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339 2015-12-05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39]
2016届福建春季高考语文月考试题
2016届高三春季高考十月月考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默写(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 ,少长咸集。(王羲之《兰亭集序》)
(2)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3)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4)别有幽愁暗恨生, 。(白居易《琵琶行》)
(5) ,难于上青天。(李白 《蜀道难》)
(6)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
(7)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 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8)青,取之于蓝, 。(荀子《劝学》)
(9) ,池鱼思故渊。(陶潜《归园田居》)
(10)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与欤!
2.对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下圣人也远矣 下:低于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身:身体
C.或师焉,或不焉 或:有的
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复:恢复
3.对这段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一段,主要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B.作者在运用对比时,不仅指出了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还指出了由这种态度产生的结果。
C.作者引用士大夫们的行为和他们的话,增加了行文的生动性。
D.“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这句话,是作者发的感慨,结构上照应了段首的“呜呼”。
4对文段内容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一句,用一个叹词表明作者对当时不从师学习的风气的感叹;“师道……难矣!”意在揭示当时士大夫阶级对师道的错误态度。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两个程度副词“益”,旨在说明由于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因而产生的结果也不相同。
C“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这一句,用比较法,说明“众人”只爱孩子,不爱自己。
D“彼与彼年相若,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一句,引用士大夫的话,写出了其荒谬。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3分)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3分)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6—7题。(6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6.简析“遍”字和“稀”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3分)
7.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3分)
浏览完整试题
四、文学名著:(6分)
8.下面有关情节的叙述,各有三处错误,请写出错误的句子序号并改正。(任选一题)(6分)
(1)①鲁肃几番跟刘备讨还荆州,都被诸葛亮用计谋说辞搪塞过去,万般无奈。②周瑜于是就给鲁肃传授一计:刘备不久前丧妻,就让孙权许诺将姐姐嫁给他,赚刘备来拘囚,要回荆州。③但是诸葛亮识破了周瑜的计谋,传授了一个锦囊给赵云。④到了东吴,刘备依计而行,娶了孙夫人,并且在孙夫人的帮助下离开了吴。⑤周瑜率领大军围追阻截,终于追回了孙夫人。
(2)①探春向宝玉提议发起成立海棠社,众皆赞同。②李纨自请掌坛,宝钗提议各人改了称呼,以别号相称。③于是大家都起了别号:李纨——稻香老农,探春——蕉下客,黛玉——潇湘妃子,宝钗——蘅芜君,宝玉——怡红公子,迎春--藕榭,惜春——菱洲,湘云——枕霞旧友。④随即以牡丹花为题限韵作诗。⑤宝钗第一,黛玉第二,宝玉第三。
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1题。(10分)
教育公平不同于教育平等。教育平等是一种量的特性,它是对教育状态的客观描述,它只回答是否有差别或者是否有差距,但并不回答是“好”还是“坏”,也不对“合理”还是“不合理”进行判断。教育公平是一种质 的特性,是对教育状态合理与否的价值判断。平等意味着“等量”“一样”,但等量、一样未必就合理,平等并不必然意味着公平。公平比平等具有更丰富的含义。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目标是城乡教育公平。与教育公平的平等原则、差异原则和补偿原则相对应,城乡教育公平分为平等性公平、差异性公平和补偿性公平。城乡教育公平的三重含义要求进一步明确教育条件公平、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的实质差别,以及这种差别对于制度刚性的不同要求。
根据教育公平的三种含义,可对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公平目标予以概括性的表述——城乡教育机会均等(起点一样)、教育条件一样、过程不同、结果都达到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个性化发展。与此相应的各种教育制度在改革方向和重点上也有差异。
