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日常阶段测试

阅读:1419  2015-06-17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日常阶段测试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19]
人教版必修四第一单元过关检测语文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窥视  夙愿  笑靥  负屈含冤
B.暮霭 熟稔 校勘 煞废苦心
C.蟊贼 嫡亲 惶惑 穿流不息
D.鸾凤 禀赋 忤逆 拾人雅慧
解析:B项,“煞废苦心”的“废”应为“费”;C项,“穿流不息”的“穿”应为“川”;D项,“拾人雅慧”的“雅”应为“牙”。
答案:A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善良、本分的窦娥含冤被斩,是对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各种流氓犯罪行径,尤其是对官府草菅人命的控诉。
B.鲁大海作为工人代表——周朴园的对立面,词锋咄础逼人,毫不退让,直至揭露出他曾经做过的“绝子绝孙”的事。
C.克劳狄斯是个惯于耍阴谋诡计的人,他包藏着可怕的祸心,却做出亲热和善的样子。他的一些语言,如“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胜利”等都是言不由衷、笑里藏刀的话。
D.90%的网友认为,李昌奎行凶之后,畏罪潜逃,在警方严密追捕过程中,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才在出逃4天后投案自首,因此没有法定从轻情节。
解析:D项,“内外交困”是里里外外都处于困难的境地的意思。根据语境,李昌奎只是没有逃跑的可能了,所以就没有“内困”一说。应该用“走投无路”或“山穷水尽”等词。
答案:D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配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B.本市国税局绘制出“税源分布示意略图”,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不清、争议扯皮等问题的发生。
C.为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山东环保产业水平,省政府拟举办“生态山东建设高层论坛”暨第五届环保产业博览会。
D.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
解析:A项,不合逻辑,误用否定词,删掉“切忌”或“不要”;B项,搭配不当,删掉“的发生”;D项,表意不明,后一分句主语是“日本在野党”还是“财务大臣”不明确,造成歧义。
答案:C
4.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一个伟大的戏剧家,往往也是思想家,或者说是伟大的人文主义者,他们关怀人的命运,关怀人类的命运。__________________在同时代的剧作家中,甚至现代文学作家中,还没有人有着他这样宽广的人文精神和人类情怀。
①在这些人物的命运中,我们看到作家是怀着怎样一个伟大的仁爱的心灵,又是有着多么宽广的人道的关怀
②曹禺所具有的悲剧思想是杰出的,是十分深刻的
③在曹禺的戏里,一个又一个人物的命运,诸如蘩漪、侍萍、四凤、陈白露、翠喜,还有觉新、瑞珏、鸣风……
④甚至,连周朴园,他都有着怜悯
⑤莎士比亚是这样,曹禺也是这样
⑥在他看来,人的悲剧境遇,人类的悲剧,几乎带有一种不可逃脱的性质
A.①④②⑤③⑥    B.②①③⑥④⑤
C.①③⑥④⑤② D.⑤③①④⑥②
解析:根据第一句提到伟大的剧作家,因此第⑤句应该靠前,顺第⑤句结尾,紧接第③句作具体阐述,第①句的“这些”提示与第③句相关联,第④句承前列举,强调反面人物的悲悯情怀。根据前面的“关怀人的命运,关怀人类的命运”确定②⑥两句的顺序。
答案:D
二、阅读鉴赏(47分)


浏览完整试题(一)阅读剧本《暗算》(节选),回答问题。(22分)
人物简介:
钱之江——打入国民党内部的中共地下党员(代号“毒蛇”),国民党上海警备区司令部总破译师。
代主任——蒋介石委派至上海的亲信特使,国民党军统特务头目之一。
背景概述:1931年,由于叛徒出卖,上海地下党组织遭到重创,党中央派特使前往上海。这一行动被敌人破译而暴露,唯一的知情者钱之江却和另外几个国民党的破译人员,即“南京密电”的知情者都被软禁起来。代主任基于手段卑劣的连番审查,基本确认钱之江就是“毒蛇”,但就是找不到证据。就在“南京密令”(若找不出“毒蛇”则把软禁人员一律枪杀)生效的前夜,两个不同信仰的人之间有了一段经典对白。
代主任 钱总是何等卓越之人,大可不必一条道走到黑。你可以跟我去南京,蒋委员长太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钱之江 中国人的饮食以长江为界,南人喜米,北人好面;前者口清,后者味重。广东客家人爱好煲汤,山西老西儿喜欢吃醋。你我的祖籍南辕北辙,所以吃不到一起的人,难进一个门。
代主任 你的意思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我生是党国人,死为党国鬼,你与我道不同,那你是何道?①
钱之江 同是吃饭,国人用筷子,洋人用刀,此人和彼人,不都一样是人吗?难道你我之间竟有一个不是人?
