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900 2015-12-12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00]
江西省彭泽县第二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高二语文
江西省彭泽县第二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
高二语文
命题人:王平 审题人:王彭中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清明节源于周秦,作为中国忠孝文化的载体,在我国民俗节日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清明节在形成的漫长岁月中,受到了不同时代节日习俗的影响,最后形成了不同于其他传统节日的特点。清明节兼有节气与节日两种身份,且以户外活动(扫墓、踏青等)为主,在扫墓祭奠活动中肃穆悲伤,在踏青游春活动中欢乐喜庆,兼具两种情感特征。可以说,清明节是一个融祭祀扫墓、缅怀祖先、欢乐游春于一体的复合型大节。
在周秦,祭祖扫墓习俗已经存在。西周以来,墓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认为“夫祀,国之大节也”,《左传》甚至说:“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古人对祖先“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从而使节俗上升为礼俗,祭祖成为约束和衡量人们日常道德规范的依据。汉代风俗与礼俗开始融为一体,《后汉书•明帝纪》注引《汉官仪》云:“古不墓祭。秦始皇起寝于墓侧,汉因而不改,诸陵寝皆以晦望、二十四气、三伏、社、腊及四时上饭。”清明节祭祀祖先的真正源头,正是延续周秦习俗而来的墓祭习俗,只不过,在周秦乃至两汉,这种祭祀祖先的活动并没有明确在清明日,更谈不上清明节了。
“清明”一称最早记载于周代,在汉代作为节气而真正形成。西汉完整记载二十四节气的《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公元105年,汉武帝命太史令司马迁等制订了《太初历》,从此,中国历法两千多年再无大的变化,这对于清明节的具体日期确定在公历4月5日前后,起到了重要作用。
清明节俗与寒食节密切相关,人们在介之推被焚的忌日禁火冷食以示纪念,是为“寒食”。介之推的故事传说于汉末,流行于魏晋,因魏晋的“晋”和春秋时介之推故事发生地——晋国的“晋”是同一个“晋”字。寒食节也因此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分流行,除禁火冷食外,扫墓祭祀祖先成为主流。
由于李唐王朝发迹于寒食节流行的中心——晋地山西,所以寒食习俗被带到了长安城,并通过国家最权威的礼法被定在了每年的清明日的前二天,《开元礼》规定:寒食通清明,每逢寒食,放假三日。唐玄宗下诏:“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唐代宗“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公元790年,唐德宗下令将其延长至七天,唐将寒食并入清明,突出了祭祖扫墓的主题,同时,唐代清明节还融合了三月三上巳古节祓禊除灾的习俗内容,加入踏青及放风筝、插柳戴柳、荡秋千、斗鸡、击球等一系列娱乐活动。王维《寒食城东即事》中的“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可为力证。
宋代,随着理学兴起和封建伦理观念深化,传播孝文化的清明节受到重视,朝廷明文规定:从寒食至清明三日,各阶层均须祭扫陵墓。但寒食节的悲戚色彩已经淡化,从邵雍《春游吟》“人间佳节唯寒食,天下名园重洛阳”可见已变得快乐明朗起来。元废除火禁,寒食节遭受重创,上巳也被淡化,清明已成扫墓、游春为主的大节。明清时寒食节、上巳节基本淡出,清明节已是春天唯一的大节。
1.下面关于“清明节”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浏览完整试题
A.清明节承载中国忠孝文化,历史悠久,与其他传统节日特点并非不同,清明节兼有节气与节日两种身份,形式主要是户外活动如扫墓、踏青等。
B.清明节祭祖扫墓习俗被古人视作“国之大节”,被《左传》称为“国之大事”,使节俗上升为礼俗,成为约束和衡量人们日常道德规范的依据。
C.早在周代就有“清明”的名称,作为节气出现是在汉代出现。《淮南子•天文训》说清明节气在春分后的第十五日,北斗星指向乙的时候。
D.清明节在唐代与寒食节、上巳节融合,禁火冷食、祭祖扫墓、祓禊除灾与踏青等一系列活动并存,明清时寒食节、上已节基本淡出,清明节已成为了春天唯一的大节气。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西周以来,墓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在每年的清明节等重要日子,人们会举行祭祀祖先的活动。
