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866  2015-05-01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66]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语文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语文试题(解析版)
【试卷综析】全卷知识覆盖面合理,难度适中,与2014年安徽高考难度基本相当。试卷注重从语文能力、思维品质和学习潜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查,有较好的区分度、信度和可靠的效度,基本上达到了检验复习效果之目的。
试题的取材,命题者很注意联系鲜活的社会现实。材料中涉及到了民众关心的 “富碳农业”, 现代社会人们较普遍的生活态度等问题,涉及到前一阶段社会关注的“千万别报体”等话题。同时还沿袭了安徽省高考试卷取材上富有地域文化的特点,试题的取材也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文言文阅读材料选择的是清代李鸿章的信等。
作文题关注“吕军海老人的鞠躬”,既关注时下热点,又引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思考。总之,这是一份不错的检测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1卷7~14题,第Ⅱ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题文】第Ⅰ卷 (阅读题共66分)
【题文】一、(9分)
【题文】M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①对气候变暖的治理应当是为二氧化碳找出路,而不仅仅是减少排放或简单地掩埋它。富碳农业就是在解答这样的世界性课题中产生的新的技术命题。富碳农业是指将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捕集后,以高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几倍的浓度,释放在密闭的人造气候小区域中,利用相关科学技术,创造一个高效率的光合作用环境,从而极大提高农林作物的产量。也就是说,富碳农业是将多余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并以粮食或其他干物质的形式储存在地球表面的一种碳储存方法。它所转化成的碳水化合物不仅包括粮食,而且包括目前需要大量碳排放才能获得的钢材、水泥、化学纺织品、化石燃料等。
  ②富碳农业将使用化石能所产生的碳排放通过植物转化为有用的食品和用品,是缓解生态失衡问题的重要思路和有效举措,对于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大规模发展富碳农业可以起到一石四鸟的作用:利用盐碱地、沙漠地、荒漠地等解决土地短缺问题;有利于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缓解能危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同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生产不同,小区域人造气候中的富碳农业工厂是在农业温室、大棚等农业科技的基础上发展起的新的生产方式。它将许多科学技术有机融合到新的农业生产中。
  ③农业生产离不开光合作用,富碳环境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重要生态条件。其中,密闭的人造富碳小区域可以利用目前大量存在的废地下室、废矿井、岩洞、盐碱地、沙漠地、荒漠地等进行改造建设,所需要的能应以太阳能、风能等再生能为主。相对于近年发展迅速的温室蔬菜、水果遇到的由于控温要求而大量耗能和由于保留高浓度二氧化碳气体而需要密封温室所产生的高成本,富碳农业工厂可以建造在难以利用的土地上或地下空间,使用地热和太阳能光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控温,使用太阳能直接光照、人造光和太阳光导相结合的方法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光能。


浏览完整试题  ④植物以水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在光的催化下生成碳水化合物并释放氧气。对于一部分植物,在充分具备光合作用三要素的条件下,其理论极限效率高于传统农业的常规效率,为农业生产在养分(主要是二氧化碳)极其丰富的情况下进一步增产提供了可能性。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二氧化碳可以通过人工方法进行补给,气体主要是工业生产所释放的二氧化碳。现代技术已经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二氧化碳的捕集、运输和在密闭场所的释放,这是实现富碳农业的气的技术途径。
