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590  2015-08-07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90]
安徽省合肥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安徽省合肥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与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
第I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文化创意
创意被称为创造,也叫创新,但又不同于创造和创新。创意通俗地讲就是点子,指的是观念、理念、观点、意见、想法等。创意是整个计划、整个行动中最原始、最基本、最关键、最具有决定性的想法和主意,是整个创造活动的出发点。相对于创意的这种原初性和出发点特征,创造只是在这个原创性基础上和出发点之后的行动,是过程。而创新则是整个创造的结果达到了别人所没有的新水平和新境界。例如,北京奥运场馆的“鸟巢”“水立方”形状和结构就是创意,这个创意只是一个理念或一个概念,但它决定了整个建筑的创造和创新。
文化创意产业实质上就是把文化创意按照经济规律,转化成财富的一种智慧型、知识型的新型产业。但文化的创意不仅仅是文化产业方面的创意,而且还有文化事业方面的创意。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都需要创意,但创意并非都是产业,也未必都要产业化。
文化创意产业注重产业带的经济增长,而文化创意事业则注重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发挥。功能不同,前者侧重于“利”,后者侧重于“义”,相互补充,不可替代,缺一不可。文化创意产业以GDP增长为标准,是一个硬指标;而文化创意事业以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为目标,是一个软指标。
我们之所以在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提倡文化创意事业,是因为文化本身兼具意识形态性和产品的经济属性,而且任何创意都是有价值属性的。通俗地说,点子是有好点子、歪点子、鬼点子之分的。因此,同时注重创意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经济属性,就是要避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重经济、轻文化的观念,矫正“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而不考虑文化主体性的做法。文化创意一旦脱离了价值属性制约,则极有可能变成资本的伪装和对消费者的欺骗。比如,一盒88888元的月饼,不能不说是一个文化创意,但在价值背离的背后却是铺张和欺骗。
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进程中,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两翼,不可或缺,不可偏废。文化创意是文化发展的起点,是原动力。但文化创意的灵魂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要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激发人们的智慧,把文化创意事业搞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充分体现。文化创意无法用金钱计算,但带的社会效应和文明进步却是巨大的。它在人们愿意接受的范围内,唤起责任心,强化文明感。因此,只有将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事业一起抓,才能使文化创意的功能得到全面、合理的发挥。
(选自2012年2月8日《甘肃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创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创意与“创造”和“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又不同于“创造”和“创新”。
B.与创造所指的行动、过程相比,创意是指观念、理念、观点、意见、想法等。
C.创意为创造提供了原创性基础和出发点,是创造活动应遵循的整个行动计划。
D.创意有时只是一个理念或一个概念,但可能决定创造过程和创造结果的水平。
2.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事业”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事业的功能不同,前者侧重“利”,后者侧重“义”,相互补充,不可替代,缺一不可。


浏览完整试题B.文化创意产业以GDP增长为标准,是一个硬指标;而文化创意事业以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为目标,是一个软指标。
C.文化创意产业注重经济增长,文化创意事业注重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二者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D.如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重经济、轻文化,脱离了价值属性的制约,就一定会变成资本的伪装和对消费者的欺骗。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提倡文化创意事业,是由文化和创意本身的属性决定的。
