍》,哀楚动人。王深赏,岁给米百斛,以养其母。应曾由是著名大梁间,所至狭邪,争幕其声,咸狎昵之。然颇自矜重,不妄为人奏。
后征西王将军招之幕中,随历嘉峪、张掖、酒泉诸地。每猎及阅士,令弹《塞上》之曲。麾下颜骨打者,善战阵,其临敌,令为壮士声,乃上马杀贼。
一日至榆关,大雪,马上闻觱篥,忽思母痛哭,遂别将军去。夜宿酒楼,不寐,弹琵琶作觱篥声,闻者莫不陨涕。及旦,一邻妇诣楼上曰:“君岂有所感乎,何声之悲也?妾孀居十载,依于母而母亡,欲委身,无可适者,愿执箕帚为君妇。”应曾曰:“若能为我事母乎?”妇许诺,遂载之归。
襄王闻其名,使人聘之,居楚者三年。偶泛洞庭,风涛大作,舟人惶扰失措,应曾匡坐弹《洞庭秋思》,稍定。舟泊岸,见一老猿,须眉甚古,自丛竹中跳入篷窗,哀号中夜,天明,忽抱琵琶跃水中,不知所在。自失故物,辄惆怅不复弹。
已归省母,母尚健而妇已亡,惟居旁坯土②在焉。母告之:“妇亡之夕,有猿啼户外,启户不见。妇谓我曰:吾迟郎不至,闻猿啼,何也?吾殆死,惟久不闻郎琵琶声,倘归,为我一奏于石楠树下。”应曾闻母言,掩抑哀痛不自胜,夕陈酒浆,弹于其墓而祭之。
自是猖狂自放,日荒酒色。值寇乱,负母鬻食③兵间。耳目聋瞽,鼻漏,人不可迩。召之者隔以屏障,听其声而已。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怒,终而涕泪之无从也。其感人如此。 
应曾年六十余,游荡淮浦,有桃源人见而怜之,载其母同至桃源,后不知所终。
轸石王子曰:古今以琵琶著名者多矣,未有如汤君者。夫人苟非有至性,则其情必不深,乌能传于后世乎?戊子秋,予遇君公路浦,已不复见曩者衣宫锦之盛矣。明年复访君,君坐土室,作食奉母,人争贱之,予肃然加敬焉。君仰天呼曰:“已矣,世鲜知音,吾事老母百年后,将投身黄河死矣。”予凄然,许君立传。越五年,乃克为之。呜呼!世之沦落不偶而叹息于知音之寡者,独君也乎哉! (节选自《四照堂集》)
注:①王猷定,明末清初散文家,号轸石。②坯土:墓丘。③鬻食:卖技为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王以为恨 恨:遗憾。
B.人不可迩 迩:接近。
C.予肃然加敬焉 加:更加。
D.越五年,乃克为之 克:克服。
5.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能说明汤应曾弹琵琶有高超技艺的一组是 ( )(3分)
①幼好音律,闻歌声辄哭。已学歌,歌罢又哭
②夜宿酒楼,不寐,弹琵琶作觱篥声,闻者莫不陨涕
③应曾闻母言,掩抑哀痛不自胜,夕陈酒浆,弹于其墓而祭之
④见一老猿,须眉甚古,自丛竹中跳入篷窗,哀号中夜
⑤殿上弹《胡笳十八拍》,哀楚动人
⑥其临敌,令为壮士声,乃上马杀贼
A. ①③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④ D. 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汤应曾,具有音乐天才,经过名师指点,成了一代名师。但在封建社会中,他的地位低下,空负一身本领,也只能沉沦而终。
B.这篇传记除了开篇写汤琵琶身着“官锦衣”有一点亮点以外,整篇都有一种黯然神伤的昏暗色调,笼罩着悲怆凄凉的气氛。
C.汤应曾为了生计远离家乡,妻子临死都未能见上一面,妻子临死前的一番埋怨指责他的话使得他后来猖狂自放,日荒酒色。
D.作者通过记述汤应曾的所作所为,使得人物形象具体可感,同时暗示了在汤琵琶静默外表下的那颗丰富、凄楚、敏感的心灵。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展开余下试题(1)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怒,终而涕泪之无从也。其感人如此。
(2)夫人苟非有至性,则其情必不深,乌能传于后世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子夜歌 李煜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8.上下阕两个“梦”字意义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5分)
9.结合全词,分析这首词下阕表达的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 。(王勃《滕王阁序》)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偅, , 。(李密《陈情表》)
(3)木欣欣以向荣,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而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乙 选考题(25分)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作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放鸭 莫言
李老壮是养鸭专业户,天天撑着小船赶着鸭群在湖上漂荡。沿湖十八村,村村都有人在湖上放鸭。大家经常在湖上碰面,彼此都混得很熟。
春天里,湖水绿的像翡翠,水面上露出了荷叶尖尖的角。成双逐对的青蛙嘎嘎叫着。真是满湖春色,一片蛙鸣。老壮一下湖就想和对面王庄的放鸭人老王头见见面,可一连好几天也没碰上。
这天,对面来了个赶着鸭群的姑娘。姑娘鸭蛋脸儿,黑葡萄眼儿,渔歌唱得脆响,像在满湖里撒珍珠。
两群鸭子齐头并进,姑娘在船上递话过来:“大伯,您是哪个村的?”