代主任 钱总过于能言善辩,三寸不烂,巧舌如簧。我是真舍不得你,孤掌难鸣呐!没了你,我就再也听不到这种响声了。
钱之江 谁笑到最后,谁才笑得最好。全世界的黑暗,也不足以影响一支蜡烛的光辉。我不言败,因为大幕还未落下;而你过早叫喊胜利,却可能孤独面对舞台,座位下无人喝彩。
代主任 其实我心里已经知道你是什么人了,只是我无法证实。我遗憾造物主让我们成为敌人,而不是同志,只能各为其主。
钱之江 我是什么人?你是什么人?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这是你。而我,生来死往,像一片云彩,为太阳的升起,宁肯踪影全无。②
代主任 好口才!钱之江,那我告诉你,即便大幕拉下,我也绝不会让你曲终人散。这个世界离开你,我会孤独,我会一览众山小,我会高处不胜寒。所以你不光不能离开,我还要你坐在舞台下为我喝彩。
钱之江 那我们都拭目以待。
代主任 不到黄河不死心。
钱之江 不见棺材不掉泪。
5.细读两人的对白,请用简要的语言写出他们各自表述的主要意思。(4分)
钱之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主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钱之江的台词中主要包含了两层意思:“道不同,不相为谋”;抱有革命事业必定成功的坚定信念。代主任的台词也主要包含了两层意思:威逼利诱钱之江归顺党国,佩服钱之江。
答案:(钱之江:)表明和对方“道不同,不相为谋”以及对革命事业必定成功的坚定信念。
(代主任:)威逼利诱钱之江归顺党国,表达了他对党国的忠诚,也包含了他对钱之江的佩服。
6.你最欣赏钱之江身上哪些富有魅力的性格特征?请选取两点并依据选文内容进行具体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从他对饮食的表述上看,他学识渊博;从他谈“谁笑到最后,谁才笑得最好”,“我不言败,因为大幕还未落下”来看,他是乐观的;从他应对代主任的话语既顺畅通达,又针锋相对来看,他睿智沉着。
答案:机智沉着,应对的话语既顺畅通达,又针锋相对;学识渊博,如他对饮食的表述;乐观,如他不言败等。
7.选文中的许多语句都有意味深长的潜台词(言外之意),请联系上下文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潜台词。(6分)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潜台词要落实好以下三步:首先,不能按照平常的思维理解,要把平常的理解(往往是第一印象)剔除。其次,要充分发挥联想能力,以那句话为一个点,从这个点开始发散思维,把所有可能的意思罗列出来。最后,将那句话放回它的具体语境和特殊背景来理解,筛选出最合适的答案。
答案:①你不就是共产党的人嘛!②为革命的正义事业可以献出自己的一切。
8.假如你是导演,在上述片段中,就“钱之江”这个角色的语气或神态应向演员提出怎样的建议,并说明理由。(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虽带有一定的开放探究性,答题时仍要紧扣剧本中“钱之江”这个角色的性格特点。
答案:柔中带刚、坚定自信、平静坦然、面带微笑等。理由:钱之江是在明白代主任基本确定他的身份又无法证实的情况下与之展开的充满智慧的斗争;或答他学识渊博,献身革命的决心,沉着有胆识等亦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25分)
好人是之
郭启宏
于是之卧病多年,期间曾住过中医院,虽不辨识探视者,犹能眼观电视里《茶馆》的画面,手指自己“哦哦”几声;今年春上我去协和病房看望,他沉疴绵惙,已经连电视也不能看了。回想起当年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舞台形象,从《龙须沟》里程疯子听知小妞子淹死时倚门搓泥的神情,到《茶馆》里粘贴“莫谈国事”后摩挲着双手走路的步态,便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酸痛,岂止是人世无常的浩叹,更有文化层面的惆怅……
自从熟悉了于是之,我情愿回归荒诞的史学经典:世上只分好人和坏人,且带相,就像《镜花缘》所描绘,好人脚下一朵红云,坏人则一团黑气,望之即知,免得上当。
我于1989年从北昆调入人艺。此前,我正经历着一段人生坎坷路,我当然愿意进入这座辉煌的艺术殿堂。如果记忆无误,从问题的提出,到调动的完成,前后不过短短五天!人常说,于是之办事优柔,我要说,谬也!于是之是个有肩膀头的爷们。
是之希望我早日出作品,我则要求给予充裕的时间,实现由戏曲向话剧的“转轨”。他问,“多久?”我说,“两三年吧。”“能不能短点?”“努力。”事后偶尔碰面,他又问,“写了吗?”我说,“不是说好……”他狡黠一笑,“哦,忘了,不过,有了构思无妨谈谈,大家帮着出出点子。”我怀疑他的记性,感激他的好心,这叫大智若愚!