B.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型的产业,它应该在文化创意的价值属性制约之下谋求发展。
C. 文化创意无价值属性,也无法用金钱计算,但带的社会效应和文明进步却是巨大的。
D.文化创意是文化发展的起点、原动力,文化创意事业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 、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矢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亦去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既知亡矣 既:已经
B.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张
C.唯君图之 图:考虑
D.矢其所与 与:同盟者
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吾其还也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尽失其度 若入前为寿
C. 敢以烦执事 D. 邻之厚,君之薄
常以身翼蔽沛公 北蛮夷之鄙人
6.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烛之武先示弱,说郑已知要亡。再为秦分析,为进一步打动秦君提供了可能。
B.接着烛之武从秦的立场分析了亡郑的坏处和存郑的好处,从利益上动摇秦君。
C.拉拢引诱之后,烛之武又从历史出发,指出晋君曾言而无信,挑拨秦晋关系。
D.最后烛之武从历史角度分析,指出晋灭郑后必犯秦,使秦意识到自己的危险。
7.把下面几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分)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3分)
(3)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4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8、9两题。(8分)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8.上阕“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两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试作赏析。(4分)
9.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表达的情感。(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三小题)。(6分)
(1)曾记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4)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复为慷慨羽声,士皆嗔目。
(5)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木格花窗的 眺望
李汉荣
①窗是松木做的,阳光照射的时候,窗棂就飘出令人惊喜的特有的清香。这是我们能够嗅到的乡村气息的一部分。植物的魂灵遍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桐木的门、桦木的椽、榆木的门墩,盛米的椴木勺、舀水的葫芦瓢。就连脾气难免尖刻的菜刀也有着柔和的柳木把柄……就这样,一部分松木到母亲的生活,以窗的形式帮助着母亲,也恰到好处地把一部分天空、一部分远山引进了她的日子。到了夜晚,则把一部分月光、一部分银河领进了她的屋子,她的梦境。
②站在窗前,首先看到的是一片菜园:韭菜整齐地排列着,令我想起千年的礼仪,民间自有一种代代传递的肃静与活泼;白菜那白净的素脸,那微胖的身段,是一种永不走样的平民美貌;葱那不谙世事的单纯的手,却能在不动声色的土里取出沁人心脾的情义;花椒树,经营着浑身的刺,守着那古老的脾气——鲜美的麻,一种地道的民间味道。
③人在愁苦的时候,倚在窗前,看一眼这菜园,内心就有了春色,有了不因世道和人心的扰乱而丢失或减少的那种生的底色,也是心的底色,这就是天地生命的颜色。
④我能想象,母亲多少次站在窗前,看那菜园,那经她的手侍弄的植物们,那些绿,星星点点竟绿成这一大片,要不是泥土缚了它们的脚跟,它们也许会翻过窗;走进屋子里的。
⑤母亲曾说,她年轻的时候,也常失眠,就站在窗前,久久凝神看。好几次看见月光从窗格里进,就变成四四方方的,她就想这是一封封信,是从天上寄的,静静地放在窗台,等她收阅。我知道母亲这一生是没有收到几封信的,也许她是在想象天意里会有一个夫君,等着她,却无缘相遇,就在远天远地的夜晚辗转投寄一封封素笺。
⑥窗框雕有简单的图案:喜鹊、蝴蝶、莲花、仙桃。古中国的偶像,是自然里美的生灵。人居住在它们中间,受它们庇护,也庇护着它们。人与天地就这样互相凝视、互相友善,人也变 成了自然的情义。
⑦阳光洒进,月光照进,星星走进,风有时也跑进,雨有时也会两三点跳进,更有时,那迷路的蝴蝶也会因了惹眼的窗花飘进,在屋里逗留片刻。窗外墙根下,时不时就冒出几丛喇叭花藤,顺着墙壁爬上窗子,在母亲有些寂寞的窗口,吹奏起淡紫的、蓝色的音乐;那些蛐蛐们、蝈蝈们,还有根本见不到面的无名无姓的虫儿们,就伴和着唱它们的歌,那从远古一直传下的老歌;喜鹊、斑鸠、麻雀、八哥、云雀、布谷鸟、阳雀、清明鸟……也远远近近地唱着,唱着。从木格花窗,你抬眼可望见万里,你侧耳能听见千秋。


展开余下试题 ⑧我站在窗前,嗅着淡淡的松木香气和从窗外深远的天地飘的草木风月的气息,我在想我小小的母亲,她仅是这窗里的一个小小妇人吗?