“湖东李村,”老壮瓮声瓮气地回答,“你呢,姑娘?”“湖西王庄。”“老王呢?”“老了,退休了。”姑娘抬起竹篙,用力一撑,小船转向,鸭群拐了个弯儿。“再见,大伯!”他们就这样认识了。
有一天,老壮又和姑娘在湖上碰了面。几句闲话之后,姑娘郑重其事地问:“大伯,你们村有个叫李老壮的吗?”老壮愣了一下神,反问道:“有这么个人,你问他干什么?”姑娘的脸红了,上嘴唇咬咬下嘴唇,说:“没事,随便问问。”“不会是随便问问吧?”老壮耷拉着眼皮说。
“这户人家怎么样?”姑娘问。“难说。”“听说李老壮手脚不太干净,前几年偷队里的鸭子被抓住,在湖东八个村里游过乡?”“游过。”老壮掉转船头,把鸭子撵得惊飞起来。
姑娘提起的这件事戳到了李老壮的伤疤上。“四人帮”横行那些年,上头下令,不准个人养鸭,李老壮家那十几只鸭子被生产队“共了产”,老壮甭提有多心疼了。老实人爱生哑巴气,一生气就办了荒唐事。他深更半夜摸到鸭棚里提了两只鸭子——运气不济——被巡夜的民兵当场抓住了。主任没打他,也没骂他,只是把两只鸭子拴在一起,挂在他的脖子上,在湖东八个村里游乡。为这事老壮差点上了吊。
姑娘提起这事,不由老壮不窝火。从此,他对她起了反感。姑娘还是那么热情,那么开朗。一见面,先送他一串银铃般的笑声,再送他一堆蜜甜的“大伯”。老壮面子上应付着,心里却在暗暗地骂:瞧你那个鲤鱼精样子,浪说浪笑,不是好货!
一转眼春去夏来,有一天,晴朗的天空突然布满了乌云,雷鸣电闪地下了一场暴雨。在一片芦苇边上,老壮碰到了十几只鸭子。“好鸭!”老壮不由地赞了一声。只见这十几只鸭子浑身雪白,身体肥硕,像一只只小船儿在水面上漂荡,十分招人喜爱。老壮突然想起在湖西王庄公社农技站工作的儿子说过,他们刚从京郊引进了一批良种鸭,大概就是这些吧?老壮一边想着,一边把这十几只肥鸭赶进自己的鸭群。
第二天,老壮一进湖就碰上了王庄的放鸭姑娘。
“大伯,你看没看到十几只鸭子?昨儿个的暴风雨把我的鸭群冲散了,回家一点数,少了十四只。是刚从农技站买的良种鸭,把我急得一夜没睡好觉呢!”
“姑娘,你可是问巧了!”李老壮看到姑娘那着急的样子,早已忘记了前些日子的不快,用手一指鸭群,说:“那不是,一只也不少,都在我这儿呢。”
“太谢谢您啦,大伯。我把鸭赶过来吧?”“我来。”李老壮挥动竹篙,把那十四只白鸭从自家鸭群里轰出来。放鸭姑娘“呷呷”地唤着,白鸭归了群。
“大伯,咱们在一个湖里放了大半年鸭子,俺还不知道您姓甚名谁呢!”姑娘把小船撑到老壮的小船边,用唱歌般的发音发问。“姓李,名老壮!”“呀!您就是苇林、李苇林,不,李技术员的……”
“不差,我就是李苇林他爹,”李老壮胡子翘起来,好像和姑娘斗气似地说,“我就是那个因为偷鸭子游过乡的李老壮!”