B.司马迁等人制订《太初历》,两千多年再也没有变化,对后来将清明节确定在公历4月5日前后起了重要作用。
C.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之推被焚而在其忌日禁火、冷食,清明节的禁火冷食即源于此,寒食节与清明节是密切相关的。
D.宋代规定从寒食至清明须祭扫陵墓,但从邵雍等人的诗句中可以看出,清明节已变得快乐明朗,悲戚色彩已经淡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明节是兼具悲喜两种情感的复合型春天大节:既因祭扫而有肃穆悲伤;又因踏青游春而有了欢乐喜庆。
B.由于“晋”字相同,纪念介之推的寒食节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十分流行,以禁火冷食和祭祀祖先为主。
C.为了纪念介之推,所以李唐王朝通过国家最权威的礼法,把寒食节确定在清明日之前,将寒食这个节俗与清明这个节气相连通。
D.元代废除火禁,寒食节遭受重创,祓禊除灾的上巳节淡化,于是,清明节成为了扫墓、游春为主的大节。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
张孟男,字元嗣,中牟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授广平推官。稍迁汉中同知。入为顺天治中,累进尚宝丞。高拱以内阁兼吏部,其妻,孟男姑也,自公事外无私语。拱憾之,四岁不迁。及拱被逐,亲知皆引匿,孟男独留拱邸,为治装送之郊。张居正用事,擢孟男太仆少卿。孟男复不附,失居正意,不调。久之,居正败,始累迁南京工部右侍郎。寻召入,以本官掌通政司事。
万历十七年,帝不视朝者八月,孟男疏谏,且言:“岭南人讼故都御史李材功,蔡人讼故令曹世卿枉,章并留中,其人系兵马司,橐饘不继,莫必其生,亏损圣德。”帝心动,乃间一御门。其冬,改户部,进左侍郎。寻拜南京工部尚书,就改户部。时留都储峙耗竭,孟男受事,粟仅支二年,不再岁遂有七年之蓄。水衡修仓,发公羡二千金助之。或谓奈何耘人田,孟男曰:“公家事,乃画区畔耶?”南京御史陈所闻劾孟男贪鄙,吏部尚书孙鑨言孟男忠诚谨恪,台臣所论,事由郎官,帝乃留之。孟男求去不允再疏请乃听归久之召拜故官。
三十年春,有诏罢矿税。已,弗果行。孟男率同列谏,不报。加太子少保。五上章乞归,不许。时矿税患日剧,孟男草遗疏数千言,极陈其害,言:“臣备员地官,所征天下租税,皆鬻男市女、朘骨割肉之余也。臣以催科为职,臣得其职,而民病矣。聚财以病民,虐民以摇国,有臣如此,安所用之?臣不胜哀鸣,为陛下杞人忧耳。”属其子上之,明日遂卒。南京尚书赵参鲁等奏其清忠,赠太子太保。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
4.下列各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拱憾之,四岁不迁 憾:怨恨
B.寻召入,以本官掌通政司事 寻:不久
C.孟男疏谏 疏:奏章
D.孟男复不附 附:攀附
5.下列各项都能表明张孟男“敢于直谏”的一项是(3分)
①亲知皆引匿,孟男独留拱邸 ②帝不视朝者八月,孟男疏谏
③莫必其生,亏损圣德 ④公家事,乃画区畔耶
⑤聚财以病民,虐民以摇国 ⑥臣不胜哀鸣,为陛下杞人忧耳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④⑤⑥
6.下列各项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男求/去不允/再疏请/乃听归久/之召拜故官。
B.孟男求去/不允/再疏请/乃听归/久之/召拜故官。
C.孟男求去/不允再疏/请乃听归/久之/召拜故官。
D.孟男求/去不允再疏/请乃听归久/之召拜故官。
7.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备员地官,所征天下租税,皆鬻男市女、朘骨割肉之余也。(5分)
(2)聚财以病民,虐民以摇国,有臣如此,安所用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8-9题。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①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②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① 作此诗,诗人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② 李德裕(787—850),字文饶,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两度为相。作此诗乃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
8.两诗都着一“望”字,但所望之景不尽相同,试分析各自表达的思想情感?(6分)
