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649 2014-12-17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49]
2014—2015年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
2014—2015年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
一、古代诗文阅读(31分)
(一)背诵默写(10分,每处1分)
1. ,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悦亲戚之情话,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登东皋以舒啸,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5.渔舟唱晚, ;(王勃《滕王阁序》)
6.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7.茕茕孑立, 。(李密《陈情表》)
8. ,愿乞终养。(李密《陈情表》)
9.臣生当陨首, 。(李密《陈情表》)
10.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共15分) .
陈若拙字敏之,幼嗜学。尝持书诣晋邸,太宗嘉其应对详雅,将縻以府职,若拙恳辞。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鄂州,知单州。以能政,改太常丞,迁监察御史。益州系囚甚众,太宗览奏讶之,召若拙面谕委以疏决,迁殿中侍御史、通判益州。淳化三年,就命为西川转运副使,未几,改正使。部送刍粮至塞外,优诏奖之。 .
入为盐铁判官,转工部郎中。与三司使陈恕不协,求徙他局,改主判开拆司。车驾北巡,命李沆留守东京,以若拙为判官。河决郓州,朝议徙城以避水患,命若拙与阎承翰往规度,寻命权京东转运使,因发卒塞王陵口,又于齐州浚导水势,设巨堤于采金山,奏免六州所科梢木五百万,民甚便之。河平,真授转运使。召还,拜刑部郎中,知潭州。时三司使缺,若拙自谓得之。及是大失望,因请对,言父母年老,不愿远适,求纳制命。上怒,谓宰相曰:“士子操修,必须名实相副,颇闻若拙有能干,特迁秩委以藩任,而贪进择禄如此。往有黄观者,或称其能,选为西川转运使,辄诉免,当时黜守远郡。今若拙复尔,亦须谴降。凡用人,岂以亲疏为问?苟能尽瘁奉公,有所树立,何患名位之不至也?”乃追若拙所授告敕,黜知处州,徙温州。代还,复授刑部郎中,再为河东转运使,赐金紫。
会亲祀汾阴,若拙以所部缗帛、刍粟十万,输河中以助费,经度制置使陈尧叟言其干职,擢拜右谏议大夫,徙知永兴军府。时邻郡岁饥,前政拒其市籴,若拙至,则许贸易,民赖以济。又移知凤翔府,入拜给事中,知澶州。蝗旱之余,勤于政治,郡民列状乞留。天禧二年,卒,年六十四。录其子映为奉礼郎。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命若拙与阎承翰往规度 度:谋划。
B.寻命权京东转运使 寻:遵照。
C.言父母年老,不愿远适 适:到……去。
D.乃追若拙所授告敕 追:收回。
1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若拙“为官善于治事”的一组是 ( ) (3分)
①解褐将作监丞 ②部送刍粮至塞外 ③若拙自谓得之 ④或称其能 ⑤输河中以助费 ⑥若拙至,则许贸易 .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④ .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分)
A.若拙曾持书信到太宗府见太宗,得到太宗赏识,但他谢绝了太宗的提拔,后来他凭自己的才学考中进士,获得官职。 .
浏览完整试题
B.郓州黄河决口,若拙派兵士堵塞王陵口,又于齐州疏导河流,修建堤坝,并上奏免除六州百姓按规定应缴纳的梢木。 .
C.若拙自认为才干超过三司使,应该补三司使的空缺,却没有如愿。他在失望之余找借口希望回家,惹怒太宗,被贬黜。 .
D.若拙复任地方官,准许贸易,帮助邻郡百姓度过饥荒;在蝗灾、旱灾之后,尽心处理政事,受到百姓爱戴。 .
.
1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
(1)益州系囚甚众,太宗览奏讶之,召若拙面谕委以疏决。 (3分)
(2)苟能尽瘁奉公,有所树立,何患名位之不至也? (3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5-16题(6分)
题葡萄图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搠野藤中.
