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433  2015-01-03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33]
明光三中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明光三中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值:150分)
制卷人:杨 艳
温馨提示:本试卷包含I、II两卷。第I卷为阅读题,第 II卷为表达题。该卷中的所有选择题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的相应位置;主观题的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不予计分。
第I卷(阅读题 共63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 质 论
①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质”这一对词语。它们被用来评论作家作品,概括一定时代的文学风貌,还被用来说明文学的发展等,因此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十分重要。“文”字的本义是指线条交错或者色彩错杂,由此引申出华丽、有文采的意思。而“质”字,凡事物未经雕饰便叫做“质”,犹如器物的毛坯、绘画的底子,因此含有质朴、朴素的意思。这一对词语最初不是用于评论文学,而是用来评论人物的。《论语•雍也》记载,孔子曾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话。这段话中的“文”、“质”,人们一般解释为:“质”是指“诚”一类内在的道德,“文”则是指文化知识一类外在的东西,“文”和“质”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其实按孔子原意,这里的“文”、“质”是指文华和质朴,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礼仪节操而言的。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朴,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
②以“文”、“质”二字论文学、论社会政治生活,与用它们来论人物有着密切关系。《韩非子•难言》论述向国君进谏之难:“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这句话可能就是本诸《论语》。其中“繁于文采”即“文”,“以质信言”即“质”,分别指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再后来,东汉班彪说《史记》“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很可能也是从《论语》的话而来。“质而不俚”是说文风质朴而不至于俚俗鄙野。“文质相称”是说文饰润色恰到好处,无过与不及之弊。魏晋以后文论中用“文”、“质”二字,多数情况下也都是指作品的外部风貌而言;只有少数场合可理解为近似于今日所谓的形式和内容。
③总之,古代文论中经常出现的“文”、“质”这对词语,大致上具有一以贯之的含义。古代批评家要求文学作品能够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当他们不满于文坛风气过于靡丽时,便强调“质”的方面;而当文风过于质朴时,又有人出来强调“文”的方面。“文”、“质”这对概念,体现了古人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要求和他们对文学发展规律的认识。
(摘编自王运熙《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文质论》)
1.根据原文,下列有关“文”和“质”的表述,不符合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文”和“质”从一开始就是用来评论人物的,其中“文”是华丽有文采之意,“质”含有质朴、朴素之意。
B.“文”和“质”这一对概念在评论作家作品、概括时代文学风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必须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
C.孔子认为,“文”有文华之意,“质”是质朴之意,“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就是文华与质朴相配得当才能成为君子。
D.人们一般认为,“文质彬彬”就是形式和内容互相协调,其中“质”是指内在的道德,“文”是指外在的表现。


浏览完整试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
A.魏晋以后文论中“文”、“质”二字的含义也大都沿用了孔子的意思,只是少数场合可以大体理解为形式和内容。
B.韩非子说“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其中“以质信言”是指以质朴的语言进谏,“鄙”则与孔子话中的“野”意思相同。
C.班彪说《史记》“文质相称”,这可能是借用了《论语》的意思,从文学角度对《史记》外部风貌作出了高度评价。
D.“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这里“文”和“质”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等而言的,“野”和“史”也没有本末内外的关系。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韩非子•难言》指出,如果分别采用“文”或“质”不同风格,就无法达到向国君进谏的目的。这是“文”、“质”涉及社会生活的一个例子。
B.从古代文论来看,如果人们在文学创作中兼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那就会使文学作品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
C.“文”和“质”这一对概念的含义,不但在古代文论中大致上是一以贯之的,它跟最初评论人物时的意义也是一脉相承的。
D.当古代批评家不满于文坛风气,要求加强“文”或“质”的时候,就意味着当时文坛可能已经过于质朴或过于靡丽了。
二、(3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7分)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①,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②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③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注]①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②虞、夏:虞舜、夏朝。③傥:假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 宗:尊奉