9.诗贵含蓄,曲折委婉。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两诗不同的艺术手法。(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李密在《陈情表》中以结草报恩“ ,
”一句进一步说明自己的一片孝情,乞求皇上恩准“终养”。而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以追忆二十多年的身世“ , .”一句进一步表达“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
(2)孔子是我国第一位自觉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教育家。《论语》中“ ,
展开余下试题
.”一句阐述了孔圣人适时点拨,以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理念。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国殇高处葬,梅庭寓此身
——追怀于右任
1949年11月29日,于右任被迫飞往台湾。飞机呼啸上天的一刹那,大陆便在于右任难以割舍的目光里,定格成一个美丽凄婉、遥不可及的背景,永远也不得亲近了。
于右任来台后婉拒了蒋介石给他准备的花园洋房,住进了一所普通公寓——“梅庭”。这是他长年避暑之地,更是避寿、避官说之地。他过寿时,成千上万的人来祝贺,他不胜其扰,过年也是。身为“监察院长”的于右任经常遭遇各种请托之人,居此亦是为避官说。今日“梅庭”是于右任在台生活唯一留存的居所。
1879年4月11日,于右任出生于陕西三原县,原名伯循,一字诱人,后因有感于八国联军对中国的欺凌践踏,遂取谐音“右任”为名。“任”从“衽”字而来,“披发左衽”系受异族统治的象征,而“右衽”则暗含不愿臣服屈辱之志。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逃往西安,于右任致信巡抚要其刺杀慈禧,他出版了诗集《半哭半笑楼诗草》,对清朝末世嬉笑怒骂,极尽冷嘲热讽。遭通缉后流亡上海,得震旦学院院长马相伯庇护,入震旦公学,加入光复会。翌年,与马相伯共同创办复旦公学,于右任建议校名取“复旦”二字,有不忘震旦及复兴中华之意,复旦公学即复旦大学前身。1922年,他创办上海大学,任校长。中国很多小学、中学、大学的创立也都跟他有关系。
1906年11月13日,于右任与孙逸仙于东京会晤,加入同盟会。1907年,他在上海首创《神州日报》。1909年3月,又创《民呼日报》,因抨击时政入狱,后获释。同年8月20日再创办第三份报纸《民吁日报》,因揭发日本暴行而被查封,并再度入狱。1910年9月,愈挫愈勇的他又创《民立报》,《民立报》社是同盟会总部的联络、指挥机构,为民主革命立下汗马功劳。这些都是民国最早期的报纸,而其办报理念原则及经营管理等,“足以光照(中国)整个百年报业史”。
于右任一生写诗、词1200多首。其内容以国家、民族、人民的安危为念,极少花前月下之音,断无无病呻吟之句,诗品之高,无人企及。1945年10月,国共两党谈判,于右任设宴招待毛泽东,席间两位纵论诗词。于右任由衷赞叹说:“毛先生真乃千古奇才一代伟人啊,特别是《沁园春•雪》结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真可谓神来之笔,读后直让人感奋不已!”毛泽东称赞于右任说:“当年右公所写《天净沙》结尾‘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更发人深思啊!”言毕,二人抚掌大笑。
他精于笔法而以稚拙简漫出之,尤于唐代怀素的小草千字文用功甚勤,造诣甚深,于宽博潇洒中别具神韵,世人称为“于草”,笔走龙蛇,大气磅礴,雄健雅致兼而有之。作品之多,当代无双。求墨宝者众,他从不计较高低贵贱,对清贫之士更分文不取。其《标准草书千字文》风行一时,他也不取一文稿酬。很多人假借其大名,卖字求生,于右任特意关照副官:“不要以我‘院长’的名义去为难他们。”一代文豪林语堂曾评价说:“当代书法家中,当推监察院长于右任的人品、书品为最好模范。”
现在其书法作品飙升到天价,但历任要职50多载的于右任,生活节俭,别无长物。去世后留下的保险箱里只有一张为儿子出国读书向别人借钱的借据,果真是一介“落落乾坤大布衣”。
于右任生性豪爽,遇到借钱者,从来都是慷慨解囊,平时也好客,也接济一些比他更穷的人。仅拿公务员的薪水,所有办公费、机密费一概不受的于右任每到月未,生活便捉襟见肘,有时还要靠借贷度日。他却说:“穷,是我的光荣。”
于右任厚承中华传统文化,他常说“静能藏神,躁则消神”。其健身方法也是中华传统的“八段锦”。他每天下午练习一遍,对养生和书法都十分有益。
每当有人问及养生之道,他总是指指客厅墙上高悬的那幅字画,笑而不言。那是一幅写意的莲花图,旁边是一副对联:不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如意。
