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中考模拟卷
阅读:2630 2015-04-08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30]
2015中考模拟试题语文试卷
2015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本题满分25分)
(一)诗文默写与理解(本题满分13分)
1.按诗文原句默写。(10分)
(1)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2)脱我战时袍,_________________。(《木兰辞》)
(3)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望江南》)
(4)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5)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7)_____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8)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9)求之不得,____________。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经.蒹葭》)
(10)_______________,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朱自清:《春》)
2.下列选项中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赠从弟》一诗通篇以松柏为喻,歌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诗人并没有讲他希望堂弟如何如何,但其劝勉之意却又不言而喻。
B.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一诗中,诗人登上高山之塔,极目远望,不禁豪情满怀,壮志凌云,似觉天地万物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C.杨炯的《从军行》描写了将士们在边塞抵御外患的全过程。写战斗,激烈悲壮,有声有色;写感慨,情真意切,出自内心。
D.《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
(二)语言运用与名著阅读(本题满分12分)
3.在我市某中学的门口,执勤的交警李乐爱岗敬业,几年来所管辖的区域从来未发生交通事故,赢得了学校师生和家长的广泛赞誉,学生们亲切地称他“学校门口一颗会微笑的大树”。(4分)
(1)炎炎烈日下,你要为执勤的交警李乐送一瓶矿泉水,你会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放学回家的路上,你发现某校校车超载,你把这一情况报告给执勤交警李乐,你会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画线的语句在表达上存在问题,请加以改正。(2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事物被冠以“微”的名号,从微博、微信、微小说,到最近炙手可热的微电影、微旅行、官方微博发布群。微事物如雨后春笋般登上互联网舞台。微事物满足了人们以最短时间获取最多信息,但它也表现出让人心绪烦躁、难以深入思考的弊端。
改后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据理解,回答问题。(6分)
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
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
…………
自然,单吃了一百多天的“败鼓皮丸”有什么用呢?依然打不破水肿,父亲终于躺在床上喘气了。还请一回陈莲河先生,这回是特拔,大洋十元。他仍旧泰然的开了一张方,但已停止败鼓皮丸不用,药引也不很神妙了,所以只消半天,药就煎好,灌下去,却从口角上回了出来。
浏览完整试题
从此我便不再和陈莲河先生周旋,只在街上有时看见他坐在三名轿夫的快轿里飞一般抬过;听说他现在还康健,一面行医,一面还做中医什么学报,正在和只长于外科的西医奋斗哩。
这段文字出自《父亲的病》,选文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在街上有时看见他坐在三名轿夫的快轿里飞一般抬过。”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一面行医,一面还做中医什么学报”一句中“一面……一面……”所连接的分句之间是_________关系,“一种奇特的药引”的短语结构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本题满分4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12分)
苏轼传(节选)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①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熙宁四年,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即诏罢之。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板。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注】①范滂(pāng):东汉官员。因反对宦官专权,与李膺、杜密等一起为奸佞所杀。被捕前,与母亲诀别,范母对范滂说:“儿今日能与李膺、杜密齐名,死亦何恨?顾:难道。锸(chā):铁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辄能语其要 语:说出
B.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邪:通“耶”
C.轼诣武卫营 诣:到……去
D.尾属于城 属:归属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B.太守犹不避涂潦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隆中对》)