城乡教育公平的不同含义以及相关制度的不同刚性要求,对作为保障制度的办学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改革也提出了相应要求。总体而言,要求办学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改革要保障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不同类别的教育公平所要求的制度刚性和弹性的落实。具体而言,要求办学制度改革鼓励吸纳社会资金进入教育,鼓励城乡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以保障教育过程的差异性公平和学生培养制度的弹性,并减轻政府教育投入的刚性压力;要求教育管理制度改革中,加大政府职能转变力度,简政放权,给学校下放更多的办学自主权;鼓励学校自主发展、特色发展,鼓励学校探索多样化的课程内容、教育方法、培养模式,以保障教育过程的差异性公平和学生培养制度的弹性;同时强化政府管理职能,加强督导评价和问责,以保障教育条件、教育机会的平等性公平和教育质量基本标准的统一性要求,保障教育投入制度、教育人事制度、入学招生制度的刚性。
9.下列对“教育 公平”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教育公平是对教育状态合理与否的价值判断,它不同于教育平等。
B.城乡教育公平是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目标,分为平等性公平、差异性公平和补偿性公平。
C.城乡教育公平的三重含义要求相应的各种教育制度在改革方向和重点上也有差异。
D.城乡教育公平的不同含义,要求在办学制度改革中,简政放权,给学校下放更多的办学自主权。
10.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教育平等是对教育状态的客观描述,是好讲好,是坏说坏;肯定合理的,指出不合理的。
B.教育平等意味着“等量”“一样”,但未必合理、公平。
C.城乡教育机会均等,条件一样,过程不同,质量达标,学生在此基础上实现个性化发展,就可以说是达到了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公平目标。
D.城乡教育公平虽然有不同的含义,但教育制度是严肃的,改革要求是一致的。
11.为什么说教育公平比平等有更丰富的含义?(4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18分)
废墟之美
“废墟”在很多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一个跟文化和美学不相干的贬义词,甚至《现代汉语词典》对“废墟”一词的解释也仅仅是“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天灾后变成的荒凉地方”;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并没有错;但若用世界知识来衡量,这样的理解就很不够。在欧洲,“废墟”的含义自近代以来有了明显的丰富和扩充,被赋予了文化和美学的内涵,变成了学术概念。
“废墟”的词义变化是从欧洲的文艺复兴开始的。早在15世纪,人们从偶然的废墟挖掘中发现古代希腊、罗马时代那些生机勃勃的壁画、雕塑等绝妙艺术品,受到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于是决心以古代为榜样来复兴文学和艺术。古代那些巍峨的神庙和宫殿,尽管多半都在战火和天灾中沦为废墟了,但它们依然令人肃然起敬,不仅引起人们思古的幽情,更激发人们对艺术创造的热情。随着人的自我意识在“神”面前的觉醒和对古代伟大哲学思想的发掘和发扬,这样一种宏伟的追求成为了可能。这使得文艺复兴成为在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充满朝气的时代氛围里,人们对前人伟大创造的历史证物,哪怕只是一方残垣断壁,一堆碎石瓦砾,也刮目相看了!
废墟的美学价值及其品位的提升,另一个重要进程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运动。这一历史时期,欧洲工业化运动的弊端已开始显现出来,加上启蒙运动中提出的“返归自然”的主张,这些都在浪漫主义运动中引起强烈的反响。一些浪漫作家厌恶工业化的喧嚣,缅怀中世纪的田园生活和情调,创作中喜好远古的题材,追求神奇和神秘,爱好废墟的景象。欧洲常见的古堡遗址很符合他们的审美理想。
第三股推动力量是1820年爱琴海米罗岛上的女性雕塑阿弗洛狄忒,即“断臂维纳斯”的发现。这尊被认为世界上最美的女性雕塑,多少人想复原她的双臂姿势都以失败告终。“断臂维纳斯”也由此作为残缺美的经典永远定格,为废墟的残缺美进入美学殿堂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使保护废墟遗址成为一种文化行为。
有位外国作家在观赏希腊卫城废墟的时候,发出这样的惊叹:“那种想象的喜悦,不是所谓的空想的诗,而是悟性的陶醉。”我国有作家旅欧时也兴发类似的惊叹:“看到一座古堡废墟耸立在多瑙河畔,就像看到了600年前塞尔维亚人的智慧和力量。”美学家朱光潜说:“年代的久远常常使一种最寻常的物体也具有一种美。”那些遥远年代创造的宏伟的宫殿、陵寝、庙宇、城墙、古桥、古塔等,包含着前人非凡的智慧和巨大的辛劳,不管它毁于兵燹还是天灾,都会引起人们的痛惜,抚残体以思整体,产生心灵的震撼和共鸣,而这种震撼和共鸣就是一个审美的过程。
展开余下试题
一见残破就觉得碍眼,不惜工本修葺一新,这在某种意义上是缺乏文化素养的表现。重修伟大的长城废墟这一“石头的史诗”,修了一段又一段,然后把这些新长城当作旅游点,吸引游人来看这假古董,这是对国民文物意识的严重误导!殊不知这种以假乱真的做法,对那些稍有文物意识的游客来说是倒胃口的。笔者曾多次陪同来自各地的朋友游览长城,人家往往事先就提出要求:“可不要领我们去看新的长城哦!”一次我陪两对外国夫妇游览司马台长城,起初我也不知道它是“修旧如旧”过的,以为是被岁月特赦了的。直到走完最后一个完好的岗楼时,眼前突然出现乱石满地的残破的长城遗迹。大家不约而同喊了起来:“长城在这里呢!”不顾一切地攀爬了起来。不难理解,人家要瞻仰和领悟的是那尽管残破,却带着岁月沧桑,因而能唤起“悟性的陶醉”的伟大长城废墟,而不是任何用钱就能换来的崭新建筑。
联系近年来重修圆明园的呼声,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无数大拆大建事件,不难看出,关于废墟美的意识在有些人那里还是“0”!