B、盍往归焉 盍:何不
C、时然后出言 时:看准时机
D、我安适归矣 适:适合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遂饿死于首阳山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①孤竹君之二子也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①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②吾尝终日而思
D.①亦各从其志也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逃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
B、伯夷、叔齐看见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征讨纣王,“耻之,义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
C、颜渊敏而好学,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致终身贫困,宁可饿死也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
D、太史公对当时那些操行不端、违法乱纪者却终身安逸快乐,有操行者却要横遭灾祸的现象,深感疑惑。
7、翻译。(8分)
①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4分)

②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4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8分)
绝句二首(其二)
杜 甫
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8、请分析“燃”、“又”两字的妙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与情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名句默写。(任选六句)(6分)
(1) ,以手抚膺坐长叹。
(2) ,不尽长江滚滚来。
(3) ,此时无声胜有声。
(4)东船西舫悄无言, 。
(5)千载琵琶作胡语, 。
(6)哀吾生之须臾, 。
(7)沧海月明珠有泪, 。
(8)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这篇小说,完成11-14题。
最后的抄袭
周衍辉
那是个酷热难当的日子。阵阵蝉鸣似沸腾的开水,钻进耳朵里,让人心烦意乱。开学已经一周了,由于原先的语文老师调走了,新老师一直没来,教室里闹哄哄的,两个男生甚至手拿扫帚在讲台前打闹起来。
这时,教室里突然多了一个人,一个穿洁白连衣裙的女孩,长发飘飘,微笑着,抱着讲义夹站在讲台下。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所有的人都睁大了眼睛。“同学们好。”她面向我们,微微一笑,“自我介绍一下,我姓白。从今天开始,由我来给大家上语文课,希望大家能喜欢我。”
那一瞬,我呆呆地看着新来的语文老师,脸莫名地红了,心如鹿撞。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只觉得有一朵洁白的云彩,在眼前飘来飘去,上面写满了一个懵懂少年隐秘的心事,忽远又忽近,甜蜜又忧伤。
我喜欢上了语文课。不但是我,我发现几乎所有的男同学都是这样。这种喜欢是因为白老师而引起的。但这种简单已足以改变一个人。语文课上,我不再开小差,而是全神贯注地盯着老师,捕捉她的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


展开余下试题一次,白老师布置我们每人写一篇文章,参加全校的教师节征文比赛,体裁不限,题目自拟。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瞅着天棚,一句一句往外挤那些所谓的“诗”,写了有十几行,就再也挤不出一个字了。突然,我的目光在东墙上定住了,靠近天棚处有一张报纸,上面排列着一些分行的文字。我的心一动,跳上炕近前一看,不由得大喜过望,其中有一首诗居然就是写老师的。我忙找了张纸抄了下来。坐在桌前,迟钝的大脑细胞仿佛一下子被激活了,我以这首诗为蓝本,改头换面,一篇文采飞扬的作品诞生了。
征文交上后,我一直忐忑不安地等待着评选结果。两天后,我到办公室交作业,见白老师正在看那些征文。见到我,白老师招手叫我过去,她的手上拿着的正是我的那首诗。她微笑着,说:“这是你写的吧?”我的脸一下子红了,心跳加速,竟有些手足无措。“写得真好!”她顺口读出其中的几句,点着头,一副陶醉的模样。“看得出,你有写作的天赋,坚持下去,说不定将来会成为一名作家呢!”白老师认真地说。
我站在那儿,汗颜不已。天很热,白老师的身上传来一股淡淡的清香,偷偷吸一口,沁人心脾。
白老师只教了我们一年,第二年暑假她便调走了。从此,我再也没有见过她。
弹指一挥间,很多年过去了。前些日子同学聚会,令我没有想到的是,白老师也被请了回来。当我把签了名字的作品集恭恭敬敬递到她的手上时,她目光一亮,随即欣慰地笑了:“这些年经常在报上读到你的文章,真的很为你自豪啊!”一顿,她接着说:“上学时,我就发现你写作不错,记得有一次征文比赛,你得了全校第一名呢!”
我的脸红了,犹豫了一下,嗫嚅着说:“其实,那次比赛,我的那篇作品是抄袭的。”
周围的同学露出了惊奇的表情。白老师却面色平静,轻轻地笑了,看着我,说:“我早就知道那首诗不是你写的,但你做了加工,无论营造的意境,还是语言,都要比原作精彩,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您早就知道?”我惊讶地问。
“是的,”白老师粲然一笑,“因为那首诗就是我写的。”
在整个人生中,那也是我最后一次抄袭。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1、小说开头部分描写了“酷热”的环境,中间部分也提到了“天很热”,试分析其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在小说末尾说:“在整个人生中,那也是我最后一次抄袭。”结合全文,简要说明这句话的含意。(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白老师早就知道那次征文“我”交上去的诗歌不是“我”写的,但到同学聚会时才点破,作者这样布置情节的好处有哪些?(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篇小说在心理描写方面极为精彩传神,请结合文本举出两例加以赏析。(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表达题 共87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7分)
1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溯sù 动辄zhé得咎 殷yīn红 溘kè然长逝
B、肄sì业 勖xù勉 大有裨bì益 应yìng届