C.率其徒持畚锸以出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D.卒全其城 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8.下列各句中,与“吾谁与守”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B.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爱莲说》)
C.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D.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9.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苏轼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母亲的深明大义对苏轼的人格产生深远的影响。
B.苏轼因直言劝阻皇帝压价购买浙灯,批评宫廷奢靡,触怒皇帝而被罢官。
C.洪水到来时,苏轼禁止富民出城躲避水患,以安定民心,共同守城。
D.洪水汇于城下的危急时刻,苏轼亲率士兵冒雨增筑城墙,保全了徐州城。
10.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
(1)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
(2)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满分15分)
从“雾都”到“霾都”
①在中国有一座城市以雾而著称,就是“雾都”重庆。
②重庆多雾,因为它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四面群山环绕,长江、嘉陵江在此交汇,空气温暖湿润,地面风速很低,江水蒸发不易扩散,潮湿的空气很轻易就会达到饱和状态而凝结成雾,不过气象部门的统计分析表明,近年来重庆浓雾呈逐年减少趋势,灰霾天气倒是呈逐年上升趋势。
③那么到底什么是雾,什么是霾呢?气象学上对“雾”的定义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导致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米的天气现象。雾和云可以说是一母同胞,过量的水汽与空气中的凝结在一起,它们悬浮在高空被称为云,如果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而词典对“霾”的解释是: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浑浊现象,能见度小于10公里。而201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则对“霾”给出了技术性的判识标准:“当能见度小于10千米,排除了降水、沙尘暴、扬沙、浮尘等天气现象造成的视程障碍,且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时,即可判识为霾。”所以雾与霾最大的区别是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的低能见度现象称为雾,相对湿度低于80%的为霾。
④据气象部分研究人员所说,重庆由于二战时期的军工开发和以后的军工建设,一直是严重的‘霾都’,只是过去科学认识水平不够,误认为是‘雾都’。我们以前认为能见度降低都是雾造成的,其实很多情况下都是霾。于是,“雾都”不再有美感,反而变成了刺耳的警报,令人忧心。而且,似乎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被冠上了“雾都”的名号:郑州被市民调侃为“宛若蓬莱仙境,郑州成‘雾都’”;乌鲁木齐被戏称为“西部雾都”“‘雾’鲁木齐”……曾经有媒体报道“北京盛夏季节30℃大雾mí( )漫”,我们已经知道雾是低温下饱和气块的标志,夏季30℃的高温条件下,水汽很难达到饱和程度,出现的肯定是霾。
⑤霾会降低了空气能见度,这主要在于大气中颗粒物的散射、吸收带来的消光作用,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颗粒物的散射,颗粒物的家族被称为悬浮颗粒物,其组成部分PM2.5在2011年迅速蹿红。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会深入到人的肺部,造成人的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PM2.5的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急诊数量分别会增长5%和1%。
⑥中国的“霾都”已经越来越多,而且还在继续增多中。中国经济和工业较发达的地区,霾的日变化都呈现出增长趋势,而且这种趋势恐怕短期内也很难发生改变。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城市治理灰霾的前景不容乐观,悬浮在中国城市上空的灰霾还要很久才会消散。
展开余下试题
(选自《读者》2014年第3期,有改动)
11.在括号内给相应的汉字注音;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美观地填写汉字。(2分)
( ) mí
灰 霾 漫
12.从文中看,“雾”和“霾”的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不少于两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第③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面的句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那些特点?请结合句子作简要分析。(3分)
霾会降低了空气能见度,这主要在于大气中颗粒物的散射、吸收带来的消光作用,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颗粒物的散射,颗粒物的家族被称为悬浮颗粒物,其组成部分PM2.5在2011年迅速蹿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说:“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城市治理灰霾的前景不容乐观。”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本题满分18分)
