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1226  2015-11-15
标签:苏教版 八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26]
第三单元单元测试
第三单元•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及应用
1.下列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把它找出来并订正在下表中。
颓唐 狼籍 变卖典责 万籁俱寂
黯淡 酬谢 饮气吞声 情不自经
2.默写
弦既不调,掷地云:“________,________。”
还感觉到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
3.关于《背影》一文,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它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背影进行叙事抒情。
B.它是一篇纪实散文,写的是实际发生的事,不是虚构的。
C.它是一篇抒情散文,集中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D.它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记叙了8年前在浦口车站和父亲分别的情景。
4.《我的母亲》一文的开头作者为何要交代不知道母亲的名字?
( )
A.时间长了,作者确实忘记了,表现了作者深深的内疚之情。
B.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
C.说明母亲没有丝毫地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深沉的谴责、控诉之情。
D.因为母亲去逝得早,没有留下姓名。
5.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他将虎皮盖在这儿,自己却走了,这一招叫“金蝉脱壳”。
B.父亲三十多年默默无闻地为这所学校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C.如果你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又怎么会如此漫不经心呢?
D.同学们三五成群地排着整齐的队伍,行进在乡间的小路上。
6.根据下面情境,回答后面的问题。
数学课上,学生甲上课看小说,学生乙在认真听老师讲课,课后,学生甲问学生乙:“我看小说挨批评了,你呢?被老师发现没有?”学生乙说:“没有。”
(1)学生甲的话“你呢?被老师发现没有?”隐含的意思是:
(2)学生乙的回答恰当吗?如果不恰当,他应当怎样回答?
7.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2)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说说它好在哪里。二、阅读。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景,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经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浏览完整试题8.用“ ”线在选文上画出外貌描写的语句。
9.选文写一般人过铁道是“跳下去又爬上去”,写父亲过铁道时,“跳”改成了(写文中相关的语句)□□□□□□,“爬”改成了“□□□□□□□□□□□□”,突出了父亲过铁道的________。
10.“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表现了父亲和儿子之间互相关爱的感情,从儿子方面说,是为了________,从父亲方面说是为了________。
11.我为什么两次流泪?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 )
A.看到父亲经过努力爬过了铁道,为父亲终于克服了困难达到目的而激动得流泪。
B.看到父亲为了给自己买橘子艰难地爬上爬下,为父亲对自己的爱感动得流泪。
C.看到父亲年龄已大,身体肥胖,行动不便,为父亲的健康担心而流泪。
D.想到家境惨淡,父亲失业,祖母病逝,为父亲祸不单行的境遇难过得流泪。
12.《我的老师》中“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用呼告的形式,表达了一种强烈而亲切的感情。请模仿这种写法,在选文最后方框处写一句话,表达对父亲强烈的爱的感情:
亲爱的爸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牵着母亲过马路
①周末下午携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母亲说:“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②到菜市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容地耐心地听她诉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絮絮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们还能不听?
③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④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⑤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手走到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⑥2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路已经变成柏油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一惊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怀。
⑦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鱼网……
13.第①段中写“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第⑦段中写“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
(1)母亲为什么喜不自禁?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为什么眼里闪过惊喜?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④段中“我的心灵震颤起来”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我”周末回家做了些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分三点概括。(第一点不超过8个字)________
16.第⑥段叙说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惟独母亲“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这样写采用了什么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这篇散文的重点是写“我”牵着母亲过马路,文中也回忆了小时候母亲牵着“我”的小手过马路的情景。
B.文中的母亲,不仅仅是“我”的母亲,也是包括读者在内的大家的母亲,同时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
C.这篇文章以叙事为主,精选了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将炽烈的感情寓于字里行间,语言平白如话,质朴无华。
D.文章最后一段连用两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表露了母亲欣慰、满足和喜悦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18.这篇散文写得很感人,(1)你认为最使自己感动的内容是什么?(2)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教育?(能恰当引用古诗文、语言优美者可另加1-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
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周围充满了阳光雨露,充满了亲情友情。请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作文,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1.籍——藉 责——质 气——泣 经——禁 2.略
3.B 4、C 提示:A、B、D三项都没有扣住中心。
5.D 提示:“三五成群”表示比较分散与“整齐的队伍有矛盾”
6.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回答时,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情境。
7.(1)C,不是作者要去做官,而是杜少府。(2)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则全无悲伤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8.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9.慢慢探下身;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艰难。
10.照顾父亲用行动表示对儿子的关爱。
11.B 这两次流泪是儿子理解父亲深沉的爱后的理解的泪和离别的泪。
12.略,这是一道仿写题,写出的句子要能表现对父亲强烈的爱的感情即可。
13.(1)看到儿子携妻儿回家(看望自己)(或:看到儿子一家回来看望自己)(2)觉得儿子懂得了事理。(或:听到儿子“今天过马路,让我牵您”这句话。或:看到儿子长大了,成熟了。或: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14.“我”看到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或:“我”看到年近花甲的母亲“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15.(1)陪母亲买菜。(2)听母亲诉说(唠叨)。(3)牵母亲过马路。
16.对比手法;突出了母亲爱子的感情之深。
17.B “B”项将本文的中心无限扩大了。
18.要点示例一:(1)母亲牵着“我”的小手过马路,“我”牵着母亲过马路,这两次牵手。(或:即写母亲对儿子的爱的呵护,也写了“我”对母亲的回报。)(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要孝敬老人、父母,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点示例二:(1)母亲对儿子的挚爱。时光虽然流逝,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爱真是太伟大了,正是这样伟大的母爱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角度自选,言之成理即可。 (218.2.38.175)
标签:苏教版 八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第三单元单”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2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