⑨此时,鸡叫二遍,已是深夜时分,母亲熟睡了。我静立窗口,看见月亮偏西,泊在遥远的—个山脊上。银河浩瀚,展开了它波澜壮阔的气象,我似乎听到天上涨潮的声音,哗啦啦的声音,它的波浪汹涌而,拍打着夜深人静的民间,拍打着这小小的窗口,笼罩着我小小的母亲。
⑩哦,小小的窗口,小小的母亲,小小的我们,与浩大的天意在一起。我们很小,但是,人世悠远 ,天道永恒……
11.阅读文章,根据要求补充下列画线处内容。(6分)
作者透过木格花窗,眺望到的
(1) 白天的实景是____________ ___;
(2) 想象的虚景是 ;
(3) 晚上的实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点不超过10字)
12.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4分)
(1)白菜那白净的脸,那微胖的身段,是一种永不走样的平民美貌。
(2)我在想我小小的母亲, 她仅是这窗里的一个小小的妇人吗?
13. 赏析第⑦段中作者对窗外各种景物的描写?(6分)
14. 木格花窗进入到母亲的生活,停驻在作者的心头,一方小小的窗口,让作者浮想联翩,思绪万千。结合全文,对本文的主题试作分析。(8分)
第II卷 (表达题 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蠕动 (rú)  河畔(bàn)  菲薄(fěi) 长歌当哭(dàng)
B. 沉淀(dìng) 尸骸(hái)   翌年(yì) 桀骜不驯(jí)
C. 下载(zài) 弄堂(lòng)  惩罚(chéng) 叱咤风云(zhà)
D.青荇(xìng) 暴虐(lüè)   作揖(yī) 亘古不变(gèng)
16.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寥廓    嬉笑   榆阴    绿草如茵
B.惆怅   气慨   租赁   黯然神伤
C.和蔼   杀戮   编辑   陨身不恤  
D.竹蒿   叱骂   绯红    残无人道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老李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om]
B.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解囊抢购。
C.他最终为自己的腐败堕落付出代价,等待他的 将是20年的狱中峥嵘岁月。
D.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后,种种可怕情景令参观者印象深刻,叹为观止。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如果我国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水土资造成的巨大负担,那么环境的恶化将 危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B.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C.学习自然科学如果不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其他学科的题意、概念和原理,不可能有条有理、严密的思维能力 。  
D.我校110周年校庆徽标设计大赛的参赛者大多是以高一年级的师生为主,其他年级的师生也有,但数量不多。
19.下面两副对联各缺一半,请从备选短语中选择合适内容加以整合,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6分)
⑴(3分)书画院对联
上联:______________
下联:一笔可画古今情
⑵(3分)茶叶店对联
上联:幽借山巅云雾质
下联:______________
备选短语:千秋 片纸 九州 松涛梦 荡俗尘 芝兰魂 水甜幽泉 香凭崖畔 竹院赠绿 歌唱东方红 风云胸中贮 能缩天下意
20.下面的例句,续写两个句式一致、字数相同、内容相关的句子。 (6分)
  例句: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同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
⑴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
⑵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五、(60分)
21.请以“被忽视的美”为题,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真实信息。
合肥一中2013—2014第一学期段二考试高一语文试卷答案
1.答案 C 解析 创意是整个计划、整个行动中最原始、最基本、最关键、最具有决定性的想法和主意,而非“整个行动计划”。
2.答案 D解析 “就一定会变成资本的伪装和对消费者的欺骗。” 的“就一定会”应该为“极有可能”。
3.答案 C解析  “文化创意无价值属性”说法有误,原文说“任何创意都是有价值属性的。通俗地说,点子是有好点子、歪点子、鬼点子之分的”。
4.答案D 解析“与”应该是动词结交、亲附。所与构成所字结构。