怯懦
安宁
①那一年她到北京读书,父亲跟随她一起北上打工。
②她从没有去看望过父亲,也无法找到他工作的地方。她只从父亲口中,知道他在一个新开发的工地上,做风餐露宿的民工,每个月领了钱,便会定时打到她卡上。她也曾想过去找他,像别的同学那样,领着他到学校四处转转,哪怕,只是在食堂里吃一顿简单的饭。但北京那么大,去任何一个地方,似乎都需要在公交地铁上zhan( )转换乘,她想,或许他们彼此,在北京很难会有见面的机会。
③她知道自己心里,其实并不希望父亲能来看她。她羡慕常能收到父母包裹或是电话的舍友,看她们故意大惊小叫地在她面前,将漂亮的衣服、好吃的特产,孔雀开屏一样地展示给她;或者听她们在电话里,温柔地朝父母撒娇,声音如一朵花儿,看似羞涩无比,却是拿最耀眼的色彩,刺伤了她的眼睛。她们与父母家人远隔千里.却如同近在咫尺;而她与父亲,明明都同在北京,却似远隔天涯。常有舍友在挂掉电话后,装作漫不经心地问她,你的父母何时会来看你?她总是模棱两可地回答说,他们忙呢。
④这也是父亲曾给过她的理由。他来到北京,只主动给她打过一次电话,听得出是在嘈杂的工地上,借了别人的手机,只匆匆地说,很忙,记得照顾好自己,我会每月给你寄钱。她还没有来得及问问父亲的情况,便听见那边有人喊:“55秒了,快挂!”之后电话那端,便只剩“嘟嘟”的声音。她记得“话吧”的老板,怪异地看她一眼。那视线里鲜明的不屑,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瞬间插入她的身体。
⑤她一直以为,在北京各个工地间辗转的父亲,除非回家,与她再不会有相见的机会。但她没有想到,却以那样难堪的方式,看到父亲。
⑥那是学校社团组织的一次电影展,她的舍友临时有事,让她在门口,帮忙发放“意见反馈表”,并照顾嘉宾。就在所有的票都发完,嘉宾也一一列席,她打算回自己座位上时,门口突然传来一阵争吵。她随着看热闹的人走过去,见门卫正把一个明显是民工的男人死劲往外推,男人硬是不动。周围一群同样衣着斑驳的民工一哄而上,与门卫理论,一片混乱中,她渐渐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这群在学校建筑工地的民工,听说晚上礼堂里有免费电影,便纷纷涌了过来;被推出的那个民工,假说找女儿,试图混进去。门卫识破他们的伎俩,几番争执,便有了她看到的那一幕。
⑦礼堂里的灯渐次熄灭下去,她转身要走,背后突然传来熟悉的声音:我就是要找我女儿,她叫陈叶,学外语的。她一下子怔住了。那一刻,她似乎被一根针给定住了,想要挪动脚步,却发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而且,愈是挣扎着想要逃脱,心底的疼痛,就来得愈是剧烈。最终,她没有回头,迅速走开。当所有的灯熄灭,电影在黑暗中开始时,泪水,终于哗哗地流下来。
⑧真没有想到,父亲原来离她如此近,近到不过是几百米,便可以从那片喧嚣的工地,走到她的宿舍;近到她每天从五楼的教室里,透过窗户,便能够看到不远处的脚手架上,蚂蚁一样忙碌的民工;近到她每天打饭,若是绕一段路,就会看到工地上,在初春的风沙里,坐在钢筋水泥上,埋头吃饭的那群劳作者。
⑨可是,父亲却从来没有来找过她,直到那天晚上,他喝了点酒,又被保安欺负,在一群民工的怂恿下,终于在礼堂门口喊出了她的名字。
⑩她与父亲,都是没有勇气的人……
16.(1)在括号内给相应的汉字注音;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美观地填写汉字。(2分)
( ) zhǎn
近 在 咫 尺 转
(2)根据文意解释第②段加点的“风餐露宿”一词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7.根据小说的情节,以陈叶为陈述对象,完成下面的表格。(2分)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北京) 陈叶与父亲同在北京却从未见面
发展(“话吧”) (1)
高潮(礼堂) (2)
18.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2分)
那视线里鲜明的不屑,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瞬间插入她的身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第③段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举一例,作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父亲的出现看似偶然,却蕴含着某种必然性,请结合文本,概括作者为父亲的出现埋下了哪些伏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小说的结局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本题满分50分)
22.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半命题作文
题目:曾经错过的___________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题目横线上可以写“一片风景”“一位好友”“一段真情”“一次难得的机遇”“一句真诚的劝说”“一声礼貌的道谢”……然后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2)自命题作文
鲜花的身后是绿叶,幼苗的身后是泥土,小溪的身后是山峰。身后的爱抚,身后的温暖,身后的坚强,支撑着我们走过一个又一个冬季。
请你以“有你在我身后”为题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本题满分25分)
(一)诗文默写与理解(本题满分13分)
1.(1)夜泊秦淮近酒家(2)著我旧时裳(3)斜晖脉脉水悠悠(4)萧萧班马鸣(5)山重水复疑无路(6)便引诗情到碧霄(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8)皆若空游无所依(9)寤寐思服(10)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共10分,每小题1分,有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
展开余下试题
2.C(3分)
(二) 语言运用与名著阅读(本题满分12分)
3.示例;(1)李叔叔:您好!您每天在烈日下为我们站岗执勤,维持秩序,疏导交通,真是太辛苦了,请您喝口水吧!