展开余下试题转年初夏,我怀揣《李白》初稿,忐忑着轻敲他的办公室,他正开会,我抱歉地说,“只要一分钟……”他走到门外,小眼睛闪烁睿智,“有了?”我点点头。“写什么的?”“李白。”“我来!”他未看剧本就表态,分明是在鼓励我。“就是为你写的!”我也机敏起来,舌灿莲花。半个月后,是之约我共进工作午餐,不是二人,是三人,导演苏民介入了。从迷惘彷徨到云破天开,恍惚转瞬。
一个艺术家的好品德贯穿于艺术行为的全过程之中。当我怀着感激之情回顾人艺对《李白》的经营的时候,我每每为是之的付出所感动。无论是艺术管理的理念,还是艺术创作的思维,都给人启迪。有一天,老于说,“我琢磨《李白》应有自身独特的形式,反正跟杜甫不一样,应该空灵一些。咳,我也没想好,我这是难为作者了!”啊,空灵……太对了,也太难了!我为此犯晕,辗转反侧好几晚,为了《李白》空灵,我可是一点也不空灵。
反复最多的是全剧的高潮——李白与妻子分手,一种情投意合的最后诀别。“最后诀别”的必然性与“情投意合”的暂住性形成强烈的冲突,这正是戏剧性之所在!我和导演为这番发现而樽俎交欢。没想到老于看后却不满意。我懵了。又过了几天,老于说他又看了几遍,觉得似乎也只能这么写,他原先的意见收回。我又懵了!——我作剧几十年,遇到文化官员无数,愣是没有听说过哪位说过“意见收回”的话!我扪心自问,为什么老于看第一遍不满意,而后觉得还可以?其间有无直觉与思考的参差?戏剧流程不允许“思维暂留”,观剧自是“一次完成”,怎能奢望观众再看三看?我终于从老于的第一次直觉中悟出了毛病,于是,改!……
啊,是之对我、对《李白》应该不是特殊关照。他有平民意识、平民视角,从来一视同仁。他长期领导创作,言论颇多警策。
他说:“作品不是什么人抓出来的,而是作者写出来的。我觉得这个观念很重要,不好颠倒了。”“要平等待人,尊重他们的劳动。要肯于承认自己不如作者,至少在他所写的题材上,你不如他们懂得多。”
好些年前,我做过一个梦,我的戏上演了,我握着老于的手哭了,哭得很伤心,竟哭醒了。我很纳闷,我发表过近百部剧本,多半上演了,何以“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注:于是之: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
9.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文章在娓娓的叙述性语言中穿插一些精要的议论语句,使传主的精神风貌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B.文章结尾处详写梦境,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艺术地表现了“我”因剧本难以上演,愧对于是之的复杂感情。
C.“更有文化层面的惆怅”,把作者难以言喻的心酸具体化,意在说明于是之舞台形象的渐行渐远是中华文化的一大损失。
D.“于是之是个有肩膀头的爷们”,语言诙谐中又有赞叹,写出于是之先生性格中勇于担当的一面。
E.为了突出于是之先生深厚的艺术修养,作者详写“我”创作《李白》剧本时,于是之先生给予我大量的指点与帮助。
解析:B项“愧对”的情感不当,E项写于是之先生帮助我,一是写其艺术修养之高,一是写其光明磊落的领导胸怀,侧重于后者。
答案:BE
10.依据文意,理解下列画线内容在文中所包含的深意。(6分)
①“我来!”