  ⑤叶绿素对阳光的吸收光谱主要呈现两个峰值:红光和紫光。所以,太阳光的全色光谱中只有部分谱线是对光合作用作出贡献的。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也并非全部太阳光强,其最佳光强是同二氧化碳浓度有关的,而且对于许多植物说,光饱和点远小于太阳光强。基于这两点科学事实,在密闭环境下,使用最佳强度的红色、紫色人造光代替或部分代替太阳光的技术已经出现:一是单色的发光二极管,在目前成本每瓦几角钱的水平下,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同所取得的农业干物质的价值进行比较计算,达到了初步可行的程度;二是对于距地面不是很深的密闭农业工厂,使用太阳光的光导纤维导入阳光,运用反射聚光的技术改进,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这是发展富碳农业的光的技术途径。
  ⑥综上,科学技术发展使我们能在较低成本条件下获得富碳农业所需要的光和二氧化碳,从而打破传统农业生产需要使用阳光下的土地的限制。这样,就可以在密闭的人造气候中重新设计植物生产方法,实现农业生产工业化、生产线化、高效化。
  (选自《人民日报 》,2014年3月13日 )
1.下列关于“富碳农业”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富碳农业是在解答气候变暖这一世界性课题中产生的新的技术命题,对气候变暖的治理不应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应当是为它寻找适合的出路。
B.富碳农业是指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在密闭的人造气候小区域中,利用科学技术,创造一个高效率的光合作用环境,极大提高农林作物的产量。
C.富碳农业是指将多余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并以粮食的形式储存在地球表面的碳储存方法,对于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D.富碳农业是将使用化石能产生的碳排放通过植物转化为有用的粮食和钢材、水泥、化学纺织品、化石燃料等用品,从而缓解生态失衡问题的有效举措。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解析】D 解析:A项,说法绝对,“不应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错,原文是“不仅仅是减少排放或简单地掩埋它”;B项,缩小范围,“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错,原文是“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C项,以偏概全,应是“以粮食或其他干物质的形式储存在地球表面”。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为:①审好题干。首先要审准修饰语;其次要审准判断的性质,有的是选出“正确”选项,有的是选出“不正确”选项,有的是选出“最恰当”选项;再次要审准题干的“潜台词”。②养成全文搜寻、逐段圈点的阅读习惯。“重要概念的含义”大都不会集中出现在某一处或某一段,而是有序地分布在多个段落中③养成回文对照、辨同析异的做题习惯。选择题的众多选项基本上都自于原文,因此辨析原文语句与选项的差别是正确解答的前提。④甄别筛选。对概念含义的理解,首先必须建立在对概念本质的把握上,内涵一定要严格界定,也就是要严格审读一些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其次是比照分析,比照分析是将选项与原文相关内容比较看是否有转述错误,与题干比照看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①段阐述“富碳农业”这一概念的含义。指出富碳农业是为二氧化碳寻找出路的有效途径,对二氧化碳的合理利用主要表现在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粮食。
B.文章第②段认为富碳农业对于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发展富碳农业能解决土地短缺、粮食短缺问题,解决能危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C.文章第③段指出富碳环境是提高光合效率的重要生态条件。密闭的人造富碳小区域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造建设,所需要的能以再生能为主。