C、稽qǐ首 弭mǐ谤 朱拓tà 谬miù种
D、呜咽yàn 纨绔kù 模mó样 新正zh ng
16、下列各项中,字形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按部就班 咀咒 不落窠臼 踌躇
B、开诚布公 笑靥 厮打 狼籍
C、膏梁子弟 懵懂 蹂躏 转轴拨弦
D、义愤填膺 悚然 寒喧 并行不悖
1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初春,乍暖还寒。他身着冬装,漫步在广阔的田野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
B、人代会下午3时开幕,不到2时,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就站满了严阵以待的记者。
C、以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的做法,如果还不能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后果将无法想象,这不是危言耸听。
D、河西的房价已经普遍逼近每平方米5000元,不少二期工程比一年之前足足涨了每平方米1000元,南京楼市的这种涨幅甚至让京沪粤等地的市民都叹为观止。
1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安徽代表团经过一天的热烈讨论,一套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强化执法为民理念的议案终于产生,表达了广大人民的心声。
B、为改善市容、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城管部门将组织开展早、夜市的规范和整治,对擅自占用城市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绿化带等公共场所经营的,将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C、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不断上涨,引起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下降,造成工农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给世界经济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
D、受快餐文化的影响,真正喜欢阅读中外名著的中学生并不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中外名著就显得非常重要。
19.阅读下面的一段材料,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莫言获诺贝尔变学奖的原因,不超过80字。(5分)
2012年10月11日,瑞典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
多年研究诺贝尔文学奖并出版相关著作的作家万之认为,长期以来,莫言的作品如《红高梁)、《天堂蒜薹之歌》等都很为瑞典文坛所看重,而其由瑞典汉学家陈安娜女士翻译的巨著《生死疲涝》今年刚在瑞典成功出版,在哥德堡书展上被隆重推荐。批评家严锋称其作品“恣肆汪洋,元气充沛,想象力惊人,对中国的历史与现实都有强烈的关怀,挖掘很深,很有现代性,堪称世界级。”日本作家大江键三郎曾表示,如果继我之后还有亚洲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话,我看好莫言。作家麦家、方方、主持人崔永元等人也力挺莫言获奖。
从媒体采访获悉,记者对莫言的获奖这样评述:莫言是贴地气的中国本土作家,很基层,很民间,很责任;细腻表达人类的普世价值——爱和恨,和平与友善。
有人请莫言推荐他自己的一部作作品,莫言推荐了今年在瑞典出版的《生死疲劳》,“因为这本书比较全面地代表了我的写作风格,以及我在小说艺术上所做的一些探索。”他说。首先,这本书是对中国历史和现实重大问题及土地农民问题的一种思考;其次在本书中,他采用了一种东方式的超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小说中人跟动物之间可以自由地变化,通过动物的眼睛采观看中国最近50年来社会、历史的变化。”
答:
20.把下面一段文字组合成一个长句,可以增删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5分)
“胸怀天下,壮志凌云”是中华民族志士共同的精神特质。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体现了这一特质。毛泽东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也体现了这一特质。
21.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一致,字数可略有增减。(5分)
山和海,一个沉静,一个活泼;一个坚实,一个柔软;一个气定神闲,一个波涛潮诵。它们都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教科书。
答: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诗人顾城有句出名的诗“你看云时,我觉得很近 ,你看我时,我觉得很远”,这里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成语中有“咫尺天涯”一词,意思是说虽然近在咫尺,却远如天涯。海南省海边有一块石碑,上书“天涯海角”,那里就是人们常说的“天涯”,现在几小时飞机就到了;美国在地球那一边,似乎也是“天涯”,但卫星电视一下子将它拉到我们面前。这是现代科技的神威,它使我们生存空间的距离相对缩短了,难怪有地球村之说。


展开余下试题 以上材料说明距离的远和近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你有这样的体会吗?同意这样的观点吗?抑或你有什么新的看法?请就“距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1.A.【解析】中国古代用文和质评论人物时文应是文化知识等外在的东西,而质的意思应该是指内在的道德。A项中的“‘文’ ‘质’是古代文论中的意思。
2.D.【解析】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 “质”和“文”的含义理解,“文”是重在文化修养,而“质”是人内在的道德品质,D项表意不准确。
3.B.【解析】B项中,使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不一定产生“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的结果。
4、D.适:到,往
5、B。 A.“于”,介词,在;介词,表被动。C.却,转折;表修饰D“其”,人称代词,自己的;副词,表期望语气。
6、C。“糟糠不厌”应为“连糟糠之食都吃不饱”;“回也屡空”与“学习伯夷、叔齐坚守节操”无因果关系。