1962年1月12日,预感来日无多的于右任在日记中写道:“我百年后,愿葬于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可以时时望大陆。”1月22日,于右任又怆然而记:“葬我于台北近处高山之上亦可,但山要最高者。”1月24日,于右任一气呵成写下了那首令人荡气回肠、一咏三叹的《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思亲思乡,声声如杜鹃啼血。两年后,于右任带着对故乡的不舍与依恋抱憾离世,享年86岁。
遵从于右任遗愿,其安葬地设在台北最高处的观音山巅。在这里,于右任面朝西北,可以永远眺望着自己朝思暮想的故乡。而融于溪光山色间的“梅庭”,花木扶疏,正在向世人娓娓诉说着已然飘逝的如烟往事。
注:①不思八九,常想一二:出自“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八九”代指不如意事,“一二”代指如意事。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于右任婉拒蒋介石为他准备的花园洋房,可以看出他生性淡泊、不慕富贵,也委婉表达了他和蒋的政见不合。
B.本文讲述于右任在多个领域的成就和贡献,同时突出其内在精神品质,为我们再现了一个可敬可叹的长者、名士形象。
C.1962年,86岁高龄的于右任在日记中写下《望大陆》一诗,一咏三叹,其情悲切,似乎已经预感到有生之年无法回到大陆。
D.客厅的一副对联体现出了于右任简单素朴的生存哲学:不因强求完美而被欲望窒息了心智。从中可见其对中华传统文化参悟之深。
E.本文语言工整严谨,多处引用传主的话和其他人的评价,大致以时间为序展开,记叙了于右任饱经沧桑、成就卓然的一生。
(2)于右任哪些可贵品质令人感叹?请简要概括。(6分)
(3)于右任一生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4)于右任说:“穷,是我的光荣。”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此语的认识。(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焕然冰释。
B.几千年来中华文明中,“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冬至临近家家户户成群结对扫墓祭祖。
C.孔圣人才德如卓尔所立,但性格孤僻,卓尔不群,不与隐士为伍。
D.儒学是儒家的学说,由孔子所创。其后薪尽火传,经过漫长的岁月,儒学得以延续和发展。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动画片《孔子》用动漫形式塑造的全新的孔子形象,打破了以往人们对国学刻板而僵化的思维习惯,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多次获得国家奖项。
展开余下试题
B.网民说,春晚小品《扶不扶》的艺术形象还在回响之时,现实中又发生此类事件,确实让人唏嘘,呼吁大家从我做起,传递更多正能量。
C.韩剧《新娘十八岁》之所以被中国学生所追捧,是因为中国与韩国有相似的文化土壤。
D.面对春秋战国的乱世,知识分子大都很不满意,纷纷思考救国救民、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法。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先秦诸子为我们留下了一大笔无比宝贵的遗产。无论是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还是墨家的《墨子》,法家的《韩非子》等,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从文体上看,基本上都属于议论文。先秦诸子的论议文之所以极富魅力, , , , , 。总之,先秦诸子论议文就流派风格之多、哲思之深、影响之远、原创性之强而言,是空前的甚至也是绝后的。
①在古代社会,先秦诸子在很多根本方面所达过到的高度,几乎没有被超越过
②流派众多,而发表言论的各家及成员都个性鲜明,卓异不凡
③都对这些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深刻的认识,并为解决问题开出了自已的方子
④各家各派的成员都关注和思考现实社会与人生中的种种问题
⑤在我国古代的几千年历史中,人们思考天与人、社会与人生,几乎没有跳出这些哲人的 樊篱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③⑤ C.②③④⑤① D.②④③⑤①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语体一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6分)
读古今书籍宛如欣赏画卷,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缤纷无限,中外新奇事物琳琅满目。徜徉在书的海洋中,朝可拜谒屈子, ;夏可观十里荷花, ;意在北可驰骋塞外草原, …… 在书中能发现一个又一个的神舟,有书可读,读书若此,实在是人生的一件乐事!