D.文章第④⑤段分别阐述发展富碳农业的气和光的技术途径。第⑥段对全文加以总结,指出科学技术发展可以在较低成本下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C 解析:A项,以偏概全,不仅是“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粮食”,还能转化为“钢材、水泥、化学纺织品、化石燃料等”;B项,说法绝对,不是“解决能危机”,而是“缓解能危机”;D项,不合文意。第一,不是对全文的总结,而是对前两段的小结;第二,扩大了范围,本文着重讨论的是富碳农业的问题,不包括传统农业,富碳农业不等于农业现代化。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方法:①从论述类文章的文体特征入手。此类文章有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三部分组成。我们可以从整体上按照引论、本论、结论三块划分,具体到每一段落,还得从文章的各小段内容入手,弄清每一段的意思。②从能体现结构思路的标志性词语入手。这些标志词有:①关联词,如表并列的“和”“并且”“以及”,表递进的“而且”“甚至”,表转折的“然而”“但是”“不过”“其实”“与其相反”等;②顺序词,如“首先、其次、再次”“第一”“第二”“第三”“一方面……另一方面……”“此外”“同时”等;③总结词,“总之”“由此可见”表示结论,一般表示是分总关系。③从能体现文章结构思路的重要语句入手。论述类文章常运用到下列各类句子,如果我们能及时找出,将会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清结构、理清思路。如:起统属作用的领起句、总起句,起总结作用的小结句,起启承作用的过渡句,前后呼应的句子,各段的中心句等。


展开余下试题3.下泪对原文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区域人造气候中的富碳农业工厂是在农业温室、大棚等农业科技的基础上发展起的能将许多科学技术有机融合到新的农业生产中新的生产方式。
B.温塑料大棚培育温室蔬菜、水果,因为有控温要求,需要大量耗能,又由于需要保留高浓度二氧化碳气体而必须密封温室,从而导致成本过高。
C.富碳农业工厂可使用地热和太阳能光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控温,使用太阳能直接光照、人造光和太阳光导相结合的方法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光能降低成本。
D.富碳农业只要使用阳光下的土地,在密闭的人造气候中重新设计植物生产方法,就能在较低成本条件下实现农业生产工业化、生产线化、高效化。
【知识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D 解析:富碳农业打破了传统农业生产需要使用阳光下的土地的限制。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为:⑴抓住关键语段,归纳要点,概括中心。归纳内容要点一般是对一段或者几段文字进行分析概括,而概括中心则是就整篇文章分析概括。对于文章的内容要点归纳,则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抓住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②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③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分析把握其内容的重点。④分析归纳时,要整体把握,从全文出发,既要高瞻远瞩,不偏不漏,又要注意细枝末节。⑵由结果追溯原因,归纳内容要点。在解答时,首先要找到结论在文章中的位置,然后根据文中的一些重要词语及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确定作者在行文过程中是结论或者观点在前,原因的诠释或者论据在后,还是在陈述了原因后得出结论或者在陈述理由之后得出观点。如果结论或者观点在前,其原因或者论据就要在陈述观点的句子前面去筛选概括,反之则要在这一句话的后面去筛选概括。
【题文】二、(33分)
【题文】J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函由清江至镇搭轮船赴鄂,拟五月初七接篆,川费不足,借用弟与省斋各二千金,俟到任陆续缴呈老母收存。将此项归还,乞禀母亲转交六弟妇,留作家用。幼弟代办经方等喜事,未寄分文,殊以为歉。闻其家不甚宽裕,或分作两次付寄为妥。
方儿按课作文,工夫浅,天分低,仅成片段。鄙意原不必观场,而少年欲速之志未便阻遏,或临时请赵密庵、彭子尊送去,试毕即归。桂儿尚未开笔,孔桂轩喜与讲典,故史、鉴略解一二,而书不能熟,又因气弱未肯严督。弟公冗不暇兼管,伊能读书亦觉文、诗、小楷无甚用处。每忆髫龄,仰蒙严亲日夕督责,乃底于成,今竟不克施于儿辈,有愧庭训多矣……子弟之不才固关气数,父兄当于文艺之外教以做人立身之道,或亦可挽回一二耶。季弟久无鄂信,疏懒已极,事亲大节若置度外,岂能责子孙以孝为?金姬病时好时歹,似尚不至作古。桐城既有隙地,姑存此说。去夏收婢名顺喜者,弟妇尝讥其无用而有性气,必欲遣之;嗣闻其有孕而止。四月初二申时竟产一男(拟名燕保),在我不必多此赘物,亦不敢不为堂上告。合家闻之,当共喷饭。此间无称贺者,或请慈谕弟妇,时婉讽其善视之,无使失所。弟于此事颇知调停,伉俪更益和睦。妇病亦久不作,惟觉多此一举。天下事往往无意得之,亦悔之晚耳!