(注)徐渭(1521---1593),明代杰出的书画家、文学家。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性情纵放,屡试不第。
15.第一、二句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2分)
16.第三句“笔底明珠无处卖”中的“明珠”指什么?这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7-20题(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7.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蒋干为了立功,再次自告奋勇前往江东探视军情。周瑜与庞统经过密议,又一次将计就计,使蒋干引导着庞统来到曹营。徐庶见到庞统,教他用连环计。庞统借机向曹操献了锁战船的连环计,为火攻曹操创造了条件。
B.曹操以为胜券在握,安然地大宴长江,月光下横槊赋诗。谋士们一再提醒防范吴军火攻,曹操皆不以为意,以为东吴缺少火攻所必需的东南风。袁绍的旧将焦融、张南为了立功,请求出击,结果双双丧命,曹操又输了一阵。
C.周瑜见没有火攻的好风向,焦急而病。孔明说要为他借东风,周瑜高兴地筑起了“七星坛”,然后把各路军马调度停当,等候东风吹起。为了躲避周瑜的加害,东风一起,孔明便在赵云的接应下回到了夏口,然后布置人马待时截击曹操。
D.曹操看出黄盖的粮船有诈,赶紧逃跑。伴随大风刮起,黄盖带领诈降船只,乘机放起火来,火船顺风而下,曹军战船顿时一片火海,阵营大乱。大火借着风势,一直烧到岸上的大营,曹军全面溃败。曹操被张辽救上小船,得以逃脱,此时军营、战船火焰腾空,曹军大势已去。
E.曹操急率人马撤退,在奔往乌林的路上,被吕蒙追杀;在去合淝的路上又被太史慈、陆逊伏击;在往彝陵逃命时,又先后被赵云、张飞冲杀,曹操被杀得胆战心惊。华容道遇关公,关羽念及旧情,放过曹操。
18、简述题(选做一题)(5分)
(1)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说的是发生在三国时的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2)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用以比喻两方面都愿意的事情。典出于《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中,请简述这个故事。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各3分)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曾子养曾晳(1),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馀,必曰,‘有。’曾晳死,曾元(2)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馀?曰:‘亡矣。’将以复进也(3)。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孟子.离娄上》)
19.孟子曾说:“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尽心》13•15)既然“爱其亲”是人类天生的,不学而能的,为什么孟子又说“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为什么人天生就有的东西,对于“失其身”者来说就会没有了呢?(3分)
20. 孟子认为,“事亲”和“守身”孰重孰轻?当二者发生冲突时,该如何处理?(3分)
三、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
手机文学的艺术诉求与文化缺失
手机文学不是文学的大餐,而是文学的点心。点心虽小,却别有风味。手机文学不可能也不必要承载多厚的社会内容,获得多大的艺术感染力,甚至可以说,手机文学应当是一种“笑”的文学,应该在“笑”字上作文章,能够给人以轻松释放、付诸一笑之感,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现代生活中起到一种调节心情的作用。如果说艺术张力是手机文学的存在之本,那么幽默、讽刺、灵动是手机文学的生命之根。
幽默可以解开心情凝滞的结扣,释放出生命快乐的种子。幽默风趣,足以让人开心一笑。讽刺如果离开了幽默,就会丧失内在的艺术韵味,成为一种变相的挖苦与漫骂。绝妙的讽刺总是和幽默互为表里、融为一体的。
灵动是生命智慧的自然流露,是创作者与读者之间“心有灵犀”。换句话说,也就是创作者说出了读者想说却没有说出,或者没有想到却极想想到的东西。其实,正如幽默与讽刺交互相融一样,灵动有时也融合在幽默与讽刺之中,从而形成一种多样化的审美意味。当然,在这种幽默、讽刺、灵动的审美追求之中,不时也透露出后现代的气脉,表现为平面化、碎片化、解构化的艺术倾向。