5.答案C 解析A第一个其是语气副词,第二个是代词B第一个若是如果,第二个是你D第一个“之”是主谓之间,取独,第二个“之”是结构助词,的C 两个都翻译为介词“用”
6.答案D 解析:从“历史角度”分析,说法有误,应是从现实的角度;指出晋灭郑之后“必”犯秦,“必”字太绝对。原文是“若不阙秦”。只是可能。
7.(1)重点字词“因”、“敝”各一分,整句话通顺1分。
(2)重点字词“遇”、“深”各一分。被动句1分。
(3)重点字词“秋毫”“籍”“封”各1分,整句话通顺1分。
8.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1分)这两句诗上句描写了天边淡云,云边孤雁,下句描写暮色四合、残阳如血的景象,展现了一幅寥远凄清的暮秋图,(2分)抒发了词人深深的孤寂离愁。(1分)【答衬托亦可,答对仗或对偶最高给3分】
9.⑴“饮散离亭西去” “浮生常恨飘蓬”包含着词人聚少离多、饱经漂泊的羁旅之愁。
⑵“回头烟柳渐重重”“酒醒人静奈愁浓”“ 残灯孤枕梦”表达了词人深深的离愁别绪及别后的孤寂凄凉之情。
( 每点2分,概括、例子各1分,每处例子举出一句即可)
10.(1)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3)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
(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11.答案:(1)一片菜园;(2)母亲倚窗所见所想;(3)月亮,远山,银河浩瀚。
(每点2分)
12.答案:(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白菜的情态,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2)对于浩大的天地,母亲是小小的;但对于作者,她是一位善良、勤劳、慈祥、伟大的母亲,这里用反问的语气,更加肯定母亲在作者心中的伟大。(意近即可)
13. 答案:①运用拟人化(排比)手法,描写窗外自然景物的美好(丰富),表现了作者对木格花窗的喜爱之情;②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在木格花窗前,可以“望见万里”,“听见千秋”,突出木格花窗在母亲生活中的作用;③木格花窗,将“远”与“近’、“小”与“大”连接为一体。(答任意两点即可,每点3分)
14.(答案要点提示)
观点一:怀念母亲,感恩母爱。文章开篇第一段就点题,松木成了窗,窗则成了母亲瞭望世界的眼睛。第三、四、五段通过我的所见所思,叙写了木格窗前母亲的生活、母亲内心的愁苦和美丽的梦想。第七段写菜园之外热闹而充实的美丽交响,排遣了母亲的“寂寞”。第九段写我深夜在窗前伫立,内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爱怜与感恩。
观点二:精神返乡,回归田园。第一段“这是我们能够嗅到的乡村气息的一部分”,提示 “乡村气息”是“我”精神返乡的阳光通道。文中多次描写“我”站在母亲的木格窗前,透过我 的眼睛而非透过母亲的眼睛看乡间的泥土及各种动植物,感受到质朴热烈的生命底色。第八段描绘一幅山村夜色图景,美丽且精致,充满了回归田园的安详与欣悦。


展开余下试题观点三:人与自然在和谐中永恒。第一段中说“植物的魂灵遍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人与自然天然融为一体。第四段透过窗口,感悟母亲与植物在劳动和交流中建立起的美好关系。第六段从简单的窗雕联想到人与天地就这样互相凝视、互为朋友。第九段对浩大宇宙的想象,以及“人世悠远、天道永恒”的结尾,全面贯穿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情感互哺,彼此尊重的主题。
【答出两种观点即可,每种观点最高5分。观点明确,1-2分;分析透彻,2-3分】
15.答案 C 解析:A河畔(pàn) B沉淀(dìàn) 桀骜不驯(jié)
D暴虐(nüè) 亘古不变(gèn)
16.答案 A 解析:B气概 C殒身不恤 D竹篙 惨无人道
17.答案 A 解析:B、“慷慨解囊”指豪爽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他人。C、“峥嵘岁月”指不平凡的年月。D、“叹为观止”指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18.答案 B 解析:A、“缓解”与“负担”搭配不当;C、成分残缺。“不可能”后面缺少动词“有” D、句式杂糅,应去掉“以……为主”,或者去掉“大多是”。
19.答案:书画院对联上联:片纸能缩天下意 ;
茶叶店对联下联:香凭崖畔芝兰魂。 每个对联3分
20.每个句子3分,其中比喻1分,句式与词性1分,连贯与优美1分。
21.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114.97.84.141)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安徽省合肥”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9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