17.下面是我校校徽,你一定见过吧,请写出其构图要素和丰富的寓意。要求语意简明,语句通顺,50个字左右。(5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校高一新生诗歌朗诵晚会上,老师为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写了这么几句串词小诗:
“选择的路,总是丛林荆棘。
回首往昔,只能轻轻叹息:
未选的路,偏是鲜花遍地。
忘却采撷,居然芳香四溢。”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受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鲜明,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C(A不合文意。原文应是“与其他传统节日特点不同”;B偷换概念。被看成“国之大事”的是祭祀和战争,不是清明祭扫活动 ;D偷换概念。原文应是“节”乃节日之节,并非节气。)
2.C(A 项“清明节等重要日子”不合文意。B项“两千多年再也没有变化”表述绝对,原文为“再无大的变化”。D项“清明节已变得快乐明朗起来”张冠李戴,应是“寒食节”)
3.C(强加因果。原文应是“由于李唐王朝发迹于寒食节流行的中心——晋地山西,所以寒食习俗被带到了长安城”并非为了纪念。)
4.C(疏:上奏章)
5.B.(①表现他为人忠厚;④表现他对国事负责,但不能表现他直谏;⑥是张表明自已直言进谏的心情和目的。)
6.B( 应为:孟男求去,不允。再疏请,乃听归。久之,召拜故官。)
7.①我任职地方官员,官府向百姓征收的租税,都是百姓卖儿卖女、削骨割肉省余下来的。【“备员”“鬻”“朘”各1分,句意2分。】
②聚敛财富令百姓困穷,虐待百姓使国体动摇,有这样的大臣,怎么能任用他。
【“以”“病”“安”各1分,句意2分。】
8.①柳诗,“望”在末句,收束全篇,虚写置身峰头,既正值壮年的柳宗元对故乡的思念,被贬柳州的惆怅之情,更表达了对“京华亲故”一施援手的急切期盼之情。②李诗“望”在句首,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国君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在垂暮之年被置崖州的感伤。
9.①柳诗运用了比喻和以虚写实的表现手法。诗中“似剑芒”“处处割愁肠”含蓄地表现了柳被贬柳州的愁惆之情;“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则运用了以虚写实的手法企盼“京华亲故”一施援手的急切心情。
②李诗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中“鸟飞犹是半年程”运用的是夸张的手法,极写路途之遥,而“青山似欲留人住”则赋予“青山”人的情怀,来表现琐事羁绊,被置崖州的伤感之情,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李对当权者的不满之情。
10.(1)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不愤不启,不悱一发。
11.(1)D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试题分析:这类题一般是对文章内容、手法、风格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文章内容有文章细节和人物性格概括,细节可参考论述类问题阅读进行答题,人物性格分析要注意准确性,A.“和蒋的政见不合”于文无据。C.“86岁”错,应为“84岁”,是两年后86岁去世。“在日记中”也并不明确。E.说本文语言“工整严谨”不甚妥,另“一生”不完全正确,从1879-1900的21年并未涉及。
(2)①正直清廉。身为监察院院长,不受请托;仅拿公务员的薪水,身居要职却清贫度日。②淡泊名利,宽仁好施。躲避别人为其祝寿,不取稿酬,贫者求字分文不取;别人冒其名卖字求生,他反倒关照副官不要为难他们;慷慨借钱给别人,自己借贷也还接济更穷之人。③爱国情深,志于振兴中华。改名为“右任”,不愿臣服屈辱于侵略者;追随孙中山,一生奉“天下为公”为座右铭,创办“复旦”取复兴中华之意。④敢于反抗,愈挫愈勇。致信巡抚要其刺杀慈禧,写很多反对清朝的诗;办报被查封,两度入狱却不畏惧,继续办下去。⑤眷恋故乡,至死不忘。作《望大陆》一咏三叹,交代死后也要葬在高处,遥望故乡。(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3)①政治上:辛亥革命元勋。是较早期的同盟会成员,为民主革命立下汗马功劳,是元老级人物。②报业先驱。创办民国最早期的报纸,其办报理念原则及经营管理等,足以光照(中国)整个百年报业史。③教育上:教育大家。与马相伯共同创办复旦大学前身——复旦公学,创办上海大学,中国很多小学、中学、大学的创立也都跟他有关系,他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重要奠基人之一。④诗词上:诗词大家。诗作颇丰,有1200多首,其内容以国家、民族、人民的安危
上一篇:
江西省彭泽县第二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卷
下一篇:
高中语文必修一模块测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江西省彭泽”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0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