7、①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样做可耻,他们坚持节操,不吃周朝的粮食。并隐居到首阳山,采集薇菜来充饥。
②富贵如能追求到手,那么,即使让我执鞭为马夫,我也愿意干。如果不能追求,还是按照我所喜好的去做吧。
8、燃字以火的燃烧写花的鲜艳无比,表现春光美好。
又暗指其滞留异乡时间长,年年因春而生乡愁。(4分,每点2分)
9、江碧鸟白,山青花艳,春光美好,而乡愁却让人黯然神伤,以乐景突出(反衬)哀情(4分)。
10、略
11、①小说开头部分对“酷热”环境的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特征,烘托了人物的心理,为下文白老师的出场作铺垫。②中间部分也提到“天很热”,更是渲染了气氛,准确地刻画出“我”当时面对白老师时的紧张心理。(每点各2分)
12、①作者在中学那次征文之后,再也没有抄袭过。(2分)②白老师在作者心中代表着美好和纯洁,她身上那种洁白明朗的光辉照亮了作者的人生,引导着他踏上了一条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3分)
13、①更好地刻画了白老师的形象。这种做法体现了她特别的教育方法,表现出她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鼓励,使白老师的形象更加丰富可感。(3分)②这样安排给小说情节增加了波澜。在小说末尾才点破,使人们知道“我”的成功原来与白老师的“保密”有密切关系,产生了出人意料的效果,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3分)
14、①心理描写能够直接叙写人物的情感,表达人物的内心想法,使作品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和完整。(2分)②本文的心理描写主要集中在“我”的身上,对“我”在面对白老师时的心理的描写最为精彩传神:初见白老师时,“我”“呆呆”的,“心如鹿撞”“甜蜜又忧伤”,这一段细腻的心理描写准确地表现了少年最初的悸动;白老师拿着诗询问时,“我”“心跳加速”,“手足无措”,而又“汗颜不已”,这几个词语恰当地刻画出“我”因抄袭而感到不安与愧疚的心理。(6分,一例3分)
15、C 16、B
17、C (A、不寒而栗,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B、严阵以待,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C、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D、叹为观止:赞叹所见实物好到极点。)
18、D (A结构混乱,中途易辙。B成分残缺“整治”后加“工作”。C语序不当)
19、(1)瑞典文坛熟知看重莫言 (2)采用了一种东方式的超现实主义写作手法(3)对中国历史和现实重大问题土地农民问题的一种思考(4)作品恣肆汪洋,元气充沛,想象力惊人,有现代性(5)很基层,很民间,很责任 (6)细腻表达人类的普世价值——爱和恨,和平与友善。(答出任意四点即得满分)
20、示例一:从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到毛泽东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不少名言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志士胸怀天下、壮志凌云这一共同的精神特质。
示例二:从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到毛泽东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不少名言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志士共同的精神特质:胸怀天下、壮志凌云。
示例三:中华民族志士胸怀天下、壮志凌云这一共同的精神特质可以从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到毛泽东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等不少名言中体现出来。
21.示例一:灯和星,一个在下,一个在上;一个近在眼前,一个遥不可及;一个装点大地,一个修饰苍穹,它们都是希望和光明的象征。
示例二:大树和小草,一个高大,一个矮小;一个拔地而起,一个破土而出;一个翠色盎然,一个绿阴娇弱,它们都是美化人间的天使。
示例三:阳光和阴影,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一个热力四射,一个暗淡无光;一个驱散阴霾,一个接纳阴凉,它们都是生活的必需品。
示例四:现实和理想,一个在脚下,一个在心中;一个实在,一个虚幻;一个近在咫尺,一个远在天边,它们都是人生腾飞的翅膀。
作文:提示:由话题我们可以进行发散性思维,如从美学角度写“距离产生美”,从交往角度写距离可以保持一个人的独立个性,从认知角度写“距离可以保证客观性”,从物理角度写“距离可以提供活动空间保证安全”等。但结合材料聚合思维则不能这样随意去写了,材料告诉我们距离的远近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一、二则材料从心理角度讲咫尺可以成为天涯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心灵的隔膜;三、四两则材料从科技角度讲天涯可以变为咫尺是因为科技进步的力量。写作时从这两个角度切入方为正点。至于文体选择,“你有这样的体会吗”暗示你写记叙文从心理或者科技角度写距离由远变近或由近变远的体会。“同意这样的观点吗”则是要写议论文同意不同意皆可体现话题的开放性。如同意则是因心灵隔膜人与人之间咫尺如天涯,不同意可写只要人与人心灵沟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附:文言参考译文
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立小儿子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后,叔齐却要让位给长兄伯夷。伯夷说:“让你即位是父亲的遗命。”于是就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就逃走了。孤竹国的人就只好立他们的另一个兄弟为国君。在这个时候,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姬)昌最敬养老人,便商量着说:我们何不去投靠他呢?等他们到达的时候,西伯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用车载着灵牌,尊称他为文王,向东进发,讨伐纣王。伯夷、叔齐拉住武王战马的缰绳而劝阻说:“父亲死了尚未安葬,竟然动起兵器来,能说得上是孝吗?身为臣子却要去杀君王,能说得上是仁吗?”武王身边的人想用兵器杀死他们,太公姜尚说:“这两位是义士啊!”把他们搀扶开了。武王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明光三中2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3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