手机文学的产生,说到底是技术消费时代对文学产生冲撞的结果,也是文学嫁接
现代商业生活方式的结果。走产业化之路,追求商业利益,是手机文学的初衷。下载、发送成为事关手机文学命运的两件大事。就传统文学来说,手机文学在技术时代、市场经济的双重语境下,难以避免要犯下“两宗罪”,也就是机械复制和过分媚俗求利。
展开余下试题
手机文学在机械复制和过分媚俗求利双重缺失影响下,必然产生大量的“快餐文化”甚至“文化垃圾”。手机也就不再是文学的一块阵地,相反,却成为了文学沙化的制造者。点心固然花样繁多、别有味道,但是变了质的点心毕竟是有害的,对于广大报告文学读者来说,“变了质”的手机文学无疑也会成为一种潜在的“文化毒害”。因而,不能不说,手机文学悄然兴起的背后也隐含着文化的缺失与忧虑。
不可否认,手机文学在大众文化时代的文学建设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对它的任何一种夸大或贬低都是不切实际的妄谈。正视手机文学的艺术诉求和文化缺失,对于引导手机文学朝着健康、优质的方向发展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2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手机文学无法承载丰厚的社会内容,因而它的艺术感染力不大。
B、手机文学大多令人开心释怀,因而受到许多节奏快、压力大的现代人的欢迎。
C、手机文学的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常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美好感觉。
D、要引导手机文学朝着健康、优质的方向发展,阻止手机成为文学沙化的制造者。
22.手机文学在大众文化时代的文学建设中有什么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3分)
23.根据文本内容,概括手机文学不同于传统文学的特点。(3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6题。
享受被骗
大院里有一棵大槐树,没事时,大家爱凑在那里吹牛、下棋。老木坐在石礅上,慢慢地摇着扇子,憨憨地笑笑,时不时地插上几句话。平日里,老木和爱人靠摆摊卖些旧书刊来为女儿赚点学费,也为老木自己赚几个酒钱。老木对顾客的态度极好,时间长了,便养成了这副憨憨的笑模样。
槐花在头顶飘香的时候,大院里来了一个人,他穿着很旧的西服,头发乱得很,一身风尘与疲惫。那人可怜兮兮地掏出一张纸条,却是一份证明。证明上的文字是:兹有我县某某乡某某村某某人因家庭遭受火灾,致二死二伤,现因经济困难无法生活及治疗,故外出乞讨,希望各单位和个人给予帮助。证明的落款盖的是邻省某县民政局的大红印章。
这可怜兮兮的人和他手中的纸条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小李翻来覆去地看着纸条说:“民政局还鼓励人外出乞讨?没听说过。”老张伸着脖子说:“当地政府不可能不过问呀。”那人为难地说:“哪怕有一丝办法,我一个大老爷们也不会跑出来求助呀!”大家都怀疑地看着他,不再说话。老木摇着扇子过来,从口袋里掏出五元钱放到那人手上。那人收了钱,一次次对他拱手。
那人走后,大家开始奚落老木。小李撇着嘴说:“骗子,十足的骗子!”老张不屑地瞟一眼老木说:“弱智啊,弱智!”就连老木的女儿也不满地瞪老木一眼。老木呢,憨憨地笑笑,看人家下棋去了。
几日之后,又来了一个人,与上次那人一个口音,看起来极像个憨厚的农民。来人同样拿出一份装在塑料袋中的证明,同样乞求大家帮助,证明也同样盖着邻省某某县民政局的公章。只不过证明上的内容有所不同,称该县某某乡全境惨遭水患,百姓痛失家园。小李笑道:“又来了又来了。”老张讥讽道:“火灾、水灾都让你们赶上了,拿我们当什么人啦?”来人便有些木讷地笑,慢慢红了脸。老木依旧摇着扇子过来,递上茶杯让来人喝了两口水,说:“大老远过来,不容易,不容易。”说着,竟又掏了五元钱放进来人手中。
老木的行为引起大家一片嘲笑。小李摇头说:“世界上最愚蠢的人,就是不知道接受教训的人。”老张叹息说:“老木呀老木,你是不是脑子有病呀?”老木不说什么,仍是憨憨地笑笑,自顾摇着扇子。老木的女儿生气了,噘着嘴对老木说:“你摆半天书摊才赚几个钱?这五元钱要是买点肉,够全家吃一顿呢——你为什么要便宜一个骗子?”
老木看看女儿,不笑了,摇摇头,慢慢收起折扇说:“骗子的伎俩是够笨拙的,怕是连小孩子都能看出来呢。你想,他的诡计这么容易被人识破,他还骗得了谁?骗不到钱怎么办?他可能会‘改善’或重新设计大的骗局。别忘了,所有的大骗子都是从小蒙小骗开始的。我看他累了一天也蛮可怜的,给他五元钱让他吃顿饭,他也许会好好想一想——你见过他们当中有人来过第二次吗?没有!他们可能就因为羞愧洗手不干了。我虽然花了五元钱,可这世上从今以后可能会减少一个骗子,这有什么不好?孩子,做人有时候心甘情愿地受骗,也是一种享受呢!”