(2)李叔叔:您好!我是某中学的一名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发现某校校车超载了,这很危险,请您处理一下,好吗?(共4分,每小题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4.要点:在“最多信息”的后面加上“的需求”。其他改法只要意思未变,语句通顺即可。(2分)
5.庸医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3分)夸张(1分)并列(1分)偏正短语(1分)
三、阅读(本题满分4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12分)
6.D 7.D8.C 9.B
10.(1)我如果要做范滂,母亲是否答应呢?(2)适逢上元节,皇帝命令开封府购买浙灯,并且命令降低价格(购买)。(4分,每小题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数,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满分15分)
11.maí 弥(2分)
12.一是相对湿度的区别,二是构成成分的区别,三是能见度的区别,四是对人的危害性的区别,五是成因的区别。(4分,答出4点即可。)
13.打比方、作比较。作用: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雾与云的关系;作比较,把雾与云作比较,突出说明了两者的区别。(3分)
14.语言生动形象、准确严密(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1分),也体现了准确严密的特点(1分)。
15.示例:(1)我同意作者的看法,是不容乐观的。理由是:无论从文中还是现实来看,很多城市都已出现严重的灰霾,经济发展与治理灰霾的关系也难以处理好,而且,目前治理灰霾的技术还不够成熟。
示例(2)我不同意作者的看法,我认为应该是乐观的。从文本来看,目前人们对灰霾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对灰霾的危害越来越重视。只要下定决心,从现在做起,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的关系,治理灰霾还是有成功的希望的。(3分)
(三)现代文阅读(本题满分18分)
16.(1)zhǐ 辗 (2分)
(2)形容旅途或者在外生活艰苦。(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
17.(1)陈叶第一次(或唯一一次)接到父亲在北京打来的电话(1分)
(2)陈叶看见父亲(或父亲就在眼前),没(不敢)与父亲相认(1分)
18.这里有分明、明显之意,既形象地表现出“话吧”老板对陈叶的歧视(或老板的势力),也表现了陈叶的敏感。(2分)
19.示例一:舍友与家人远隔千里如同近在咫尺和陈叶与父亲同在北京却似远隔天涯,形成对比(1分),表现了陈叶的失落、无奈、羡慕等复杂的情感(2分)。
示例二:收到包裹或电话的舍友与从未收过包裹的陈叶形成对比(1分),表现陈叶的羡慕之情(2分)。
示例三:陈叶羡慕舍友得到父母关爱,却不希望父亲来看她,形成对比(1分),这种矛盾的心理表现了她的虚荣(2分)。
20.(1)父亲随女儿北上打工,为父亲的出现提供了可能;(2)女儿从父亲口中模糊知道他在一个新开发的工地上打工,为父亲的出现提供了可能;(3) 女儿逃到宿舍外,听到学校附近工地上的机器轰鸣声,为下文父亲来学校提供了可能;(4)女儿与父亲通电话,听得出父亲在嘈杂的工地上,为下文父亲以民工身份出现埋下伏笔;(5)文中提到女儿与父亲将以一种难堪的方式看到彼此,这为下文父亲出现做了暗示;(6)女儿看到礼堂门口有民工和门卫发生争执,而被门卫推出去的民工,假说找自己的女儿,为父亲的出现埋下伏笔。(4分,答对任1点2分,答对任2点3分,答对任3点4分。大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21.小说的结局是陈叶父女最终没有相认。妙处:(1)凸显人物的性格:表现了父女的怯懦(或缺乏勇气),女儿怯懦是因为自卑与虚荣,父亲怯懦是因为自身的卑微和对女儿深沉的爱。(2)深化主题(或点题):反映了世俗的尊卑观对人的影响根深蒂固。(4分)
三、写作(本题满分50分)略 (27.223.17.148)
上一篇:
2014年各省高考文学类试题传题汇编语文试卷
下一篇:
崇仁三山中学八年级月考1崇仁三山中学八年级月考语文试卷1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15中考模”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3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