②作品不是什么人抓出来的,而是作者写出来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语言的理解,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我来!”是于是之先生看到我的剧本后对我说的,这是对我鼓励。第②句的含意比较明显,表现了传主对“我”的尊重。符合这个意思即可。
答案:①从上下文内容看,简单的“我来”,包含着于先生对“我”的鼓励,两个字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于先生对剧本的态度。②体现了于是之先生对话剧艺术的尊重,对话剧创作者的尊重。
11.作者为什么说“自从熟悉了于是之,我情愿回归荒诞的史学经典”,请结合传记内容加以简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回答此题要抓住句中的“熟悉”“情愿”二词,并结合文中这句话后面的冒号,表明后面的是对这句话的形象性解释。
答案:因为作者在与于是之先生交往的过程中,了解到于先生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也是一位富有艺术管理理念、具有高超艺术创作思维的管理者。他对话剧艺术有着执著的追求,关心并鼓励创编人员的成长,尊重艺术,尊重编剧,敢于担当,光明磊落。
12.关于《李白》剧本的修改,作者写道:“我终于从老于的第一次直觉中悟出了毛病,于是,改!”你怎样认识文中所说的“直觉”和“思考”。(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个论述类的题目,回答时要结合文本中对“直觉”和“思考”的阐述,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分析。
答案:我认为文中的“直觉”和“思考”存在着密切联系。“我”从艺术创作的规律出发,思考于先生的意见,并最终进行了修改,是因为“我”认为,虽然于先生对剧本修改态度前后不一,但从“我”对于先生的了解中,我知道,于先生的“直觉”源于他曾经的对艺术的深入思考,正是因为思考的深入,才会在一位杰出的艺术家身上体现了过人的“直觉”,也才会对剧本提出最初的修改要求,以至让“我”发“懵”。从文本中体现的“直觉”和“思考”的关系中,我懂得,一个人对某一个问题或某一个方向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科学的思考之后,往往可以形成对问题的直觉反映,这种直觉是深思熟虑之后的自然反映。
三、语言表达(11分)
13.下面是关于“感恩教育”的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近年来,不少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都是要求学生给父母洗一次脚。这引发了有关人士的质疑:____①____?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知恩图报是我们的传统美德。____②____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生理与心理的差异和特点,只是简单地采取____③____,恐怕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____④____。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且牵涉到很多方面,它需要____⑤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和得体的能力。解答在语段中把句子补充完整类题目时,考生要弄清语段的主要内容,再结合一些关联词语等上下文的暗示。例如①处提示考生要对上述感恩教育活动用疑问句质疑,可以写成“难道感恩就只是给父母洗脚吗”。再如④处,前面“恐怕不但……”提示考生应写出负面效应,可以写成“反而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答案:(示例)①难道感恩就只是给父母洗脚吗 ②学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③“一刀切”的模式 ④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⑤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14.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展开余下试题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无论怎么坚持,都只是辨不清方向的盲目穿行;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无论怎么用心,都只是见不到光明的胡乱摸索;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无论怎么努力,都只是看不到希望的徒劳跋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仿用句子的能力。考生在解题时,要按照示例中的形式来组织语句。另外,还要注意“就如……”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无论……都……”要紧扣比喻展开叙述。