注:本文是李鸿章写给长兄李瀚章家书。文中的“幼弟”即李鸿章六弟李昭庆,“李经方”是李鸿章长子。“桂儿”即李经述,是李鸿章次子。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弟公冗不暇兼管 冗:多余
B.俟到任陆续缴呈老母收存 俟:等到
C.事亲大节若置度外 度:考虑
D.妇病亦久不作 作:发作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答案解析】A 解析:“冗”是繁忙的意思。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方法:①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辨析。一个词的词义和语音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一个词它的语音不同,这个词所表示的词义也必然会有所不同。②利用上下文语境辨析。词义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多义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句中时,它的意义大都会单一化。因此,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可以辨析出。③比较互证法。通过词与词之间意义的关系和多义词诸义项的关系对比,较其异,证其同,达到探求和判定词义的目的。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借用弟与省斋各二千金 失其所与, 不知
B.闻其家不甚宽裕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C.岂能责子孙以孝为 不赂者以赂者丧
D.弟妇尝讥其无用而有性气 吾尝终日而思矣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解析】B 解析:B项“其”,代词,他的。A项“与”,连词,和/动词,亲附,结交;C项“以”,介词,用/介词,因为;D项“而”,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可不译。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方法:①词性分析法。从词性的角度看,许多虚词是兼职的,即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词性,如“之”有代词、助词、动词三种词性。通过分析词性,以理解其意义和用法。②位置分析法。有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因而理解虚词的作用和意义时,应从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关系、搭配习惯及其使用规律等方面入手。③标志识别法。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如能掌握课文或成语中出现过的一些特殊文言句式中的标志性虚词,就能帮助我们理解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④温故求新法。我们应尽量回顾过去学过的有关虚词的例句及有关知识,将这些例句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比较,从而快速高效地理解句中虚词的用法。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封信写于李鸿章搭乘轮船赴湖北上任途中,李赴任时,为筹足旅费,还向亲戚朋友借了四千两银子。
B.李鸿章认为自己的儿子作文的工夫浅,天分低,所以认为儿子暂不适合参加科举考试,但又不能阻止他的上进心,所以打算临时请人代考。
C.作者在信中指出,家中子弟没有才能固然关乎家族的命运,但在文章技艺之外教给他们立身做人的道理,或许可以有所补救。
D.李鸿章曾经收了一个叫顺喜的婢女,夫人认为顺喜没有什么用处,性情脾气还不小,所以千方百计要把顺喜赶走,最后因对方怀孕了才作罢。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B 解析:“打算临时请人代考”错,根据文意,应是请赵密庵、彭子尊送他去考试,考完了就回。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展开余下试题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每忆髫龄,仰蒙严亲日夕督责,乃底于成,今竟不克施于儿辈,有愧庭训多矣……
译文:
(2)此间无称贺者,或请慈谕弟妇,时婉讽其善视之,无使失所。
译文: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答案解析】(1)经常回忆儿时,承蒙严父日夜督促责罚,才达到成功,现在竟然不能施加于儿辈身上,有愧于父亲的教诲太多了…… (2)这中间没有称道庆贺的,或许可以请老母劝告弟妇,不时地婉劝她好好对待燕保,不要让他失去安身之处。 解析:(1)得分点:髫龄,底于,克,庭训。(5分) (2)得分点:或,慈,讽,失所。(5分)
【思路点拨】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参考译文】
信写于我由清江至镇搭乘轮船赴湖北的途中,我打算五月初七接受官印,旅途费用不够,向用弟与省斋各借了二千两银子,等候到任后陆续交给老母收存。将这些钱款归还,请求禀告母亲转交六弟媳妇,留作家用。六弟代办的经方等人的喜事,我没有寄出分文,深表歉意。听说他的家里不是很宽裕,或许分作两次付寄较为妥当。
考察督促方儿写文章,他下的工夫浅,天分又低,仅能写成片段。我的意思是他原不必
去参加乡试,但少年人想要快速实现志向的愿望不便于阻止,或者临时请赵密庵、彭子尊送他去,考试完了就回。桂儿还没有开始学做诗文,孔桂轩喜欢给他讲典故,所以史籍(桂儿)略知一二,但诗书却不能熟知,又因为他身体虚弱不肯严加督查。我公务繁忙没有空闲兼顾,即使他能够熟读诗书,也会发觉文、诗、小楷没有什么用处。经常回忆儿时,承蒙严父日夜督促责罚,才达到成功,现在竟然不能施加于儿辈身上,有愧于父亲的教诲太多了……子弟没有才能固然关系到家族的命运,但兄长应当在文章技艺之外用做人立身的道理教育他们,或许也可以挽回一些。三弟好久没有寄到湖北的信件,疏懒到了极点,侍奉父母的大节好像都不放在心上,哪里能以孝责成子孙呢?金姬的病时好时坏,似乎还不至于会死。桐城既有空地,姑且保留这种说法。去年夏天收的婢女名叫顺喜的,你弟妇曾经讥讽她没什么用处,但性情脾气还不小,一定要打发她离开;后听到她有了身孕才作罢。四月初二申时终于产下一个男孩(打算取名燕保),在弟看不一定要多这个孩子,却也不敢不告知堂上。全家听到这件事,应当会觉得此事极为可笑。这中间没有称道庆贺的,或许可以请老母劝告弟妇,不时地婉劝她好好对待燕保,不要让他失去安身之处。我对此事颇为知道调停,夫妻关系更加和睦。你弟妇的病也好久没有发作,只是觉得多此一举。天下事往往无意中得到,自己也悔之晚矣!