老木的话说得他女儿愣愣的,也说得大家沉默无言。
24、下列对小说的分析概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开头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主要人物的家庭情况、生存方式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B.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主人公“老木”明知两个“乞丐”的乞讨有诈,却依然掏钱打发他们、不为人们理解的言行做法。
C.老木的两次行为引起大家一片嘲笑。人们说他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人,不知道接受教训。老木的女儿更是生气:“你为什么要便宜一个骗子?”
D.老木可怜这两个乞丐的主要原因是他们都有地方行政部门出据的行乞证明,而且可怜兮兮,表情木讷。
E.尽管可怜兮兮的乞丐拿着盖有邻省某县民政局的大红印章的证明,大家仍然怀疑他:“民政局还鼓励人外出乞讨?没听说过。”
25、分析乞丐们持有的“地方行政部门”出据的行乞证明的虚假性:(4分)
答:
26、“做人有时候心甘情愿地受骗,也是一种享受呢!”请你品味这句话的深层含义。(5分)
答:
四、语言文字应用,27-31题(10分)
27、依次填入 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①“出国绕一圈,‘山寨’变大牌。”从事海外代购4年的徐晓对某些代购店这种“以假充真”的行为 ,但又无可奈何。
②在云南地震灾区采访,碰到巧家县安监局职工刘诗明,他正脚裹纱布,为灾民分发救援物资。休息时他乐呵 呵地向笔者说:“与灾民的利益相比,这点伤病 。”
③有网友说“你再优秀也会有人对你 ,你再不堪也会有人对你青睐有加”,所以不妨拨开世间纷纭,做好自己。
A.不屑一顾 不足挂齿 嗤之以鼻 B.嗤之以鼻 不足挂齿 不屑一顾
C.不足挂齿 不屑一顾 嗤之以鼻 D.嗤之以鼻 不屑一顾 不足挂齿
2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今天,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只得一次一次屈辱地从外国博物馆买取敦煌文献的微缩胶卷,叹息一声,走到放大机前。
B.近年来,中国外交以更加主动、积极和自信的姿态呈现在世界面前,并赢得了国际上的更多支持、理解和信任。
C.其实是牡蛎为了努力排除体内的沙子,分泌液体,将沙子包围起来,进而形成圆润的珍珠。可见生命 在奋斗历程中是多么艰苦!
D.豫剧《村官李天成》发表后,引起很大反响。作者写“李天成”,是为展现他富而思源、一心一意建设社会新农村的情怀。
29.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朝菌不知晦朔 朔:阴历每月第一日
B.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发:毛,指草木
展开余下试题
C.绝云气,负青天 绝:阻挡
D.此亦飞之至也 至:最高限度
30.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A.历职郎署 B.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C.臣具以表闻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31. 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A.猥以微贱,当待东宫 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今臣亡国贱俘 D.遂见用于小邑
五、写作(7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这样的事:当某人接受某项任务时,往往会说:“试试看。”
诚然,试试看,并不等于成功在握,但是,不敢试或者不去试却绝对预示着成功无望。因为无论多么可喜的成功,第一步往往踏在“试试看”的跳板上。
事实上,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人生体验,譬如:你曾勇敢地跨越一条宽阔的壕沟;你曾尝试着解开了一道复杂的方程;或者你曾试着完成一项棘手的工作……可以说,我们正是从“试试看”起步,尔后一路风尘,跨越人生的山峰沟壑,来到青青的芳草地。
要求:请以“试试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
2014—2015年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
答 案 卷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成绩
一、古代诗文阅读(31分)
(一)背诵默写(10分,每处1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11、( )(3分) 12、( )(3分) 13、( )(3分)
14、(1)译:
(3分)
(2)译:
(3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15、
(2分)
16、
(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7、( )( ) (5分)
18、(5分)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19、
20、
三、(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21、( )(3分)
22、
(3分)
23、
(3分)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24、( )( )(5分)
25、
(4分)
26、
(5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0分,每题2分)
27、( )28、( )29、( )30、( )31、( )
六、作文(70分)
2014—2015年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
答 案
一、古代诗文阅读(31分)
(一)背诵默写(10分,每处1分)
1. 善万物之得时 2. 乐琴书以消忧 3. 临清流而赋诗4.落霞与孤鹜齐飞 5. 响穷彭蠡之滨 6.声断衡阳之浦 7.形影相吊 8.乌鸟私情9. 死当结草 10.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上一篇:
初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下一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2013-2014学年度复习考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2014—2015”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4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