答案:(示例)没有希望,青春就如枯藤,无论怎么浇灌,都只是抽不出枝条的随意摆动;
没有希望,青春就如断流,无论怎么疏导,都只是流不出山谷的无力挣扎;
没有希望,青春就如浮萍,无论怎么飘摇,都只是扎不下深根的随波逐流。
四、写作(50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50分)
从前,有一对仙人夫妻常在山顶下围棋。旁边有一棵树,树上住了一只金丝猴。它长年累月地躲在树上观看这对仙人下围棋,终于练就了非凡的棋艺。不久这只猴子下山了。它到处找人挑战,未逢敌手。最后,竟连一流的高手也成为他的手下败将。后来一位大臣自告奋勇要求应战,宣称自己有绝对的取胜把握。比赛那一天,大臣在桌子上放了一盘鲜艳的水蜜桃。比赛中猴子始终盯着桃子,结果它输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立意需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寻找。写作时可以就一个角度或侧面构思,但不能脱离材料,并且只能写议论文。一般提取立意可以从材料中的对象人手。首先,可以从猴子的角度展开,猴子本是非凡的棋手,但见了桃子却三心二意,不能专注于棋盘,它是输在自己的意志上,输在自己的欲望里。由此联想到人生,可以围绕“战胜欲望”、“理智与情感”立意。其次,可以从大臣的角度考虑,大臣能针对猴子的性格弱点,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可见做事要把握关键,也可见战胜对手要先了解对手,如此构思,便能成一佳文。
参考例文
敌人,其实就是你自己
狼在捕杀驯鹿时,手法很是特别,往往先盯上驯鹿群中的一只,然后对驯鹿群突然发起攻击。在追和逃的游戏中,驯鹿迅速逃窜,同时又聚成一群以确保安全,这时,就会有一只狼冷不防从斜刺里窜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破那只目标驯鹿的腿部,如此往复几天,每次都重点攻击那只受伤的驯鹿,没几天,那只驯鹿就会失去斗志,在越来越虚弱时,成为狼的一顿美餐。
狼是很聪明的,它知道面对身材高大的驯鹿,贸然进攻,自己不会得到任何的便宜,而找个目标一次次打击猎物的信心,更能事半而功倍。
其实,真正打败驯鹿的是驯鹿自己,是它脆弱的心灵让对手有机可乘,最终丧失了生命。人也一样,生活中经常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对手或敌人,只有不断挑战自己、磨炼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才能使自己不断成长、强大起来,从而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成为自己命运真正的主宰。
曾经有一位哲人说过:“不要去打败所有的敌人,记住,你的对手是自己。”也许把自己当成对手让人难以理解,但是许许多多的时候,你往往需要打败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赵武灵王颁布了“胡服骑射”的法令,他,打败了自己。他的对手是根存在心中多年的旧观念。但是他打败了自己,从此,赵国国富民强。贝多芬,打败了自己,他最终创作出了流传已久的《命运交响曲》。他的对手,并不是当时对他不理解的人,而是自己心中那让人痛苦的阴影,没有人会相信,一个双耳失聪的人会创作音乐,当然也包括他自己,但是贝多芬正是与自己放弃的欲念作了斗争之后,终于走向了胜利。打败自己,才是最后的成功。
每每看到三国演义,都会为周瑜那句“既生瑜,何生亮”的悲言所感动,但是远在天国的公瑾不知是否想过,并不是孔明打败了公瑾,而是他自己打败了自己,他被内心所包藏的忌妒打败了。“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何等的威风,但是妒忌却始终缠绕着他,最后,终是吐血身亡,他就是没有打败自己的忌妒之心。
平时,我们都要面对这一个形影不离的对手——自己.他总是和你相伴而行,在你面临两难之时,站出来和你挑战,这个对手往往会带着比你装备更精良的武器——金钱、名利等,一旦你被自己打败,那么教训可能是惨痛的。
只有战胜了自己,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因为人总是看不清自己的,这就像在战场上自己被蒙上眼睛向敌人的枪口上撞一样。而战胜自己也是最困难的,就像前面说的,自已往往带着多种武器,一旦失手,就会被自己打败。当然,战胜自己也是最容易的,俗话说:“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因此自己也更容易抓住自己的缺点,来彻底打败自己。
别忘了,你真正的对手,是自己。
点评:本文由寓言故事引入,从而引出自己所要论述的话题,流畅自然同时也比较具有吸引力;接下来的内容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述,观点鲜明,论述有力,同时事例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但作者挖掘的角度却比较新颖,给入耳目一新的感觉。文章的结尾再次点题,干净利索,是一篇比较不错的考场作文。 (121.18.31.14)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日常阶段测试
相关:关于“人教版必修”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1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