【题文】K0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华清宫①(其三)
崔 橹②
门横金锁悄无人,落日秋声渭水滨。
红叶下山寒寂寂,湿云如梦雨如尘。
注:①华清宫,唐朝行宫,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行乐处。②崔橹:晚唐诗人。
8.诗的前三句,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知识点】本题赏析诗歌的景物形象,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
【答案解析】前三句描绘了门横金锁、渭水落日、红叶飘零的画面,(2分)渲染了空寂、肃杀、悲凉的氛围,(1分)表达了对唐王朝没落的痛惜、哀叹之情。(1分) 解析:回答此题时要展开联想和想象,抓住“门横金锁”“落日秋声”“红叶下山”等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话再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再现画面时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凝练。开头的景色描写往往要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
【思路点拨】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三种题型: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再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
9.这首诗的结句在表达技巧上很有特点,请从两个角度加以赏析。(4分)
答: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
【答案解析】①妙用比喻。云如梦,惝恍迷离,雨如尘,纷纷洒洒,暗示了作者内心的怅惘悲伤。②寓情于景。将满腔的哀愁寄寓于景物描写中,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各2分。点1分,析1分。如有其他言之成理者,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先选定赏析的角度,可从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赏析;再根据具体语句分析。
【思路点拨】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准确判定。而如何准确判定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既与你所构建的表达技巧知识网络有关,又与你规范的审题有关,更与你掌握的判定方法有关。这里,有三点须注意:①立足整体。即把所给的判断材料当作一个整体看,不是只看其中的一个片段。②把握关系。关系即诗文中材料和材料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因为诗词讲究简洁、凝练,又受诗句长短限制,所以在诗词中,材料之间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诗句之间的组合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写作技巧,即表现手法。这样看,几乎所有的表现手法都表现为“关系”:借景抒情是情与景的关系,托物言志是物与志的关系,动静结合是动与静的关系,对比是甲与乙的关系,衬托是主与次的关系,虚实结合是虚与实的关系。因此,善于抓住这些关系,技巧就容易判定。③辨析易混的表达技巧。(1)借代与借喻。借喻的本质是“喻”,往往“喻”中有“代”。借代的本质是“代”,即直接把借体作为主体的替代,不存在“喻”的成分。借喻可以转换成明喻,借代则不能。(2)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有相似之处,都是借某种景物抒情的。但“借景抒情”中所借之“景”具有临时性,一般是眼前实实在在的景,通常是多种景,需要从多方面细致描绘出这些景物的自然形态特点;所抒之“情”多是指热爱、愤怒、赞美、快乐、悲伤等情感;情与景都是临时性的。“托物言志”中所托之“物”一般具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性质,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的是某种概念、思想、情操、追求等。作者的描写多聚焦在一个主体事物之中,多是“形”“神”兼备的。(3)衬托与对比。衬托是利用事物间相近或对立的元素,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对比是把两个对立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面进行对照,突出事物特点。二者的区别主要是:①衬托有主有次,对比不分主次;②对比主体双双出现,衬托主体未必出现。
10.L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安徽省示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6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