姑娘又一次惊叫起来,脸红成了一朵粉荷花。
“大伯,谢谢您……”她匆匆忙忙地对着老壮鞠了一躬,撑着船,赶着鸭,没命地逃了。
“姑娘,你认识我家苇林?见到他捎个话儿,让他带几只良种鸭回来!”李老壮高声喊着。
一片芦苇挡住了姑娘和她的鸭群。
李老壮长舒了一口气,感到十分轻松愉快。他自言自语地说:
“这姑娘,真是好相貌,人品也好,怪不得人说青草湖边出美人呢!”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小说塑造“姑娘”这一形象运用了通感的手法。如:先送他一串银铃样的笑声,再送他一堆蜜甜的大伯;姑娘鸭蛋脸儿,黑葡萄眼儿。
B.李苇林这个人物虽然没有正面出现,读者看不到他的相貌,不了解他的人品,但他是连接了李老壮和姑娘的关键人物,不可或缺。
C.放鸭姑娘仓促之间对李老壮儿子李苇林“苇林、李苇林、李技术员”的几个不同的称呼,暗示出她和“李苇林”关系并不一般。
D.李老壮最后之所以“感到十分轻松愉快”,是因为他终于跟姑娘说出自己真实身份了,而且也说出了“要几只良种鸭”的愿望。
E.李老壮是一个勤劳本分,善良质朴的农村老汉,但也有时表里不一,看人看事不够客观,多凭个人好恶和亲疏远近来评价他人。
(2)景物描写贯穿小说始终,分别指出文中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作用。(6分)
(3)小说中间部分插叙了一段李老壮偷鸭被抓游街的情节,有什么作用?(6分)
(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李老壮”,也有人认为是“姑娘”,试结合文本,说一说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传奇女子——林徽因 柳已青
①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
②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的爱慕。的确,林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中国女性的偶像。
③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起。《林徽因》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


展开余下试题④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他们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10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激情、是一种灵魂在飞扬。
⑤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哈张(爱玲),我觉得林可爱得多。不论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的朋友,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如果说没有林徽因家的沙龙的培育,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将暗淡几分。如果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张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的结合: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另一对我认为是傅雷和他的夫人。相比较,张爱玲尽管有才气,但她终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
⑥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后人对她的某一方面才华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作者认为把“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人间的仙女”“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这些称谓加在林徽因头上是不适合的,是不够人性化的做法。
B.之所以会有那么多文化名人称林徽因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并为她倾倒,主要是因为她的美貌、才华和她追求自由的知识分子情怀。
C.抗日战争期间,林徽因夫妇颠沛流离,贫病交加,困居偏远地区,但没有放弃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充分体现了对建筑艺术的执着。
D.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她和家人并不看重这些,他们追求的是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
E.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方式,灵活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再现了林徽因的真实形象和高尚的人生境界,表达了对林徽因的崇敬之情。
(2)为什么说“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6分)
(3)相比张爱玲和林徽因,作者“觉得林徽因可爱的多”,依据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4)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这句话给你怎样的人生启示?结合其中某一方面谈谈你的理解。(8分)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出现这种现象一是受从众心理影响,二是认为闯红灯罚不当罪。
B.记者赶到罗阳生前所在的沈阳飞机工业有限公司,耳濡目染了他许多平凡而动人的事迹,深深被这位“航空报国英模”所感动。
C.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八易其稿”的小说《蛙》,长篇累牍地描绘了乡土中国六十年的生育史,获得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D.西南交通大学招生办负责人表示,学校将在自主招生中加大公开、透明力度,强化监督,确保生源质量,对人才绝不会降格以求。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人口流动是不可阻挡的社会发展大势,人口流入地分享着人口红利和智力援助,又吸纳着流动人口在当地的税收,却不承担平等提供公共服务。
B.冯小刚和刘震云经过十九年的艰苦准备,一部反映1942年河南大旱、千百万民众离乡背井外出逃荒的年度灾难大片《一九四二》终于与观众见面了。
C.在凤凰县,即便是3元一餐的营养早餐,在最后到达学生嘴里时它的实际价值还不到2元,究其原因,是有些人良心丧失和有关部门监管不力造成的。
D.随着电影《2012》的热映,“2012世界末日论”引起了不少人的恐慌。其实,各国专家都已经对此进行驳斥,所谓的“末日”根本就是子虚乌有。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①研究一些科学大师的性格爱好、成长经历,不乏个性张扬、行为怪癖之人。
②创造苹果奇迹的乔布斯性格乖戾、喜怒无常、极难合作,他的一些同事深感痛苦。
③对创新型人才要不拘一格、用其所长,不要求全责备、吹毛求疵。
④这必将极大的推动民族创新能力的建设,鼓励创新型人才激情倍增、加快涌现、成果纷呈,涌现出更多“中国乔布斯”,打造出更多“中国苹果”。
⑤科研院所、大学校园对学有所长、标新立异的个性人才要给予更多包容,管理方面也可以更加个性化。
⑥有网民调侃说,要是乔布斯在我们这里的一些科研机构,也许早被领导晾一边了。
A. ③①②⑥⑤④
B. ②⑤④⑥①③
C. ①②⑤⑥④③
D. ③①④②⑤⑥
16.新闻点评就是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观点明确,不超过50字。(5分)
《北京青年报》2012年11月5日报道,11月初连续的降雪造成110国道封闭,北京大榆树镇政府为镇域内滞留在110国道上的司机送去了600份盒饭。据负责送饭的工作人员说,他们现在送饭最大的难度不在于天冷路滑,而在于很多司机担心上当受骗,不敢打开车门。
17.仔细观察右侧这幅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1)为漫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六个字。注意:不能以“无题”为题。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漫画的寓意。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阳台上的鱼缸里有一大一小两条金鱼。夜深了,天气开始变得寒冷起来。
“妈妈,我感到缸里的水快要结冰了,我们会冻死的。”小金鱼胆怯地说。
“孩子,只要我们游向太阳,就不会被冻死。”金鱼妈妈安慰着小金鱼。于是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石家庄市2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3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课程名称:高中议论文快速构思(40分钟写满800字)
课程形式:12节课,14个word文档打包下载
是否收费:收费
有需要的,请添加尹老师微信13958889955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