(取材于叶廷芳《保护废墟,欣赏废墟之美》)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之一是纠正《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废墟”这一语词的错误理解。
B.中国的长城废墟中凝聚岁月沧桑,如同希腊卫城废墟一样,给人一种“悟性的陶醉”。
C.废墟遗存往往透露着前人的非凡智慧和巨大辛劳,从而带给后人以心灵的震撼和共鸣。
D.对废墟的认知事关国人审美意识的改进,也有利于“修旧如旧”文物保护观念的普及。
E.文章既蕴含着历史感兴,也渗透了现实关怀,表达了作者对提升民族文化素质的热望。
13.通读全文,用一句话简要表述作者所理解的“废墟”。(3分)
14.文章勾勒了欧洲自近代以来理解“废墟”过程中的三个重要历史节点,请分别概括三个节点中人们对“废墟”的不同审美感悟。(6分)
15.本文认为,已成废墟的圆明园遗址不应重修,你是否同意这种意见,说明你的理由。(5分)
七.语文基础知识(25分)
16.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改革开放的20年是中国立法的春天,形成了涵盖刑事、民事、行政法律在内的基本法律框架。
B.这次成功是他事业辉煌的顶点,也是他由铺满鲜花的道路走向堕落深渊的崎路的开始。
C.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没有捷径,不可急功近利,只能循续渐进,积畦步以成千里。
D.这家工厂不断开发新品种,营业额在全行业手屈一指。
17.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考上大学后,他给自己尊敬的老师写了一封缠绵悱恻的信,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B、李教授德高望重,道貌岸然,在学术界很受人尊敬。
C、晚饭后在教学楼后面是草坪上散步,与我班的王小玲邂逅相遇,正好一起探讨了今天一道难题的解法。
D、朱总理的话高屋建瓴,对中美贸易谈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8.选出没有歧义的一句。 ( )(3分)
A.他遇到她那年才17岁。
B.孩子们喜欢丁老师,一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C.李明认识高君,缘自他与张星谈恋爱。
D.这样的发布会,今后每隔半年举行一次。
19.依次填入下列文段中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3分)
碑林里,一座座四愣方方的石碑,虎踞龙盘,各抱其势。他们中间有的(1)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向隅而坐,落落寡欢;有的(2)__________,___________;却各以自己不同的姿态、不同的眼光、不同的感情,来揭示历史发展的横向和纵向走势。
A.(1)道貌岸然,正襟危坐 (2)愁眉苦脸,悲天悯人
B.(1)正襟危坐,道貌岸然 (2)愁眉苦脸,悲天悯人
C.(1)道貌岸然,正襟危坐 (2)悲天悯人,愁眉苦脸
D.(1)正襟危坐,道貌岸然 (2)悲天悯人,愁眉苦脸
20.阅读下面一则寓言,用一个精练而深刻的语句总结其寓意。(不超过15字)
一只蜗牛,很想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理想,至少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也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又忍痛放弃了。蜗牛知道自己生命非常短暂,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答: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1.仿照画横线的句式续写两个句子,要求语意连贯。(4分)
童年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在童真的爱的目光下,一只蝴蝶就是一只凤凰,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多么令人难忘的童年!
22.请按限定的语体和语境,将“欢迎对方按时参加”的意思进行转述。(6分)
①在商店的广告里:____________ _______ __ ________。
②在给兄弟单位的请柬里: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
③在办家宴,父母给子女的口头通知里:______ _ _______。
八、作文(60分)
23.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60分)
当你作决定时,是需要接受别人的意见,还是坚持自己的见解?请谈谈你的经历和感受。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写成诗歌。②不少于 700 字议论文或记叙文。③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106.39.223.19)
上一篇:
2016届福建高职单招语文半期考试题
下一篇:
必修五专题一、二质量检测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2016届福建”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3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